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們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如今的家禽哪去了?

2021-01-16 被大學耽誤的農民

現在的農村水域,像河流溝渠,鴨鵝已經不多了,不像過去在父輩們的記憶裡,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了,那時雞鴨鵝是農村農民普遍餵養的家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平日裡為了吃蛋,逢年過節可以吃肉!

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鴨子在過去農村是多麼普遍,而「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更說明,農民好客和誠意,自己養的家禽就是過節或是招待客人的,而現如今的農村小河裡,沒有那些鴨鵝戲水的景象了,只有流水,而且魚蝦鱉蟹也少了許多!

說到過去農村裡,農民總是要養家禽的,而家禽當然是數雞了,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湖北、江西、山東、河南、甘肅等省農村都發現有四千多年前的雞骨或陶雞。中國農村家雞由野雞馴化而成,有許多優良品種,其中九斤黃和狼山雞十分有名。九斤黃,又叫浦東雞,產於上海南江、奉賢、川沙一帶的農村,是一種大型肉雞,羽毛、喙、腳皆為黃色,因此又名三黃雞。

像九斤黃,個體特大,肉味鮮美,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對世界家雞的品種改良起了很大作用。1843年首先引入英國農村,1847年輸入美國農村。美國洛克雞是1865年由中國九斤黃與黑白斑的美國雞雜交而成。日本農民在隋朝時引入中國雞種,到幕府末期,引入上海的九斤黃雞,培育成著名的名古屋卵肉兼用雞。狼山雞主要產於江蘇一帶的農村,此種雞抗病能力強,胸部雞肉發達。1872年輸入到英國農村,英國農民的有名品種奧品頓雞由狼山雞與當地雞雜交而成。後來狼山雞又輸入到美國和德國農村。

我國的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在甘肅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一期文化中,已經發現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雞我國甲骨文中有「雞」字,《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戰國策·齊策》最早記載我國先秦時期的鬥雞娛樂。

雞好飼養,而且初出殼的雛雞就回自己找食物!雞鴨鵝中,雞歷史悠久,鵝則僅次於雞,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世界各地農村均有飼養。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強。生長快,壽命較其他家禽長。體重4到15公斤,孵化期約一個30天。棲息於池塘等水域附近,善於遊泳。

說到鵝當然許多人會想起小時候的那首詩,「鵝鵝鵝」,而鵝與農民出身的書聖王羲之的故事層出不窮,有所謂的「一筆鵝」、父子共寫鵝,以及取筆勢於鵝等等。比如,明代的湯臨初曾說:「世傳右軍好鵝,莫知其說。蓋作書用筆,其力全憑手腕,鵝之一身,惟項最為圓活,今以手比鵝頭,腕作鵝項,則亦高下俯仰前後左右無不如意。」這一說法在書畫史上非常有名,似乎早已是定論,因此廣為流傳。 鵝是雜食性家禽但它們是素食者,對青草粗纖維消化率可達40%到50%,所以有"青草換肥鵝"之稱。從鵝的生物學角度看,鵝的肌胃壓力比鴨大0.5倍,比雞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細胞壁,易於消化。另外鵝消化道比體長長10倍,而雞僅為7倍,加上鵝小腸中鹼性環境,能使纖維溶解,因而鵝從牧草中吸收營養的能力特別強。

說到鵝就不能不說鵝肝了,在中國養育了幾千年的鵝,在法國人卻提取了它們的肝,被炒作為奢侈品,法國著名的料理鵝肝,歐洲人將鵝肝與魚子醬、松露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鵝肝屬於高膽固醇食品,並且其富含於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膽固醇的含量,至於商家宣傳的完全不會升高人體膽固醇含量,出於商業的目的更多。法國農村養鵝人捨不得吃鵝肝,都賣了!

食品科學裡說「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那麼就會避免了飽和脂肪的「作惡」。鵝肝中也有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吃下去了一樣增加膽固醇含量, 而一起吃下去的那些不飽和脂肪對此無能為力。

在歐洲特別是法國農民為了追求收益,他們不是餵鵝而是填鵝了,他們讓鵝增肥,從而獲得脂肪肝,於是鵝的肝就越發肥大了,「增肥」期間一般每天吃幾公斤左右的食物,雖然它們不願意,但當地農民會把一根二三十釐米長的管子插到它們的食道裡,拿個漏鬥往裡灌,尤其是在電動泵的幫助下,灌進這麼多食物甚至只需要幾秒鐘。最終,鵝肝急劇膨脹,最大的可以達到野生鵝肝及鴨肝的十倍大小。

如今法國生產的鵝肝中,鴨肝佔了大多數。用鴨肝製成的法國鵝肝味道濃鬱,而用鵝肝製成的則肉質細膩,鵝肝在35℃時入口即化的美味,被歐洲當成奢侈品當成身份的象徵!因此,歐洲的農村養鵝養鴨的農民是捨不得吃鵝肝鴨肝的,都賣了!

