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應該懂一點拍賣理論

2020-11-30 騰訊網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家頒發給史丹福大學兩位微觀理論的集大成者和師徒教授Robert Wilson和Paul Milgrom,獲獎理由是「改善拍賣理論以及發明新的拍賣模式」。

拍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何填寫志願、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何時競拍車牌,如何避開「贏家的詛咒」等都是學問。

拍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一方面,拍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另一方面,靠拍賣起家的eBay,現在超過90%的交易額是通過固定報價,而非拍賣來完成(部分因為拍賣過於耗時,如今在線銷售便利,價格競爭激烈,部分因為eBay從2C轉向了2B)。

除了人人都熟悉的拍賣形式外,例如藝術和收藏品拍賣,上海的車牌拍賣等,很多經濟活動在本質上都屬於拍賣,例如股票交易看上去和拍賣無關,但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拍賣。與通常的拍賣有一個固定賣方(國債一級市場的賣方就是政府)不同的是,股票拍賣時,同時有無數個買方和賣方在出價和交割。

公司和政府採購,通常希望保證質量下價格越低越好,這可以說是一個逆向拍賣。

車牌屬於顯性拍賣,學區房價格高則是因為隱性拍賣的存在。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業填寫多個志願,最終被錄取的過程叫做匹配,但本質上,這只是一個沒有價格機制的拍賣。

拍賣理論極簡史

任何參加或者了解簡單拍賣活動的人,都可以發現競拍者之間互動的複雜性。但可能也想像不到,各種拍賣(例如單個或多個商品、他們的價值獨立或者相互關聯、拍賣可以是加價或者減價式,價格可以公開或者密封、贏家支付最高價或者第二高價等等)其實可以被博弈論完美地描述,並且給出競拍者的最優出價公式。

最早以博弈論思想研究拍賣的William Vickrey在1996年獲得諾獎,他發現在競拍者(買家)對商品的估值彼此獨立的極端情況下,許多不同形式的拍賣,本質上是等價的,或者體現在競拍者的最優策略,或者體現在拍賣者(賣家)的預期收入上。而且,拍賣結果都是對社會有效率的,也就是說贏家一定是估值最高的人,此時社會福利損失最低。

歷史上最少見的一種拍賣(一次性密封報價,贏家支付第二高價),因為Vickrey的研究而變得非常流行。原因在於這種機制下,競拍者會完全真實地按照估值來報價,不會故意壓價。

Wilson考慮了另一種極端情形:被拍品(例如油田、國債)對買家具有共同價值。贏家作為估值最高的人,當然就要採取其他最優策略以避免「贏家的詛咒」,好在拍賣結果仍然是有效率的。

當上述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或者遇到具備更加複雜特徵的拍賣時,此時不同的拍賣機制就會產生不同的預期收入,而且拍賣結果未必是有效率的。Wilson,Milgrom與合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充分的理論研究,而理論的特點就是數學形式完美。

頂級經濟學研究的四個層次

不過研究發展到這一步,Wilson和Milgrom也只是完成了拙文《預測諾獎主題:貧富差距與房價波動比想像的可怕》裡提到頂級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層次,分別是:

第一層是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但其他人都還沒有意識到的數據或理論結果。Wilson和Milgrom對拍賣的理論研究就進入這一層;

第二層是對一個人人都知道非常重要,但還沒有人在原有經濟分析框架下清楚解釋的新機制,進行首次證明。換言之,好的理論研究類似數學裡面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Wilson,Milgrom和另外兩位史丹福大學的同事David Kreps, John Roberts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層次的研究。現實中囚徒在警局會採取「相互包庇」策略,而不是博弈論在「囚徒困境」下預測的不合作「相互告發」策略。

原因就在於囚徒之間是多次博弈關係,達成在警局進行合作包庇,彼此建立可信任的「聲譽」,誰違反誰倒黴的策略,要比告發划算得多。想到這個策略不難,第一個完成數學證明才難。這個證明有名到讓他們四人在圈內得到了「四人幫」的稱號。

此外,Wilson和Kreps定義的「序貫均衡」是動態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的標準均衡定義,地位和靜態完全信息博弈下的「納什均衡」一樣。

第三層是突破舊的經濟分析框架,創造全新的經濟分析框架,既可以包容舊理論,還可以創造新理論。Milgrom把Vickrey和導師Wilson考慮的兩種極端情形融入到自己包容度更高的框架裡,就是這個層次的研究。

Milgrom還與合作者寫出了金融市場三大交易模型之一的「序貫逆向選擇交易」,創造出一個新的定價公式,擁有無數的應用場景,推動了金融市場的繁榮。

頂尖研究的第四層,應該也是最高層次,就是用理論改造世界。先從理論走向實踐,開創一個運用理論的全新市場;再從實踐走向理論,不斷地完善理論和創造新的運用。

Milgrom和Wilson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對拍賣理論深刻研究的基礎上,參與到現實中具體的拍賣機制設計,幫助賣者(政府、企業或社會)獲得最高的預期收入,同時實現最有效率(拍賣品落到估值最高的買者手中)的結果。

