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有何用?上海獨居老人執意將房子給保姆:她才是我的家屬

2020-11-30 知不為

文|野離離

據統計,我國如今滿60周歲的空巢老人數量達到2.5億,到2050年,這個群體的數量將達到4.87億。

將佔人口的34.9%。

這是什麼概念?3個人中就至少有1個老年人。

到那時,放眼望去,可真的就是一片白花花的腦袋了。

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早已超過了許多國家的總人口。

由此而來的,也將是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01

周大爺是早前一批名牌大學生,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

老伴劉阿姨也是高知分子,兩人在上海組成家庭後,生育了一個兒子。

不幸的是,兒子是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患有自閉症。

這種病目前沒有辦法能徹底治癒,只能是父母配合相關機構,通過治療和訓練,來改善孩子的狀況。

夫妻倆都有穩定高薪的工作,負擔孩子的治療問題不大,而且他們也不打算再要孩子,只想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孩子身上。

一家三口,幾十年走來,倒也平安順意。

只是誰也無法預料到的是,到老了,整個家搖搖欲墜,稍有不慎就散了。

先是老伴身體出了問題,突發腦梗去世了。

接著是兒子精神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兩年之後,也追隨母親而去。

家裡只剩下周大爺自己了,他跟在他家服侍了好幾年的小鄧一起生活。

小鄧是南方某省邊遠山區的農婦,沒什麼文化,只能做保姆,家裡有老公和孩子,隻身來上海掙錢,來周大爺家一幹就是七八年。

平時,周大爺和劉阿姨也幾乎把她當女兒看了,又是高知家庭,素養高,小鄧人也本分善良,跟僱主一家處很好。

如今周大爺已經八十多了,老伴孩子都先他而去,他還有個妹妹在海南。

又一次周大爺生病住院,小鄧將其送到醫院,問要不要通知他妹妹。

周大爺一開始說不用,後來說,那就先打個電話吧。

電話那頭,周大爺妹妹說自己走不開,每天有很多事,來不了。

說到後面,那邊直接有點不耐煩地說,我要運動去了,我掛了啊。

然後就掛了,周大爺倒也不在意,他說親戚朋友之間聯繫的很少了。

考慮到至親之人也已經離世,周大爺決定把家裡的房子和其他財產給小鄧,指定她為「意定監護人」。

也就是指,成年人在意識清醒時,選定臨終監護人處理後事,也可以將遺產與之掛鈎。

並做了公證。

待周大爺去世後,當看到小鄧可以作為家屬出席葬禮,並繼承哥哥的遺產,當即起訴了那個公證人。

當然了,這一切都合理合法,起訴也沒用,最後還是將周大爺的遺產判給了小鄧。

02

這可能會刷新很多人對繼承的了解。

傳統的第一繼承人,一般都是指配偶子女父母以及跟自己有親密關係的人。

但像周大爺和保姆小鄧,這就屬於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親戚關係的關係。

所以,周大爺指定小鄧作為自己的「意定監護人」。

這其實也說得過去,一個在自己家同吃同住了七八年的人,在老人家心裡,其實已經是一家人了。

這種關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那些多年沒聯繫的親戚了。

在《和陌生人說話》這檔節目中,還講述了另外一個小故事。

一個老丁克,這裡姑且稱他為宋大爺,沒結婚,也沒兄弟姐妹,年輕時有正式工作,老了退休金不菲,身體大毛病沒有。

但這個宋大爺體型較胖,年紀大了,行動就沒那麼便利。

有天呢,這位宋大爺跟往常一樣,六點多的樣子,去一家經常光顧的小飯館吃晚飯。

可能是降溫了,他卻忘記戴帽子,導致血壓一下子上來,摔倒了。

小飯館有點偏,加上路上行人不算多,天也有點暗,所以,好幾分鐘之後,也沒人來扶。