鴨的體型相對較小,頸短嘴大,腿位於身體後方,因而步態蹣跚,大多數真鴨與天鵝雁不同,雄鴨子每年換羽兩次,雌鴨子每窩產卵數亦較多,卵殼光滑;腿上覆蓋著相搭的鱗片;叫聲則顯示出某種程度的性別差異。

鴨一年才能成熟,僅在繁殖季節成對,不像天鵝和雁那樣終生配對。根據鴨的特有行為,鴨可分為鑽水鴨、潛水鴨和棲鴨3個主要類群。綠頭鴨是一種典型的鑽水鴨,是大部分家鴨的祖先。棲鴨如莫斯科鴨有長爪,是最喜歡樹棲的鴨。潛水鴨種類最多,綠頭鴨春天從南方飛到北方產卵,秋天再飛到南方越冬。它們被人類馴養後,便失去了遷徙的飛行,而且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鴨蛋,不讓它們停產抱孵。時間一長,家鴨就失去了孵蛋的本領。鴨子的眼睛有360度視域,不用轉頭就可以看到身後。

鴨主要分肉型和蛋型,肉型鴨體軀寬厚,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性情溫順,行動遲鈍。早期生長快,容易肥育。有代表性的有北京鴨、櫻桃谷鴨、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比較適應市場的以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看好,突出的特點有肉質好、瘦肉率高、料肉比低,抗病力強。如法國番鴨其肉質具野禽風味,在粗放條件下,育雛率和成活率高達95%以上。蛋型鴨較小,體軀細長,羽毛緊密,行動靈活,性成熟早,產蛋量多,但蛋型小,肉質稍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金定鴨、紹興鴨、高郵鴨等。福建的金定鴨,年產蛋300枚左右,蛋重60到80克

鴨肉質鮮嫩,但烹製不得要領會肉膩味腥,養鴨農民告訴我們先將宰殺整理好的肥鴨去掉頭顱、翅膀和小腿,然後將鴨體一分為四,將鴨的脂肪取出,置鍋內煉油,並將鴨塊在熱油中初炸一下取出,待油溫升至八九成熱時再回炸一次,以減少鴨體的含油量,以去其油脂,並使其內外溫度平衡,易於烹製。

北京烤鴨享譽海內外,歷史悠久,距今已經160多年,號稱天下第一吃,是清代宮廷御菜。是老少皆宜的保健美食!而在歐洲,鴨子也同樣遇到鵝的命運,因為歐洲人喜歡吃鴨肝,像鵝肝一樣被炒作,所以歐洲養鴨農民也捨不得吃鴨肝的!

對與許多人來講,哪怕是農民,小鴨子和小鵝是很難分清的,它們太像了!

養鴨的農民經驗告訴我們,鴨性情溫馴,膽小易驚,只要有比較合適的飼養條件,不論鴨日齡大小,混群飼養都能和睦共處,爭鬥現象不明顯。雛鴨出殼24小時後,應先給水再開食,並在第一次給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以利於清理腸胃,促進胎糞排除。背部與胸部的羽毛自然脫落,20天左右羽毛長齊,鴨子便恢復產蛋。

養鴨農民經驗,蛋鴨在一年中有兩個產蛋高峰期,一是在3月到5月,二是在8月到10月,其中以春季產蛋高峰更為突出。因此,作為養鴨的農民必須搞好這兩個時期,尤其是春天產蛋鴨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每天放牧、遊走的量也大,採食的活食和青飼料容積大但營養濃度低,一般難以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因此,每天應根據鴨子產蛋的多少與鴨群採食狀況適時補餵飼料。

那麼父輩們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如今家禽哪去了呢?家禽已經不再是農民必須品了,禽蛋是可以隨便去買的,不需要自己養殖了,於是個人如果不是養殖戶,就不會特意餵養了,就留給了專業人士了,這就是時代變遷啊!

您喜歡歐洲人的鵝肝或是鴨肝嗎?

