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飯局,流水的江湖。烏鎮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合縱連橫、天道輪迴。五年來從小飯局到大飯局再歸於小飯局,多少江湖事都付笑談中。
一
2014年11月21日晚,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圍坐在一家客棧陳舊的飯桌旁,開啟了烏鎮飯局的故事。
這是中國網際網路old money之間的聚會,丁磊、張朝陽、李彥宏、張亞勤、田溯寧、王巍、朱雲來全在其中。
王巍後來在當晚發布微博:十幾瓶黃酒喝去,陳年故事吐出,委屈得意惆悵憧憬,這一夜難得時光。丁磊勸酒、朱雲來供煙;四位清華同學憶愛因斯坦、圖靈、費米,田溯寧談雲、張朝陽論長壽。
這場飯局上網際網路大佬毫無架子,還展露出了臺面之外的私交。給企業家高高在上的面貌平添了幾分平易近人,飯局因此走紅。
丁磊和張朝陽作為第一代網際網路江湖的風雲人物、門戶時代的老對手,一直惺惺相惜。
他們之間那是可以為之「變綠」的交情。
2013年8月,久不露面的張朝陽為網易抗衡微信推出的易信站臺捧場。幾天後,搜狐門戶主頁被易信承包,網站Banner廣告、兩側的浮動廣告位置都給了易信。一直以明黃為主色調的搜狐門戶一夜變綠。
回到2001年,張朝陽和丁磊時常在酒吧相會。推杯換盞之間,一人接到電話往往匆匆行至門外,撂下一人喝悶酒猜測對方將出何種招數。
兩人最愛做的遊戲就是聊過往的商業機密,復盤交手記錄。說到雙方當時競爭時的互相猜測及決策的實際情況,興奮之時遍會心領神會地大杯喝酒。
不過,這種在酒吧推心置腹的情誼僅僅存丁磊和張朝陽兩人之間。當「第三者」在場時,張朝陽往往沉默不語。
一次兩人的酒局加入了第三者雷軍,丁磊和雷軍酒過三巡一度吐槽起張朝陽的管理。張朝陽的整晚沉默讓雷軍有些敏感,事後還寫信致歉。
今天,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之間很難有這種純粹的友誼。在今天,你很難想像大佬們可以在酒吧推心置腹,你更多看到的是大家在各個會議上隔空嗆聲。
當時這場「小飯局」簡單純粹,多的是企業家之間的舊情誼——老校友、老朋友,這些關鍵詞添加在一起,讓當時移動時代整日投資併購、合縱連橫的炮聲中多了幾分溫情脈脈。
二
第一年的烏鎮飯局意外走紅,在第二年,丁磊成了理所當然的做東者。他又帶來豬肉和黃酒,他又露出招牌式的微笑。
2015年的第二次烏鎮飯局來了李彥宏、馬化騰、張朝陽、曹國偉、梁建章、張亞勤、雷軍、朱雲來這些企業家。
人們在討論,為什麼丁磊才能組織起這樣的飯局。作為吳曉波嘴裡「最快樂的那個胖子」,丁磊無論是身材還是個性,都適合做這樣飯局的東家。
飯局因此成了保留項目,「小飯局」變成了「大飯局」。
只是飯局上的人越來越多,飯局中的交情越來越少,飯局裡的心思越來越雜。
到了第三年的烏鎮飯局,就徹底變味了。
烏鎮飯局像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酒局。所有人都知道,這裡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春晚,飯局上會有無數八卦。媒體記者的眼睛會盯住每一個細節,企業家舉手投足間會誕生一個個頭條。
它的實際意義變淡了,公關意義變濃了。它是企業家的最佳真人秀場,這裡可以做營銷、夾私貨,順帶賣賣人設。
當然,公關也不乏有價值之處。16年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駱軼航和王興、張一鳴、程維的那場「下半場」談話至今仍是烏鎮最開放、深刻的一場對話。
烏鎮飯局依舊是最吸睛的八卦。
只是丁磊、張朝陽的那一代人中的其他old money早已不在舞臺中心。另一些人則是需要給自家產品打廣告。
餘承東、趙明、楊元慶在飯局上紛紛掏出了自家手機。楊元慶更是在短短三四天內發了10條和烏鎮相關的微博。又是登臺演講,又是手機推銷,又是商業互吹,又是和餘承東、雷軍定下「安內必先攘外」之約。
明白人才知道,這個約定只是公關辭令。聯想的股價和銷量,早就支撐不起這樣的約定。聯想移動的羸弱,和華為、小米早就差了十萬八千裡。
「團團夥夥」的小圈子也出來了。飯局變變大了,而且還分裂了。
58集團的姚勁波在微博上發布照片,與馬化騰、雷軍等人舉杯共飲,寫下了這段話「烏鎮,另外一半網際網路人在這」。
明眼人看得出,這是騰訊系的飯局。馬化騰、雷軍、王小川、程維、王興、周源、王曉峰,裡面吃飯的人全都是騰訊投資過的企業。
有人說,雷軍人緣真好,吃了丁磊的飯局,也吃了姚勁波的飯局。
這話純屬扯淡。哪個做東的人看著自己的客坐了半小時就去了另外一場飯局會開心?
