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新癌症數據發布 平均每天增患者113人

2020-12-04 搜狐網

  近日,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發布《北京市癌症數據播報》。據最新統計,北京市癌症新發病例4.13萬人,平均每天新增113人,發病率為315.80/10萬,癌症發病持續增長。

  報告同時指出,自2007年起,癌症一直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平均每死亡4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記者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慢性病也可能會發展成癌症。專家詳解,哪些常見病需要特別關注、及時檢查,避免小病變大病。

  肝炎高危人群防中招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告訴記者,我國是B肝的大國,肝炎病毒對人體造成損傷,其轉化成慢性肝炎之後,可能會對肝細胞有一個慢性的損傷,時間一久就會發展成惡性腫瘤。根據監測數據來看也顯示,很多肝癌患者之前都是有肝炎病史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癌診療中心主任朱繼業也表示,肝癌在中國最常見的就是肝炎病毒的感染,百分之七點多的病人攜帶有B型肝炎病毒,也就是說約9800萬人左右。

  肝炎有甲乙丙丁戊,B肝、C肝這兩種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另外的三種一般不會造成肝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們國家有2200萬人攜帶有C型肝炎病毒,肝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

  肝硬化「酒文化」存隱憂

  王寧副主任透露,我國還有一個跟別的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國是白酒的大國,很多人因為飲酒過量造成肝硬化,慢性的肝硬化時間久了也會轉化成肝癌,因此建議35歲之後的人群每年做一次比較全面的體檢。

  朱繼業主任也表示,喝酒容易導致肝硬化,同時所有原因導致的肝硬化都可能發展成為肝癌,比如說藥物性的肝損傷會造成肝硬化,比如說黃麴黴毒素可以導致肝癌。

  有數據統計,目前有1100多種化學和生物藥品(除去中藥)對身體有損害。朱繼業主任表示,在肝癌患者中有80%的人都有肝硬化背景。約90%的人都有B肝和C肝背景。

  肺結核職業損傷要關注

  王寧副主任告訴記者,很多肺結核患者如果不進行規範治療,轉化成慢性的肺結核之後,也會發生癌變變成肺癌。

  她還表示,還有職業損傷,比如像煤礦工人、有粉塵的工廠工人很多都得了塵肺病,那麼塵肺100%的都會轉化為肺癌,沒有轉化成肺癌的都是因為肺部衰竭、慢性呼吸阻塞等疾病提前去世。如果治療比較穩定,100%都會發展成肺癌。因此職業損傷應該關注。

  咽炎鑑別難要定期查

  李京兢博士還告訴記者,我們喉部腫瘤早期的症狀就和我們咽炎的症狀基本沒有差別,就是有點乾咳,甚至有的時候帶點血。有的時候喉咽反流,又可以叫做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炎,這種炎症的刺激反覆出現會導致喉癌。

  所以總的來說,耳鼻喉方面都是一些很常見的炎症,長期的炎症有可能會轉化成癌症,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很難去鑑別,即使是大夫來講也不能從症狀上去鑑別。所以建議大家有任何的不舒服還需要去醫院做定期的檢查,有一些跡象就需要立刻到醫院就診。如果大夫排除患癌症的可能那就可以不用擔心。

  幽門螺旋桿菌老胃病不能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沈凱稱,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對胃癌的發生有促進的作用。這種細菌在體內會導致慢性疾病、胃潰瘍。因此有老胃病的患者就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果是幽門螺旋桿菌的話,進行規範的治療,很快就能夠轉成陰性,不會對胃部造成損傷。很多患者是因為之前不知道,耽誤了病情,幾十年的老胃病就發展成了胃癌。

  此外,沈凱副主任醫師還表示,在遺傳方面的,具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需要提前進行篩查。此外,以往做過胃部手術的患者、胃切除手術的患者一般在術後15年到20年比較容易發生惡性腫瘤,這類病人建議術後10年到15年就要提前篩查。

  結腸炎潰瘍、息肉別輕視

  結腸癌還是跟飲食相關的,結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造成的。

  沈凱副主任醫師表示,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發生。結腸炎、潰瘍這種慢性的炎症容易發展成惡性的腫瘤。另外,結腸息肉也比較容易發生癌變。沈凱表示,有一部分人比較愛長息肉,這在緩慢的發展過程中慢慢就會惡變,對於這種病人要進行檢查、進行治療。此外,如果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應該儘早進行檢查。