相關焦點

  • 星露谷物語雞窩運用方法解析
    想要發展畜牧業,首先應該先從最基礎的家禽類開始著手。   家禽包括哪些動物類呢,常見的如雞雞、鴨鴨、鵝鵝、兔兔等都屬於家禽範圍,而想要飼養它們,並不是隨處找一款空地扔上面就行了的,還需要玩家專門在農場旁修建一個雞窩。本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星露谷物語》雞窩運用方法解析,尚還苦於不知道該如何運作,該怎麼辦的玩家趕快來參考一下吧。
  • 農村野菜鴨腳板(植物)能吃!
    農村有好多野生植物都和動物有關,比如樟科的鵝腳板、藜科的鵝腳草、石竹科的鵝腸菜、茜草科的雞屎藤、莧科的牛膝、禾本科的馬唐草、唇形科的狗肉香(留蘭香、土薄荷)……等等。既然與雞、鵝有關的植物都有了,看有沒有與鴨子有關的植物呢?當然有,刺楸較熟悉的就是鴨腳板。一、鴨腳板的信息鴨腳板,其實就是鴨兒芹,在我國有一種,加上深裂鴨兒芹和羽裂鴨兒芹兩個變種共計三種。
  • 足像鴨身體似鵝,渾身散發麝香味,3個月就出欄,10元1斤很少人養
    導讀:冠似雞足像鴨身同鵝,身上有麝香味,3個月就出欄,養殖的人不多 近些年在農村裡搞養殖的朋友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養殖項目就是雞、鴨、豬、牛和羊了。畢竟這些動物在農村很常見,很多人從小就有接觸過,像過去雞、豬等家禽家畜在農村是家家戶戶都有養殖。
  • 農村三大狠 擰人的鵝 啄人的雞 咬人的狗
    擰人的大白鵝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屬於家鵝。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現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鵝頭大,喙扁闊,前額有肉瘤。在網絡上一搜索大鵝擰人,就會出現無數小夥伴出來控告這種家畜慘無人道的襲擊。很多人被其傷害到至今見了仍舊躲著走。而大鵝的傷害力也是爆表。有人說鵝的眼球構造問題,它看什麼都是一點點大,所以無論誰它都敢欺負。
  • 農村有「自留地」,「自留地」是什麼意思?
    農村自留地對於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算得上是個新鮮詞了,他們並不會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要劃分的話,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還熟悉這個詞,但到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孩子,基本上就不常聽到這個詞彙了。黑嫂還記得自留地,小時候家裡有自留地。但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自留地是什麼,於是就會有疑問,問這個自留地是什麼意思。
  • 面對農村一霸的鵝能在家裡當寵物養嗎?一起來看下吧
    作者|陳曉輝動物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是有很多的動物是厲害的,農村有很多的狗狗是很厲害的,見陌生人就咬,當然了農村一霸的鵝也是不例外了,也是追著人啄的,但是鵝能在家裡養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1.黃鼠狼這種活動靈活的動物在以前的農村,是很常見的動物。經常偷吃農民伯伯家的家禽,讓農民伯伯很是討厭。不過這個動物,捉老鼠的功夫可是一流,又它們在的地方,老鼠也是很少見。據說它怕鵝,尤其是鵝的糞便,所以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只大鵝,看家防這個「小偷」。而在一些地區認為它身上有靈性,能聽懂人話,有些老人稱它們為大仙。不過如今的農村裡,很少看見黃鼠狼了,山裡的蹤跡也比較少了。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馮芙蓉想,這樣沒有風險、無任何後顧之憂的產業一定會得到村民們的大力支持。然而,事情進展得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好不容易在溝溝岔岔中找了塊背風、向陽的平地,正準備建蔬菜大棚時,質疑聲紛至沓來:「祖墳在那兒,遷墳多不吉利。」「什麼都不懂,怎麼種?」「那一刻,我深切地懂得了什麼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村莊現狼跡家畜頻丟 疑母狼失崽進村復仇(圖)
    6月14日晚,距雙羊村更遠的前大房村,村民們聽見了狼嚎。6月18日,雙羊村東北側的十四戶村、三窩村紛紛有村民看見大黑,「那狼就在田裡跑,玩了命似的跑」。6月27日,以雙羊村周邊幾乎所有村莊都出現了大黑的影子。6月29日,大黑在距離雙羊村以西30裡的長壽村出現,接連偷雞摸狗補充營養。
  • 中國最「響」的農村,雞叫聲附近三省都能聽到 你知道是哪條村麼
    劉秀逃至山西,橫跨太行山,一路向東逃去。當來到晉東南東部出口——王帽山東部的隘峪口古關隘時,人困馬乏,饑渴難耐。為躲避追兵,劉秀策馬向北山奔去,所騎戰馬口吐白沫,步履艱難。策一鞭踏一步,一步一踏,一直把山坡上的紫板石小道,踏下了很深的馬蹄印。行至斷崖下的古井旁時,再也支撐不住,人馬昏倒在地。
  • 蛇為什麼會害怕鵝?民間傳聞有鵝的地方蛇都不敢來,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這個時候農村裡應該就會有很多蛇出來活動了,那有沒有什麼辦法阻止蛇在家中出現呢?辦法呢,肯定是有的,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常說,為了防止蛇來到家裡,一般都會在家中養幾隻大鵝,有大鵝的地方,蛇也就不太敢來,很多農村都是這麼做的,那大鵝有什麼厲害的呢?竟然使得蛇都不敢在它們面前出現。
