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31 22:16 |系統分類:科普集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4215-1248718.html
人體能源物質是怎樣利用的?
史仍飛/文
今天我們關注運動、營養、減肥和健康時,總是躲不開的關鍵詞是能量(卡路裡)。能量對於我們是那麼重要,可又是那麼遙遠。遙遠的是不知道人體各器官是如何儲存和消耗能源物質?不知道在運動時,是先利用糖,還是脂肪作為燃料。嗯,這也不能怪我們,畢竟生物細胞已經存在幾十億歲了,而我們的科學認知才只有有限的年月,甚至可以忽略。
人同其它機動車輛一樣,只要工作就要消耗能源物質;人又不同於機動車,所需的能源不是單一的品種,而是從每天的不同食物中汲取裡面的糖、脂肪、蛋白質等能源物質,然後由這些能源物質再轉變合成ATP(三磷酸腺苷),從而滿足一切生理活動的需要。
人體能源物質如何儲存的?
人體生命過程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每天所吃的食物,經過一系列的代謝儲存在人體內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分別是磷酸肌酸、糖原、脂肪、胺基酸等能源物質。其中磷酸肌酸主要儲存在肌細胞中,相對含量很少,僅能維持極短的時間。儲存量相對較多的是糖,主要以肌糖原、肝糖原的形式,包括循環系統中的葡萄糖 ,合計在一起也只有500g左右。就是這部分儲存的糖對於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它是最有效的能源物質,缺氧的時間咱們可以利用它供能,在有氧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利用它提供能量。唯一不利的是儲量仍不是太多,這可能造物主就是這樣設計的。就像磷酸肌酸一樣,若儲存多了就會增加肌肉質量;當積累較多的糖原時,機體會進一步集聚更多的水分,最終都會導致體重的增加,不利於運動的速度等素質。
儲存最多的能源物質是脂肪,主要分布於皮下脂肪組織、內臟周圍,脂肪儲存的多寡受個體遺傳、生活方式、體力活動、膳食營養等因素的影響。但脂肪只能在有氧情況下提供能量。
蛋白質可以提供能量,但人體內並沒有多餘的以能源物質形式儲存的蛋白質。
卡路裡究竟是何物?
卡路裡(calorie),簡稱卡,縮寫為cal,由英文音譯而來,是一種熱量單位。其定義為在1個大氣壓下,將1克水提升1攝氏度所需要的熱量;卡路裡被廣泛使用在營養計量和健身手冊上,國際標準的能量單位是焦耳(joule)。
關於能量及能源物質,我們大眾最熟悉的概念就是卡路裡。能源物質糖、脂肪、蛋白質在氧化分解生成的能量(卡路裡),其中一部分能量在體內轉變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釋放,儲存和利用能量的媒介,是生物界直接的供能物質;另一部分能量以熱量的形式散失(維持體溫、或是通過不同途徑散失掉,如汗液)。如果這部分不做功的能量能用於轉化成電能該多好呀,比如發明一個人體生化充電電池之類,其價值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不同生活狀況下能量是如何利用的?
安靜狀態下,人類進化到今天,機體主要是以有氧代謝的方式提供能量,但由於不同器官及功能的適應,有些組織細胞仍然通過無氧代謝方式維持供能,比如紅細胞。
不同器官利用的能源物質略有差異。正常情況下,人體大腦佔基礎代謝率的20%;這一代謝系統幾乎完全依賴葡萄糖的有氧代謝,但在飢餓缺糖的情況下,也會利用脂肪酸代謝的酮體作能源物質。而心臟優先燃燒脂肪酸、乳酸和葡萄糖,甚至可以利用一些胺基酸。
哺乳動物快肌纖維主要以葡萄糖(或糖原)為能源物質,以無氧糖酵解供能,有氧氧化代謝率相對較低;相反,氧化型慢肌纖維則優先代謝脂肪酸,但也可以利用葡萄糖。
運動狀況下,機體的代謝圍繞骨骼肌的供能產生適應性變化,此階段代謝率根據運動負荷的可提高至20倍左右,而消化系統及內臟器官代謝率也會相對下降。下表數據為劇烈運動與安靜狀態下,不同器官相對氧消耗率。
作為主要能源物質的糖和脂肪能用多久?
糖原似乎是高強度有氧運動的最佳燃料,但由於儲量有限,這一過程的持續時間也有限,研究認為體內的肌糖原只能滿足高強度有氧運動的時間為20~30分鐘,理論上體內的糖可滿足有氧運動1.5小時左右;而脂肪作為能源物質,還沒有發現運動中脂肪被消耗殆盡的情況,也就是說可以持續無限長的時間(在脂肪沒有耗盡之前,人可能早已經因為脫水、體溫升高等因素而力竭了)。
而在持續兩到三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的運動中,如何調節糖和脂肪的供能比例,對於提高運動能力尤其重要。比如馬拉松比賽項目。
如何知曉機體供能的物質來源,需要了解一個概念,呼吸商(指生物體在同一時間內,釋放二氧化碳與吸收氧氣的體積之比)。對於運動中利用能源物質有重要的意義,當糖分解時,呼吸商為1,當脂肪分解時,呼吸商為0.7。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成績,就要充分利用糖原,並調動脂肪的供能。當呼吸商(RQ)值約為0.9,表明約65%的O2消耗是由糖原氧化引起的,而其餘的主要是脂肪酸代謝。事實上,這一比率可能會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而不斷下降,表明有氧工作時間越長,脂肪代謝對整體能量生產的貢獻就越大。
肌肉選擇何種能源物質,主要依賴於機體的供氧情況,當氧供應充足時,骨骼肌(慢肌)主要利用脂肪酸提供能量,而氧相對缺乏時,糖利用會增加。在運動減脂的過程中,機體不是先把糖消耗完,再利用脂肪的,而是看不同器官的代謝特點,以及相對的供氧情況。
在前述也講到,人體的細胞比我們人本身要聰明的多,它知道該如何更經濟地選擇能源物質,也會隨著我們機體運動能力的改善而調整能源物質的利用。 如當身體熟悉了一種運動,便會適應,運動所需的體能消耗也會逐漸減少。這樣的情況下,消耗少了減肥效果自然降低。經常轉換運動類型,可避免身體因習慣而「偷懶」,以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
在減肥面前,我們還有希望嗎?
現今的生活中,食品工業化仍在無限的擴張,獲取高熱能的食物比以往任何年代都容易的多;另一方面,高科技、人工智慧等在持續性剝奪我們的體力活動。更為天真的是,我們總是高估了運動中的能量消耗,而低估了食物中的卡路裡。
今天想抗拒舌尖上的美食、饕餮大餐的誘惑並不那麼容易,還有普遍少動、靜態的工作生活方式又讓肥胖問題雪上加霜。
主要參考文獻
1. PETER W. HOCHACHKA,GEORGE N. SOMERO. Biochemical Adap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New Jersey 1984.
2. 史仍飛,孫鵬,馮鈺主編,人體代謝與運動營養[M] 人民體育出版社,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