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大糖會」選出4米長「麻糖王」

2021-01-11 大河網

    最終選出的長4米的「糖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通訊員馮小敏文圖

    本報訊2月28日,農曆正月廿四,具有上千年芝麻糖製作歷史的武陟縣小董鄉賈村「大糖會」如期舉行,各糖房拿出看家本領製作大糖招攬顧客,並進行競選每年一次的「糖王」大賽。最終選出的「糖王」長4米,寬6釐米,重達12斤,引得眾人拍手叫絕。

    當天上午,一年一度的此次「大糖會」現場,來自國內多地的芝麻糖作坊主、經銷商等行業人士,以及關心芝麻糖這一傳統民俗食品的社會各界人士齊聚賈村,讓這個並不太大的村子頓時人滿為患。村子道路兩旁,很多芝麻糖作坊主、經銷商擺著攤位,並展示著他們或製作,或銷售的芝麻糖精品。不少人或參觀,或品嘗,熱鬧異常。

    焦作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芝麻糖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謝小國介紹說,焦作武陟縣小董鄉賈村製作芝麻糖已有上千年歷史,「大糖會」是這裡一個比春節還要熱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村裡的很多家糖房都要將自己製作的「糖王」拿到「大糖會」上展示、比賽,由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觀賞品評,選出「糖王」中的「王中王」。

    謝小國說,每年冬季是賈村各大糖房最忙碌的季節,村民們用玉米糖稀、芝麻、小米、麥芽糖為原料,通過熬糖、出糖、壓糖、汽糖等10多項傳統工序加工而成芝麻糖,形狀各異,香脆可口,是他們當地群眾非常愛吃的一種特色食品,「出嫁的閨女回娘家得給娘家送上一塊糖,來年才會更幸福。」在今年的「大糖會」上,被評選出的「糖王」長4米,寬6釐米,重達12斤。

    此前評出的「糖王」,曾有長4.5米、直徑8釐米、重17.6斤,以及直徑10釐米、總長4米多、重18斤的更大「糖王」。在賈村「大糖會」的兩天時間裡,賈村周邊乃至武陟縣周邊的很多人士除了觀摩品評,臨走時都會買上一根大麻糖,以圖個吉利,為來年討個好彩頭。