  • 南充閬中:數百隻家禽連續被殺 「兇手」竟是野生豹貓
    鵝、兔夜間接連被「暗殺」了30隻,血跡斑斑,慘不忍睹……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多戶村民家的近100隻家禽、家畜夜間在圈舍被害。10月9日,閬中市林業部門「破案」:「暗殺」家禽、家畜的「兇手」是野生豹貓。5日大清早,陳帥起床發現樹林下的雞鴨鵝兔死16隻,身上還血跡斑斑。8日早上,又有14隻禽畜橫屍林下。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精準良方」讓村子摘了貧困帽
    原梓桐村合併為梓桐村梓桐村村民的幸福生活漫步梓桐新村,漂亮的新居,整潔的路面,村民門前花壇內綻放的冬菊,以及鄉風文明標語、村民公約……生機勃勃的新農村生活氣息讓人感到振奮。梓桐村居住環境改變,讓貧困群眾笑開顏有了寬敞通達的道路,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產業招引難的問題;有了產業,村民們「造血」功能更足,就近當上了產業工人,掙錢就有了新路子;有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政策的落地,昔日的貧困戶「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生根,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有了盼頭和奔頭。
  • 黃河岸邊的笑聲 | 小灘子村的「大變化」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鄂爾多斯沿黃河岸邊的村莊,去看看他們如今的美好生活。黃河岸邊的笑聲 之小灘子村的「大變化」錯落有致的青磚民居,平整乾淨的戶戶通水泥路,鼓囊囊的腰包,充滿幸福的笑臉……準格爾旗大路鄉小灘子村正向著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的目標邁進,成為「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
  • 鄰水脫貧攻堅有哪「三大法寶」?
    如今,在鄰水縣45個鄉鎮,嶄新的房屋隨處可見,水泥路通到百姓家門口,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鄰水縣地處川東,集革命老區、秦巴山區、移民庫區、貧困地區於一體,是省定88個貧困縣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之一,山區面積大,喀斯特地貌突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
  • 兒時夏天農村蟬鳴鳥叫,如今難聞其聲,啥原因?農村人道出實情!
    生活在農村的80後和90後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夏天的夜晚全家人都會出動「摸節流龜」,節溜龜學名叫金蟬,還有有些地區叫爬叉、知了猴等,那時候的農村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非常的熱鬧,「摸節溜龜」成為不少朋友兒時難忘的記憶。
  • 農村裡的傻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守村人」?每個村莊幾乎都有
    王寶強曾出演過一部電影,叫《hello!樹先生》,被譽為王寶強的「封神之作」,很多人看後特別有感觸,電影有一種壓抑感,特別是農村人,對此最能感同身受,因為「樹先生」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那麼一兩個。
  • 養鵝技巧:農村家裡鵝晚上一直叫,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農村現在養鵝的還真不少,但是鵝天生有壞毛病,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它們都會大聲叫,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鵝要是聽見有聲音,它們也會大聲的鳴叫,叫聲影響鄰居休息,長期下去會影響鄰裡之間不和,想個辦法叫鵝晚上不大叫。
  • 長沙這個村有群愛寫詩的農民
    這是自2005年以來,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龍洞村村民們津津樂道的事。他們將生活中的人、事、物當作寫詩素材,有感而發。1月3日,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走進龍洞村目睹了這一景象。淵源:吟詩是村俗 趁新農村建設成立詩社牆上貼著自作的對聯,桌子上摞滿了書籍,筆墨硯整齊擺放……1月3日,這是記者在張運東家看到的一幕。他說,在龍洞村,這近乎成為每戶的標配。
  • 永恆的紀念——博山劉家臺村紀念館22方肖像印背後的故事
    劉家臺村外出參加革命工作的青年多達數十人。其中有一名青年婦女乳名叫劉妮,在蒙陰縣做抗日宣傳工作時被反動派暗殺犧牲,國銀城、劉統軍、劉聖鉅、劉統厚、劉化星等6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 69歲的村民劉心潭介紹,劉家臺村為抗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1944年被博山縣評為「抗日模範村」,人稱「小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