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也造假?又是PS修圖,或波及到中國團隊

2020-10-21 珍美思醫學研究院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 塞門扎(Gregg L. Semenza)被質疑學術造假,時隔一年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去年,歐洲中部時間10月7日上午11時45分,美國科學家威廉·卡埃林(William G. Kaelin)、格雷格·西門薩(Gregg L. Semenza)和英國科學家小皮特·拉特克裡夫(Jr,Peter J. Ratcliffe)三人因「在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供氧環境變化」方面的決定性研究成果和巨大貢獻,獲得 2019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獎周剛過去,去年的諾貝爾獎得主Gregg Semenza(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卻陷入了被質疑學術造假的漩渦。


Gregg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圖片有篡改痕跡。近兩周以來,他合著的 32 篇論文在 PubPeer 受到質疑,發表時間為 2001 年到 2018 年,涉及中國、日本、韓國的合作團隊。據了解,其中一篇被質疑的論文的第一作者目前在國內某高校任教授,並且曾獲得傑青資助。



生平簡介:


Gregg Semenza 出生於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在韋斯特切斯特縣以北長大,1974年高中畢業後,Semenza就讀於哈佛大學(麻薩諸塞州劍橋),因為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孩子,他開始從事於醫學遺傳學,並申請MD/PhD項目。


從哈佛畢業後,Semenza加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的MD/PhD課程,並開始研究隱性遺傳性疾病,β-地中海貧血。


在他的博士研究中,Semenza在費城兒童醫院的埃利亞斯·施瓦茨和索爾·薩裡實驗室工作,對一個阿爾巴尼亞家庭的β-球蛋白基因進行β-地中海貧血。他的工作確定了一種罕見的沉默載體等位基因,在編碼或側翼區域的β球蛋白基因。


當他完成他的研究生和醫學研究時,Semenza很快意識到兒科專業最能讓他為醫學遺傳學事業做好準備。Semenza說:"大多數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症和侏儒症,在出生時都很明顯,所以很多患者都是兒童。"要了解這些疾病,你必須了解人類發展,這是兒科醫生的訓練。


在完成兩個高級學位後,Semenza 於 1986 年完成了他的醫學培訓,並在杜克大學(北卡羅來納州杜勒姆)完成了兒科的強化實習和實習。Semenza 還是是約翰霍普金斯細胞工程研究所血管計劃的創始主任,並在大學經營著一個基因分型核心設施。


領域貢獻:


Gregg L. Semenza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兒科、放射腫瘤學和分子輻射科學、生物化學、醫學和腫瘤學教授。


作為當今氧氣調節分子機制方面起頭的研究人員之一,揭示了細胞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氧氣水平,其中最具開創性的發現是HIF-1(缺氧因子1)蛋白質,這一發現對理解和治療冠狀動脈疾病和腫瘤生長等低氧健康狀況具有深遠意義。



Semenza的研究包括氧平衡的分子機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和幹細胞治療;HIF-1在癌症中的作用;保護心臟免受缺血-再灌注損傷。他撰寫了250多篇研究文章和幾篇書籍,在研究中被引用超過30,000次。


他是美國醫學遺傳學學院的創始研究員,2008年當選為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擔任《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和《癌症研究》等多家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擔任《分子醫學雜誌》的主編。


然而


本來當人們提到諾貝爾獎得主時,應該是尊敬、令人敬佩的,但PubPeer在近兩周的質疑卻讓人打破了這一印象。


雖然說部分文章裡,Semenza僅僅是合作者,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他作為最終的責任人卻難辭其咎。畢竟,諾貝爾獎承認的獲得者還得看最重要的通訊作者(大通訊)。


目前,《科學偵探》的克萊爾·弗朗西斯(Claire Francis)正在調查Semenza的論文。截至10月16日,Semenza被指出有32篇文章出現了問題,超過了另一個「作假能手」、諾貝爾獎得主的路易斯·伊格納羅(Louis Ignarro)(據統計28篇論文被曝造假)。


目前僅有一篇文章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upregulation of both VEGFand ANGPTL4 is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angiogenic phenotype in uveal melanoma》得到作者回應,為錯誤並不影響實驗結果。



咱們再來看一些實錘


先看看塞門紮實驗室的這份 8 年前關於 Hif - 1 的論文:



下一篇則是來自Semenza實驗室的Gilkes等人的論文,再次以維爾茨為合著者,也是一次徹底的火車失事,而且只有遠離任何收回的危險,因為PNAS從來不關心這些事情,當然不會發表有貢獻的論文(即,不是真正的同行評議) 論文。



另外,這件事還波及到中國學者張華鋒,現在是中國合肥科技大學的教授,是Semenza實驗室的一些問題論文的合著者:


還記得去年,當Semenza獲得諾貝爾獎,在接受ACS採訪時曾說:


「所有科學都是協作的成果。我在實驗室中有所有這些努力工作的博士後、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在工作。我的實驗室中有一群非常好的人。我挑選人員的主要標準是,良好的協同能力,因為我們在一起花費了很多時間。」


這讓我們不得不拋出疑問,Semenza教授因為他的實驗室發表的文章獲得大量獎項與榮譽,甚至還獲得了諾貝爾獎,那現在是不是要為你虛假實驗數據買單呢?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關注我們了解更多資訊

珍美思醫學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珍美思

微信:ncbiomed8014

相關焦點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撰文/張田勘(專欄作者)編輯/吉菁菁 新媒體編輯/聶淑芳供圖/視覺中國(除署名外)去年剛得諾貝爾獎,今年就曝出了論文造假!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諾獎得主涉學術不端: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研究者不公平
    摘要:許多西方科學家拒絕閱讀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因為他們不信任中國。這對許多誠實的中國研究人員極不公平。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牽扯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等多國學者塞門扎生於紐約市皇后區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威斯特徹斯特郡長大。1974年從斯裡皮高中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遺傳學。之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研究生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
    」後,她已經找到了20多份有問題的論文,並在PubPeer上標記了出來,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之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研究生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 2008年,賽門紮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 談到格雷格 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 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 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從條帶的形狀和間距來看,β-肌動蛋白印跡與圖B和圖G中所示的凝膠都不匹配。之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研究生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 2008年,塞門紮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 17 年,網友:真·科研以 P 圖為本?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本文來源:科研大匠整理自PubPeer,科研圈、bioworld,hanson臨床科研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2010 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2 年,塞門扎入選醫學研究所。2016 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19 年與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佔了一大半。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談到格雷格・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 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我們承認,比如最近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吳豔、宋懷兵在《Science》上的論文因數據造假被撤,系我國首例,影響了我國在世界上的科研聲譽。天下的烏鴉真的只有中國的黑嗎?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目前只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在 PubPeer 作出回復,其中涉及到中國、日本、韓國的合作團隊。據科研圈查證,其中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國內某高校在職教授,並且曾獲得傑青資助。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Gregg的作假行為,貫穿了從他主要負責文章到他的合作編寫文章。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2019年諾獎得主被曝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諾獎得主及其故事也長時間霸佔我們的眼球。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諾獎得主都值得尊重。當學術造假與功名利祿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即使科學家最有影響、也最嚴謹客觀的諾貝爾獎也無法獨善其身。q=gregg+semenza這些被質疑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6年,論文發表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Oncotarget、Cancer Research、JCI 等期刊。
  • 諾獎得主,學術造假,PS導師,亞洲友人。一位另類的科學家
    但現在他的論文在PubPeer上不斷被報導出現學術造假。截至到10月16號,有32篇文章出現問題,超過了另一位作假大亨同時也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路易斯·伊格納羅(Louis Ignarro,被爆28篇論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