相關焦點

  • 有多少河南人把武陟的名字讀錯?
    在河南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名中,從第68位上升至第11位,特色商業區建設居河南省第4。 兩漢和魏晉時期,除當時的都城洛陽外,武陟成為全中國的第二大政治經濟中心;皇族權貴跑馬圈地,將這裡據為後勤給養和休閒漁獵之所
  • 當年五角錢一根的攪攪糖 他如今一年賣100多萬元
    「童年味道」聞到商機苕麻糖俗稱「攪攪糖」,糖如其名,是紅苕熬製的糖稀,用兩根小木棍相互攪,攪出一層層糖絲,舔上一口,無比甜蜜,好吃又好玩。2015年,邱先登正在送快遞,發現一位中年女士滿大街尋找「攪攪糖」,最終在老街一角購得。
  • 鄰居家的「攪攪糖」忘不了的味道
    下面嬌嬌妹就帶大家去看看關於「攪攪糖」的故事今年春節,母親從外地務工回來,看到幾個月前買的一罐麻糖還放在廚房,她問我,「你不是喜歡吃,怎麼還有半罐呢?」間隔十幾年,口中麻糖的味道與記憶中的味道重合,喜悅之情溢滿心田。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稱呼這個糖不叫麻糖,因為需要筷子攪來攪去,自然而然地叫「攪攪糖」,那個時候都是鄰居家大伯喜歡做「攪攪糖」,基本上每年都做兩次,我們也藉此機會嘗一嘗,攪一口放進嘴裡,齁甜齁甜的,那時候覺得「攪攪糖」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
  • 奔跑的米糖
    原標題:奔跑的米糖小寒一過,婺源山村人家的爐火就旺了。比爐火更旺的,是村民廚房的灶火,家家戶戶的鍋臺上開始氤氳著年的味道。村裡冬日熬米糖的那些天,便是村民心目中最好的日子。母親熬米糖的鍋鏟是從奶奶手裡接過的,她精心熬出的米糖,白淨、甘甜。那米糖的甜美,不是甘蔗、甜蔗、紅薯,抑或米棗、柿子可以比擬的。
  • 雜文:米糖的記憶
    攤子上用大塑膠袋灌得鼓囊囊的一包包米糖齊人高,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還有白花花蓬鬆鬆的炒米,黃澄澄的脆硬的雞蛋饊子,看到它們,希望有一口好牙,可是我滿口的牙因為幼時吃多了糖的緣故,早早地孔洞迭出,好的滋味不能貪戀。現在的孩子,更多是對薯片果凍漢堡感興趣,買回的米糖是不受待見的,如被打進了冷宮,勸了, 才勉強吃一兩塊。
  • 雁蕩山冬米糖
    金明雪  時下冬季,雁蕩山冬米糖作為雁蕩山比較著名的特產之一,以色白、香糯、味純著稱,頗受廣大遊客喜愛。  雁蕩山冬米糖是在大荊冬米糖的基礎上,經過改革創新,主要原料來自於當地老百姓種植的糯米和豬油,經過深加工製作而成。原料選用非常講究,要求糯米純、白,炸米用的豬油,要用板油或肥肉。工藝也比較複雜,一般得經過揀、淘、炊、曬、爆、熬、壓、切等工序。
  • 晨讀丨記憶中的冬米糖
    而我熟悉的冬米糖的味道,也瀰漫在各個角落。冬米糖是流行於浙江、江西一帶農家自製的食品。把上白秈米、糯米等炊熟曬乾,爆成米花,然後加入由麥芽糖、白糖熬製成的糖漿,製作成型,稍涼後切成小長方塊,即可食用,老少鹹宜。記得我兒時,物資還相對缺乏,冬米糖便成了我們小孩子的最愛。每年冬至前後,母親就把新碾的秈米曬乾,用鐵鍋炒成米花。
  • 鹿邑縣百姓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武陟油茶大腸菌群超標 不合格
    2020年1月4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食品不合格情況,通告顯示,鹿邑縣百姓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焦作市懷豐武陟油茶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武陟油茶,大腸菌群檢出值為15.0MPN/g、9.3MPN/g、2.3MPN/g、<0.3MPN/g、2.3MPN/g,標準規定為5次檢驗結果均不得超過
  • 江西老字號,豐城凍米糖名揚天下
    豐城凍米糖為什麼會叫凍米糖?是因為我們老祖宗教我們做凍米的時候一定要在立冬以後,因為這個時候空氣和土壤的水分都很少,非常乾燥,然後溫度也比較低,水容易結凍,這個時候做出來的凍米子它是自然的,陰乾而不是暴曬,一般應該要達到3到4天。
  • 寶可夢大探險百科大挑戰答案題庫 根據剪影選出正確的寶可夢
