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水域,像河流溝渠,鴨鵝已經不多了,不像過去在父輩們的記憶裡,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了,那時雞鴨鵝是農村農民普遍餵養的家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平日裡為了吃蛋,逢年過節可以吃肉!
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鴨子在過去農村是多麼普遍,而「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更說明,農民好客和誠意,自己養的家禽就是過節或是招待客人的,而現如今的農村小河裡,沒有那些鴨鵝戲水的景象了,只有流水,而且魚蝦鱉蟹也少了許多!
說到過去農村裡,農民總是要養家禽的,而家禽當然是數雞了,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湖北、江西、山東、河南、甘肅等省農村都發現有四千多年前的雞骨或陶雞。中國農村家雞由野雞馴化而成,有許多優良品種,其中九斤黃和狼山雞十分有名。九斤黃,又叫浦東雞,產於上海南江、奉賢、川沙一帶的農村,是一種大型肉雞,羽毛、喙、腳皆為黃色,因此又名三黃雞。
像九斤黃,個體特大,肉味鮮美,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對世界家雞的品種改良起了很大作用。1843年首先引入英國農村,1847年輸入美國農村。美國洛克雞是1865年由中國九斤黃與黑白斑的美國雞雜交而成。日本農民在隋朝時引入中國雞種,到幕府末期,引入上海的九斤黃雞,培育成著名的名古屋卵肉兼用雞。狼山雞主要產於江蘇一帶的農村,此種雞抗病能力強,胸部雞肉發達。1872年輸入到英國農村,英國農民的有名品種奧品頓雞由狼山雞與當地雞雜交而成。後來狼山雞又輸入到美國和德國農村。
我國的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在甘肅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一期文化中,已經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雞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戰國策·齊策》最早記載我國先秦時期的鬥雞娛樂。
雞好飼養,而且初出殼的雛雞就回自己找食物!雞鴨鵝中,雞歷史悠久,鵝則僅次於雞,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世界各地農村均有飼養。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強。生長快,壽命較其他家禽長。體重4到15公斤,孵化期約一個30天。棲息於池塘等水域附近,善於遊泳。
說到鵝當然許多人會想起小時候的那首詩,「鵝鵝鵝」,而鵝與農民出身的書聖王羲之的故事層出不窮,有所謂的「一筆鵝」、父子共寫鵝,以及取筆勢於鵝等等。比如,明代的湯臨初曾說:「世傳右軍好鵝,莫知其說。蓋作書用筆,其力全憑手腕,鵝之一身,惟項最為圓活,今以手比鵝頭,腕作鵝項,則亦高下俯仰前後左右無不如意。」這一說法在書畫史上非常有名,似乎早已是定論,因此廣為流傳。 鵝是雜食性家禽但它們是素食者,對青草粗纖維消化率可達40%到50%,所以有"青草換肥鵝"之稱。從鵝的生物學角度看,鵝的肌胃壓力比鴨大0.5倍,比雞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細胞壁,易於消化。另外鵝消化道比體長長10倍,而雞僅為7倍,加上鵝小腸中鹼性環境,能使纖維溶解,因而鵝從牧草中吸收營養的能力特別強。
說到鵝就不能不說鵝肝了,在中國養育了幾千年的鵝,在法國人卻提取了它們的肝,被炒作為奢侈品,法國著名的料理鵝肝,歐洲人將鵝肝與魚子醬、松露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鵝肝屬於高膽固醇食品,並且其富含於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膽固醇的含量,至於商家宣傳的完全不會升高人體膽固醇含量,出於商業的目的更多。法國農村養鵝人捨不得吃鵝肝,都賣了!
食品科學裡說「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那麼就會避免了飽和脂肪的「作惡」。鵝肝中也有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吃下去了一樣增加膽固醇含量, 而一起吃下去的那些不飽和脂肪對此無能為力。
在歐洲特別是法國農民為了追求收益,他們不是餵鵝而是填鵝了,他們讓鵝增肥,從而獲得脂肪肝,於是鵝的肝就越發肥大了,「增肥」期間一般每天吃幾公斤左右的食物,雖然它們不願意,但當地農民會把一根二三十釐米長的管子插到它們的食道裡,拿個漏鬥往裡灌,尤其是在電動泵的幫助下,灌進這麼多食物甚至只需要幾秒鐘。最終,鵝肝急劇膨脹,最大的可以達到野生鵝肝及鴨肝的十倍大小。
如今法國生產的鵝肝中,鴨肝佔了大多數。用鴨肝製成的法國鵝肝味道濃鬱,而用鵝肝製成的則肉質細膩,鵝肝在35℃時入口即化的美味,被歐洲當成奢侈品當成身份的象徵!因此,歐洲的農村養鵝養鴨的農民是捨不得吃鵝肝鴨肝的,都賣了!
