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夏時製成為人們健康潛在威脅,睡眠、交通事故、心臟病,甚至抑鬱症的增加都與之有關。今年3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取消夏時制,美國加利福尼亞、佛羅裡達等28個州正醞釀由州議會立法改變現在的夏時制制度。
2. 季節性地強制改變生物鐘節奏導致一種全新的「時間引發的流行病」,每年將近十萬人受影響成為「夏令時病人」,癲癇、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但夏時制同時減少了人們黑夜活動時間,犯罪率下降,節約了社會成本。
3. 俄羅斯兩次更改夏令時,從永久使用「夏令時」到永久使用「冬令時」,原因皆為健康因素。
4. 為節約能源,1986年至1991年,中國在全國範圍實行了六年夏令時。由於實行夏時制在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收不到節電效果,國務院辦公廳宣布從1992起暫停實行夏時制。
一、夏時制可能正在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潛在威脅?
11月2日,處在大選中的美國民眾將迎來另一個重要時間,夏令時的結束。今年美國的夏令時開始於3月8日凌晨2點,並將結束於11月1日凌晨2點。但美國從1967年實行至今的這個時間,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生物鐘揭秘者麥可·羅斯巴什稱:「夏令時破壞了人體的晝夜節律,有害健康,應該取消!」一項實施近十年的研究為他的這一想法提供了支持。研究表明,實施夏時制以來,睡眠、交通事故、心臟病,甚至抑鬱症的增加,都與夏時制有關。有的醫生甚至把這些夏時制相關的病人,叫做「夏令時病人」。呼籲取消夏時制的聲音,一直不絕。
在美國,聯邦法律允許各州全年保持標準時間,但目前只有夏威夷和亞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地區選擇這樣做。此外,加利福尼亞、佛羅裡達等28個州正醞釀由州議會立法改變現在的夏時制制度,有些要求廢除夏令時,也就是全年使用常規時間,有些則要求全年實施夏令時,即全年撥快1小時。但不管怎麼改,都需要國會批准,因為這涉及到修改國會1966年通過的《國家時間法》。
歐洲議會也在今年3月表決通過,將從2021年4月起取消這一自1916年實施至今的夏時制,讓歐盟成員國自行決定實施何種時間制度。支持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因素是「對健康有著負面影響」。中國從1986年到1991年共實施了六個年度的夏令時,是最晚實行,也是最快取消的國家。全世界有近110個國家每年要實行夏令時,而取消夏令時的國家,已有近30多個國家。
美國夏時制於11月1日凌晨2時結束,標準時間延後一個小時。圖為麻州一名員工調整大鐘的時間。
二、全球多達半數的人的睡眠障礙與夏時制有關?
夏時制,即每年春天的某天將時鐘撥快1小時,秋天的某一天再將時鐘撥慢1小時,換言之,一年之中,有一天只有23個小時,另一天則有25個小時。這個主意最早是1895年由出身英國的紐西蘭昆蟲學家和天文學家喬治·哈德森提出來的,1916年4月30日,當時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首先嘗試了全國範圍內的夏時制。
此後,許多歐美國家採用了這一方法,美國和俄羅斯最早在1916年和1917年開始嘗試,然後分別於1973年和1981年開始在全國範圍有規律的執行,但是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國家,也就是大多數亞洲和非洲國家都沒有搞這一套。目前,全球有大概20億人受夏時制影響。
近些年,在「夏時制」出現已經100多年後,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出現了越來越多反對聲,很多人認為,對現代社會來說,「夏時制」是否能實現其最大的好處——節省能耗——並非定論。很簡單的道理,夏天固然早關燈節省了電力,但冬天多燒一個小時暖氣還是要付出成本。更重要的是,醫學專家對於每年兩次改變時間對人體生物鐘的影響有了越來越多認知。
美聯社的報導指出,至少一項研究發現,將時鐘恢復到11月的標準時間後,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尋求抑鬱症治療的人有所增加。更多研究表明,春季夏令時開始時可能更具危害性,它與更多的交通事故、弱勢人群的心臟病發作案例聯繫在一起,而且可能導致因生物鐘節律變換而引發的更多潛在健康問題。
首先,是現代人特別關注的睡眠質量問題。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睡眠研究員Phyllis Zee博士說,這種人為的時間變化會擾亂睡眠時間表,這是一個越來越凸顯出來的問題,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睡眠障礙。
數據統計顯示,美國約有1/3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醫生建議的7個小時,而超過一半的美國青少年在工作日晚上的睡眠時間沒有達到醫生建議量:8小時以上。美國還有一項研究發現,在春季轉換為夏令時之後的第一周,全球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前一周減少了約2.5小時,在隨後為夏令時覆蓋的6個月中,許多孩子的睡眠時間再也沒有回覆到夏時制轉換前的水平。
喬治·哈德遜於1895年首次發明並提出夏令時間。
