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者,如何判斷肝臟有沒有纖維化?如何抗纖維化?醫生告訴你

2020-12-05 肝病科郭朋

B肝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疾病,由於這是一種慢性疾病,短時間之內,它既不能立即對人造成毀滅性傷害,也無法做到立刻消失,於是這就使得許多B肝患者逐漸從剛查出B肝病症的那種緊張、焦慮感中走出來,開始出現一種僥倖心理,覺得B肝的危害好像也就這麼回事,自己的狀態挺好,還能再戰三百回合,於是就出現了一邊喝著啤酒熬著夜,一邊保溫杯裡泡枸杞的這種不上心的養生模式。殊不知,肝纖維化可能正在前來的路上。

如果你是一名B肝患者,平時不注意肝臟的保養,那麼肝臟就會進一步受到傷害,容易從B肝惡化為肝硬化,肝纖維化就出現在這個過程。對於B肝患者來說,對肝纖維化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當肝纖維化開始出現時,身體會有一些異常表現,如果能及時發覺,就可以阻止肝纖維化的進程。

B肝肝纖維化發生時,身體有以下5種表現

第一種,容易感到疲憊。患者的B肝加重,並開始出現肝纖維化時,人體的代謝系統以及內分泌都會受到影響,機體無法正常運轉,人就會常感到身體無力、提不起精神。

第二種,出現食慾減退。肝纖維化發生後,對人的消化系統也會帶來影響,造成腸胃功能紊亂,代謝和吸收也出現問題。於是患者就會出現明顯的食慾衰退,看見食物容易犯噁心,想嘔吐。

第三種,排洩出現問題。由於肝臟受損進一步加重,對人體的排洩功能也造成了幹擾,人在進食後身體無法充分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腸道的負擔就會加重,體內毒素逐漸增加,對腸道進行刺激,於是便秘以及腹瀉等問題就會頻繁出現。

第四種,身體異常出血。由於肝臟還負責造血,當肝纖維化出現時,肝臟的造血、凝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人體無法正常合成凝血酶,這就會導致身體異常出血的情況,這些出血經常發生在人的口腔、鼻腔、皮膚表面等部位。因此,當B肝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鼻子流血、牙齦出血以及皮膚出現血點等情況,就要考慮自己的病情是不是正在往肝纖維化的方向發展了。

第五種,出現肝掌。肝掌是肝病患者的獨有身體表現。當肝掌出現時,患者會發現自己手掌的兩側呈現紅色,大多是區域性的色塊或者斑點,是一種手掌充血的現象。這是B肝患者肝臟的造血功能異常的表現,當你按壓掌心時,被壓迫的部位會變得蒼白,不僅手掌有這種情況,腳掌同樣也會因肝纖維化而有相同的表現。

預防肝纖維化,醫生教你3個方法

首先,患者需要採取積極的治療態度,肝纖維化是B肝加重帶來的後果,為了防止病情加重,治療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要調整飲食習慣。B肝患者應當堅持清淡飲食,避免吃高油脂、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還要保證食物營養豐富,肝臟獲得了足夠的營養,它的恢復能力也就越強。

最後,要保持好心情。生氣、情緒激動是一種傷肝行為,對肝臟的健康沒有好處。為了防止病情惡化,B肝患者平時一定不要生氣,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疾病。

