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19年&34;名單,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中國內地有636人次上榜,已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34;所在地區。
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510人次來自高校,其中上海大學吳明紅、張久俊、李常品等3位教授上榜,入選人次數量列內地高校第42位、上海高校第4位。
吳明紅教授針對環境有機複合汙染組分複雜、毒性高、難降解、治理難度大等特點,長期從事有機汙染物削減控制相關基礎研究及工程應用開發工作。她通過對環境功能材料微結構的調控,成功開創了碳基複合材料在有機複合汙染環境綜合治理領域的應用。相關技術廣泛應用於船舶工業、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要工業行業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家重大活動的有機汙染治理工程。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青年科技獎1項、上海市科技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作為主要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8項,出版專著2部;現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論文SCI他引17000餘次,H因子61。2008年、2015年分別入選俄羅斯工程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獲國家傑青等,現任教育部&34;重點實驗室主任。
張久俊教授現任上海大學理學院院長、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國際電化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創始人、主席兼總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滑鐵盧大學、中國北京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巴西聯邦瑪瑞昂大學等18所大學和學術機構榮譽/兼職教授。從2014年起,連續6年選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之一,2014至 2016年被湯森-路透社評為 &34;。2018年被第四屆國際電化學能源和技術大會(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年會)授予終身成就獎。至今已發表科學技術論文報告500多篇,包括350多篇同行評審論文,被引用40000多次(h-index:80),編著25本專著,43部書章節和190多場口頭演講,獲16項美國及歐洲專利。張久俊教授現在是知名國際叢書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CRC Press)主編,Springer Nature期刊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主編,KeAi Press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副主編,及多個其它國際期刊的編委。
李常品教授現任上海大學理學院數學系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數學學會理事。自2014年起,連續5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兩次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2010、2017)、獲&34;稱號(2016)、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6)、獲分數階微積分領域的黎曼-劉維爾理論文章獎(2012)、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11)。主要研究方向為分數階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分岔混沌的應用理論和計算。
李常品教授及其合作者在World Scientific編輯專著一部,在Chapman and Hall/CRC和SIAM出版專著各一部;發表SCI論文100餘篇,SCI他引3700餘次,ESI高被引論文12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等10餘項,主持上海市教委本科重點課程建設項目、上海大學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思政專業課程&34;建設項目和上海大學研究生創新培養項目《數值計算方法》各1項。是德國德古意特出版社系列叢書《Fractional Calculus in Appli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的創始主編,是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 Chaos, Fractional Calculus and Applie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s等7種國際SCI雜誌的副主編或編委,是《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
2019年度&34;名單的數據來源於科睿唯安InCites平臺上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資料庫,採用ESI的21個按照期刊劃分的大學科領域遴選,對於《科學》、《自然》等交叉學科的期刊,會依據對論文參考文獻的分析,將論文逐一划分到對應的21個學科領域。高被引論文對同年發表的論文進行相互比較,因此這種基於百分比的篩選方法消除了較早發表論文相對於近期發表論文的引用優勢。科睿唯安&34;名單以其科學嚴謹的篩選方法被學術界所廣泛接受,具有很高的公信力。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34;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上海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