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講禮貌沒大礙,長大後自然就懂了?父母要趁早打消這種想法

2021-01-09 東動育兒日記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講禮貌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雖然說聽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現如今有很多孩子都是不講禮貌的。

這一天李先生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去玩兒,在散步的過程當中碰到了一個老熟人。按理來說,孩子碰到自己的長輩,應該打招呼才是,可是李先生的孩子非但沒有打招呼,反而還選擇忽視了長輩的存在。

正是因為如此,李先生感覺到非常的尷尬,於是回到家裡之後,李先生問自己的孩子:「你剛才為什麼不打招呼?」

可沒想到孩子的話,竟然讓李先生蒙了,孩子說道:「我為什麼要打招呼?」李先生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年紀輕輕的,怎麼還不懂得禮貌呢?

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別人的生活當中都是不講禮貌的。很多父母都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會不講禮貌?其實無非是因為這幾點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講禮貌?

1、家庭影響

孩子不講禮貌也很有可能是家庭原因引起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家長帶來孩子的改變是很大的。如果孩子所生活的家庭,每一個人都不講禮貌的話,那麼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形成不講禮貌的性格。

如果在孩子出現了不講禮貌的行為時,家長並沒有及時去阻止孩子,甚至對孩子進行教導的話,那麼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存在,那麼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未來來說也會存在著巨大的影響,想要改掉不講禮貌的毛病是很難的。

2、老人太嬌慣孩子

很多老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嬌慣孩子,特別是在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時,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老人總是會出面阻止。

正是因為老人太寵愛孩子,所以導致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漸漸的也會形成投機取巧的性格。在做了不禮貌的行為時,他們即便是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會找到老人,讓老人來袒護自己。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孩子禮貌的重點。如果孩子所接觸的環境不好的話,並且周圍的人經常做一些不禮貌的行為,那麼孩子漸漸的也會因為這些環境對於自己產生的影響做出一些不禮貌的行為。

由此可見,孩子不講禮貌都是有原因的。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這樣的行為並不大礙,長大了以後自然也就會變得懂禮貌。

我們千萬不要把這件事情想得這麼簡單,因為不講禮貌對於孩子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那麼到底都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不講禮貌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孩子性格出現變化

不禮貌的孩子性格往往都會非常的差。這樣的孩子自我意識是很強的,而且經常是在父母的放縱和溺愛下成長的,孩子的心中往往只有自己一個人,他們不懂得去尊重父母,不懂得尊重長輩,而且對於他人更是視若無睹。他們會無視道德,而且不遵循規則,經常以自我為中心。

2、孩子容易走上彎路

一個孩子是一個怎樣的習慣,怎樣的性格,他們所接觸的社會,所接觸的人也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孩子是一個不懂得禮貌的人,那麼他們所接觸的會是一個相同的環境,也會接觸一些不懂得禮貌的人。

在這種環境和人的誤導之下,他們更容易走上彎路,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

3、孩子人緣會變差

小孩子如果不講禮貌的話,他們的人緣會變得很差。不講禮貌的孩子根本不會懂得別人的感受,所以當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經常會讓其他人感到厭惡。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孩子的人際關係會變差,孩子的人緣並不會好。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雖然這件事情看上去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只要了解這三種解決辦法的話,那麼孩子分分鐘都會變得懂禮貌。那我們在平日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做呢?

該怎麼樣做才能讓孩子講禮貌?

1、拒絕隔輩嬌慣

隔輩親雖然看似很好,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況確實對孩子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在父母發現孩子和老人相處的特別親近,並且在孩子做錯了事情,老人選擇包庇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對孩子進行教導,而且也需要和老人進行談話。

認真的和老人進行溝通,阻止老人出現過度寵愛孩子的行為。只有家庭成員都運用正確的方式去教導孩子的話,那麼孩子的毛病就會不存在,孩子的品行也會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2、家長及時糾正

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又或者是做了不禮貌的事情時,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家長如果一直選擇去包庇孩子,那麼孩子長大之後,更是會不懂得去尊重別人。

所以當孩子存在錯誤的行為,我們第一時間去提醒孩子,並且要求孩子向對方道歉,改正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自然會記住教訓。

