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下一個6年,新藥研發靠什麼?( qPCR、層析、質譜、微陣列、微流...

2020-11-30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無論是製藥公司還是生物技術公司,藥物發現和開發是其商業化長徵的關鍵第一部。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症狀和症候群被診斷出來,在新藥開發引薦進程中,藥品開發程序至關重要。藥物研發過程是漫長的過程,包括靶標鑑定、靶標確認、臨床試驗、註冊申請等。

根據國際知名的商業諮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新藥研發從靶標鑑定到註冊申請上市的平均花費時間是15年。

遇見下一個6年,新藥研發靠政策

政府機構的監管水平和辦事速率在新藥審批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讓新藥審批審評更加順暢並減少時間成本,從制度上鼓勵數據共享可促進監管水平的上升。

此外,如何減免稅收、降低儀器設備出口關稅、鼓勵政府和私人投資,在制定法律方面可以向低價藥和新靶標藥物傾斜等等皆是促進新藥研發之對策。

遇見下一個6年,新藥研發靠用藥意識

一方面,北美公司擁有全球藥物發現最大的市場,一些主流的新藥研發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皆集中於美國。工廠基礎設施和研究實驗室設備的齊全先進是新藥研發的重要推動力。

另一方,北美擁有全球最大的品牌專利藥市場,政府管理制度的援助和居民用藥素養(意識)強烈是促使美國製藥商努力開發新型靶向藥物的另一動力。相比之下,歐洲居民用藥更加謹慎,因此其動力小於北美地區。

遇見下一個6年,新藥研發靠服務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在2015年到2021年期間,新藥研發還離不開生物技術服務(Biological Services)、化學服務(Chemical Services)、藥品服務(Pharmaceutical Services)、藥代服務(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Services,DMPK)。受歐盟政策的鼓勵,歐洲的研發生態圈向著一個有利的方向發展,中國、日本和印度企業依舊是為西方大藥企們提供合同外包服務(CRO)。隨著國際大藥廠紛紛將生產基地建在中國,中國逐漸成為了亞洲CRO服務的領導者。