  王寧副主任和沈凱副主任醫師都表示,結直腸息肉也比較容易癌變。

  沈凱稱,還有一種就是息肉病,一些具有家族遺傳性腸道疾病,比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這種疾病不僅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會高,其他胃癌、胰腺癌,泌尿系統癌症、膀胱癌、婦科的子宮內膜癌等癌症的發生率都會非常高。此外,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這種病是一種常見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病理變化是大腸內廣泛出現數十到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療,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癌變,且可表現為同時多原發性腸癌。

  人乳頭瘤病毒女性體檢需注意

  王寧副主任告訴記者,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一個比較主要的因素。如果發現,需要到醫院進行及時治療。

  中耳炎不犯病卻在發展

  北京大學耳鼻喉科李京兢博士告訴記者,很多人從小都有中耳炎,反覆流膿也不當回事,有時候犯病有時候不犯病。

  其實這種膿性炎症反覆刺激容易發生中耳癌。而且中耳癌早期也感覺不出來有特別症狀,也就是流膿,出點血,但是當它出現疼痛變化的時候,它就已經侵犯到神經了。

  鼻竇炎膿鼻涕有警示

  好多人患鼻竇炎反覆流膿,就覺得是鼻竇炎也沒有當回事。殊不知,長期的炎症刺激會導致鼻竇的癌變。

  李京兢博士告訴記者,與中耳癌一樣,即使是發生鼻竇癌了,早期的症狀也可能就是膿鼻涕,等到發生疼痛出血,病變可能就已經比較嚴重了。

  文/記者武文娟

news.sohu.com true 法制晚報 http://news.sohu.com/20150701/n415988396.shtml report 3274 近日,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發布《北京市癌症數據播報》。據最新統計,北京市癌症新發病例4.13萬人,平均每天新增113人,發病率為315.80/10萬,癌症發病持