3、樹立孩子的價值觀

小孩子的價值觀,需要從小家長為孩子去樹立,如果孩子的價值觀是扭曲的話,那麼他們存在一些不好的想法,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也是比較正常的。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教會孩子辨別是非,讓孩子懂得運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每一個人

以上這三種辦法就是我們在平常的時候可以用得到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不懂禮貌是一件小事,只有讓孩子變得懂禮貌,才會讓別人更加的喜歡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時候不斷的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最基本的禮儀,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孩子在今後懂得禮貌。

那麼在平日的生活當中,你的孩子是否懂禮貌呢?你會用怎樣的方式來讓孩子變得懂禮貌呢?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好好的討論一下吧。

---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一些實用和有意義的文章,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問題,歡迎隨時來問,想要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中青報:複製人的念頭還是趁早打消吧
    原標題:複製人的念頭還是趁早打消吧北大博雅控股集團在天津建立的克隆工廠將在未來7個月內啟動生產,預計到2020年左右這家工廠的肉牛年產量將達到100萬頭。該公司負責人稱,「如果允許複製人的話,我想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技術會超過我們。」不過,他一再強調,公司目前沒有進行任何與複製人有關的活動。
  • 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長大後更優秀
    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有利於身心發展,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孩子長大後更優秀:1.自戀臭美家裡有女兒的父母,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大概3、4歲的女兒十分自戀臭美,學著大人化妝一些比較傳統的父母,甚至會把這些當作是不端的行為。實際上,女兒從小有自戀和臭美的行為,是她們有審美意識的表現,她們可以意識到哪些東西是好看的,並且願意嘗試。面對這些,父母沒必要過度幹涉,一個女孩從小開始培養審美意識,可以樹立更強的自信心。
  • 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
    文|文兒上月休息我帶著女兒回娘家,正好遇見一起長大的小梅,巧的是小梅也有一個女兒,不到七歲,於是我把事情辦完就帶女兒去小梅家玩,到了以後,我發現小梅女兒很害羞,看到我也不叫人,躲在小梅背後不說話。而女兒性格活潑開朗,跑過去主動拉著她玩玩具去了。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培養孩子好品格要遵守哪兩個原則原則一、注意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慣孩子擁有好品格,講文明、懂禮貌是做人根本。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說話沒有禮貌,目無尊長,長大了是不會有好品格的,只會是社會上的人渣。在教育孩子這點上有很多細分,教孩子使用文明禮貌語言,讓孩子變得有禮貌。要求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如果父母出口就是髒話,這個行為孩子受到影響也會模仿,她會覺得父母可以說,我也沒關係。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長大後少走彎路
    0-3歲是孩子腦部發育和性格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一般來說,孩子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其所養成的性格、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抓好這個「黃金時期」。父母一定不要有這種錯誤思想,那就是孩子小,太早教育他也不懂。
  • 孩子這5個「特徵」明顯,說明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很「吃得開」
    如果孩子從小情商就高,長大後情商自然不會低,給人的感覺也非常溫暖,無法讓人生氣,並且能處理好身邊的矛盾和爭執,做事情的時候自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如果孩子身上這5個特徵非常明顯,說明孩子的情商很高,長大後會「吃得開」。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第一種:吃飯時不懂禮貌懂禮貌、講文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從小就接受這種教導,但是現在的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孩子絲毫不懂得何為禮儀?有些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隨著自己的感覺走,絲毫不顧及身邊的人,一旦還著急這種不禮貌的習慣養成,將來就會很難改正。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不被別人指指點點,就要及時教會孩子懂禮貌。禮貌可以說是為人的基本要求,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又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呢?
  • 從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很多父母后悔了
    零食往往並不健康,對孩子的健康有害,父母們不喜歡孩子吃零食也是理所當然,然而,嚴防死守、堅決不讓孩子吃零食真的是一種正確的做法嗎?  劉女士家教極嚴,對唯一的兒子可是一點都不含糊,零食碰都不讓孩子碰,上了初中高中都是接送走讀,零花錢幾乎沒有,完全不給孩子接觸零食的機會。  一直以來,劉女士都自詡把孩子管教得極好,誰知道上了大學後,孩子像是出了籠的鳥,每天漢堡薯片糖果辣條,學校超市的老闆都記住他了。
