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竇紅靜團隊發表多糖人工仿細胞研究的重要進展

2020-08-29 小材科研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竇紅靜教授團隊在合成具有凝集素結合特性的多糖仿細胞微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基於凝集素—糖這類天然細胞識別與粘附的主要驅動力,該團隊構築了以多糖共聚物為「細胞」膜主要成份的仿細胞微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設計,賦予人工細胞可識別凝集素的仿生「細胞」膜,這使得相關研究向更複雜的類細胞結構邁出一步。相關研究成果「Lectin-Glycan-Mediated Nanoparticle Docking as a Step toward Programmable Membrane Catalysis and Adhesion in Synthetic Protocells」以上海交大為第一單位於2020年7月發表於納米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並被選為In Nano要聞特別報導(ACS Nano, 2020, 14, 7, 7899-7910)。竇紅靜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生Vincent Mukwaya為第一作者

該研究基於蛋白質(凝集素)-多糖這類在天然細胞識別和粘附中的關鍵作用力,通過採用具有凝集素-多糖識別位點的多糖基綴合物作為組裝單元,實現了功能聚合物及沸石納米顆粒在多糖仿細胞微囊上的可逆高層級自組裝

由於多糖膜的溫度響應性,在人工細胞內部及其膜上負載酶和納米顆粒可引發串聯式酶反應。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證實,可通過人工細胞之間由凝集素介導的可逆粘附作用,構築人工細胞緊密排列所組成的類器官仿生組裝體。

該研究結果有望推動類細胞仿生材料的製備研究,並在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病毒學、微生物反應器等領域展示了潛在的應用價值。

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高等學校特聘教授項目、上海市曙光學者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來源:上海交大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2127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竇紅靜團隊ACS Nano上發表多糖人工仿細胞研究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竇紅靜教授團隊在合成具有凝集素結合特性的多糖仿細胞微囊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基於凝集素—糖這類天然細胞識別與粘附的主要驅動力,該團隊構築了以多糖共聚物為「細胞」膜主要成份的仿細胞微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設計,賦予人工細胞可識別凝集素的仿生「細胞」膜,這使得相關研究向更複雜的類細胞結構邁出一步。
  • 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腫瘤...
    針對如上背景,為了對腫瘤化療耐藥性提供一種準確、高效的評估方法,並指導相應的治療方案,近日,上海交大竇紅靜教授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許國雄教授團隊、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周敏教授團隊合作,以基於多糖的螢光納米顆粒為底物來檢測腫瘤細胞內吞行為的異質性,並由此建立了一種基於多糖螢光納米顆粒的流式細胞術進行腫瘤耐藥性的高效診斷。
  • 北大葉新山團隊在多糖人工合成領域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葉新山教授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在多糖人工合成的難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結果「由92個單糖單元組成的分枝桿菌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全合成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Joule上發表了題為「A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moisture 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通過固體吸附劑塗層解吸過程實現電子設備強化散熱的新策略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沈耀團隊PRL上發表材料變形介觀尺度非均勻性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相變與微結構研究所沈耀教授團隊在材料變形介觀尺度非均勻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團隊揭示了材料的局部應變服從對數正態分布這一普遍規律,並驗證了該規律成立的前提條件,為材料介觀尺度變形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啟示。
  • 上海交大製冷所ITEWA團隊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發表超...
    近日,能源領域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3.250)發表了有關超高效太陽能海水淡化研究成果Ultrahigh-efficiency desalination via a thermally-localized multistage solar still,該論文由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人工無膜細胞器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首次在原核生物構建了人工無膜細胞區室,揭示了類蛛絲蛋白、節肢彈性蛋白等固有無序蛋白液-液相分離區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機制,建立了螢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區室的功能化平臺。
  • 張杰院士團隊在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7月19日訊(記者黃辛)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系張杰院士研究團隊基於相對論雷射等離子體的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
  • 沒有一個蛋白是廢的,上海交大在膜蛋白的人工設計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Cell旗下刊物iScience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許平教授團隊與MIT媒體實驗室的張曙光教授(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交大顧問教授)的合作研究論文「Non-full-length Water-Soluble CXCR4QTY and CCR5QTY Chemokine
  • 上海交大董傑團隊鎂合金領域獲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傑教授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鋼鐵所Dierk Raabe教授團隊合作在鎂合金孿生與第二相交互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On theinteraction of precipitates and tensile twins in magnesium alloys
  • 靈芝多糖研究有新進展 論文入選權威期刊《中草藥》
    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記者 唐貴江)一篇名為《靈芝孢子粉多糖研究進展》的論文近日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草藥》中,論文對靈芝孢子粉的多糖結構、生物活性研究進展、國內外提取工藝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其保健功能與藥用價值提供重要參考。
  • 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Using Tetrapod CdSe/CdS Quantum Dots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for Multiplexed
  • JBC:多糖化合物通過抗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細胞機制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糖生物學及糖化學實驗室丁侃課題組對多糖的抗腫瘤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該課題組從中藥天麻中提取、純化修飾得到多糖化合物WSS25,發現該多糖化合物通過靶向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受體,阻斷BMP/SMAD/ID1信號通路對抗血管生成進而在體內發揮肝癌細胞瘤生長的抑制作用。
  • 上海科學家用DNA單鏈「折」出仿中國地圖
    最新英文版《科學通報》發表上海科學家研究成果  有助於打通集成電路產業最小加工尺度所遇瓶頸  本報訊(記者 董純蕾)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迷你」的一張仿中國地圖!雖然其「繪圖」技術尚無法分割大陸和島嶼,但地圖的長、寬、厚度分別為150、120和2納米,解析度高達6納米——需用原子力顯微鏡才能看個真切。
  • 北航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發表仿魚側線流場感知前沿綜述
    物競天擇,生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可用於導航、空間定位、捕食和目標監測的高靈敏度流場傳感器,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導航避障用流場感知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蔣永剛、張德遠教授於4月18日在線發表了仿魚類側線流場感知的前沿綜述文章。該綜述從魚類側線系統及人工側線系統兩個方面總結了近年來側線感知的研究成果。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期刊上發表「空氣取水技術進展與...
    近日,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Joule發表綜述文章,聚焦全球性的缺水問題,指出空氣取水技術是潛力巨大的解決方式。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責任編輯:房家梁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上海交大團隊提出基於信號通路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信息學與生物統計學系俞章盛教授團隊在肝癌風險預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柳葉刀雜誌子刊《EBioMedicine》發表了題為「Pathway-base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with Crosstalk Analysis for Robust Prognosis Pre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