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膠帶機即將啟動,請工作人員注意……採煤機即將啟動,請工作人員注意。」
隨著集控司機何聞龍按下啟動按鈕,語音提示系統隨即響起,只見膠帶輸送機、破碎機、轉載機、刮板輸送機、採煤機等設備順序啟動,就像安裝了智慧大腦一樣,機器之間配合得天衣無縫、環環相扣,採煤機所到之處,滾滾烏金應聲而落,整個過程並無一人幹預——這是筆者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蔣莊煤礦3上601智能化工作面看到的一幕。
「無人則安,少人則安」,2017年以來,該礦緊跟山東能源集團「一提雙優」建設步伐,持續推進「智慧礦山」建設,「一鍵啟停、滑鼠採煤、記憶截割」在該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然而相較於建設之初,作為該礦打造的第四個智能化工作面,3上601工作面又將如何與時俱進,讓採煤生產更智能、讓礦工更省勁、更幸福?
「智能化是煤礦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趨勢,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一提雙優』建設,我們在智能開採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智能開採永無止境,我們要善於借智借力,運用『智慧+創新』思維模式,結合採場實際優化頂層設計,向採煤全流程智能開採目標邁進。」該礦礦長張培龍說。
「採煤全流程智能開採」是一個全新的理念,然而,要實現採煤生產、後路運輸及頂板觀測等全流程的智能控制、智能開採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採煤工作面外圍多部膠帶輸送機均實現了一鍵啟停、一人集控,形成了「連續化、無縫化」運輸網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該礦膠帶輸送機使用的是永磁電動滾筒,而永磁電動滾筒在工作時,必須使用冷卻水來冷卻電機,皮帶司機在操作設備前,必須先逐臺打開各部膠帶機的冷卻水開關,同理,在停機後,還要逐臺關閉,這樣來來回回至少需要十多分鐘的時間。
「這十多分鐘的時間是我們打造全流程智能工作面過程中不和諧的音符,那麼如何將『不和諧』轉化為『和諧』,如何讓膠帶輸送系統真正實現智能運輸?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拓寬思維半徑,大膽進行科技創新。」 該礦生產技術部採煤專業技術主管丁寧說。
面對這一瓶頸問題,採煤服務工區副區長李忠華帶領他的創新團隊進行科技攻關,自主研發了「永磁電動滾筒智能冷卻系統」,通過皮帶保護主機的兩組延時觸點、電動球閥、灑水裝置等實現了開機自動先開水、停機後自動停水,以及無水時膠帶輸送機拒絕啟動等功能 ,大大節約了工時,提高了開機效率。
不僅如此,頂板離層是採煤過程中出現的自然現象,若離層超過一定數值時,需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支護,如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冒頂、漏頂等安全事故,是礦井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環。以往在監測頂板離層情況時,需人工定期監測,在當前井下推行5788定編定員管理,人員少的情況下,勢必會牽涉工作人員的精力,為此,該礦在3上601工作面裝備「頂板離層在線智能監測系統」,在頂板離層達到規定值50mm時,系統便自動預警,提醒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處理,從而將監測人員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安全、生產工作。
「永磁電動滾筒智能冷卻系統」及「頂板離層在線智能監測系統」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和工作效率和安全係數,進一步將礦工從繁瑣的工序中解脫出來,向「採煤全流程智能開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尹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