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會教授:胎兒血流動力學監測之大腦中動脈

2021-01-21 第一婦產


作者:陳錳   劉興會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科




胎兒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頻譜測定指標包括: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舒張末期流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PSV與EDV比值(S/D)及平均大腦中動脈血流速率(mean velocity,Vm)等,其中最有臨床意義的是MCA-PSV的1.5倍MOM值,它是監測高危妊娠(比如免疫性溶血、胎-母輸血等)胎兒貧血最佳的無創性指標;另外,MCA血流頻譜監測用於監測生長受限的胎兒的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裡著重講述MCA-PSV的1.5倍MOM值用於監測胎兒中重度貧血的臨床價值。


胎兒MCA供應大腦約80%的血液,在缺氧的狀態下,胎兒自身的「腦保護效應」使得全身血液重新分配,優先供給大腦,MCA會發生以下一系列改變:阻力和搏動指數降低→短暫恢復正常→PSV增高。


國際上普遍採用Mari法測量大腦中動脈各項指標。


1.定位MCA起始位置:操作時選定標準胎兒雙頂徑測量平面,在蝶骨小翼水平以超聲探頭掃查顱底部,在前、中顱窩之間找到成對的蝶骨大骨後觀察大腦中動脈,並從前側向眼眶側緣走行。


2.調整都卜勒與血流方向一致,二者夾角為0°,並靠近近場一側後在該切面上測量,獲取至少5個完整、清晰、形態一致的脈衝都卜勒血流圖像。


3.在胎兒沒有呼吸樣運動或胎動時由同一人完成測量。


4.探頭不能壓迫胎兒頭部,以免造成測量不準確。



不同孕周MCA-PSV測值的中位數和各倍數MOM值見下圖。


 


 


有研究發現,在較嚴重貧血的胎兒中,胎兒血紅蛋白水平與其MCA-PSV存在線性相關,其機制可能是:①胎兒貧血時,胎兒心輸出量增加,大腦血流速度增快;②胎兒貧血導致紅細胞壓積降低,血液黏稠度下降,全身血流速度增快。


臨床上,通常在妊娠20周以後才有指徵的開始測量MCA-PSV,因為在妊娠前半期較少發生嚴重胎兒貧血,而且在20周以前常常無法進行胎兒臍血穿刺和宮內輸血。


都卜勒測量胎兒MCA-PSV的主要臨床應用價值是使用其1.5MOM預測胎兒貧血,尤其是母胎血型不合導致的胎兒溶血、胎兒地中海貧血等。如果胎兒MCA-PSV>1.5MOM值,可考慮行有創性的臍血穿刺檢查和宮內輸血治療。



MCA-PSV>1.5MOM值時的處理(僅供參考)


當MCA-PSV超過相應孕周的1.5MOM值時,應該考慮臍血穿刺檢測胎兒血紅蛋白水平以確定貧血程度,並必要時進行宮內輸血。在胎兒由中度貧血發展為重度貧血(血紅蛋白水平低於相應孕周平均值7g/dL以下)或胎兒水腫(血紅蛋白水平<5g/dL)之前,宮內輸血可以改善圍產兒結局。


宮內輸血的指徵為胎兒血紅蛋白水平低於相應孕周平均值的2個標準差以下(見下圖),或者胎兒紅細胞壓積<30%。如果MCA-PSV>1.5MOM值,但胎兒血紅蛋白水平尚未達到宮內輸血閾值,可考慮1-2周後再次檢測胎兒血紅蛋白水平,並酌情處理。在宮內輸血之前,必須檢測胎兒血紅蛋白水平,不能僅根據MCA-PSV的測定值來指導輸血,因為MCA-PSV並不能確診胎兒嚴重貧血,其存在一定的假陽性。

 


不同孕周胎兒血紅蛋白的平均值和低於2個標準差值


宮內輸血通常在妊娠18-35周之間進行,因為孕周過小技術難度大,難以進行宮內輸血;而一旦孕周超過35周,通常認為宮內輸血的風險高於分娩後再進行新生兒輸血的風險。因此,對於孕周已超過35周的胎兒,若都卜勒檢查提示MCA-PSV>1.5MOM值,不推薦行臍血穿刺以確定胎兒貧血程度,可考慮直接終止妊娠後進一步處理。宮內輸血量的計算如下圖。

 




主要參考文獻:

1. Pruetz JD, et al.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 2015; 20(4): 217-24.

2. 陳恆禧, 餘海燕. 實用婦產科雜誌. 2015.