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設計多個無線電頻譜牌照的拍賣機制。這其實非常類似於中國大城市的車牌發放,北京採取抽籤制(結果陷入不具有效率),上海採取拍賣制。

Milgrom和Wilson發現,過去流行的方法在這種類型的拍賣中常常會遇到競拍不積極,或者收入低於預期,或者不符合效率的結果。原因在於,以車牌為例,這類拍賣既要考慮車主對車牌的不同估值,也要考慮車牌之間的替代和互補價值,還要考慮車牌先後成交價對估值的影響,以及車主策略性選擇在什麼時候出價等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因素。

他們一邊對理論進行優化,使之更接近現實,一邊進行拍賣實驗,觀察結果各異,最終設計出效果最佳(政府預期收入最高,結果最有效率)的「同步多輪加價競拍(SMRA)」的方案。

以車牌為例說明SMRA,競拍者每一輪對一個或多個車牌分別進行密封報價。每輪結束後,賣方公布每個車牌的最高競拍價。下輪拍賣的不同車牌的起始價為上輪的最高競拍價,直到被更高的報價取代。同時,提交新的報價要比目前的報價高5%~10%,但在未來的幾輪拍賣中,競拍者可以撤銷部分或全部車牌的報價,直到所有車牌不再出現更高報價時,所有拍賣同時結束。

這樣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密封報價可以鼓勵競拍者真實地反映自己的估值,而每輪公布最高競拍價既有利於避免「贏家的詛咒」,又可以讓競拍者收集更多的信息,來提高估值的準確性。

現實中上海的車牌競拍兩輪同步出價就是這個方案的簡化版。

人人都應該懂一點拍賣理論

既然拍賣無處不在,人人都應該懂一點拍賣理論。如何合理填寫志願增大錄取機率、在就業市場上找到一份薪酬滿意的工作、什麼時候進入車牌競拍市場,如何出價、如何買到地段好,性價比高的房子,如何避開「贏家的詛咒」,都是學問。

可惜的是,雖然個人往往能夠聰明地解決這些問題,但政府層面往往不擅長處理拍賣問題。

以香港政府賣地為例,1999年採取地產商先密封出價,達到政府的底價成功「勾地」後,再進行公開加價拍賣的方法,由於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地產商出價無法達到底價,導致土地供應急劇減少,樓價急劇上升。政府卻是後知後覺,直到2013年才取消「勾地制」。

其實,拍賣理論很清晰地告訴我們,只要有一個活躍的買方市場,底價設置越低越好,只有越多人願意出價,才越可能賣出高價。拍賣理論也同樣清晰地說明,涉及公共利益時,拍賣機制一定要綜合全盤考慮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來源:諾亞控股、FT中文網

