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英文讀者怎樣看射鵰:與《魔戒》相提並論

2020-12-11 央視網

金庸的英文讀者怎樣看射鵰:與《魔戒》相提並論

原標題:

  ◎大鳥KIKI

  今年2月,由英國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文版正式上市,不到一個月時間,在英國亞馬遜上已經榮登暢銷書榜單,進入第七次印刷。這是此書第一次被翻譯成英文,雖然此前金庸已有三本小說被翻譯成英文,但似乎都反響平平。

  英國媒體把金庸稱為「中國的託爾金」,並將《射鵰英雄傳》與《魔戒》相提並論。也許這是一個讓西方世界和讀者進入這位中國最暢銷作家構建的世界最便捷的方式。也因此,大部分對此書感興趣的讀者都是奇幻小說愛好者。

  中國功夫的獨特魅力

  金庸此書在英國的代理人曾坦言,自己此前從未聽說過金庸,也看不懂中文,只是在一次無意搜索「全世界最暢銷作家」時,偶然邂逅了金庸作品。一個出版界資深人士都已如此,可想而知那些圈外的西方讀者對金庸的了解有多麼匱乏。而只要談到中國功夫西方讀者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毫無例外,作為中國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功夫」也成為了此書打開西方世界大門的敲門磚。

  在英國某個極客網站上,一位名為羅賓·布魯克斯的網友讀完《射鵰英雄傳》後激動地寫了一篇名為《讀金庸的五大理由》的文章,他說,「書中的武打場面是不真實的,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的那些奇幻武俠片。想像一下,無數的箭頭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被射擊,投擲,抓取和彎曲。想像一下,人們可以脫離地心引力跳躍,或者通過觸碰一個特定的壓力點而失去意識。武俠是本書的一種藝術形式。你會發現諸如輕功,氣功,內功等術語,以及諸如『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白骨爪』等充滿異域色彩的武打形式。這些都賦予了此書無盡的魅力和神秘色彩。」可見金庸筆下那些紛繁複雜,讓人眼花繚亂的武俠場景,在這位讀者心中引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有英國媒體人在讀完小說後深情地闡述自己對功夫的理解——「這本書也讓我們想起了功夫的真正意義。它不是一個深奧的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努力修煉得到的技能。也許你可以在製作酥皮糕點或編寫計算機代碼的過程中修煉功夫。作者時刻在提醒我們,功夫就像是研究音樂或西洋棋一樣,欲速而不達。這也讓我想起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理論——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是任何事情的基礎。」

  歷史與文化的雙重衝擊

  本書譯者安娜·霍姆伍德(中文名:郝玉青)寫了一篇導言來幫助讀者理解《射鵰英雄傳》的歷史背景。她告訴讀者,這是一個真實歷史框架中的奇幻故事,發生在「一個偉大的中國王朝支離破碎、敗退南方」的時刻。她不僅在導言部分交代了宋、遼、金之間的戰爭與糾葛,還在正文中對歷史人物、事件和一些中國特有的概念做了文字注釋。如什麼叫「江湖」、「武林」,如中國兵器與西方兵器的對比。這些詮釋和圖例對於讀者理解此書的各種情節設定和人物命運安排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對於西方讀者而言,13世紀的中國,既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又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各民族衝突與融合,南北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權貴階層與草根階層的劇烈矛盾,王朝的衰敗和新世界的重建——幾乎具備了所有歷史小說最引人入勝的元素,種種基於歷史事實的細節描寫讓許多對於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更加著迷。有讀者寫道,「這是『臥虎藏龍』等故事裡的中國,一個乾淨的、理想化的世界,處處都是迷人的景觀和有著光輝歷史的城市。」

  武俠與史詩的完美融合

  不斷有人把郭靖與《權力的遊戲》中的瓊恩·雪諾或是《魔戒》裡的佛羅多·巴金斯作對比。可見西方讀者對於《射鵰英雄傳》的解讀無可避免地會帶上自身文化和閱讀經驗的烙印。而金庸小說裡人物的傳奇經歷、仿若魔法般的武俠世界、以及濃厚的歷史意味,確實能讓西方讀者更加易於接受和理解。

