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暢
「我們住在城中城,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有我們的。如果你能明白,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你就會理解這個城市是如何運作的。」
——《城中城》
全文字數:2428字
閱讀時間:7分鐘
一、其人其書
《城中城:社會學家的街頭發現》是一本關於芝加哥城市黑人貧民生活的內部觀察實錄。全文以寫實手法描述了作者是如何在黑幫中臥底六年,周旋在由黑幫老大、毒販、租戶、非法商販、警察、牧師及社區成員等各色人等交織而成的地下社會交際網絡之中,描繪出這一社群的運作方式。作者在這部作品裡,為城中城街區(換一種語境,城中村)描繪了一幅獨特的畫像。他深入城中城街區長達六年,帶去了外人的視角,帶回了外人了解這個街區的途徑。他與黑幫頭目成了「兄弟」,成功打入了芝加哥黑幫上層,甚至拿到了黑幫最至關重要的帳本。用作者自己的話說:「不過是黑人區的又一天」「不過是作為旁觀者從內部觀察生活的又一天。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有太多關於貧困人口的著作,都傾向於把有著生計、呼吸、笑語、掙扎、情慾和道德的人,都化約為受到隱性力量積壓的愚民。本書恰恰相反,它描述了毒販、租戶領袖、妓女、父母、非法商販、警察以及文卡斯特作者本人是如何在簡陋的物質條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節衣縮食,創造著他們自己的美好生活。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素德·文卡特斯,主要研究城市犯罪組織、毒品交易,以及賣淫等地下經濟現象。彼時,文卡特斯只是一名擁有「好奇心過盛」與「恐懼感不足」這兩種與生俱來怪癖的博士研究生。冒險家的特質使其即便在被武裝毒販劫為人質的時候,依然能鎮定自如地與他們周旋、對話,最後安然無恙地被釋放。事實上,恰恰也是這種特質成就了他,成就了這本著作。
二、研究方法
剛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我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認為這是一本依託田野調查,繼而會上升到理論研究的嚴肅性學術著作。然而,大致翻閱下來,才發現這是一本是游離在民族志和小說之間的紀實文學,全書通俗易懂,甚至像閱讀小說產生刺激和緊張感。
而我陷入誤區的原因涉及到長久以來,社會學領域分派的兩大陣營。其一是定量和統計研究者,回答社會問題的標準模式是展開廣泛的社會調查,然後運用複雜的數學方法分析調查數據,這樣就會產生統計的描述類型,用以預測一個人的行為;另一個則是民族志研究者,他們是通過直接觀察,經常與某一社會群體共同生活的研究者,他們使用第一手的材料來回答某些特定問題,比如:邊緣社區中的人們如何生存?在對種族和貧窮感興趣的作者看來,第一種方式遙遠且抽象,而出於對「絕大多數研究者似乎並不熱衷於會見他們所研究的人群」這一現象的好奇和對「觸手可及的芝加哥街區文化」的著迷,為研究美國黑人社區的貧困問題,他選擇「羅伯特·泰勒之家」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繼而接觸到了社區周邊的黑幫群體(「黑暗之王」)。通過六年的切身體驗,真實還原了黑幫控制下的黑人社區不為人知的事實和生活。本書圍繞「羅伯特·泰勒之家」這一貧困黑人社區下的黑幫組織展開,J.T.領導下的「黑暗之王」貫穿全文。其間,作者發現「黑幫對更為廣泛的社區有著巨大的影響」並試圖找出這些影響是什麼,以及黑幫能夠作用於社區並施加影響的原因。
三、城中城的獨特運作方式
一般來講,維護社區的責任是由由政府各個職能機構承擔的。然而,在作者記錄的這個街區裡,J.T. 才是真正的「立法者」和管理者,他的組織真正統治著這個街區。書中說:「有的時候,這種接管是徹底的。比起芝加哥警方來,黑暗之王更具侵略性地監控了這些大樓。通過控制一樓大廳和停車場,黑暗之王使得居民們不能隨意行動。他們一般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周末籃球賽。J. T. 還在此舉辦大型的街區派對。這意味著運動場地及其周邊都要十分整潔,這還意味著,其他的租戶有時候必須在J. T. 的命令下,取消他們的棒球活動或是露餐。」
在強權性控制之下,幫派具有兩面性,社區居民和黑幫分子間逐漸形成一種亦敵亦友的微妙平衡。一方面,幫派確實在幫助社區,包括扶助弱小、分發食物、調解糾紛,提供保護等。J. T. 曾多次和作者強調:「你需要明白,黑暗之王不是一個幫派;我們是一個社區組織,我們要回應居民需求的。」另一方面,幫派對社區的救扶不是無償的,而是有條件的。居民們必須對他們兜售毒品的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認同與沉默;轄區內的居民和租戶必須要以交納保護費的方式尋求保護,不交者則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一直以來,對於幫派和城中城人們有著許多的負面、刻板的評價,或許是因為和自己生活的環境不同,或許是因為缺乏了解,他們成了妖魔化的存在。然而在這本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去看待幫派和他們生活的社區。《城中城》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用真實的敘述試圖還原一個被妖魔化了的黑人社區;用平等的視角描述毒販、租戶、妓女及非法商販等底層人民,是如何在簡陋的物質條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主流社會難以理解、但卻是最適應環境的方式,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而艱難地生存的。
四、田野調查的倫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研究進入社區的時候,其實是有諸多倫理與規範需要遵守的。而作者在調查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論理問題:比如和幫派嘍囉一起教訓違反規則的人,即使只是打了一拳;比如知道可能有幫派仇殺的時候應不應該告訴警察。他也出現過錯誤,而這也是值得閱讀的原因之一。
通過了解他人的研究過程,觀察其面臨的倫理困境,知道他犯了什麼錯誤,都能夠成為我們借鑑學習的存在。
五、小結
城中城社區並不是個例,它是城市的特殊存在形式,與周圍的環境既相互隔離又相互融合。作者深入研究這類社區的初衷,不光是想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更是想為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而貢獻一份力量。然而令人唏噓的是,當作者素德·文卡特斯憑藉驕人的學術研究成果躋身備受社會尊重的教授行列時,當年帶給他寶貴研究素材的黑人社區的貧困狀況並未改觀。這些社會痼疾,沒辦法一蹴而就,還需要時間和不斷的努力。
附閱讀書單:
王滬寧《政治的人生》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
尼葛洛龐帝《數位化生存》
文卡特斯《城中城》
劉瑜《觀念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