3. Caroline Signore, et al. UpToDate 2016.

4. Kenneth J Moise Jr, et al. UpToDate 2016.

5. Mari et al. N Engl J Med 2000; 342:9.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科主任

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副組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專委會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出生缺陷預防與控制專委會妊娠期疾病與出生缺陷防控專業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復甦學組委員等;兼任《實用婦產科雜誌》、《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誌(電子版)》、《婦產與遺傳(電子版)》副主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婦產科雜誌》、《中華圍產醫學雜誌》等雜誌編委。

產科工作3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臨床科研能力,尤其對產科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技術等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臨床科研能力;對產科危重症及胎兒宮內發育、孕期營養和體重管理等有深入的研究。執筆撰寫了中國《產後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草案)》(2009年)及《產後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並參與撰寫21項產科指南及衛生部行業規範。

主持國家十五攻關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30餘項科研課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40篇,其中SCI、Medline 72篇,獲全國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2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及成都市科技進步獎2項。主編《難產》、《實用產科手術學》等10部;參編專著23部。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餘名。



聲明:文章系本平臺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當然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請發送郵箱:zhaoxinru@ibabygroup.cn


作者:陳錳   劉興會        排版:amber


[ 佳文推薦 ]



相關焦點

  • 血流動力學監測的的行動裝置及ICU人工智慧
    血液動力學監測是指對心血管變量進行反覆連續的觀察或測量,以確保患者安全並指導治療。血流動力學監測和管理對於圍手術期和重症監護中的患者照護至關重要。在手術室和重症監護室(ICU)中,心血管變量的監測有助於優化和個性化血液動力學治療策略,從而提高患者安全性並改善預後[4-6]。
  • 孕期子宮動脈血流高要緊嗎?可以踮著腳走路嗎?
    孕期發現子宮動脈血流高要緊嗎? 一般情況下沒有懷孕時,子宮動脈血流的正常值為2.62-0.85,而懷孕後,為了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子宮動脈血流量會增加,孕期子宮動脈血流的正常值為2.08-0.43。如果子宮動脈血流值偏高的話會影響子宮的血液供應,懷孕以後,不排除有胎兒宮內缺氧的可能。
  • 還在查子宮內膜厚度嗎,子宮動脈血流了解一下
    戴 雪 戴雪工作室大家在備孕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子宮內膜厚度,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子宮動脈血流。人們一直把子宮內膜比做種子發育的土壤,當我們土壤厚度不夠的時候,種子就會無法發育。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什麼來給「土壤」提供營養?
  • 研究生園地|血流動力學對症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椎基底閉塞性卒中...
    儘管進行了藥物治療,症狀性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仍存在卒中復發的高風險,2年內的復發率約為10%~15%。與前循環梗死相比,後循環梗死患病率高、預後不良,且椎基底動脈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圍手術期風險高。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血流動力學減低與VB狹窄和/或閉塞導致的卒中相關,但尚無直接數據支持。
  • 解剖變異需警惕:罕見的大腦副中動脈
    大腦副中動脈是一種解剖變異,發生率為 0.4%。近日,德國的 Anna 博士等發表了一篇關於大腦副中動脈的病例報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Neurology 雜誌。
  • 胚胎型大腦後動脈
    胚胎型大腦後動脈(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TP,或fPCA)就是常見的解剖變異,可發生在20~30%的個體中。圖1 正常解剖的Willis環(a),單側胚胎型大腦後動脈(b)和(d),雙側胚胎型大腦後動脈(c) 腦血管的側枝循環對於維持足夠的腦血流量非常重要,尤其在血管閉塞性疾病的情況下。
  • 選擇性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診治及保健指南(2020)
