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武:「立體三螺旋」驅動我國科技產業發展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非常有魅力的詞,三代表了一個複雜且穩定的關係組合,我們有很多熟悉的詞與三有關,比如三皇五帝、三陽開泰、三足鼎立,再比如先前網絡上很流行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裡的三都代表著一種穩定結構和無限可能性。

    啟迪作為一家聚焦科技服務領域的清華大學校辦企業,秉承「以公益思想創造商業價值」的經營理念,在最難做的科技服務領域精耕細作,近年來取得跨越式發展,全球創新創業基地布局超過200個,成為國內首家突破千億資產規模的科技服務企業,並多次代表國家進行模式和服務輸出,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因為啟迪控股攜23年之積澱,總結提煉出來一套獨有的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環境,服務科技企業和研發經濟發展的系統方法論,我取名為「立體三螺旋」理論。

    眾所周知,三螺旋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的生物學領域,用來描述基因、生物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90年代中期,美國教授提出了「政府、企業、大學」創新三螺旋模型理論,用來分析知識經濟時代政府、企業和大學之間的新型互動關係,這三方面在履行傳統的政策協調、財富生產和知識創造的職能之外,還像三條螺旋一樣,互為因果,最終孕育了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型社會。

    啟迪控股在多年的科技服務實踐中,以創新為基點,以產業為抓手,提煉出「創新主體:政府+企業+大學,創新載體:園區+實業+金融,創新要素:技術+產業+資本」三個三螺旋多重交織的立體三螺旋模型,啟迪的多重立體三螺旋模型是對原來「政府+產業+大學」三螺旋的重要升級和發展,將原來一個維度的三螺旋模型上升至多個維度,構成立體三螺旋體系,這個多重立體三螺旋體系從「創新主體、創新載體、創新要素」三個層面立體互動,將成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創新主體層面,啟迪踐行「政府+企業+大學」三螺旋發展模式,推動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當前,該發展模式已經由最初的地方政府、啟迪控股和清華大學的合作,衍生到更加廣泛的範圍,啟迪建立起一個國內外政府、大學互動發展的朋友圈。

    在創新載體層面,啟迪形成了「科技園區(巢)+科技產業(鳳)+科技金融(食)」三螺旋發展模式,實現了「帶鳳帶食、築巢引龍」,真正打造出一個有效的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在創新要素層面,形成了「技術+產業+資本」三螺旋,把存量資本和產業通過核心技術激活,形成引領性產業集群,帶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

    在「多重立體三螺旋」基礎上,啟迪旗下的創新基地集群、科技產業集群以及匯聚的各路精英團隊集群相融合,形成新的三螺旋,這就是啟迪控股創造與實踐的「集群式創新」發展模式。啟迪的集群式創新,就是啟迪所屬各基地群,依託所在地的區域優勢,通過資源的聚集,形成了政府、大學、研究機構、企業、投資者等共同參與的創新網絡。同時又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打破地理界線,實現集群與集群之間的互動、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融合,在更大範圍內推動創新資源和信息共享,最終促進產業創新發展。

    啟迪「立體三螺旋」理論和「集群式創新」模式目前在全國各地得以積極實踐,近期啟迪控股和句容市政府合作,由啟迪數字集團建設運營的「江蘇矽谷」項目則是運用立體三螺旋理論和集群式創新模式所重點打造的一個標杆示範項目,必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創新名片。