相關焦點

  • 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每分鐘7人被確診為癌症
    本報訊(記者王瀟雨)近日,《中華腫瘤雜誌》刊登了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數據來源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的2014年登記資料。報告發現,全國惡性腫瘤2014年估計新發病例為380.4萬例,其中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共收集到全國31個省(區、市)的449個登記處提交的2014年腫瘤登記資料。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腫瘤發病率為每十萬分之278.07。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20年全球新增1930萬癌症患者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5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據估計,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
    (原標題: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為肺癌) 雖不必談癌色變,但癌症一直是人們健康面臨的潛在威脅。
  • 每天有1萬人被確診癌症!癌細胞最喜歡這4類人,真希望你不在其中
    一提到癌症就會讓人莫名的心慌,大家會把癌症跟死亡和絕症聯繫在一起,因為癌症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性非常大。 大多數患者會因為癌症死亡,一旦出現癌細胞會在人體內不斷的擴散,掠奪正常細胞的能量,把人體的正常系統搞到崩潰。
  • 療效超好的癌症患者--發現新藥靶標的源泉
    Conley等人表明,這樣的倡議確實是可行的,至少在從符合條件的100多個患者中收集適當的臨床數據和組織樣本方面是可行的。如上所述,已經對這些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和其他分子機制研究,其結果將在別處報導。然而,腫瘤基因組分析的最新進展表明,這種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2018年2月發布的最新一期的中國癌症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 75萬人研究數據:每天運動1小時,能讓多種癌症風險下降
    大家都知道運動與健康息息相關,但運動是否也能預防癌症,是醫學科學界一直在探索的話題之一。近期,在醫學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發布的一則研究,闡明了早晨運動與前列腺癌、乳腺癌風險下降的關係。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預防大於治療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預估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 創新藥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患者生存率顯著提高
    近日,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發布了2020年抗癌藥研發報告,通過統計美國發病率較高的九種抗癌新藥研發情況,展現了抗癌新藥研發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巨大挑戰。癌症已成為美國第二大人口死亡原因,隨著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每年癌症確診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據統計,40%的美國男性和39%的美國女性將在一生中被確診癌症,20%的全美死亡病例由癌症導致。
  • 最新數據!乳腺癌躍居全球癌症新發病榜首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一數據,讓很多女性朋友著實一驚,不禁低頭看看自己的乳房是否安好。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北京抗癌樂園」已經連續舉辦了25年「五整生日大會」,癌症患者們用自己的方式一起紀念5年以及N個5年的「重生」。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腫瘤患者在治療後5年無瘤生存,這個人就算是治癒,也就是說他再發病的機會和其他正常人群是一樣的。
  • 中國癌症大數據深度分析:西南地區癌症發病率最高
    ,預期死亡281.4萬人(超過同年烏魯木齊市人口數),與實際每天12000個新發癌症病例和7500個的癌症死亡病例相符合。年輕一輩丈夫小李,1987年生,30歲,河南林州人,現定居北京,程式設計師;小李姐姐,1984年生,33歲,河南林州人,現定居上海,私企高管,未婚未育。妻子小陳,1992年生,25歲,廣東中山人,現定居北京,空姐,獨生子女。
  • CA:空氣汙染是如何影響癌症發生的?ESMO轉移癌症二代測序指南發布
    帕唑帕尼有望成為老年軟組織肉瘤的一線治療方案指南:ESMO轉移癌症二代測序指南發布新藥:首個國產ADC申報上市,擬納入優先審評01CA:空氣汙染每年不僅導致成千上萬的肺癌患者死亡,也可能影響其他癌症患者的生存2020年8月25日,全球頂級醫學期刊CA發表了題為《
  • 晚期癌症患者4年總生存率達44%!上市CAR-T療法長期隨訪數據...
    2020-12-30 09:51:38 來源: 健康界 舉報   作為最新的第四代癌症治療技術
  • 腫瘤患者的好消息,臟器只要沒有壞徹底,依然可以和癌症共存
    癌症這個詞早已經不新鮮,2019年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在2015年時我國癌症的發病率已經高達392萬,相對於2014年的380萬,增長了接近3.2%。392萬相對於我國的14億人口來說確實不算多,可如果把2015年新增的癌症人群,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中,就足以令人震驚了。經計算,大約每天平均有一萬人以上確診癌症,而平均到每分鐘內,就有7.5人確診。可以說,癌症已經是個較為普遍的疾病。
  • 人工智慧如何幫助人類戰勝癌症?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癌症。確實,僅僅是在中國,每年就有400萬人被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7.5個人。而且近10年已來,癌症發病率不斷攀升,平均每年增長3.9%,這意味著,新發病數量每18年就要翻一番。癌症治癒非常難,因為癌細胞隨時隨地都在變化,高頻率的基因突變和強大的適應能力,讓它們幾乎不能被完全消滅,總是能捲土重來。
  • 江蘇孩子平均智商113 高於全國普遍水平
    昨天是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據省疾控中心專家透露,由於江蘇強力掃除碘缺乏,江蘇孩子聰明,平均智商113。專家提醒,最經濟補碘是每人每天吃鹽6克。江蘇孩子聰明,平均智商113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今年「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的主題是「科學補碘,保護智力正常發育」。那麼,江蘇省兒童智商怎樣?
  • 有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消失了 據環球時報,《英國血液學雜誌》1月2日發布的一篇文章介紹稱,一名61歲患者患有嚴重的腎病,曾在3年前接受過一次腎臟移植,但不幸失敗,此後一直長期依賴透析治療。在住院接受治療期間,他又被發現患有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且已轉移,CT檢查顯示他的身體各處都有活躍的癌細胞。
  • 衛材與默克發布LENVIMA和KEYTRUDA聯合治療四種腫瘤的最新研究數據
    - 首次發布LENVIMA / KEYTRUDA 用於治療無法切除的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以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患者的數據,目的為這些患者提供首創激酶抑制劑(TKI)+免疫療法進行全身性聯合治療。- 最新結果顯示,該療法在晚期腎細胞癌和晚期子宮內膜癌(EC)治療中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
  • 聚焦患者關愛助推肺癌防治 中國癌症基金會搭建腫瘤防治平臺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12月2日,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的「肺越未來」患者關愛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旨在為中國肺癌患者提供專業、科學和持續性的關愛服務,同步建立智能化的網際網路平臺,讓廣大肺癌患者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關愛服務。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肺癌已經連續十年霸佔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和發病率榜首,成為我國「第一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