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做一個旅者,穿梭於各個城市,領略各族人民不同的風採,歷經滄桑,嘗盡人間百味,也是一種人生姿態。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旅安兒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大家不再滿足於解決溫飽,閒暇之餘也會到一些風景秀麗的國家轉轉,當然旅遊並不單單是看景點,許多特色美食、水果也成為了遊客慕名前來的原因,譬如緬甸的香蕉、泰國的榴槤在當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但出口到了我國就會比較受歡迎,中國的西瓜「爛大街」,到了日本韓國反而成了「搶手貨」,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各國多樣化的特色水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櫻桃的趣事。
眾所周知,我國本土的櫻桃歷史悠久,在遠古周王朝時期就已存在,甚至一度成為供奉皇帝的水果,唐朝皇帝李世民就曾經對於櫻桃讚不絕口,稱其為「席上珍」,包括著名的詩人蘇東坡、白居易等都曾用詩文誇讚過櫻桃。
我國的本土櫻桃品種眾多,但多以小櫻桃為主,分布在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外形玲瓏剔透,味道酸甜可口,古往今來一直都有人專門種植售賣,中國櫻桃一度風靡一時,成為大家喜歡吃的水果之一,但就在近兩年細心的人發現,我國本土的小櫻桃在市場上已然名氣不如美洲「車釐子」了。
美洲「車釐子」,就是我們所謂的歐洲甜櫻桃,比起中國櫻桃,它的體型更大,渾身光亮,最初來源於美洲,故因此得名,早些年需要「進口」,因此成本較高,價格也非常的昂貴,一斤經常售賣百元左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奢侈品」水果,許多人只有去拜訪貴賓的時候才會選擇買上一些「車釐子」作為禮物,大多數老百姓都吃不起。
不過隨著19世紀末山東半島引進了美洲「車釐子」的樹苗,慢慢地在山東煙臺等地區美洲「車釐子」種植大獲成功,開始在國內受到推崇,由於種植的「車釐子」個頭較大,味道和美國、智利進口進來的原裝「車釐子」不分伯仲,當地人也親切地稱其為「山東大櫻桃」。那麼為何美洲「車釐子」要比中國櫻桃名氣大呢?
儲存能力
我國本土的小櫻桃比起「車釐子」不論是口味還是色澤其實都不落於下風,但由於其儲存能力不強,一旦摘下來就要馬上使用,同時在運輸過程中相對脆弱,致使只能在家鄉附近流傳,難以走出「國門」,這一點和美洲「車釐子」的大個、皮厚實,不怕擠壓相比有著很大的劣勢,逐漸「車釐子」的名氣就大過了本土小櫻桃。
反季節
當然還有一點是美洲「車釐子」相對而言是反季節的水果,智利「車釐子」家喻戶曉,價格一斤200元左右實屬正常,歸根結底是智利「車釐子」成熟之際,恰恰此時北半球已經進入了冬季,此時別說本土的小櫻桃,即便國內的上市水果也少得可憐,物以稀為貴,慢慢的「車釐子」奢侈品的名號陸續就傳開了。
一部分網友認為:其實完全不是因為口味原因,還有一部分是「虛榮心」作祟,很多人一提起吃「車釐子」就有一種奢侈品的感覺,顯得非常高大上,再加上進口成本的原因,「車釐子」的價位水漲船高,一斤數百元,越貴反而就越有人購買。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車釐子」味道確實要比國內的小櫻桃好吃,小櫻桃如果不熟就特別酸,熟過了味道又變味了,而車釐子存放時間很長,煙臺地區種植的「車釐子」味道鮮美,水多個頭大,後味發甜,和智利「車釐子」的味道一模一樣,但價格又便宜很多,吃起來很有面子。眾說紛紜好不熱鬧。
當然外出旅遊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水果,每個地區大家的口味也各不相同,你們覺得小櫻桃好吃還是「車釐子」好吃呢?隨著運輸業的發達,我國本土的小櫻桃有機會成為受歡迎的出口水果嗎?歡迎留言評論、點讚並分享,感興趣的可以添加關注,謝謝大家。(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