    2.2    胎盤間血管吻合    約95%單絨雙胎的胎盤存在血管吻合,主要包括3種類型,即動脈-動脈(A-A),靜脈-靜脈(V-V),以及動脈-靜脈(A-V)/靜脈-動脈(V-A)吻合。其中,V-V及A-A位於胎盤淺部,允許兩胎兒間血流雙向流動,A-V/V-A主要位於絨毛小葉深部,僅允許血流單向流動並且普遍存在於單絨雙胎胎盤中。
  • 子宮動脈高怕嗎?
    子宮動脈高其實是一個很專業的醫學術語,它不能叫子宮動脈高,它應該是叫做子宮動脈的阻力指數增高。是指懷孕後孕婦子宮動脈血流阻力高的症狀,子宮動脈血流阻力高的原因目前尚不是很明確,應該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它代表的是什麼呢?因為現在隨著B超技術的提高,很多醫院的B超都會在孕期從12周開始就去測量子宮動脈的阻力指數。
  • 臍動脈血氣分析的臨床應用價值
    分娩過程中的規律子宮性收縮,會導致大部分胎兒出現生理性缺血缺氧變化,其體內pH值會隨著產程進展出現自然下降,稱之為宮內缺血缺氧代償期,這種情況可以一直持續到胎兒娩出。胎兒娩出後母胎交換停止,新生兒迅速建立自主呼吸、加強氧合和促進CO2排出、暫時的酸鹼失衡得以恢復,缺氧和酸中毒狀況即可改善[2]。所以出生後立即測定臍血血氣可直接了解胎兒分娩期和新生兒出生後即刻的缺氧程度與酸鹼失衡情況。
  • 【雙語病例】大腦中動脈急性栓塞
    顱腦CT平掃:右側基底節及島葉皮層灰白質分界模糊,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呈局限性高密度,可能代表急性血栓形成。顱腦CTA: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近段見充盈缺損,其遠端血管分支顯示較差。腦DSA及機械血栓清除術: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近段見充盈缺損,遠段無灌注。使用支架取栓器行機械血栓清除後,遠段血管灌注完全,腦梗死溶栓TICI評分為3。
  • 【推薦】大腦中動脈的分段圖解
    大腦中動脈分段圖解大腦中動脈是頸內動脈的直接延續,不參與Willi`s環的組成。
  • 圖文綜述:腦供血動脈變異之血管數量變異
    TOF MRA疊加圖像顯示左側ICA中沒有血流信號(A);矢狀位重建的最大強度投影CT血管造影圖像,顯示頸總動脈(藍箭頭)延續為頸外動脈,無ICA(C);CT骨窗(B),顯示左側沒有骨性頸動脈管,而右側的頸動脈管正常((B)白箭頭);患者的側支循環良好
  • Rogers教授團隊《PNAS》:兒科護理的福音——無線...
    Rogers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機械柔性、靈活、小型化的無線傳感監測系統,用於實時、連續地監測患者的全身和腦部血流動力學。兒童血液動力學監測軟無線設備的設計和機械特性  此外,作者採用光學蒙特卡洛建模、使用頭部和大腦組織MRI輪廓定義的幾何形狀來定義穿過皮膚、頭骨和大腦的探測深度。
  • 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支架置入術後高灌注腦出血的研究進展
    ,其中大腦中動脈(MCA)是常見的狹窄部位,MCA狹窄相關的缺血性卒中在中國人群中常見。球囊擴張血管破裂所致的腦出血可直接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無「中間清醒期」;導絲穿孔所致腦出血多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雖可表現為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但術中及術後影像學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鑑別。
  • 【基礎】脈絡膜前動脈動脈瘤
    其產生機制可能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脈絡膜前動脈產生的較後交通動脈要早,且是大腦半球後部的主要供血血管。隨著後交通動脈的發育,大腦後動脈的血供逐漸增加並成為大腦半球後部的主要供血動脈。如果由於先天發育的原因,後交通動脈和大腦後動脈沒能取代脈絡膜前動脈成為大腦半球後部的主要供血血管,脈絡膜前動脈的皮質分支仍然為顳葉、頂葉和枕葉的主要供血血管。
  • 【科普】關於子宮動脈,這些知識你了解嗎?
    子宮是胎兒生長的宮殿,子宮內膜如同種子發育的土壤,子宮動脈和她的分支為宮殿和土壤提供源源不斷的血供和營養,保證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這個過程就像土地上莊稼一樣,良好的灌溉才能讓莊稼如期生長。如果子宮動脈血供異常,阻力過大,血和營養供給不足,就會影響胚胎的著床、發芽、生長。
  • 齊聚中西 過度醫療明思見日 縱橫九屆 胎兒醫學錦繡未來
    來自霍華德大學醫學院婦產科的Atkins Kristin教授的報告題目是「都卜勒血流評估在胎兒疾病診治中的應用」,她認為多譜勒在胎兒疾病的診療及隨訪中是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同時反應母體、胎盤及胎兒的正常和病理發展情況。大腦中動脈是胎兒都卜勒超聲的常見檢測血管,但如何更好的應用和解讀呢?
  • 《血流的管道—血管》說課稿
    五、說教法學法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跟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聯繫在一起,加深對血管的認識。學生經過分組合作探究法、觀察法、分類比較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六、說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生活情境導入。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黃聿教授發表Nature文章:揭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黃聿教授領導,與天津醫科大學及臺灣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合作的一項跨地域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細胞內轉錄調控因子YAP/TAZ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