三
第四年的烏鎮,飯局充滿了陰謀與八卦。
烏鎮飯局的分析解讀也越來越像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克林姆林宮學」。
丁磊的飯局依舊,所有人都必須先來丁磊的飯局這兒打個照面。可幾乎沒幾個人注意到,劉強東和王興在丁磊的飯桌上坐了10分鐘就去組了「東興局」。
「東興局」吃起來時,丁磊的飯桌上只剩下了張朝陽、李彥宏這幾個老朋友,零零落落不到10人。
「東興局」的排面而且明顯比丁磊飯局要大,足足有15個人,而且全是那年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馬化騰的左膀右臂分別是王興、劉強東,高瓴資本張磊、滴滴程維、快手宿華、摩拜單車王曉峰、美團點評王慧文、知乎周源、58姚勁波、金沙江創投朱嘯虎、京東金融陳生強、聯想楊元慶、紅杉資本沈南鵬、今日頭條張一鳴一字排開。這些都是騰訊系企業以及騰訊系企業投資機構的大佬。
你很難想像丁磊的心情究竟如何。烏鎮飯局的原本做東者,被人另起爐灶開了另外一個場子。
原來的「小飯局」變成了「大飯局」,又從因「大飯局」的分裂,變成了「小飯局」。
不過,依著丁磊的快活個性,巴不得只有幾個老朋友吃吃喝喝,讓飯局回歸第一年追憶過往的原樣,純純粹粹地喝黃酒、品豬肉——變味的飯局,丁磊怕是一開始就不喜歡。
周鴻禕就沒去「東興局」,他說,「我是吃貨,所以參加飯局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好吃,丁磊的豬肉確實美味 。」周鴻禕的言外之音是,才不像小馬哥一樣喜歡搞什麼「騰訊系」、「東興幫」。
「東興局」聲勢之大,以至於所有人都在好奇,為什麼阿里系沒有組局?為什麼馬雲從不吃飯?
有人說,馬雲和丁磊早年交惡,互相瞧不上眼。有人說,騰訊系孤立馬雲,阿里太過孤獨。
事實上,「風清揚」心不在此,志在全球。
畢竟,他小時候挨父親打的時候,都是用英語回罵他爸。13歲時,國際馬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16歲就和澳大利亞小男孩做筆友。馬雲要吃飯,也得和各國政要、世界名流組局。
後來在回應烏鎮飯局這件事上,他直言:這些飯局他們沒請我,請了我也沒時間我要組織個飯局,全世界頂級,但有什麼意義呢?不是我要表達的。
四
雖說不屑烏鎮飯局,第五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馬雲還是來了,拜了丁磊的碼頭。
11月6日,不參加飯局的馬雲,和丁磊白天剛同框上海的進博會,晚上就不約而同的轉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的河邊一起追憶逝水年華。
只是第五年,烏鎮飯局已不復存在。與其說是飯局,不如說是酒局。
一開始是丁磊、張朝陽以及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三人的小聚,接著就是馬雲、周鴻禕的入場。幾人聊起金庸和往事。第一年烏鎮「小飯局」的滋味,好像重新歸來。曾經的主角,劉強東和王興則是雙雙缺席。
烏鎮大會的第五年,隱隱有新的跡象。很多新巨頭站上C位,張一鳴、程維、陳睿等曝光度都高了不少。也有很多明星創業者開始嶄露頭角,如知乎創始人周源、印象筆記CEO唐毅、上上籤電子籤約創始人萬敏三人都和馬化騰、霍啟剛同場發表了演講。
在騰訊20周年之際,組織架構突變,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發展方向成了產業網際網路,騰訊轉向ToB。馬化騰在烏鎮直言:
產業網際網路方興未艾;未來騰訊則希望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成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中心。
奔向ToB大時代的不僅僅是騰訊這樣的巨頭,還有一批創業企業。
上上籤萬敏是To B領域少見的女性創業者,她的目標是要讓契約電子化,在中國網際網路完成商業支付(代表平臺支付寶、微信等)、交付(代表平臺菜鳥、順豐等)兩大環節的改造後,再完成最後一個契約環節的改造,她認為電子契約能夠連結任何行業,表達出新一代創業者的自信。
周源和唐毅所在的知乎、印象筆記也都帶有推動中國知識經濟的使命。周源和唐毅所在的知乎、印象筆記也都帶有推動中國知識經濟的使命,前者完成了E輪融資,馬化騰、陸奇都為之站臺。後者把一家矽谷公司在中國的分支,變成了獨立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這些,都讓人把目光從巨頭引到了垂直領域領頭羊的身上。
是啊,烏鎮大會已經是第五年了。這五年也是中國網際網路急劇變化的五年。
人口紅利消失,從上半場到下半場,也是從野蠻生長到深耕細作的開始。美團、小米、滴滴不會再有,小而垂直、具備很強盈利能力的企業才是這個網際網路寒冬期裡最炙手可熱的標的。
中國網際網路就像是生物界的生態。恐龍這樣體型的生物在地球上不復存在,大象就是今天陸地上的霸主——遞弱代償的規律同樣在商業領域存在。
10年前,這裡可以誕生BAT這樣的龐然大物,但在5年前,這裡的土壤只夠生出京東、小米、美團這些巨頭。在今年只有拼多多這類小巨頭,未來10年甚至20年可能都不會再有BAT,而是只能誕生更多「小而美」的企業——ToB企業事實上就是「鍍金年代」之後的「白銀年代」裡的價值窪地。
網際網路高舉高打的時代過去了。巨頭、資本用熱錢催生明星企業的邏輯不再適合中國網際網路,追逐更精緻產品、更可觀利潤的新商業倫理才是未來。
從「大飯局」回歸到「小飯局」,從ToC放緩再到ToB大時代,某種意義上也昭示了新的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