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效應」賣房有奇效?為何明知陷阱還要跳?為你解密消費心理

2020-12-05 騰訊網

在樓市的交易中,因為受到信息不對稱的影響, 買房往往處於弱勢地位,然而就這樣賣方往往還不會滿足,為消費者設下了一批又一批陷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開發商是如何利用錨定效應影響消費者,最終達成交易的。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錨定效應:我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個固定認知,在接觸到新事物的時候會下意識的以自己特有的認知作為起點對新事物進行判斷,已有認知就是這個「錨」,在我們進行決斷的時候,也會受到「錨」的影響。

在房產銷售上,所謂的錨定效應,就是指開發商或者中介,會給消費者制定一個標杆,讓消費者不自覺的按照這個人為的標杆來做出判斷。

第一個錨定效應標杆:樓王和鋪王的確立。

我們在售樓處看房時,應該會被中介或者銷售人員推銷樓王,哪怕不買,他們也會帶我們去看,一般來說,樓王和鋪王的普遍特徵就是:位置好、景觀好、戶型好、配置好,再加上比普通樓盤高出兩三成的價格,和受到眾人哄搶的市場。

銷售人員基本都是以樓王和鋪王的價格作為「錨」來引導消費者消費,雖然看上去很有市場,但是開發商並不願意真的把樓王賣出去。如果房產交易是釣魚,那麼樓王就是餌料,等著消費者上鉤,跟鎮店之寶沒差多少。

定下這個價格,就是為了形成樓王和普通樓盤的價值對比,樓王三萬一平,普通樓盤兩萬一平,你還覺得普通樓盤很貴嗎?

第二個錨定效應標杆:造「星」,宣傳黃金樓層明星戶型。

我們在看房的時候都會發現六層、八層、九層都要比其他樓層貴上不少,這就是樓層和戶型的「錨點」了。所謂的黃金樓層其實不過是人們的心理暗示罷了,八層和七層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之所以設置黃金樓層,就是為了對消費者做一個潛在的價值引導,不知不覺大家就會更多的關注到明星戶型黃金樓層,以此甚至可以帶動樓房炒作。

第三個錨定效應標杆:鎖定特殊群體,利用消費者攀比心理。

很多人買房就如同非要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一樣,為了什麼?為了擴大社交圈,接觸到更高層的圈子,擴大自己的社交資源。因此很多小區主打「豪宅」「貴族校區」都是利用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這就是第三種錨定效應標杆。

正如孟母三遷一般,為了自己的鄰居能夠有更高的素質、更好的家境,同時自己也能更好的融入精英圈子,這套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可以說是屢試不爽,明知道是坑大家也願意往裡跳。