明尼蘇達州費爾蒙特市的一名睡眠醫學醫師蕾切爾·齊格勒說:「改變一個人的睡眠時間表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可能遠比想像中的更大,其中受其負面影響最大的是青少年和睡眠習慣較差的人。有了夏時制,我們在春天失去了一個小時的睡眠。這種喪失會導致大多數人喪失睡眠和嗜睡,並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周。」
其次,心臟問題。研究表明,長期睡眠時間不足會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的水平,從而導致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並引發炎症。於是,在春季進入夏令時的第一天,就會出現急性心臟病患者增加的現象。血液傾向於在早上更快地凝結,心臟病發作通常在早晨就是這個原因。密西根州皇家橡樹市博蒙特健康醫院預防心臟病學和心臟康復主任巴裡·富蘭克林說,已患有心臟病的人因夏令時調節發病的風險最大,而這些人的發病風險在秋季時間改變後,才能夠恢復到正常水平。
最後,交通事故。許多研究發現,在春季夏令時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內,交通事故發生率會出現短暫高峰,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司機反應敏捷度普遍下降,而這往往又是因為睡眠不足所致。德國研究人員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夏令時開始後一周,德國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有所增加,而秋季將表撥回去之後,這一數字卻沒有增加。
不過,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結論,因為夏時制不只是轉換時的這兩周,而是中間的8個月時間,所以全年算下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總體有所下降。美國一份發表於2004年的研究論文分析了1998年和1999年的縣級數據,結果顯示,如果全年都實施夏時制,而非僅在中間8個月中施行。
由於白天更多,更多人在照明條件好的情況下通勤,那麼全美每年行人死亡人數將減少171,或者說在上午5:00~10:00和下午4:00~9:00將減少所有行人死亡人數的13%,與此同時,機動車乘員死亡人數每年將減少195,上述兩個時段減少3%,加在一起,可以少死366人。
研究人體晝夜節律的生物學家認為,夏令時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來源於一點:它導致人們的社交時鐘,即工作和學習時間表,與人體內部的24小時體內時鐘突然不匹配。生物鐘是在分子水平上滴答作響的人體節奏,通過相對規律性地暴露在陽光和黑暗中,生物鐘逐漸被固定下來,它調節身體功能,例如新陳代謝、血壓、以及促進睡眠和提高反應靈敏性的激素。
生物鐘被打亂與肥胖、抑鬱、糖尿病、心臟問題以及其他疾病都有關聯,而要將其調節回來所需要的時間又會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幾乎感覺不到,有些人則可能持續好幾個月,然而表卻又被調回去了。
1918年,美國國會大廈的時鐘被拔快1小時,這象徵著美國首次夏時制的開始。
三、 「夏令時病人」:每年夏時制轉換時就會犯病的時間病人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的資料顯示,變換時制使得每5個俄國人中就有1人在一兩周內感到身體不適,季節性地強制改變生物鐘節奏對大多數人的健康有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增添新的病症,如人體內循環失調引起的精神抑鬱、血壓突然升高、心肌梗塞等。
與此相關的一個典型案例發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該州格蘭德艾蘭市有一名患有癲癇病的少年艾薩克·福塞特,從2010年開始,他在每年夏時制轉換的時候就會犯病,他的母親米歇爾•福瑟特說,最終神經科醫生終於注意到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模式,他們認為導致病發的原因就是時間改變。米歇爾說:「夏時制將睡眠時間推遲一個小時之後,他的身體內就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與晝夜節律有關,生物鐘在癲癇發作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晝夜節律是一種自然的睡眠-覺醒的循環周期。」
相關研究表明,類似的「夏令時病人」,據估計每年有將近十萬人,但他們不會被認為與時間的調整有關。而且這很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時間引發的流行病」,它的發病時間雖然短暫,但卻影響了成千上萬人,並且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的確有研究表明,就睡眠方式而言,動物和人的癲癇發作率會增加。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不同的人。2018年,福塞特前往州議會作證,希望內布拉斯加州議會投票決定停止跟隨其它州的做法使用夏令時。他說:「時間的變化實際上會影響人們的壓力水平,這對健康不利。它可能會引發許多心臟病、癲癇和入睡困難。」
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連大學的晝夜節律專家蒂爾·羅納伯格和美國西北大學的Zee在今年進入夏時制時曾共同發表一篇文章,主張出於生物學節律的需要,不再實施夏令時,全年採用標準時間。文章說:「如果我們想改善人類健康,就不應該與人的生物鐘作鬥爭,因此,我們應該放棄夏時制。」