鴨的體型相對較小,頸短嘴大,腿位於身體後方,因而步態蹣跚,大多數真鴨與天鵝雁不同,雄鴨子每年換羽兩次,雌鴨子每窩產卵數亦較多,卵殼光滑;腿上覆蓋著相搭的鱗片;叫聲則顯示出某種程度的性別差異。
鴨一年才能成熟,僅在繁殖季節成對,不像天鵝和雁那樣終生配對。根據鴨的特有行為,鴨可分為鑽水鴨、潛水鴨和棲鴨3個主要類群。綠頭鴨是一種典型的鑽水鴨,是大部分家鴨的祖先。棲鴨如莫斯科鴨有長爪,是最喜歡樹棲的鴨。潛水鴨種類最多,綠頭鴨春天從南方飛到北方產卵,秋天再飛到南方越冬。它們被人類馴養後,便失去了遷徙的飛行,而且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鴨蛋,不讓它們停產抱孵。時間一長,家鴨就失去了孵蛋的本領。鴨子的眼睛有360度視域,不用轉頭就可以看到身後。
鴨主要分肉型和蛋型,肉型鴨體軀寬厚,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性情溫順,行動遲鈍。早期生長快,容易肥育。有代表性的有北京鴨、櫻桃谷鴨、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比較適應市場的以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看好,突出的特點有肉質好、瘦肉率高、料肉比低,抗病力強。如法國番鴨其肉質具野禽風味,在粗放條件下,育雛率和成活率高達95%以上。蛋型鴨較小,體軀細長,羽毛緊密,行動靈活,性成熟早,產蛋量多,但蛋型小,肉質稍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金定鴨、紹興鴨、高郵鴨等。福建的金定鴨,年產蛋300枚左右,蛋重60到80克
鴨肉質鮮嫩,但烹製不得要領會肉膩味腥,養鴨農民告訴我們先將宰殺整理好的肥鴨去掉頭顱、翅膀和小腿,然後將鴨體一分為四,將鴨的脂肪取出,置鍋內煉油,並將鴨塊在熱油中初炸一下取出,待油溫升至八九成熱時再回炸一次,以減少鴨體的含油量,以去其油脂,並使其內外溫度平衡,易於烹製。
北京烤鴨享譽海內外,歷史悠久,距今已經160多年,號稱天下第一吃,是清代宮廷御菜。是老少皆宜的保健美食!而在歐洲,鴨子也同樣遇到鵝的命運,因為歐洲人喜歡吃鴨肝,像鵝肝一樣被炒作,所以歐洲養鴨農民也捨不得吃鴨肝的!
對與許多人來講,哪怕是農民,小鴨子和小鵝是很難分清的,它們太像了!
養鴨的農民經驗告訴我們,鴨性情溫馴,膽小易驚,只要有比較合適的飼養條件,不論鴨日齡大小,混群飼養都能和睦共處,爭鬥現象不明顯。雛鴨出殼24小時後,應先給水再開食,並在第一次給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以利於清理腸胃,促進胎糞排除。背部與胸部的羽毛自然脫落,20天左右羽毛長齊,鴨子便恢復產蛋。
養鴨農民經驗,蛋鴨在一年中有兩個產蛋高峰期,一是在3月到5月,二是在8月到10月,其中以春季產蛋高峰更為突出。因此,作為養鴨的農民必須搞好這兩個時期,尤其是春天產蛋鴨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每天放牧、遊走的量也大,採食的活食和青飼料容積大但營養濃度低,一般難以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因此,每天應根據鴨子產蛋的多少與鴨群採食狀況適時補餵飼料。
那麼父輩們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如今家禽哪去了呢?家禽已經不再是農民必須品了,禽蛋是可以隨便去買的,不需要自己養殖了,於是個人如果不是養殖戶,就不會特意餵養了,就留給了專業人士了,這就是時代變遷啊!
您喜歡歐洲人的鵝肝或是鴨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