  有讀者如此描述他們的閱讀體驗,「這部小說是史詩般的。它讀起來確實像託爾金,不過更像讀《精靈寶鑽》而不是《指環王》。讀這本書時有一種超然的感覺,它更像是在講述歷史而不是講述一個故事。」「這裡充滿了神秘的僧侶和層出不窮的武打高手,且都具有強大的偽裝和謎一樣的身份。這裡有不可思議的戰鬥場面,各種武俠特技,裡面的人物兼具非凡的勇氣和妖嬈的魔法。英雄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荒謬的,但不知為什麼,又如此令人著迷。」

  此前很多人擔憂,金庸作品過於艱深複雜,無論是語言還是知識體系,都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要用英文原汁原味地翻譯出來並讓西方讀者理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顯然譯者安娜也意識到這一點,她在採訪中說:「重要的是譯文能否讓英語讀者被書中的情緒和人物吸引,能否讓讀者被超凡脫俗的武打所震撼,能否將書中的陰謀詭計翻得扣人心弦。」從很多西方讀者的閱讀反饋來看,安娜的翻譯是成功的,許多人表示看完第一部意猶未盡,很期待她的後續翻譯。金庸小說作為華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品,與它在西方文學世界裡的空白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其中,翻譯的缺失一直是最大的原因。無論如何翻譯,意境的喪失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是讓很多翻譯者望而生畏的原因。所以,如何讓西方讀者更好地接納和順暢地進入這個陌生的文化世界顯得極為重要。安娜在書的序言中說:「人們認為金庸的世界對於英語讀者來說,異域風味太濃了,太中國了,譯不了。但這個故事裡的愛、忠誠、榮耀、對腐敗官府和入侵者的抗爭又是每一個故事都渴望擁有的。不譯,才是最大的損失。」

  也難怪英國書評人感慨地說:「很難想像,這是《射鵰英雄傳》首次被翻譯成英文,但遲到總好過於沒有。當我閱讀安娜充滿活力的翻譯,我完全為其開放明朗的敘述熱情和原色的童話氛圍所籠罩。我感到有點遺憾,在自己五十歲時才遇到這本小說。這將開啟你對中國畢生的熱情——對它悠久的歷史與文明,還有它廣泛而長期存在的誤解。」