而早在2014年,英國政策研究所的專家梅爾希爾曼便在向議會提出的建議中指出,如果全年推行正常的時間制,秋冬季下午的採光時間就會多出一小時,這有助於增加人們體內維生素E的含量,並會促使人們增強體育鍛鍊,「很難找到一個能對所有人的健康和福利都有好處,且沒有成本的辦法,現在我們就有了一個」。
當然,反對意見也是存在的。美國《大眾機械》——這雖然不是一本醫學專業雜誌,但的確是一份老牌的嚴肅科普讀物——今年刊載的一篇文章指出,人們誇大了夏時制對健康造成的損害。
文章還談到,布魯金斯學會的一篇新論文發現,改用夏時制後犯罪率下降了7%,其中未能實施的搶劫犯罪據估計為受害者節省了5900萬美元,還有些犯罪雖然不直接涉及錢,例如強姦,但估算下來,也可以節約社會成本高達2.46億美元,估算成本中涉及醫療費用、起訴費、警務費用等等。原因則很簡單:犯罪容易在黑暗中發生。
由於爭論很多,到底是不是廢除夏令時或者做什麼樣的改動,各國發現情況越來越複雜了。
1918年,美國夏令時結束時的海報
四、俄羅斯兩次更改夏令時,普京最後確定冬令時為永久時間
改換兩次標準時間的原因都是健康因素
俄羅斯的情況更有意思,從2011年開始,俄羅斯停止使用冬、夏時制轉換。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下令,當年夏令時結束後不再將鐘錶調慢一個小時並永久使用夏令時間。梅德韋傑夫解釋說,頻繁調整時間打亂了人體生物周期,讓人感到壓力,容易生病。有研究顯示,對於俄羅斯來說,永久使用「夏令時」可以使不同地區的居民多獲得部分陽光。剛開始永久使用夏令時的時候,60%以上的俄羅斯人對此表示支持。
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人又覺得這樣不好,因為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時天亮得比較晚,此時仍然使用此前的夏令時,人們就必須摸黑起床上班,給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難。以莫斯科為例,夏天清晨4、5點鐘天就亮了,而冬天要8、9點鐘天才亮,冬天時,人們早晨出門上班時戶外仍然是一片漆黑,有人抱怨「像生活在極夜」。
於是,普京2012年重新執掌總統權力後就表示恢復「冬令時」,當年9月一份相關法律草案就被提交至國家杜馬,不過直到2015年6月國家杜馬才終於開始正式討論變更時制的法案,並確定從當年10月26日起,俄羅斯從永久使用夏令時變為永久使用冬令時。
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永久使用冬令時對人們健康來說是件好事。俄羅斯梅契尼科夫醫科大學學者指出,這樣俄羅斯人冬天就不必在天還沒亮時就外出上班了,居住在北方的居民在這一點上感覺更加明顯。
可是,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當年10月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有35%的受訪者希望使用冬夏時制轉換,33%的受訪者希望永久使用冬令時,19%的受訪者希望永久使用夏令時,還有高達13%的人表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真是眾口難調。
五、中國取消夏令時的來龍去脈
1919年,民國政府在上海和天津曾短暫地實行了一年夏令時。香港曾於1941年4月1日至1979年10月21日期間,在夏季時段實施夏令時間。在日軍侵華時期的幾年間,被侵略的中國地區曾全年實施夏令時,當時香港時間與日本本土時間實際上一致,1980年後不再實行。
但實施時間最久影響最為深遠的則是1986年至1991年,中國在全國範圍實行了六年夏令時。每年從4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日2時整實施到9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除1986年因是實行夏令時的第一年,從5月4日開始到9月14日結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規定的時段施行。夏令時實施期間,將時間調快一小時。1992年4月5日後不再實行。
中國實行夏令時的建議最早由北京能源協會的竇莘元提出。他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實施夏令時,可每年節約能源近20多億度電。198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夏令時的通知》,通知動員全國人民為節約能源而早睡早起,並要求全國各部門做好宣傳和安排工作。
具體做法是:每年從四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將時鐘撥快一小時,即將錶針由2時撥至3時,夏令時開始;到九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再將時鐘撥慢一小時,即將錶針由2時撥至1時,夏令時結束。在夏令時開始和結束前幾天,新聞媒體均刊登有關部門的通告。值得注意的是,夏令時中出生的人,生時須減去1小時。
1992年,在實行夏令時六年後,國務院辦公廳宣布從1992起暫停實行夏時制。至於暫停的原因,官方給出的原因是,「自1986年起實行夏時制以來,在一些地區收到了節約照明用電的效果。但是,由於我國南北溫差大,東西時差大,全國又統一執行北京時間。因此,實行夏時制在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收不到節電效果。而且,實行夏時制也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和鐵路運輸等行業的工作帶來許多不便。」
其後雖有各方人士,尋求再度實施夏令時的可能,但歐美各國實施夏令時以來的各種弊端,則使國內再度實施這一有爭議的制度變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