相關焦點

  • 啟迪三螺旋總部落戶城陽 打造青島數字創新中心
    青島新聞網7月19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張曉武)今天,青島市城陽區與啟迪三螺旋有限公司舉行籤約儀式,啟迪三螺旋公司將在籤約後把總部遷至城陽,同時根據啟迪公司產城融合規劃和產業導入明細適時啟動啟迪(青島)未來科技產業園建設。
  •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解讀及內容提要(附PDF)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兩份專題報告。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解讀及內容提要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兩份專題報告。
  • 全球生物科技發展態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發展,新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科學發現的方式,促進生物科學領域產生更多重要突破。自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解析以來,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從「人造生命」、基因組編輯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再到腦-機接口、神經晶片等交叉融合應用的出現,多年來生物技術一直佔據著年度科技突破主流。
  • 「復興網評」立體種養,為現代農業發展開拓「多維空間」
    如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通過立體種養實現多產融合、提質增效的實踐,就給出了良好的示範。以稻漁空間的立體種養為例,水稻田裡除了有稻子,還有魚、鴨、螃蟹、田螺等動物,這些動物不僅能疏鬆土壤、以排洩物給稻田增加更多有機營養,還能成為產業融合的「一分子」,帶來更為可觀的收入。據媒體報導,2017年,稻漁空間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每畝收益突破1.2萬元。這樣的數據,是單一種植很難實現的。這表明,立體種養有利於改善農田質量、提高農田效能,是現代農業可實踐的方向。
  • 張燕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新的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未來,我國將加大對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 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與產業變革
    習主席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綠色經濟和生物技術四方面概括了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晶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帶動眾多產業變革和創新」。「面對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加速推進數位技術同製造業的結合,推進『再工業化』,力圖搶佔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習主席的講話闡明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特徵及其帶動產業變革創新的戰略作用。
  • 龍愛量子走尖端科技研發之路 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龍愛量子的誕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龍愛量子產業提出「以尖端技術為後盾,以創新驅動產業的發展」的發展理念更是緊扣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時代主題,龍愛量子技術的研發及應用,現如今不但應用到社會多個領域,而且還在社會各階層中都引起重大反響,那龍愛量子產業其魅力展現在哪些方面呢?
  • 5G和數據中心雙擎驅動光晶片產業高速發展
    光模塊作為網絡建設的關鍵部件,有望迎來技術代際更迭和需求高速增長雙引擎驅動,是流量爆發邏輯最受益的細分領域。25G前傳起量、100G需求恢復和400G蓄勢待發驅動行業規模快速增長,未來光模塊產業鏈將由中國企業主導,行業卡位優秀並具備上遊晶片能力的行業龍頭將引領產業發展。5G網絡規模建設落地,5G新應用帶動數據流量快速爆發。
  • 我國第二代數控螺旋錐齒輪磨齒機研製成功
    日前,一種新型數控螺旋錐齒輪磨齒機在湖南長沙哈量凱帥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鑑定。  我國是世界齒輪大國,齒輪加工以螺旋錐齒輪難度最高,其加工裝備也只有美、德等少數幾個國家能生產。中南大學曾韜教授帶領的技術團隊在此領域的研究使我國成為繼美、德之後第三個能生產該類設備的國家。在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後,他們與哈量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又成功研製出第二代產品——H350G數控磨齒機,使我國在此領域研究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 我國未來15年科技創新發展戰略轉向
    但是,面向世界科技發展新前沿、面向建設科技強國戰略新需求、面向日益複雜的全球科技競爭新態勢,我們仍然有許多關鍵核心技術需要突破。綜合現有基礎、嚴峻形勢、目標使命和發展路徑等因素分析,我們提出,面向2035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思想——「自主創新,開放跨越、科技強國、引領發展」,以實現我國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
  • 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原標題:未來五年將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11月24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 OLED核心驅動——發光元件(ITO、發光材料)產業及技術發展報告
    上期回顧:【「卡脖子」系列】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產業及技術發展報告!產業現狀在ITO靶材的國際市場中,市場需求集中在亞洲,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及中國大陸各佔四分之一。而高端ITO靶材的供應商則集中來自日本,東曹、日立、住友、日本能源、三井,其中僅三井、日本能源和東曹三家就佔據了我國ITO靶材80%的市場。
  • 南京江北新區「三螺旋」結構促建現代產業體系
    近日,在南京江北新區投資論壇暨產業基金揭牌儀式上,南京江北新區「服貿基金」與「通航基金」正式揭牌。這種政府、銀行、基金管理人三方合作的開創性模式,通過搭建「三螺旋」結構,正在促進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更精準地融合。
  • 羅貞禮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三個基本屬性
    我國傳統製造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後,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質量總體不高。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對於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傳統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三是要創新「走出去」方式,在堅持不懈抓好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建設的同時,要站在全局和長遠角度,努力放大網際網路的連接優勢,全力構築自由暢通的國際「數字貿易平臺」,並通過優化供求對接和持續降低渠道成本,整體提升貿易效率。動力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只有從傳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才會有不竭動力。
  • 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0年網絡安全產業深度對話...
    她指出,當前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技術創新高度活躍,市場需求不斷壯大,安全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提升,產業結構體系更為健全完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帶動了網絡安全需求向5G、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新興領域持續拓展,為網絡安全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空間。
  •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 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文 記者 楊少昆 何 龍/圖 「深圳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 轉型期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路徑
    我國的科技期刊業與其他產業一樣,也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我國社會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科技進步,現代化、電子化、數位化技術不斷創新,科技期刊的產業鏈發生了新的變化。作為我國與國際科技界之間學術交流的橋梁,英文科技期刊對內促進我國與國際學術的交流與合作,對外展示我國學術領域的科技成果,在擴大我國的學術影響等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因此,發展一定比例的英文科技期刊是必要的。發展多語種科技期刊。
  • 我國石榴產業發展現狀簡析!
    我國石榴產業發展概況 我國石榴產業發展到現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長期緩慢發展階段,二是20世紀80年代初到21世紀初中速發展階段,三是21世紀初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
  • 徐冠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
    在23日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就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勢,如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浦江創新論壇十年來在助力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的作用等話題接受新華網專訪。    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目標一定能實現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一)要素驅動模式轉換受科技投入強度偏低等因素制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亟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和貢獻率,然而要素驅動模式轉換依然面臨科技投入強度偏低、科技創新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因素制約。一是科技投入強度與美、日相比尚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