相關焦點

  • 從肝纖維化到肝功正常,一位B肝患者的抗病毒經歷,望對你有幫助
    B肝患者王先生,在治療B肝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上長了蜘蛛痣,還經常有牙齦出血的症狀,經過檢查後發現肝臟纖維化了,不過好在最後逆轉了,沒有發展成肝硬化,從肝纖維化到肝功能正常,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的抗病毒經歷,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也能堅持做到,或許能控制好B肝,加快肝功能的恢復,下面大夫具體跟大家說說
  • 淺談B肝新藥迫切性,小兒可見肝炎與纖維化,靶向全病毒複製周期
    18%無纖維化,59%發現門靜脈擴張無橋接纖維化,19%有橋接纖維化,4%有肝硬化。抗病毒治療標準中,肝病臨床醫生或新藥研發試驗中,較為關注的丙氨酸轉氨酶水平,也是該研究關注焦點。研究注意到,丙氨酸轉氨酶的變化與肝臟炎症、肝纖維化程度有明顯正相關關係。
  • B肝病毒出現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的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
    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      專家回覆: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對病毒出現耐藥後,肝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損傷,轉氨酶升高,肝臟出現了纖維化的傾向,所以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還要抗纖維化
  • B肝病毒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
    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轉氨酶升高,肝臟出現了纖維化的傾向,所以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還要抗纖維化,並且在系統檢查的時候發現,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這也是導致病毒反彈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給出的治療方案是調整抗病毒藥物+抗纖維化治療+調節免疫力治療,其中在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方面,中醫優勢非常明顯,所以會充分發揮中藥扶正固本和軟肝散結的作用,爭取讓患者的病情儘快好轉,並達到長期的穩定,這些也是單純抗病毒治療達不到的效果。
  • 這類B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要抗病毒治療
    案例解析首先總結一下患者情況,38歲,有肝癌家族史,「小三陽」狀態,轉氨酶輕度升高,在正常值上限的1-2倍之間,病毒定量3次方,根據提交的這些條件,是還沒有達到我國指南上抗病毒的標準。但是,患者38歲,年齡偏大,並且有肝癌家族史,這個時候需要引起重視,而且出現了轉氨酶的輕度升高,建議她去做評估肝臟纖維化情況的檢查,最好是做肝穿刺,來明確肝臟情況,再考慮是否抗病毒治療。
  • B肝恩替卡韋研究實驗,44.1%肝纖維化逆轉,纖維化評分下降超1
    B肝恩替卡韋研究實驗,44.1%肝纖維化逆轉,纖維化評分下降超1肝功能、血清HBV—DNA、B肝五項以及肝組織學檢查,是慢性B肝患者(CHB)必須定期按照醫生進行隨訪的。其中,肝硬度的測量是評估CHB是否出現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重要依據,而肝硬度測量也和肝功能、HBV-DNA的判斷肝病進展方向有所不同。
  • B肝纖維化臨床智能診斷獲新突破
    然而,臨床對於肝纖維化分期依賴於肝臟活組織穿刺檢測。該方法不僅對患者具有身體創傷、副作用明顯,而且難以重複使用,無法長期、動態監視患者病情的發展。因此,B肝患者的臨床診療一直在尋求無創的影像學方法實現肝纖維化的精準分期。
  • 得了B肝,如何判斷肝臟有沒有硬化?醫生:觀察身體有無4個異常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B肝—肝硬化—肝癌」這肝病三部曲,得了B肝,就覺得離肝硬化和肝癌不遠了,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B肝都會變成肝硬化,只要治療及時,是可以避免的。那麼得了B肝,如何判斷肝臟有沒有硬化?醫生:觀察身體有無4個異常,若中招,需儘早檢查,別拖到晚期才重視,接下來就向大家具體介紹下。得了B肝如何判斷肝臟有沒有硬化?醫生提醒,觀察身體有無以下4個異常第1個異常:出現大量的腹水,腹部變大、下垂。
  • B肝病毒是如何引發肝硬化和肝癌的?醫生作出講解,通俗易懂
    導語:我國是肝癌大國,而有80% 左右的肝癌患者都是由B肝發展而來的,B肝跟肝癌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那麼,B肝病毒是如何引發肝硬化和肝癌的呢?只要得了B肝就會變成肝癌嗎?此文醫生為大家作出講解,通俗易懂,希望看完後大家能對B肝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避開認知誤區。
