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孤島生存,獨自面對天地、歷史,《島》真正表達的是什麼?

2021-01-14 京報網

林森,作家,《天涯》雜誌主編。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關關雎鳩》《暖若春風》,中篇小說單行本《海裡岸上》,小說集《小鎮》《捧一個冰椰子度過漫長夏日》《海風今歲寒》《小鎮及其他》,詩集《海島的憂鬱》《月落星歸》,隨筆集《鄉野之神》等。曾獲人民文學獎、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北京文學獎等。

《島》林森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海南島納入中華文明版圖的時間很晚,在很多年裡,那裡的圖景不被看見、那裡的聲音不被聽到、那裡的風暴不會吹拂到中原。在古籍之中,海南島瘴氣密布兇險無比,以至於在多個朝代裡,成為罪臣被貶謫的極南之地——是謂「天涯」。這恐怖的場面恐怕不僅僅是一種文字修辭和想像場景,更是一種確證的現實,我們不能以當下的海南島的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想像古時的景物;在漫長的時間裡,海南島人煙稀少,植物才是島上的主人,被熱帶植物和猛獸盤踞的整座島嶼,恐怕確實不是人類的宜居之所。豁達如蘇東坡,被貶海南,深陷孤島,傷懷不已,可蘇東坡之所以是蘇東坡,正是他仍能從這種絕境之中,有著超越性的目光,他寫道:

「吾始至南海,環視天水無際,悽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盆水於地,芥浮於水,蟻附於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他幾乎以一種上帝俯瞰的視角,來解決自己深陷孤島茫然無措的孤獨,於是「可以一笑」。但不是人人都能有這種視野和心胸,尤其是對出身於孤島上的人、尤其對於那些出身於孤島又苦苦思索自身所從何來的人。海南作家孔見就在自己的著作《海南島傳》中寫道:「從很早很早的時候起,我就意識到自己降生在一座島上,它已經被腥鹹的海水重重包圍,承受著波浪永無休止的衝擊,所有堅固的事物都已遁離,朝任何一個方向走去,最終遭遇的都是深淵與迷津。」這種孤島情緒,也在好多年裡,瀰漫在我身上,尤其在我成為一個寫作者之後,我知道,有一天肯定會以海南島為主角,寫下這座島嶼。

真正開始之前,如何完成、結構這個故事,已經在我心裡縈繞了四五年。此前,我寫過三十來萬字的小鎮生活史《關關雎鳩》,這是一種和現實摩擦的書寫;到了《島》,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蘇東坡的那種超越性視野。於是,在最終書寫中,「島」就不僅僅是海南島,而是被縮減為孤絕的「鬼島」,人物也被縮減為一個,孤島上、一個人,獨自面對天地、歷史和悲愴的身世。當然,鬼島之外,又有了更小、更遙遠的無名島;「我」作為另一個敘述者,環繞著更大的海南島;海南島之外,天地又是另一座島嶼。也就是說,我希望呈現的,是無限小又無限大的多重島嶼,它們環環相扣無際無邊。

《島》裡,兩條線交織:一為,轟轟烈烈的發展中,一座海邊漁村的消失,而伯父不屈的創世雄心,仍會帶領傷痕累累的家人,重建家園;二為,身有奇冤的吳志山,在尋鬼的歷程中,在鬼島上接近半個世紀的獨居生涯。一條線是當下,一條線是歷史;一條線是喧鬧、一條線是孤靜……當然,到了最後,這兩條故事性互相交織,終於扭成一體,「我」成了另一個版本的吳志山。對我自己來講,這十幾萬字的書寫,是減法和加法交織的過程:敘事上不斷縮減、瘦身,情感上、象徵意義上則是不斷外延、擴張。有人願意把這當成一個海南島的故事或者隱喻當然好,可對我來講,不僅僅是要寫海南島,而是寫人類的終極困境,那就是——我們能不能獨自面對天地?又如何獨自面對天地?

肯定有人會因為這個小說聯想到《魯濱遜漂流記》,但除了一人、一島之外,全無一字相似,更迥異的則是,魯濱遜深陷孤島是被動的,而吳志山則是主動的——他主動把自己的生命和一座島捆綁在一起。主動躲到孤島上了此殘生的吳志山,想超脫於人世、跳越出時間,可不行,歷史的風暴仍會刮向他、時代的變化仍無孔不入,他沒法當一個歷史當中的自了漢。對我來講,這是一次寫作上的苦旅,也是一次寫作上的享受,我當然記得,在幾個月的寫作時間裡,我在北京朝陽區八裡莊老魯迅文學院的那間宿舍裡敲下每個字的過程。當時的我,何嘗不是那孤島上的倖存者?我在與每個字、每個標點的較勁中,和小說裡的主人公一遍又一遍撿起石塊、累積魚塘卻又總是被風暴摧毀的情形並無二致——我們都是身陷無限循環的西西弗斯。

