重點研發計劃「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新進展

2021-01-07 騰訊網

【系列成果】重點研發計劃「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新進展

礦床,尤其是大型礦床,往往是複雜地質過程多期次綜合作用的結果。現代礦床學研究需要對礦床形成不同期次的複雜產物進行精細分析,以精確限定成礦物質來源,準確釐定成礦時間與期次,查明成礦元素的賦存方式,詳細刻畫元素遷移-富集-沉澱機理,從而精準重建成礦過程。——「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項目任務書

我國現有的分析技術已無法滿足現代礦床學精細研究的要求,因此科技部2019年設立了以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院士為負責人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以升級或變革現有面向礦床學研究的微區原位分析技術。

項目自啟動以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協同創新,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取得一些重要進展。

在剛出版的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最新一期「SIMS Research in China」(中國離子探針研究)專輯上,該項目成員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均為專項第一資助),集中報導了該項目成員在SIMS微區分析標準物質研發、小束斑鋯石定年、低水含量分析、微弱信號提取以及離子圖像識別等新技術研發中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

一、大型SIMS水含量和氧同位素的同時分析

水等揮發分與成礦作用息息相關,也是地球和行星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除了定年和穩定同位素分析,SIMS進行水含量分析由於具有同時獲得氧同位素組成的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但是對水含量非常低的名義上無水礦物如橄欖石等進行水含量分析,要求分析系統具有極低的背景值。目前國際上利用大型SIMS對名義上無水礦物水含量分析進行了一些嘗試,但獲得的水背景值過高(20-40 ppmw),難以滿足橄欖石等水含量分析的要求。

項目組自主開發了自動化液氮加注系統以及合金超高真空制靶技術,在提高了儀器自動化水平的同時極大的降低了分析系統內的水背景值,並通過優化SIMS分析條件,將分析系統的水背景值降至1.2 ppmw以下。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通過系統的FTIR分析,建立了一套適用於大型SIMS水含量分析的橄欖石標樣,實現了大型SIMS水含量和氧同位素的同時分析。該項研究成果被該期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突出報導(圖1)。

圖1 該期雜誌封面頁

二、高空間解析度(2-3 μm)離子探針定年

年代學是礦床學等地球科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而鋯石U-Pb定年是SIMS在地球科學領域最重要的應用。目前常規的SIMS鋯石U-Pb定年一般在10-30 μm的空間分辨尺度上進行,精度可以達到~1%水平。對於內部結構複雜或顆粒細小的鋯石,10-30 μm空間解析度並不能滿足當前研究的需求。

項目組通過對SIMS雙等離子體源等關鍵部件的改進(圖2),在延長其在高功率條件下穩定工作時間的同時,將O-離子束的最大束流提高了50%以上。在此基礎上,使用高斯照明模式獲得了強度為200 pA,直徑為2-3 μm的一次離子束。通過對91500、Temora、Plesovice及Qinghu幾種常用的鋯石U-Pb年齡標準進行分析,證明經過改進的IMS-1280HR SIMS可以在2-3 μm尺度上進行U-Pb定年,且基本不損失或僅損失較小的分析精度(1%-2%),從而大大提高了鋯石U-Pb定年的空間解析度,進一步拓展了定年的對象。

圖2 新改造的雙等離子源陰極鎳管(Liu et al., 2020)

三、方解石C-O同位素標準物質

準確的微區分析需要採用與待測樣品基體匹配的標準物質校正儀器分餾。礦床樣品通常基體複雜,標準物質匱乏一直是SIMS分析技術的瓶頸問題。相對於矽酸鹽礦物來說,碳酸鹽和磷酸鹽礦物標樣尤其缺乏。

項目組開展了方解石、磷灰石同位素微區分析標準物質研發,通過大量樣品的SIMS碳氧同位素均一性檢驗和樣品篩選,項目組發現加拿大蒙特婁地區Oka鹼性碳酸巖雜巖體的方解石在微米尺度上元素和同位素組成非常均勻(圖3),具有成為良好標準物質的潛力,隨後在8個同位素實驗室用氣體同位素質譜儀對Oka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組成進行了準確定值。目前Oka方解石已經成為中國國家一級微區分析標準物質(GBW04481)。