  • 肝硬化離肝癌僅一步之遙,如何阻斷肝纖維化,逆轉肝硬化?再不看就晚...
    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 檢查單上顯示有『肝纖維化』, 但是並不了解肝纖維化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應該怎麼治?
  • B肝患者「肝彈」硬度值高,該怎麼辦?請你收下醫生的分析與建議
    一位由B肝大三陽變成B肝小三陽的B肝患者,男,35歲,身高172cm,體重85kg,肝功能正常,病毒DNA(HBV DNA)量2次方,B肝表面抗原(HBsAg)7000,肝硬度值10.6,B超提示「中度脂肪肝」。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並評估了這些microRNAs是否具有抗纖維化潛力,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 B肝抗纖維化新藥,日本科學家開發,miR-6133-5p機制
    慢性B肝病毒感染通常導致活躍的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日本科學家鑑定了39種人的microRNAs,它們能有效地抑制B肝病毒在肝細胞中的複製,並評估了這些microRNAs是否具有抗纖維化潛力,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 清華團隊首次從生物力學角度解析肝臟纖維化,為防治提供參考
    最終點亮探索之路的是杜亞楠團隊和臨床醫生的一項觀察結果:早期肝纖維化確實存在大量肝血竇血管化,而晚期肝纖維化反而是血管化非常少。通俗來講,肝血竇就是肝臟裡面的布滿的血管網。杜亞楠介紹,「我們服用的藥物、吃的食物都要進入血液,首先經過肝臟的解毒、代謝,再進入身體循環系統的其他部分。」然而,肝臟裡的血管和其他組織中的血管並不一樣。
  • 劉德華致中國B肝患者的一封信,B肝有望徹底治癒2020?
    我重申,B肝並不可怕,我本人就是一個「B肝病毒攜帶者」。由於我對生活飲食十分小心,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所以病毒只是與我共存,沒有病發,對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產生不良影響。而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無一受到我的影響及傳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個挑戰。
  • B肝大三陽能治癒嗎?這樣做可避免發展為肝硬化!
    據數據調查顯示,肝臟疾病在我國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尤其是以B肝大三陽為代表的B型肝炎疾病,以其高傳染性、高發病率、嚴重危害性,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那麼B肝大三陽能治癒嗎?如何避免大三陽發展為肝硬化?
  • B肝病毒量轉陰2年,何時可以停抗病毒藥?來看一下B肝的停藥標準吧!
    案例: 我是一名電力工程師,家是山東濟南長清區的,今年37歲,我剛參加工作就體檢出有B肝,還是大三陽,肝功也不正常,轉氨酶100左右。後來在濟南某醫院做了肝臟方面的系統檢查,病毒量DNA顯示10的7次方,肝纖維化S2,從那時開始醫生就讓我口服抗病毒藥物,中間一直沒間斷。
  • MIT研發可攜式設備 可跟蹤肝臟中的水擴散以檢測纖維化情況
    但脂肪肝疾病很難在疲勞和腹部腫脹等症狀開始出現之前被檢測出來,因此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在這一塊更早地診斷出病情。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團隊的一種新設備可以提供一種前進的方向,它能夠非侵入性地檢測小鼠的病情跡象,而且準確率很高。當我們的肝臟細胞開始儲存過多的脂肪並發炎時,它們開始積累疤痕組織,這種情況被稱為肝纖維化。
  • MIT研發可攜式設備,可跟蹤肝臟中的水擴散以檢測纖維化情況
    這是上述病症的前兆,目前唯一可以確診纖維化的方法是通過活檢,但活檢是有創的,而且可能不準確,因為疤痕可能不會均勻分布在整個器官的所有組織中。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可能已經找到了一種檢查肝臟纖維化的更簡單的方法,通過調整一項最初開發的技術來測量正在接受透析的患者的水合水平。為了分析骨骼肌中的液體水平,該設備使用核磁共振(NMR)來檢測組織中水的氫原子磁性的變化。
  • 「共生」改變脂肪肝患者糞便微生物群,但不改變肝臟脂肪纖維化
    對於實驗期間抗生素的使用我們有規定以便實驗結果準確,實驗幹預期最多允許患者進行兩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在實驗測量前的一個月不允許有抗生素的服用。我們使用了2個肝臟纖維化評分模型(即ELF和NAFLD纖維化評分),我們採用了與肝臟脂肪相同的回歸模型校準了纖維化得分的基線結果以及年齡,性別,體重差異和基線體重。我們沒有發現肝纖維化評分與合生元治療相關(表3)。我們還測試了肝臟的硬度測量值(kPa)對合生元幹預的反應(由VCTE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