遇見下一個6年,新藥研發靠科技

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指出:科學(蛋白質組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將成為新藥研發的重要基石;技術( qPCR、層析、質譜、DNA&蛋白質微陣列、高通量測序、微流控、凝膠電泳、蛋白質&核酸分離)是新藥研發的主要工具;此外,一些新興的技術如後向散射幹涉( Back scattering interferometry)、懸臂陣列(Cantilever array)等將為新藥研髮帶來更多的創造力。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基於不同的檢測原理大致可以分為光學檢測器、電化學檢測器、質譜檢測器、核磁共振檢測器等。其中光學檢測器是通過檢測光的各種參量來確定生化樣品的各項指標,它在微流控晶片的信號檢測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   光譜儀( Spectroscope)是將成分複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由稜鏡或衍射光柵等構成 ,利用光譜儀可測量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這樣也就沒法形成上下遊公司合作式的開發一個產品的模式。       對於微流控免疫分析晶片來說,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分析晶片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充分發揮微流控分析平臺可多次使用的優點,導致檢測成本升高。在目前加工條件下,一塊供研究用的標準玻璃晶片價值可能在幾十到上百美元之間。
  • iCMS2016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開幕 報名人數突破5500人次
    儀器信息網訊 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與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合作舉辦的"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i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iCMS2016)於2016年11月22日正式開幕。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動物模型是傳統的研究腫瘤轉移的一個方法,但是這種模型操作複雜,耗費人力和物力,徒增研發成本, 因此,體外轉移便成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由於微流控晶片的尺寸和細胞相吻合,可以同時測定計量,因 此它已然成為哺乳動物細胞及其微環境操控的平臺,極具潛力。研究人員也已經開發出了基於微流體的平 臺,來模擬腫瘤侵襲和轉移的過程。器官晶片是更接近仿生學的一種模式,在幾平方釐米的晶片中培養活 體細胞,形成組織和器官。
  • 多器官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應用
    ahhednc多器官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原理多器官微流控晶片將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在晶片上培養,以微通道相連,實現多器官集成化,以考察其相互作用或建立一個系統,用於體外藥物篩選。晶片中可集成數個經過特殊設計的微培養室、灌注通道並同時培養多種細胞,利用微流控技術可以產生精確可控的流體剪切力、周期性變化的機械力和溶質濃度梯度變化的灌注液。
  • 2018年質譜儀器最新產品技術進展(上)——液質聯用篇
    2018年,中國市場各主流廠商質譜儀器推陳出新,本文將分類介紹2018年上市的部分液質、氣質及MALDI-TOF質譜等的新品技術特點。在上篇中,我們先來帶大家看看2018年液質新品的風採!
  • 中金: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國內目前處於創新藥的黃金髮展期,但新藥研發耗時長、投入大、風險高,其研發過程目前還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我們對新藥發現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梳理了目前新藥研發經歷的整個過程,以期對投資者了解創新藥的研發過程和創新藥投資提供幫助。
  •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在浙江大學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的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順利舉行。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2015年3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從1990年Manz等人首次提出了微型全分析系統的概念,到2003年Forbes雜誌將微流控技術評為影響人類未來15件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微流控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的微流控晶片技術作為當前分析科學的重要發展前沿,在生物、化學、醫藥等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科學家手中流動的"芯"。
  • 2017中國質譜學會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術會議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8月19日,2017年中國質譜學會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術會議在四川成都開幕。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業的20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中金公司: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國內目前處於創新藥的黃金髮展期,但新藥研發耗時長、投入大、風險高,其研發過程目前還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我們對新藥發現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梳理了目前新藥研發經歷的整個過程,以期對投資者了解創新藥的研發過程和創新藥投資提供幫助。
  • 質譜技術推動科技進步——第34屆中國質譜學會學術年會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9月10日,由中國質譜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等聯合承辦的「第34屆中國質譜學會學術年會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青海省西寧市隆重開幕。
  • MALDI質譜新方案可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布魯克·道爾頓執行副總裁...
    ,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質譜(MALDI-MS)已經在許多應用中證明了其有效性和穩定性。  新藥研發的一貫原則 – 失敗越早,成本越低(fail early, fail cheap)– 這會驅使製藥公司在早期新藥發現過程中會選擇儘量多的化合物去「命中」,同時會在藥物的ADME/TOX(吸收、分布、代謝、排洩/毒性)的研究中快速淘汰不適合的候選藥物。新舉措無疑推動了藥物研發渠道的增長(2015-2016年),其增長率達到了11.5%。
  • 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蛋白質藥物質控中的應用前景
    而微流控晶片的研究和發展給蛋白質藥物質控開拓了新的思路。    微流控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跨學科領域,融合貫穿了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和微系統工程學科等。所謂「微流控晶片」,又稱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是指把生物和化學領域中所涉及的樣品製備、生物與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位集成或基於一塊幾平方裡面的晶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學反應過程,並對其產物進行分析的一種技術。其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視頻回看】微流控晶片、拉曼SERS、流式細胞術、膜片鉗?「花樣...
    儀器信息網舉辦的「細胞分析技術與應用」專題網絡研討會在6月5日成功召開,本次會議報告乾貨十足,誠意滿滿,對廣大細胞分析領域用戶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指導意義。錯過了直播的小夥伴不要遺憾,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視頻回放即刻奉上!
  • 層析技術概念、原理、分類(各類層析特點)
    層析技術早在1903年就應用於植物色素的分離提取,各種顏色的色素從上到下在吸附柱上排列成色譜,也稱色譜分離法。1931年有人用氧化鋁柱分離了胡蘿蔔素的兩種同分異構體,顯示了這一分離技術的高度分辨力,從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隨著人們認識和實踐的提高以及物理化學技術的發展,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沒有顏色的物質同樣可用此法分離,這時的工作全是使用吸附劑的吸附層析法。
  • 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林炳承作《微流控晶片的崛起和我們的責任》  報告指出微流控晶片作為當代極為重要的新型科學技術平臺和國家層面產業轉型的潛在戰略領域已經處於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微流控晶片研究的主流已從平臺構建和方法發展轉為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並從應用的需求中尋求科學問題,進而帶動產業化的迅速發展。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臨床質譜檢測是下一個百億藍海
    國內質譜設備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98%左右質譜仍為進口品牌,以海關數據估算2016年中國質譜儀市場約在4.5億美元左右。生物醫藥是質譜應用的第三大應用領域,約佔6%,其他則主要用於環境、半導體等傳統領域的檢測。生物醫藥,特別是臨床方面的檢測,在國內仍處於應用開發的初期。
  • 從廈門質譜推出MALDI-TOF看國產質譜研發——訪廈門大學何堅教授
    國產廠商逐步推出了商品化GC-QMS、GC-TOFMS、LC-MS、工業在線質譜和氣溶膠質譜等產品。   自2010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實際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國產質譜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發展新浪潮。廈門質譜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簡稱廈門質譜)是發展勢頭正勁的國產質譜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