圖3 Oka方解石代表性顆粒的Ca、Mg、Fe和Mn元素分布圖(Tang et al., 2020)

四、磷灰石氧同位素標準研究進展

項目組還對國際上六個常用的磷灰石U-Th-Pb定年的參考物質(Emerald,Kovdor,McClure,Mud Tank,Otter Lake和Slyudyanka)和兩個實驗室內部參考樣(Qinghu和GEMS 203)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發現其中GEMS 203,Kovdor和McClure等具有較均勻的原位氧同位素和化學成分組成(圖4),具有作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的參考物質的良好潛力。

圖4 潛在磷灰石標樣代表性顆粒的Ca、F、Cl、P和Si元素分布圖(Yang et al., 2020)

五、弱信號提取與元素-同位素快速可視化

元素和同位素快速成像與可視化是解析成礦機制等精細過程的重要手段。SIMS,尤其NanoSIMS是樣品元素同位素圖像分析的強有力工具。

為了提高小顆粒弱信號樣品的圖像質量,項目組以海底熱液礦床草莓狀黃鐵礦的元素圖像為例進行了降噪處理。採用加權核範數最小化算法(weight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 WNNM),將樣品真實的元素分布圖像用一個低秩矩陣來近似描述,而噪音數據則增加了整個矩陣的秩。通過求取原始圖像矩陣低秩近似解,從而實現了對離子圖像的去噪處理。

如圖5所示,新的處理方案在壓制離子圖像噪音的同時,還能很好的保持原圖像的邊緣特性,從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樣品結構信息。

圖5 草莓狀黃鐵礦降噪處理(Lin et al., 2020)

六、微小顆粒識別與元素和同位素分析

準確識別樣品中微小顆粒並進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是複雜基體樣品分析的難點。項目組以碳化矽、氮化矽的亞微米級顆粒的原位分析為例,採用基於 Otsu算法的局部動態閾值算法提高離子圖像中的顆粒識別效率。

以其中 20 微米區域的離子圖像為例(圖6),相比於傳統的全局算法,局部閾值算法有效降低了因亮度變化對離子圖像顆粒識別的影響,提升了識別成功率(圖6a、圖6b),獲得了更多有效顆粒的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值信息(圖6c、圖6d),從而提升了儀器的測試效率。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大量的離子圖像亮度不一的顆粒分析,如霧霾氣溶膠顆粒、土壤顆粒等。

圖6 離子圖像顆粒識別。(a)本課題算法(黃色線圈,66 個顆粒被識別);(b)全局 Otsu 算法 (22 個顆粒被識別);(c)a圖顆粒同位素比值;(d)b圖顆粒同位素比值(Hao et al., 2020)

參考文獻

1.Zhang W F, Xia X P, Eiichi T, et al. Optimization of SIMS analytical parameters for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of olivine[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20, 52(5): 224-233. DOI: 10.1002/sia.6729

2.Liu Y(劉宇), Li X H(李獻華), Li Q L(李秋立), et al. Breakthrough of 2‐to 3‐μm scale U–Pb zircon dating using Cameca IMS‐1280HR SIMS[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20, 52(5): 214-223. DOI: 10.1002/sia.6752

3.Tang G Q(唐國強), Li X H(李獻華), Li Q L(李秋立), et al. A new Chinese national reference material (GBW04481) for calcite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microanalysis[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19, 52(5): 190-196. DOI: 10.1002/sia.6712

4.Yang Q, Xia X P, Zhang L, et al. Oxygen isotope homogeneity assessment for apatite U‐Th‐Pb geochronology reference materials[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19, 52(5): 197-213. DOI: 10.1002/sia.6717

5.Lin Y(林羿), Hao J(郝佳龍), Miao Z(苗中正), et al. NanoSIMS image enhancement by reducing random noise using low‐rank method[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20, 52(5): 240-248.DOI:10.1002/sia.6736

