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在量子態和經典態之間轉換行為有何秘密?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

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超冷原子研究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來研究和測量由於溫度變化而在量子態和經典態之間轉換的氣體。在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用鋰-6原子云進行的實驗,以及發現。玻爾茲曼氣體是由體積可以忽略的粒子和完全彈性碰撞組成,玻爾茲曼動力學理論很自然地描述了這些粒子。在這樣的氣體中,粒子以隨機的方式運動,並經常發生碰撞。

博科園-科學科普:先前的研究表明,如果玻爾茲曼氣體被充分冷卻,它將經歷一場劇烈的轉變,以至於只能用量子術語來描述。此外,如果組成氣體的粒子是費米子,結果可以用費米液體理論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可以朝任何一個方向發展。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來監測和測量氣體在量子態和經典態之間轉變時發生的變化。為了研究這種轉變,研究人員使用準粒子作為一種測量費米氣體性質的方法——更具體地說,用一種被稱為「雷射盒」的東西製造了一團鋰-6原子云。

(a)少數rf光譜的熱演化;(b)少數光譜的2D圖,用白點高亮顯示極大值。圖片:arXiv:1811.00481 [cond-mat.quant-gas]然後將盒子和盒子裡的東西冷卻下來,並利用射射光譜技術監控盒子裡發生了什麼。然後能夠利用被翻轉的原子數來測量光子能量,再計算氣體的激發態。這使得他們能夠計算準粒子的能量和衰變率。該小組還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測量不同溫度下的準粒子,這使他們能夠看到氣體過渡時實際發生了什麼。隨著溫度的升高,峰值頻譜會損失能量,變得更寬。最終,準粒子失去了它們的特性,在這一點上,費米理論開始展開。就在費米理論適用的點以下,光譜峰值的能量發生了急劇變化,最終降為零。

該研究研究了具有有限相互作用的高度自旋不平衡均勻費米氣體熱演化,從極化子的費米液體到經典高溫玻爾茲曼氣體。利用射頻光譜技術可以獲得低溫下費米極化子的能量、壽命和短程相關性。在這種情況下,觀察到光譜寬度與T2的特徵關係,與費米液體的準粒子衰變速率相對應。在高T時,譜寬再次向經典么正玻爾茲曼氣體(- T - 1/2)的散射速率下降。在量子簡併態和經典態之間的過渡區,譜寬在費米能級的尺度上達到最大值,表明準粒子描述的破裂。在諧波阱中,密度測量直接揭示了少數自旋周圍的多數修飾雲,並隨費米極化子的有效質量產生壓縮係數。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Bob Yirka, Phys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2.093401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如何理解和控制構成宇宙的分子?

太好了:納米晶體「工廠」將徹底改變量子點的製造!

厲害了科學家:在地球上製造出外星球的大氣層!