    根據剪影選出正確的寶可夢?這是寶可夢大探險百科大挑戰的活動,只要參與答題並且獲得80分以上,就可以獲得寶可夢正版周邊,那麼題目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寶可夢大探險百科大挑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寶可夢大探險百科大挑戰答案 寶可夢大探險百科大挑戰題目 根據剪影選出正確的寶可夢?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來源: 金華晚報 作者: 蔣馨怡    瀏覽量: 字號:[ 大 中 小 ] 馬上就到臘月,一波接一波的冷空氣裡年味兒越來越濃
  • 最讓人嘴饞的年味兒——除夕夜的米花糖
    但是最讓我和弟弟興奮的,是準備要做米花糖了。做米花糖的第一步是要炸米花。每年臘月一到,就會有老爺爺來村裡炸米花。那時候村裡固定的炸米花的地方,是在村裡小學旁邊200來米的榕樹底下。那顆榕樹也不知道長了多少年了,枝繁葉茂,大概要3個大人才能抱得住。我讀3年級之前,炸米花一直是爸爸的工作,我和弟弟跟在他身後去看熱鬧。
  • 蓬萊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 重26斤
    蓬萊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 重26斤  蓬萊漁民閆慶祿高興地舉起1.86米長的狼牙鱔  齊魯網煙臺12月19日訊 今天上午在蓬萊市避風港碼頭,有漁民捕撈到了一條超級大的狼牙鱔。這條狼牙鱔從頭到尾長度有1.86米,重量達到了26斤,最粗的地方有38釐米。 「挺驚訝,打了這麼多年魚,好到50歲了,才頭一回看到這個魚。」打到這條魚的漁民閆慶祿也為自己能打到這麼大的一條魚感到驚訝。而周圍圍觀的群眾更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鱔魚。市民葛守紅:「我就在這海邊長得,從小長到現在,我今年68從來沒見過,上這一輩子海都沒看到這麼一條魚。」
  • 藍馬原創詩詞:《七絕 憶米糖》
    今天大雪,驀然觀看到同是耒陽在外老鄉謝正賽拍的微視頻《米糖不言謝》,內心覺得特別親切,一種濃濃的鄉愁油然而生。謝正賽畢業於中央美院、出身於夏塘鎮夏嶺村,身在北京的他把家鄉的文化和親人的情感深深融入故鄉用麥芽釀製的米糖中,以一家三口手工製作米糖的故事呈現在螢屏上。米糖製作是夏嶺村家家戶戶賴以生存的技藝,但隨著村裡的變化,製作米糖的人家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兩三戶,其中就包括其父母。
  • 江西豐城凍米糖——凝結在舌尖上的歲月
    有人說,到江西不到廬山會令人遺憾;也有人說,到江西不親嘗一下「香甜鬆脆,落口消融」的凍米糖,更會令人惋惜。此話對江西特產凍米糖這一名點,確實值得遠道而來的四方客人親自品嘗一番。到民國時期,豐城凍米糖已遠銷長沙、武漢、上海、香港甚至南洋一帶,還出現了「天一齋」等遠近聞名的老字號。1949年2月14日當時的《民國日報》曾介紹:「豐城凍米糖自農曆八月十六日上市,到次年二、三月為止,一直行銷本省及滬港一帶,是茶會中的應時細點,又是舊曆年間拜年送禮的佳品。」
  • 被乾隆「帶火」的豐城凍米糖 在匠人的「傻氣」裡傳承
    他說,自己的父親屬於那種遠近聞名的能人,會開船、會泥瓦工、會木工……隔壁鄰居家的凍米糖都是父親幫著做的。「麥芽糖不容易熬,嫩了,凍米糖會塌,老了,一切就碎。那時候,條件好的家庭,都要做出幾缸凍米糖,留到春節拜年用。」熬製麥芽糖。
  • 秋冬最當季的皖南風味小吃——炒米糖和酥糖
    秋冬最當季的皖南風味小吃——炒米糖和酥糖水窮處職務作品、受權發布,我公司擁有獨家專有版權標籤:美食、小吃、安徽美食、安徽皖南天氣越來越冷,人體對熱量的需求越來越大,皖南,地處山區,且境內水域眾多,秋冬季節,天氣溼冷,炒米糖和酥糖,作為南方人秋冬季節補充熱量的重要零食,深受人們所愛。皖南人勤勞耕作,而在農閒之餘卻也創造了眾多風味美食,說不盡也道不完的,是其中蘊含的生活哲學。炒米糖,在農閒季節製作。
  • 風物誌丨凍米糖,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家裡要切凍米糖的時候,那就是離過年很近很近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家就切了一次凍米糖。因為切凍米糖是一門技術活,要有經驗豐富的師傅來掌控這糖油的火候,還要用專門的模具,不是過年,一般人家也不切糖,也不會備著切糖的工具。
  • 憶外婆系列之——自製米花糖
    各位朋友,你們那裡過年會炒制米花糖嗎?我外婆的故鄉宜賓就有這樣的風俗。米花糖入口非常的酥脆香甜,回味無窮,是很多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也是我的最愛。一般到了每年的臘月二十天,外婆就準備做米花糖了,我就做她的小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