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山能棗礦蔣莊煤礦選煤廠揀選工王秀雲「轉崗了」,在這個崗位幹了十多年的她反而很開心,臉上洋溢著喜悅。原來,是智能分選機器人代替她們從事這個又髒又累的工作,使她們解放出來、轉崗幹別的工作了。
在該選煤廠原煤車間205揀選皮帶上,已不見昔日揀選女工的忙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RATR雷射雷達3D成像煤矸識別智能分選機器人」。作為棗礦集團首套無放射性智能煤矸分選系統,它的投入應用標誌著蔣莊選煤廠告別了人工揀選時代。
該智慧機器人通過RATR雷射雷達3D成像識別技術,從煤塊表面提取300多萬個特徵數據進行自動分析計算,智能識別煤與矸石,並通過分選板、機械推手兩個執行機構精準地將塊煤、塊矸分選至塊煤倉與塊矸倉。它還具有自我學習功能,能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辨識精度。
選煤廠原煤車間主任趙馳感嘆道:「揀選工被一套煤矸智能分選機器人代替,這是洗煤技術的一項革命。」
「讓煤矸智能揀選替代人工揀選,實現該崗位無人化作業,提高職工的職業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選煤廠廠長褚衍靜堅定了揀選工藝革新的目標。他們通過廣泛調研,瞄準了無放射性的智能煤矸識別技術,通過與新遠大國為科技公司合作研發,設計了這套RATR雷射雷達3D成像煤矸識別智能分選機器人,實現了選煤行業智能化機器人領域的新突破。
「該系統的運行,杜絕了因人為因素造成塊煤漏選現象,較人工揀選效率提高20%,減少崗位用工8人,實現了減員提效和無人則安。同時解決了揀選皮帶易帶末煤進入矸石倉造成少量末煤流失的難題,據統計每天可回收末煤0.5噸,每年可回收末煤180噸。」選煤廠技術主管仇慶敏介紹。
近年來,蔣莊煤礦選煤廠認真落實集團公司「一提雙優」戰略,先後自主研發了井口給煤機防竄倉改造、壓濾系統一鍵啟停改造、浮選尾礦AI在線視覺自動加藥系統等一大批先進適用設備,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了生產經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新轉變。
「研發智能分選機器人,是推動智能化選煤廠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同時也增加了我們在該技術領域的話語權。下一步,我們將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為智能化選煤廠發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動能,加速礦井轉型升級發展步伐。」蔣莊煤礦礦長張培龍說。(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李平 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