相關焦點

  • 量子態遠程傳送的實驗實現
    如果有,又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手段􀂂?在經典物理學中,答案是簡單而肯定的. 根據經典物理學,客體的所有性質都可以通過測量被精確測定, 而任何客體又完全由它的性質所決定. 這樣, 如果知道了某一客體的所有性質, 原則上人們便可以在遙遠的另一地點將完全類同於該客體的複製品製造出來, 從而達到上述目的.
  • 量子態的製備方法(一)
    本期開始我們先聊一聊第一個問題:量子態的製備。今天將解讀的是Lov Grover和Terry Rudolph的文章[1]。21世紀初,有學者研究使用量子計算機產生特定概率分布的問題,如著眼於量子隨機遊走(quantum random walk)的性質。文獻[1]的研究即是如何利用量子計算機產生特定概率分布,製備相應量子態。
  • 光學偏振態的判斷以及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偏振態有:線偏振,部分直線偏振,圓偏振,部分圓偏振與自然光,橢圓偏振與部分橢圓偏振,判斷其偏振態主要採用偏振片(起偏器或檢偏器)和四分之一波片。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在一些特殊的應用中,我們希望獲得任意狀態的偏振光,這就需要我們從現有的偏振光出發,經過一系列變化,變為我們所需要的偏振光,而這種裝置為偏振控制器。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偏振控制器:偏振控制器不改變光強偏振控制器的主要參數有響應速度、消光比、波動、無端復位等。
  • 當有特定性質的量子態的時候,粒子才有確定性
    當然,量子力學中理論解釋存在的不同溫度的量子態,與各個類型粒子存在相互作用的性質,存在的不同受限性質,這些性質是可以通過實驗觀測到的,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觀測量子態存在與否而獲得。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量子態都可以轉化為電荷守恆等標準力學性質(實際上,轉化依舊是隨機變化),有兩類特殊的量子態:一類是量子態演化後的結果,是不是轉化成粒子不確定性量子力學只討論這類不確定性量子態。
  • 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物質的三態大家都知道,氣、液、固就是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轉換的一個過程,但可能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的是還有第四態-等離子態和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六態-費米子凝聚態!氣體的電致等離子化過程氣體的等離子化還是比較簡單的,霓虹燈裡的放電就是氣體的被等離子化過程。
  • 量子態隱形傳輸創新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5日報導,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最遠距離——143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實驗向基於衛星的量子通信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是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
  • 中科大:實現兩量子比特和四量子比特糾纏態的可伸縮量子態驗證
    量子信息是將信息編碼成量子態的場,利用這些狀態的「量子性」,科學家可以比經典計算機進行更有效的計算和更安全的密碼學。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USTC)郭光燦教授領導的一個團隊,在實驗上實現了非自適應局域測量對兩量子比特和四量子比特糾纏態的可伸縮量子態驗證,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將量子系統初始化為某種狀態是量子信息科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 中國科學家在合肥城際通信試驗網上首次實現量子態隱形傳輸
    《人民日報》9月20日報導,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張強等與相關單位合作,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試驗網上首次實現了預先糾纏分發的獨立量子源之間的量子態隱形傳輸。 該研究成果9月19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上。同日刊發的還有加拿大研究團隊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成果。
  • 量子態的製備方法(四)
    前三期我們分享了Grover和Rudolph提出的製備量子態的方法[1]和Michele Mosca和Phillip Kaye在同期提出的製備量子態的量子線路研究[2]的背景及應用。產生n比特量子態|Ψ>的量子算法可以通過下圖所示,需要n個受控旋轉操作。
  • 我國實現16公裡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輸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成功實現了16公裡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個距離是目前世界紀錄的20多倍。該實驗首次證實了在自由空間進行遠距離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的最終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6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發表了這一成果。
  • 量子態的製備方法(二)
    (一)我們介紹了Lov Grover和Terry Rudolph的文章[1]的研究背景及應用舉例,本期我們繼續解讀研究方法。即我們事先已經有一個小比特(m比特)的量子態,一次迭代增加一個量子比特,直至得到我們想要的n比特量子態。
  • 科學家製成「第六態」物質
    美國科學家今日表示,他們研製成費米子凝聚態的物質,它屬於「第六態」物質。這種新物質可能導致產生下一代超導體,並用於發電和製造磁懸浮列車等。人們過去已知的物質五種形態分別是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態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研究工作的帶頭人是在美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與科羅拉多大學合作實驗室工作的物理學家金秀蘭。
  • 量子態隱形傳輸達到143公裡 創造最遠距離紀錄
    核心提示: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最遠距離——143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5日報導,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輸最遠距離——143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實驗向基於衛星的量子通信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量子態隱形傳輸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傳輸的不再是經典信息而是量子態攜帶的量子信息,是未來量子通信網絡的核心要素。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更進一步說,根據電子態的拓撲性質不同,「導體」和「絕緣體」還可以再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拓撲絕緣體」就是這樣劃分而來的。不同於普通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的內部是絕緣的,而邊界或表面卻是可以導電的。在拓撲絕緣體內部,電子能帶結構與普通絕緣體相似,其費米能級位於導帶和價帶之間。可是,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卻存在一些特殊的量子態:受拓撲保護的邊緣態。
  • 量子態是什麼?
    量子力學有一套理論框架描述這些性質。光子的偏振由一個量子態描述。我們可以把它記為|ψ>。它在數學上是一種矢量。我們知道,空間中的矢量,比如位置,由幾個坐標(或者叫分量)確定。任意一個矢量都可以分解為幾個互相正交的基本矢量。
  • 唐僧病得蹊蹺,老鼠精行為詭異,他倆之間有什麼秘密?
    看到小說當中如此安排,正常情況下,唐僧師徒就和老鼠精再也沒有了任何的關係。現在就只等著天亮,唐僧師徒繼續踏上西行之路,而把這個老鼠精放在鎮海寺當中了。只是,接下來的故事,卻呈現出這樣一個局面,那就是唐僧病得蹊蹺,老鼠精行為詭異。於是,讓人不得不產生一個懷疑,那就是唐僧和老鼠精,他倆之間有什麼秘密?
  • 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
    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
  • 粒子的自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與地球的自轉有何不同?
    沃爾夫岡·保利(Wolfgang Pauli)於1924年首次提出:由於雙值非經典「隱藏自轉」而使電子態加倍。1925年,萊頓大學的喬治·烏倫貝克和塞繆爾·古德斯米特以尼爾斯·玻爾和阿諾·索末菲的舊量子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圍繞自身軸自轉粒子的簡單物理解釋。
  • 物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態,火是什麼態?光又是什麼態?
    儘管火被人類利用準確時間已經難以考證,但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卻是毫無疑問的,因為現代社會幾乎都建立在火之上,無論是燒飯燒水,還是出行的交通工具,甚至天上的飛機和向外太空探測的火箭,都少不了火的存在,所以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變著法子用火的歷史!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物質有固液氣三態,但問題是火和它發出來的光到底是個什麼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