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旺/李國亮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取得新進展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華中農大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課題組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Technologies for Capturing 3D Genome Architecture in Plants」的綜述文章。

三維基因組學是基因組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之一。目前,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生物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高通量的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

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

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課題組致力於三維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研究。前期,課題組與合作者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材料,先後開發了Long-read ChIA-PET和Digestion-Ligation-Only Hi-C (DLO Hi-C)。2019年,課題組首次在玉米和水稻中建立Long-read ChIA-PET技術體系,並描繪了玉米和水稻的三維基因組圖譜。2020年,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課題組與楊芳教授課題組合作,用DLO Hi-C技術描繪了玉米雌雄穗的三維基因組圖譜。

鑑於課題組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領域的取得的系列研究進展,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邀請課題組撰寫Technology of the Month的綜述文章,介紹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的研究技術。綜述文章介紹了3C,Hi-C,in situ Hi-C,DLO Hi-C,ChIA-PET和HiChIP等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的技術,並闡述了如何應用這些技術解析的植物基因組的三維結構,特別關注了ChIA-PET和Hi-ChIP檢測的染色質環(chromatin loop)結構。文章還提出目前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對未來植物三維基因組學技術的開發以及三維基因組結構的解析具有啟示意義。

華中科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歐陽維枝和肖琴為綜述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李興旺教授和李國亮教授為綜述文章共同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0138520303319?dgcid=author

相關焦點

  • 華中農大倆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
    Trends Plant Sci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責編 | 逸雲目前,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生物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高通量的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
  • 新技術體系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
    本報訊11月14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興旺和李國亮課題組受邀在《植物科學趨勢》在線發表了綜述文章。三維基因組學是基因組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之一。目前,以人類細胞系和動物細胞為研究對象,生物學家已經開發了很多高通量的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李興旺和李國亮課題組致力於三維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研究。
  • 最新MP發文綜述"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Mol Plant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發表"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綜述文章,總結了目前還未在植物中應用的最新的「不依賴於接近連接 (proximity ligation-free)」的DNA-DNA交互捕獲技術以及DNA-RNA交互捕獲技術,最後對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C位」參展·金開瑞與您相約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
    為促進三維基因組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展示三維基因組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將於2019年10月10日—12日在清華大學召開。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主辦,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協辦。
  • 第六屆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圓滿落幕!數十位業界專家精彩報告集錦
    由阮一駿教授、張奇偉教授等專家共同推動的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已經成功舉辦五屆,為國內外三維基因組學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學者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以期望加快三維基因組學的技術革新與科學發現。兩天時間中進行了39個口頭報告(包括6個青年研究者報告)和36個海報報告,在口頭報告中座無虛席、交流踴躍,海報環節中氣氛熱烈,資深研究學者與青年學者一起共同展示了各自團隊在三維基因組學領域取得的最近科研進展。張奇偉大會伊始,清華大學張奇偉教授代表會議主辦方為大會致開幕辭。張奇偉教授首先向到場的嘉賓與講者表示熱烈歡迎。
  • 三維基因組與細胞核結構
    專題文章涉及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最新進展、染色質三維結構形成和維持的架構蛋白及其作用機制、染色質二級結構等前沿熱點領域,為推動三維基因組和細胞核結構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見解和指導。
  • 我校教師曹志林在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曹志林與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水稻的高解析度三維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水稻三維基因組結構對基因的轉錄調控機制,以及遺傳變異對三維基因組結構及基因表達的影響。
  • 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230餘屬7000餘種,中國是其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
    01「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全球化、市場化農業產業發展和全球貿易一體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國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依靠傳統育種技術難以大幅度提高糧食單產;土地資源短缺、農業環境汙染日益突出;種質資源發掘、基因組育種技術亟需創新等
  • 項目文章|新技術助力表觀研究,染色體狀態圖譜一戰「稻」底
    水稻是植物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物種,對於其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質可及性等表觀特徵都有一定研究。但目前尚缺少水稻不同組織或不同品種中染色質狀態(chromatin states,CSs)的綜合性表觀基因組圖譜。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 生物醫藥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
    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230餘屬7000餘種,中國是其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 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原標題: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2日,省海洋與漁業廳邀請中國海洋大學李永祺教授等專家,對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典型海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子任務「東山灣受損生境修復生態工程和效果評價技術集成與示範」的耐鹽植物海馬齒海灣生境修復技術進行了現場驗收。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強團隊在三維基因組摺疊機理研究中...
    這項研究發現了基因組拓撲絕緣子(topological insulator),證明了基因組中串聯排列的CTCF位點能夠平衡基因組的空間接觸和增強子與啟動子的拓撲性選擇。這是該團隊發現增強子方向性後,在CTCF染色質架構蛋白介導三維基因組摺疊和原鈣粘蛋白基因簇表達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
  • 韓方普研究組在植物著絲粒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著絲粒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研究。利用玉米特殊的遺傳學材料,在植物中首次發現雙著絲粒染色體中其中一個著絲粒會發生失活,從而使染色體穩定遺傳(Han et al., 2006,PNAS; Han et al.,2009,Plant Cell,)。
  • 高等植物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著名國際期刊《植物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成果表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小立碗蘚多基因敲除體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苔蘚植物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植物。其中,小立碗蘚生長所需營養簡單,容易培養,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目前,小立碗蘚的基因敲除主要用同源重組的方法,但所獲得突變體的效率相對較低,且小立碗蘚的雜交極其困難,不利於獲得多突變體並對多基因家族基因功能進行研究。儘管小立碗蘚中也建立了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但這種方法在敲除多個基因時,敲除效率低下、載體構建費時費力。
  • 國際三維基因組學研討會--會前準備
    會議的大體模塊是1、三維基因組技術,以及2、相應的生物信息學數據分析,3、三維基因組結構和功能,4、三維基因組轉錄調控的功能,5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本報訊(馬興達 王文廣)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對勐海布朗山進行的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二葉玉鳳花、玫花珠子木和勐海醉魂藤等。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