浙商科創(武漢)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服務於教育、農業、餐飲、環保、網際網路等行業,與國內外證券、商業銀行、知名機構、天使、VC、PE、投行、律師事務所等強強聯合。搭建企業與資本的橋梁,建立實操性體系,構建企業多元化的資金渠道,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而努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拍賣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
    所以你必須權衡,既要爭取到這個標的,又不應該讓它高於你的估價,否則你就應該放棄這個標的。這就是二階密封價格拍賣的精髓。03.拍賣理論的先驅者介紹完這四種拍賣方式以後,問題就來了。在現實中,作為拍賣者,總是希望拍出來的結果越高越好。
  • 解讀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人生贏家,要懂拍賣理論
    一是,是國內的經濟學有數學化的苗頭,幾十頁微積分和公式故弄玄虛;二是,拍賣對理論和實踐的要求都很高,諾獎得主一線經驗豐富,我們的一些專家還在以呼籲為主。 >「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 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選擇了「拍賣理論」?
    拍賣理論是博弈論的應用分支,而博弈論素來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選題。 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通常不重視價格形成的具體過程,而拍賣理論則有效解釋了市場經濟中價格形成的內在機制,即在規則明確時,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市場參與者,應當用何種價格獲取商品,也就是說,經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商品價格如何收斂於均衡價格。
  • 改進拍賣理論及創造新拍賣形式
    拍賣理論在實踐、經驗和理論上都很重要。首先,拍賣是實踐中實現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大量的經濟活動,如藝術品和古董、動產和不動產、自然資源開採權等各類商品或資源的交易都可以通過拍賣的方式來實現。拍賣一方面可以發現商品和資源的價值,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按照出價高低來配置資源的機制。其次,由於拍賣是一個簡單而明確的經濟環境,它為經濟理論,尤其是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實驗環境。
  • 諾貝爾經濟學獎「拍賣理論」,為什麼投資中也有「贏家詛咒」?
    當然,股票交易買賣方和拍賣時的買賣方是相反的,準確的說叫招標——「荷蘭式招標」。股價下跌中,買盤相當於「荷蘭式拍賣」,股價不斷的下跌中,你要判斷何時出手;而賣盤相當於「英式拍賣」,股價不斷下降,你想出價成功,必然要出全場最低價(同樣,買賣方是相反的,應該叫「英式招標」)。
  • 為什麼搞拍賣的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BAT都在靠他們的理論賺錢
    Milgrom相比較於大多數的諾獎理論的名稱都是天書般的存在,這兩位的理論至少看上去非常好懂,畢竟我們都認識「拍賣」這倆字。而且,「發明了新拍賣形式」,這居然也能是得諾獎的理由?什麼是拍賣?為什麼要搞這麼個奇怪的第二價格密封拍賣呢?大家想一下,如果單純以第一價格密封拍賣的話,就可能存在投標人惡意低價投標的情況。比如,修一段公路,正常的造價就應該是1000萬。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拍賣理論貢獻者 經濟學家:拍賣理論離我們並不遙遠
    Wilson摘得桂冠,獲獎理由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評委會在現場指出,在兩位獲獎學者的理論改進下,催生了新興的拍賣形式。1948年出生的Paul R. Milgrom是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在斯坦福求學時,Paul R. Milgrom師從Robert B. Wilson教授,並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
  • 諾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簡介:拍賣理論大師
    在這篇不足30頁的論文中,維克裡得到了一個對現代拍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結論—「收益等價定理」,即在單物品的拍賣中,如果所有競拍者對於拍品的評級都是各自獨立給出的,那麼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拍賣形式,拍賣人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期望收益。
  • 拍賣理論為何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贏家的詛咒會導致謹慎的競拍者低估某件物品的價值,但當競拍者對某件物品的真實價值持有不同的私人信息時,這一點就會變得棘手。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米爾格羅姆建立了包括共同價值觀和私人價值觀的理論,這兩種價值觀因投標者而異。
  • 2020年新科諾獎得主:拍賣理論大師米爾格羅姆
    從此,他便和拍賣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繫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設計都極大豐富了拍賣理論的內容。其著作《競爭拍賣的信息結構》、《拍賣理論與實務》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的經典。
  • 2020年新科諾獎得主:拍賣理論大師米爾格羅姆
    在這篇不足30頁的論文中,維克裡得到了一個對現代拍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結論——「收益等價定理」,即在單物品的拍賣中,如果所有競拍者對於拍品的評級都是各自獨立給出的,那麼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拍賣形式,拍賣人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期望收益。
  • 「拍賣理論」榮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憑什麼?
    為什麼會是拍賣?事實上,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起初想要使用和發展博弈論來分析不同參與者在戰略上的行為方式,因為每位參與者獲取的信息都不相同,所以採取的行為方式也不同。而拍賣是一個具有明確規則管理的戰略行為,因此他們選取拍賣來作為研究領域。自1990年中期以來,拍賣具有更實際的意義,並開始逐步用來分銷更複雜的公共資源,例如頻譜、電力和自然資源。
  • 經濟學家:拍賣理論離我們並不遙遠
    Wilson摘得桂冠,獲獎理由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評委會在現場指出,在兩位獲獎學者的理論改進下,催生了新興的拍賣形式。1948年出生的Paul R. Milgrom是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在斯坦福求學時,Paul R. Milgrom師從Robert B. Wilson教授,並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
  • 從經濟學的拍賣理論推測中國誰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次諾獎經濟學者得主的獲得者是研究拍賣理論的保羅米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他們都是經濟學界頗有威望的人物。這是一對師徒關係的人物,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保羅米格羅姆是60歲的人了,羅伯特威爾遜是80歲的人了。正規的經濟學理論都是數學化的。
  • 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頒給「拍賣理論」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獎,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也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拍賣理論」。兩位學者不僅闡明了拍賣的工作方式以及競標者以某種方式行事的原因,還利用他們發現的理論發明了全新的拍賣形式,用於銷售商品和服務。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發明了具有共同價值的物品拍賣的理論,這種價值事先不確定,但最終每個人都一樣。例如射頻的未來價值或特定區域內礦產量。
  • 2020年新科諾獎得主 | 拍賣理論大師米爾格羅姆 | 比較
    在斯坦福求學時,米爾格羅姆師從「博弈論四人幫」之一的威爾遜(Robert Wilson)教授,並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從此,他便和拍賣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繫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設計都極大豐富了拍賣理論的內容。
  • 黃有光:從2020年經濟學諾獎談到拍賣理論與簡化假設
    NO.040 從2020年經濟學諾獎談到拍賣理論與簡化假設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位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 許敏波:拍賣理論中的思維方式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獎勵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這是繼1996年和2007年後,該領域學者又一次獲此獎。說到拍賣,許多人會想到城市土地拍賣、佳士得藝術品拍賣等專業機構的行為。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花落拍賣理論貢獻者
    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摘得桂冠,獲獎理由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評委會在現場指出,兩位獲獎學者的理論改進催生了新興的拍賣形式。1948年出生的保羅·米爾格羅姆是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在斯坦福求學時,保羅·米爾格羅姆師從羅伯特·威爾遜教授,並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
  • 2020年諾獎評述:表彰拍賣理論,是博弈論的又一次勝利
    2020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評選委員會公布,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史丹福大學的米爾格雷姆(Paul Milgrom)與威爾遜(Robert Wilson),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方面的重要貢獻。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52次頒發,之前已經有84人獲得過這個獎勵。米爾格雷姆與威爾遜都是非常著名的博弈論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