但是我們也要提醒各位,不管是樓王、黃金層還是經營貴族小區,通過買棟房子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提升社會地位都是比較不現實的事,真正重要的還是居住舒適度,因此買房的時候還是要儘量避免開發商利用錨定效應設下的消費陷阱。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錨定效應?不得不看的心理現象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當看到某某產品促銷的時候,原價399元的,促銷價199元,比起沒有促銷價的商品,你會有更強的購買慾望,更加肯定這個商品的價格,原本不打算買的,最終還是受不了價格的誘惑,買下來了,也不去考究這個商品的原價是不是任意設置的,這就是心理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
  • 身邊的江湖-錨定效應
    貌似不相關的保險帳號對學生的消費心理產生了明顯影響。 錨定效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當你進入快餐廳時,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你最後的消費?餐廳價目表上的價格主要由兩種因素決定,一是由店家的供給能力,還有一個就是由顧客群的需求。
  • 警惕生活中的「錨定」陷阱
    生活中有太多的「錨定」效應,在婚姻、買房、投資中都會遇到,甚至逛商店、買衣服、菜場買個菜也可能會碰到。本文教你識別「錨定」陷阱,做出最佳選擇策略。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1974年提出行為經濟學概念。
  • 錨定效應:掌握人們心理中的錨,才能把控別人的心理
    錨定效應定義: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舉個例子:我們如今網絡上經常說的一句話:「長得帥的男人都比較花心」。很多女生先聽說這句話,這句話就是一個沉入海底的錨。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美國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錨定效應危害最大,一定要小心,別被你之前的結論束縛。人的思維一旦錨定,就容易做出荒謬的結論。《思考,快與慢》一書深度剖析錨定效應背後的思維系統,教我們跳出認知陷阱,消除其對我們生活選擇的束縛,保持個人自主思考能力。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每日科技名詞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定義:在評估問題時所依據的起始參照點不同而引起的判斷偏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延伸閱讀】1974年,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Tversky)和卡內曼(Kahneman)在實驗中首次發現人在決策時存在錨定效應。
  • 【刑事研究】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錨定效應」是什麼?
    因為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合理的心理預期,這時出現的任何提示,都相當於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物,就像一個錨一樣,將答案的範圍死死地限制在這個提示的附近。這一現象被稱為「錨定效應」。它發生的原因就在於前面的提示激活了人們大腦裡相應的記憶。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因為人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價格是999美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
  • 「錨定效應」:為什麼蘋果總是能讓你買買買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產品性能或質量,還是產品外觀或價格,它們都有可能是吸引你購買蘋果產品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也許你可能還忽略了蘋果經常採用的一個心理學技巧。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Apple Can Make You Buy Anything,作者Niklas Gke就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蘋果經常採用的「錨定效應」這個心理學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心理實驗: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
    在我們感嘆這一切發生的神奇時,你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讓這一切發生了,是什麼讓你控制不住自己,不停的買買買呢?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然而這種「錨定效應」心理一旦寄居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會使人養成一種慣性思維,而且極難被外界打破的;有時間「錨定效應」即使在沒有外在明顯特徵或者比較的情況下,也依然發生,它是受我們潛在意識的影響。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錨定效應」的邏輯和套路是:「你的答案是我做主」,要在短時間內計算那麼長數字是挺難的,但在5秒內我們容易得到1×2×3×4的數值,於是這個數字就是人們接收的第一信息,也就是「錨定效應」中的「錨」,以此來估算結果,所以導致和真實結果有很大差距。
  • 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下篇)
    本文將繼續上一篇文章的內容,為大家介紹後5種在營銷當中經常使用的心理效應。本文為大家歸納了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從眾效應睡眠者效應錨定效應中間項效應互惠原則損失效應
  • 你還不知道心理學的「錨定效應」?!別再被這些營銷手段忽悠了
    包括某寶上面買東西,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廣告,各種明裡暗裡的折扣和優惠券,動輒還有100,200的優惠券。19元就19元,為什麼還要在前面寫上原價再劃掉呢?這其實就是營銷人員利用心理學來進行的促銷。這個理論在經濟學上成為「錨定效應」,這個效應的大抵意思就是,人們在對某種事件做出判斷的時候,很容易用第一印象來當作衡量的標準,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從而影響你理智的選擇。其實這些銷售的效應在身邊屢見不鮮。
  • 錨定效應|不懂這個效應,你連被怎麼操縱都不知道
    然而,曲奇並不是買一送一,同時,我也並不喜歡吃曲奇,我一般會選擇配薯片……錨定效應今天我要講的新知,叫錨定效應(Anchoring錨定實驗最早提出錨定效應的,是Tversky和Kahneman。生活中的「錨」無處不在,就像我在開頭小故事裡面講到的,「買一送一」,是一個錨,而「你要一塊曲奇還是兩塊曲奇」裡面的一塊曲奇,也是一個錨。還有哪些地方有錨呢?
  • 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對於銷售來說,日常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多少需要懂點心理學。一、什麼是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 除了抬價再打折、限時優惠,生活中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這個詞很多朋友會感到陌生,但待會兒舉一些例子大家就會不覺得陌生了,可能還要感嘆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被「錨定」啊。所謂錨定效應,就是指人們在評判或估測一個事物時,會將某些特定值作為參照,這些參照值就是起始值,這個值會對我們做出決策產生影響,並對作出決策產生導向作用。
  • 朱邦凌:錨定效應 抄底創業板可能忽視的風險
    創業板和新股次新股到底有沒有行情,何時抄底創業板?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放先看一個金融現象,叫做錨定效應。不確定心理學的鼻祖丹尼爾·卡尼曼和特沃爾斯基,早期在進行關於啟發式思維和認知偏差的研究中發現了「錨定效應」。如果讓人們進行多重選擇,那麼可以比較兩種選擇模式:一種是完全任意自主的多重選擇,一種是給定數值目標的多重選擇。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