  • 為什麼老輩子人非要給孩子睡扁頭?長大後發現,真的很毀孩子顏值
    自從有了孩子後,相信每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出現爭吵,這每一個矛盾的產生,幾乎都是由於育兒觀念不統一,尤其是老一輩人和年輕人的想法不同造成的。老一輩的人在自己的孫輩出生之後總是會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都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有些確實是得到證實有用的,可以採納的意見,但是有些卻真的沒有必要。
  • 帶孩子看電視,出現少兒不宜畫面時,這樣的做法反而暴露了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青春幼年時期,那時的我們在很小的時候並沒有電視網絡之類的,關於兩性方面我們也是長大後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的。可是回想下,就是因為當初年少時我們的無知,曾在青春時期犯下過不少的蠢事吧!所有的家長們都是以為關於兩性問題,小孩子是不需要了解的,孩子們長大後該是自然會懂得的。可是親身經歷過少時的我們,長大後真的懂嗎?後來的我們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吧!
  • 動物園內父母帶孩子投餵狼群上黑名單:沒修養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他待人有禮貌、懂得尊師重教、遵守規矩,大家都喜歡這個有教養的孩子。 在《星廚駕到》中,郭麒麟因為廚藝不佳被罵,但他沒有懷恨在心,而是虛心地接受師傅的訓誡。 郭德綱經常教育郭麒麟: 在家裡接電話的時候,一定要站起來; 見了長輩要有禮貌,長輩站著,自己不能先落座; 飯桌上吃飯,要最後一個動筷子。 郭德綱不僅要求兒子做到,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晚了
    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菲菲和家人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為,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沒有和家人想的一樣,反而孩子小時候的小錯誤成了惡性循環不斷放大,在學校中頂撞老師,不遵守紀律。
  • 孩子常說這幾句「口頭禪」,暗示將來極可能成大器,父母偷著樂吧
    尤其現在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在漸漸變少,因為大家都明白不管是男是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可是孩子不能只光寵著,隨著年紀的增長少不了父母的管教。雖然將孩子培養成通情達理的「小大人」並不是每個父母的願望,甚至有些父母只願意孩子能夠平安快樂地度過這一生。
  • 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 孩子身上這4個「臭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建議父母不要瞎管教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孩子亂塗亂畫時,父母要如何做?所以當孩子在亂塗亂畫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問一問孩子,「你畫的是什麼呀?」學著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的陪伴而變得與父母更加親近。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睡覺出現3個反應,長大後「智商」會比較高
    但是有些孩子睡眠淺,周圍有動靜就會被吵醒。這樣的孩子大腦意識非常強,在外界信息敏感期,他們獲取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比普通孩子強。只要耳朵聽到聲音,傳到大腦,再對其做出反應,這種表現就是孩子智商高的前兆,長大後也很聰明。除了高智商,成長還需要高情商在中,除了智商高,孩子成長過程中情商高也很重要,情商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和表達,需要後天培養。
  •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所謂無形"冷暴力",就是不容易察覺,甚至很多家長不會特別在意的事情。1、孩子感覺被老師忽視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在家不一樣,在學校裡都是一個老師負責好幾個小孩,自然不能把每個孩子照顧到位,如果孩子舉手時老師沒看見,或者尤其對某個孩子比較關愛,或讓孩子在內心感到被忽視。
  • 飯桌上,有以下表現的孩子長大後不孝順,不糾正的父母會自食苦果
    文|文兒百善孝為先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每一位做家長的都在思考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孝順感恩的人。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想知道孩子是否孝順也不必等長大,只需要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中即可,尤其在飯桌上。
  • 且看父母如何做:孩子心靈的「擺渡人」
    父母的過分苛責與過分驕縱相反的教育方式相比,很多家長「崇尚軍事化養兒」,這樣的父母主張犯錯就要懲罰,只有身體上受到的疼痛,孩子才會長記性,下回就不會犯錯了,以後長大也就能桁架有出息,現在承受點苦 ,以後才只能少走彎路。有這樣想法的父母在家長種佔著很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內心是極為容易受到刺激,進而產生反抗和逆反的情緒。
  •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趁早做好這些準備,不然晚年會過得很辛苦
    所以很多夫妻堅持還是生一胎好啊,既能享受陪孩子成長的快樂和幸福,也能有更多的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生一胎還是生二胎,夫妻們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僅要看到他的好處,更要看到他的壞處。對於那些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趁早做好這些準備,不然晚年會過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