6.Hao J(郝佳龍), Yang W(楊蔚), Huang W, et al. NanoSIMS measurements of sub‐micrometer particles using the local thresholding technique[J].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19, 52(5): 234-239. DOI: 10.1002/sia.6711

歡迎關注「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項目公眾號——微區分析

美編:徐海潮

校對:張 崧

相關焦點

  • 徵求意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文件要求,現將「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
  • 聚焦地礦微區原位分析新技術——2019中國質譜學會無機及同位素...
    大會共邀請18位專家做大會報告並開設主題為雷射剝蝕等離子體質譜、生命科學與醫學、同位素質譜、儀器研發與應用、環境與食品等多個分會場。會議同期還設置了青年論壇專場和學術牆報展示,以促進我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示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績及增進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儀器信息網對本次會議中針對地礦領域樣品的微區原位分析新技術及應用新進展進行了整理,以饗讀者。
  • 理工醫跨界融合協同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聚焦肝膽胰腫瘤早期診斷
    秉持「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理念的科大新醫學實踐迎來又一新突破。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日前獲批,近日,項目啟動會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召開。
  • 科技部發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4個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
    國科發資〔2020〕82號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重點專項2020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落戶江蘇-蘇州相城
    近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進行了公示,共9個項目立項。位於蘇州相城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的企業運作主體集萃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面向工業製造的金屬工程部件應力場探測與調控原位實驗集成系統》項目成功立項,這是今年江蘇唯一一個立項的「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也是此次立項的9個項目中,唯一一個由企業承擔的重大專項,是科技改革「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
  • ...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
    秉持「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理念的科大新醫學實踐迎來又一新突破。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日前獲批,近日,項目啟動會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召開。
  • 進展|新一代高通量薄膜製備及原位表徵技術研發進展
    對於連續組分薄膜性質的研究來說,實際的測量位置與樣品組分是一一對應的,失去了位置坐標就失去了組分的信息。因此,發展更加精確的高通量薄膜製備和原位表徵手段十分必要,並對包括超導材料在內的多個前沿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
  • 首都師範大學團隊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日前,由首都師範大學方復全院士主持申報的「醫學成像中的關鍵數學問題及其產業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立項支持(項目編號:2020YFA0712200)。這是該校第二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總經費為1990萬元。
  • 首都師大團隊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日前,由我校方復全院士主持申報的「醫學成像中的關鍵數學問題及其產業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立項支持(項目編號:2020YFA0712200)。這是我校第二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總經費為1990萬元。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DENSsolutions原位新技術亮相2020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_資訊中心...
    11月21-25日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本屆年會設立了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生命科學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分會場,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分會場等十個分會場
  • 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等3個重點專項...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於改革過渡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科發資〔2015〕423號)、《關於組織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8個重點專項概覽2015年啟動的6個試點專項幹細胞及轉化研究、七大農作物育種、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開發、新能源汽車、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2016年啟動的38個試點專項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納米科技、全球變化及應對
  • 李興旺/李國亮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取得新進展
    三維基因組學是基因組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之一。目前,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生物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高通量的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課題組致力於三維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研究。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12月1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主辦,一年一度的「2019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如期召開,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
  • iCMS2019第十屆質譜網絡會議第二天 質譜新技術及藥物分析應用進展...
    會議聚焦質譜新技術在生命科學、食品安全、生態環境、藥物分析、地球科學及能源等領域研究進展的同時,為國內外質譜工作者及專業技術人士提供一個全新的溝通交流平臺,以促進業內交流,提高質譜研究及應用水平。截止目前為止,本次會議報名人數已突破萬人次,網絡質譜會參會人數再創新高。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聚焦油氣智能鑽井變革性技術
    鑽井工程是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關鍵工程技術,勘探、發現和開採油氣均離不開鑽井。當前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是低滲透、非常規、深水和深層超深層等複雜領域,普遍存在資源品質差、開發對象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等客觀難題,鑽井工程在高效、經濟、優質、安全等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亟需發展變革性的鑽井新技術。
  • 大氣碳同位素雷射在線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劉玉柱教授領導的雷射光譜/雷射質譜課題組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合作,在大氣碳同位素的雷射在線探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