不斷被我精簡到只剩骨血的《島》,卻容納了我最深的情感——多年以前,我初登上現實裡的那座鬼島,看到那間破敗的房屋,這個故事已經在我心中藏得太久,現在,它總算以讓我滿意的樣子亮相。《百年孤獨》的故事,既是一個家族的誕生、繁榮和灰飛煙滅,也是所有文明的象徵,是所有創世和世界盡頭故事的隱喻。《島》是一個孤島上的偏遠之人,滿腹冤屈和心事的故事;可他當然也是,獨自面對人世孤獨、勇敢迸發生命之光的所有人的投影——尤其是,疫情以後,人人疏遠,面貌被口罩遮擋,每個人都成了一座孤島。在這樣的境況之下,或許,《島》這個小說,也因此有了某些更具現實感的隱喻和外延。我們身處孤島,可我們仍然要艱苦卓絕地跋涉,努力和整個天地溝通——就像小說中的吳志山,看到的即使只是海市蜃樓的幻境,仍要毫不猶豫地投進去。

(原標題:孤島與天地 ——我為什麼要寫《島》)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 林 森

流程編輯:L016

相關焦點

  • 孤身一人在孤島面對狼群用什麼槍?
    面對孤島狼群,最起碼的選擇當然是自動武器啊,而這裡面最優的選擇,就是現役的小口逕自動步槍。這是因為:一、首先單人面對多個敵人需要連發武器你自己荒島求生,是一個人面對狼群的話,首先要選能連發、能夠一打多的武器。
  • 《我們騎鯨而去》:一座孤島,三個人類,一個荒誕不經卻又發人深思的...
    80後作家孫頻寫了這樣一個發生在海上孤島的故事。 孤島沒有四季,只有夏天,幾乎與世隔絕。島上有三個人:熱愛寫詩,卻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不得志的中年小科員「我」;才華橫溢,卻因同行間嫉妒而失手殺人的七十多歲的劇作家老周;殺死了家暴丈夫,坐了17年牢後出獄,卻又遭逢獨生兒子車禍去世打擊的中年女子王文蘭。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由於其作品《島》在全球範圍內對希臘斯皮納龍格島的宣傳,以及為促進希臘現代歷史和文化做出的貢獻,希斯洛普也被授予希臘榮譽公民稱號。 這本書,就是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島》。 如今,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35種語言,發行超90種版本,它的中文版更是在沒有營銷的情況下,銷量超200萬冊,堪稱一部真正的奇蹟之書。而在寫《島》之前,希斯洛普從未寫過小說,作為一名記者,她只寫事實性的東西,直到與書中的那座小島相遇。
  • 海上燈塔守護者不只是文藝片的主人公
    在島上生活,需要靠補給船每月補給點糧食和淡水,而補給常因風浪無法按時到達。隨著日常出行方式的改變,燈塔也從常見的海上交通設施,轉變為公眾對浪漫的想像。在影視片創作中,攝錄燈塔的畫面,成為創作者為作品增添文藝氣息屢試不爽的技巧。海上守塔人如果是文藝片的主人公,一定象徵著詩意與遠方。
  • 探險隊被困孤島兩年,只有一女子奇蹟生還
    探險隊成員其它四個人或多或少也有荒野生存經驗,尤其是弗雷德·毛勒,在一次沉船事故中倖存,彷佛現實般的魯濱遜,在一座無人孤島獨自生存了8個月。探險隊本來考慮招募一個因紐特人家庭來為營地做飯和維持生活。雖然很多原住民都對這項報酬豐厚的任務感興趣,但除了艾達,沒有人真正加入。
  •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自哪裡?考古發現揭開真正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復活節島,尤其是島上那些神秘的巨石像,更是給所有看到過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巨石像只是表象,巨石像背後那個謎一般的「復活節島文明」,才是復活節島上所有疑問的真正核心!復活節島上的文明,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 1個女人和32個男人被困孤島兩千天,最恐怖的事發生了!
    日本79歲老人孤島獨居20多年不可思議指數:★★★★孤獨的老去恐怕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在日本有一位79歲高齡的老人卻已經獨自一人在無人小島上生活了20多年。在來到島上之前,木村雅文是福岡一位小有名氣的攝影師。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這個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坐落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書店的老闆有著最遠大真摯的理想和高傲孤獨的靈魂。老闆費克裡經歷了妻子離世的痛苦,整日酗酒,想溺死在酒瓶裡,本來這座書店就是當初和妻子一起創造的,他們默契地認為「沒有書店的地方不足以稱之為一個地方」。如今最像自己最懂自己的人離開,這孤島便真的成為了一座孤島。
  • 假如給你600萬讓你在孤島生存2年,東西只能選3樣,你會選什麼
    假如給你600萬讓你在孤島生存2年,東西只能選3樣,你會選什麼人們似乎對這種野外求生有著本能的好奇,如果給你6000萬讓你在這座孤島生存
  • 復活節島,一個孤島對人類社會終極命運的隱喻