相關焦點

  • 外國讀者覺得《射鵰英雄傳》英譯本怎樣?具有催眠魔力,平均分4.2星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今年2月,中國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Hero Born)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 專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譯者張菁:讓西方讀者過癮痛快
    在此之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僅三部,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雪山飛狐》英文平裝版(1993年1版/1996年2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記》(2004年)和《書劍恩仇錄》(2004年)英文精裝版。麥克洛霍斯出版社將逐步推出「射鵰三部曲」(包括《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英譯本,均由郝玉青和張菁合作翻譯。
  •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徵服了嗎?
    這種背景和人物的省略在此書中比比皆是,這固然降低了國外讀者的閱讀門檻,但沒有了歷史背景的《射鵰》三部曲也失去了靈魂。來自中國的《指環王》?在英文版的官方介紹中,反覆將《射鵰》三部曲與《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相類比,以便向歐美讀者推銷,這個類比也被歐美媒體不停重複。
  • 《射鵰英雄傳》被議成英文出版,射鵰英雄被為禿鷲英雄的傳奇?
    金庸的武俠小說承載了不少80後、90後少年的武俠夢,畢竟小編小時候還有一個夢想就是當一個大俠,幹出什麼英雄救美的大事件!不過,這些,對於科學社會,終究只是幻想。但這是中國不可磨滅的珍貴歷史文化,畢竟中國的神話、武俠都有著不可模仿與顛覆的特色!
  • 金庸小說英譯版始於《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被稱「中國...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今年2月,金庸先生撰寫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Hero Born)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其推介文字稱之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
  • 金庸的書要翻譯成英文為什麼這麼難?
    在金庸成為華語世界最暢銷、最著名作家的這些年裡,英文世界裡的金庸難以等量齊觀。金庸在自己的全部小說序列中,參考了大量的史實,並在真實的歷史、人物、事件的基礎上,移花接木,含沙射影,魔術般地創造出了一個與真實若即若離的時空。《指環王》與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看金庸的小說,除了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引人入勝之外,這種「索隱派」、「考證派」的樂趣,也是一大亮點。
  • 《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啦! 「降龍十八掌」咋翻譯?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郝玉青對記者如是說。英國發行商在宣傳中將這部譯作稱為「中國的《魔戒》」。在書店內,這部作品被置於「玄幻類文學作品」門類之下。對以翻譯為職業的郝玉青來說,翻譯《射鵰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難的一次挑戰。
  •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 金庸筆下招式英文怎麼說?
    中新網10月31日電 綜合報導,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 《射鵰》被翻譯成了英文,愛丁堡譯者說打鬥最難翻
    (原標題:《射鵰》被翻譯成了英文,愛丁堡譯者說打鬥最難翻)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10月30日下午,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病逝。但他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將永遠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英譯《射鵰》成爆款 譯者解釋為何把黃蓉譯成黃蓮花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以下簡稱《射鵰》)首部英譯本出版的消息一經披露,引發了英國出版方始料未及的熱烈反響;而瑞典裔、英國籍的譯者郝玉青,作為「向西方世界介紹『降龍十八掌』的外國人」被推向話題中心。我們其實壓力很大,很擔心被批評——「你們憑什麼給金庸小說另起名字?」但我們真的是為了讓更多英文讀者接受而考慮了很多。為什麼把「黃蓉」譯成「黃蓮花」記者:從英語讀者那裡收到過什麼樣的反饋?郝玉青:推特上一直有人在@我,談他們的讀後感,其中有一類是我特別感興趣的。
  • 「射鵰三部曲」英譯本明年起問世
    郝玉青花五年時間為《射鵰英雄傳》的英譯本在英國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時間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誕生》的翻譯,並找到一位香港姑娘張菁接著翻第二卷。雖然自知給《射鵰》貼上中國版《指環王》的標籤並不足以概括這部作品,但著迷於中華古文古詩之美的郝玉青還是懷著謙恭敬畏之心,將這部被出版社編輯「咬定」的作品譯成英文。至於金庸的江湖情仇故事能否打動西方讀者,那要等書出版上架後才能知道——好故事長腳,不脛而走。
  • 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插圖作品欣賞 大俠一路走好!
    金庸一生創作了多部長、中、短篇小說,歷年來其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也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小說創作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
  • 這部中國最知名的武俠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了……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她深知金庸原著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受關注度,因此她必須「懷著一顆謙卑的心」翻譯。「肯定會有讀者在看我的翻譯時忍不住對比原著,一想到這點我就緊張,」她坦言,「但我真的盡力而為了。」
  • 金庸小說終於傳出去了!歪果仁也要學beating dragon 18 palms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首部英文版即將由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面世。全書將分作4卷出版,首卷《英雄的誕生》(A Hero Born)定於明年2月份出版,定價14.99英鎊,由英國瑞典籍譯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譯。《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
  • 金庸武俠小說英譯版發行 「江湖」在西方拓土艱難
    去年,英國麥理浩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將《射鵰英雄傳》(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翻譯成英文,已於今年2月22日出版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其他11卷將陸續出版。這是第四本金庸小說被翻譯成英文。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
    衛報:對中國產生熱情的絕佳啟蒙《射鵰英雄傳》被譯成英文期間,以及今年年初在英國出版之際,《衛報》發表了多篇報導。在去年4月19日的一篇文章中,《衛報》把金庸比作中國的託爾金。《衛報》:英雄的重生:「中國的託爾金」欲將徵服西方讀者(編者註:金庸《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名為
  • 全世界拜別金庸,外媒這樣用英文描述他的「江湖」丨外媒說
    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金庸一生總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創造了一個瑰麗瀟灑、快意恩仇的江湖。年輕時的金庸除了創作小說,金庸還是一個優秀的媒體人。1959年,他與人合資創辦了香港報紙《明報》。
  • 《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 中國網友貢獻書名譯法
    這也是首次由歐美國家出版的金庸著作英文版——此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只有《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均是由香港的出版社出版的。此外,Maclehose Press還已買下「射鵰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今後也將陸續翻譯出版。  首卷譯者住到杭州尋找「古臨安」之感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首卷由郝玉青翻譯。
  • 《射鵰》將出英文版 ,降龍十八掌怎麼翻譯?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的《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形容。日前,《射鵰英雄傳》2018年將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關注。如何將中國的武俠小說翻譯成英文?這讓一些網友大開腦洞,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出現在網上。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電視劇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