    那時的復活節島居民,生活重點完全落在生存和打造石像之上。不斷增長的種群數量和石像數量就是最直觀的體現。人口頂峰一度達到2萬人,但在這時候,這個貧瘠的孤島的生態承受力似乎也幾近飽和。棕櫚樹可謂支撐著復活節島大部分人類活動,當時他們也許難以想像,有一天面臨棕櫚樹的枯竭該如何生存。而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大約在公元800年左右,人類的樹木採伐活動已經開始。
  • 《孤島危機3:失落島》多人DLC發布
    EA和Crytek宣布,將在6月4日推出《孤島危機3:失落島》多人DLC。《孤島危機3:失落島》多人DLC包含四張全新地圖,兩個全新的多人遊戲模式,狂熱和佔有,並且帶來新的致命武器。《孤島危機3:失落島》多人DLC將於6月4日開始登錄Xbox360平臺,售價1200微軟點數,同日也登錄PS3和PC,售價為14.99美元。
  • 電影《巨鱷島》:羅嘉良孤島演繹父愛如山
    作為一部網絡大電影,《巨鱷島》已然算非常出色,故事緊湊,明星主演,演員演技在線,特別是領銜主演羅嘉良,他再一次為我們獻上了精湛的演技。 整部電影的情節還是非常立體的,孤島之上,除了人與鱷魚的對戰,更加體現了最真實的人性。
  • 復活節島巨石像怎麼雕刻的?是誰雕刻的?又有什麼寓意呢?
    復活節島上1000座巨石雕像之謎就是其中之一。1722年4月22日,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赫芬船長繞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發現了這個島嶼。因為這一天在西方是復活節,雅各布·羅赫芬把它命名為復活節島。復活節島是一個離智利海岸3700公裡的島嶼。這個島佔地約120平方公裡。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孤立的島嶼之一。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浮島終有靠岸時
    這些厲害的頭銜,難免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擔憂,而吸引我讀這本書的原因,僅僅是從前讀過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在詩裡的一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而這句話也被寫在了《島上書店》的封面上。《島上書店》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
  • 我的世界:這孤島生存規模有點大,玩家出生島嶼有12種以上地形
    即便最後大部分人或許會狼狽歸來,但起碼也算見識過孤島生存的難度。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這個橫跨12種以上複雜地形的生存島種子——這座島嶼得以聞名的原因不是「高難度的孤島生存」,而是難以想像的「豐富的生物群系」!萌新:納尼?一個島有什麼生物群系可言?
  • 為什麼玩家喜歡生存類手遊,國內遊戲廠商卻不願意做
    一個分享各種遊戲的遊戲作者小瑞子遊戲A: 「你在玩什麼遊戲嗎?」B: 「我在玩生存手遊《我的世界》A: 「《我的世界》能算生存遊戲?他現在有很多種玩法,比如解謎,造,MOBA,跑酷等等B: 「可又什麼其他好玩又有趣的生存類遊戲,有也是大部分都是英文的,我看不懂呀!」A: 「確實,現在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生存類手遊都是外國製作的」從上面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生存類手遊是中國製造的?
  • 南極:蒼穹之下 天地之外
    蒼穹之下,天地之外,南極孤傲地極晝著,極夜著,似乎連日月星辰都不甚在意,就那樣獨自壯闊著、神奇著、雪白著、冷冽著。 所謂規矩 南極是個規矩很大的地方。別看這裡並不屬於任何國家,至少沒有被「公認屬於任何國家和地區」,可一份《南極條約》卻具有極大的約束力。在這裡,大自然才是真正的主人,野生動物擁有最多的權利。
  • 10部野外生存電影:極地冒險,孤島求生,雪地營救……活著不好嗎
    今天大娛給你們安排了10部野外生存電影!相信所有人都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你要去玩一場荒野生存遊戲,要帶些什麼?看完這10部電影,卑微的大娛只想說一句:活著不好嗎?《狩獵》地區:美國豆瓣評分:7.3推薦理由:人間處處是獵場。
  • 復活節島:一個「被石像毀掉」的人間天堂,一部濃縮的人類史
    在南太平洋的萬丈風浪中,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島上四周最近有人居住的地方在2000公裡開外。在這個封閉的社會中,島上的原始居民曾創造過先進的文明,數百餘座巨人石像給人類留下了未解之謎。但是當現代人首次踏進這座島嶼時,文明的痕跡已不復存在,整座孤島成為了令人恐怖的死亡之島。
  • 林森長篇小說《島》明天首發籤售,No man is an island!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John Donn 約翰 多恩 No man is an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