就在宋大爺認為可能要享年此時之際,一個走街串巷開摩的的中年男子路過看到了,於是上前詢問並把宋大爺給扶起來了。

這位中年男子也無家無室,但他並不是丁克,而是個離異男士,兒子歸前妻。

男子沒啥其他技能,只能是在這城郊開摩的,住在附近的一家民房裡,每個月還要按時給前妻3000塊的撫養費。

男子自己過得也不好,相當落魄,在扶起宋大爺並把他送回家後,兩個人互相知道了彼此的一些狀況。

得知扶人男子住的房子要拆遷,可能他就要搬走,宋大爺就建議中年男子來跟他一起住。

也不要他的房租,只要每天給他做一頓飯就行了。

中年男子當然求之不得,沒想到,做一次善事,竟給自己牽來了一段善緣。

兩個人一起住,彼此有個照應。

不過你可能會想,應該是中年男子照顧宋大爺吧。

確實是,宋大爺住院時,也都是這位中年男子一直在醫院照顧他。

但是有個下雨天,這位男子在搭完客後,因急於回家不小心連車帶人摔倒了,大腿骨折。

這下好了,想打個電話求助的人都沒有了。

但你猜,最後是誰在醫院照顧他呢?

沒錯,是宋大爺。

後來,宋大爺讓中年男子不要開摩的了,太危險。自己掏錢給他買了輛汽車,讓他開專車。

而中年男子也是懂感恩之人,他知道宋大爺喜歡經常外出走走,他就會騎著他的摩託車,載著宋大爺,緩緩騎行,沿途看風景。

這畫面,比很多親父子都要親切感人,都要和諧溫馨。

自然,宋大爺也將這位中年男子作自己的「意定監護人」。

03

還有很多的故事,

比如,老人家邀請小區門口水果攤的一家子跟自己同住,視這一家人為自己的至親之人,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他們。

有年輕時犯過事坐過20年牢的男人,出來找工作租房子屢次碰壁,最後一對老夫妻將一個單間租給他,他們之間的緣分也開始了。

老爺子患了老年痴呆後,是這位曾經蹲過監獄,如今已經知天命的男子來照顧他。

還有很多很多......

人與人之間的命運相關,在時空中相互交織聯繫起來。

一切看似自然,卻又始料未及。

這就是命運的神奇之處。

以後老年人會越來越多,丁克或者終身單身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那麼以後,他們的命運,又會是何種結局呢?

在很多人傳統的觀念中,其實死不可怕,怕的是死了之後沒人收屍。

有人會說,有養老院。

事實上,如果沒有監護人,養老院很大程度上不會收,哪怕你真的有足夠的錢支付你的養老院支出。

而「意定監護人」就很合時宜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沒有親人做監護人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信賴和依靠陌生人。

這也是人性的一種考驗。

但就像公證人李晨陽說的那樣:先幫助別人,再幫助自己。

其實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相關焦點

  • 被外賣小哥發現去世的老人,只是千萬分之一。我們應該怎樣給老人...
    他從窗戶看,只看到屋裡有燈光,就跑到另外一扇窗戶觀察屋內情況,發現老人倒在地上,趕緊呼叫物業,報警並打急救電話,同時找附近街坊借來工具砸破門窗,還請了開鎖師傅,仍無法打開房門,等到消防人員到場破門後,才發現老人已經離世。 得知老人離世後,外賣小哥一下子就崩潰了,蹲在角落哭泣:「如果我來得早點,會不會就不是這樣?」
  • 上海推「智慧養老」新舉措,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其中,獨居老年人數31.74萬人。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智慧養老」。除了智能水錶外,上海多個社區還推出了「智能門磁」「智能斷路器」和煙感報警器等多項「智慧養老」新舉措。
  • 保姆悶死老人,熱搜頻頻第一,熱點素材如何運用寫出滿分作文?
    最近一則新聞頻頻上熱搜,不知小夥伴們有沒有關注呢?67歲保姆悶死83歲臥床癱瘓老人。老人癱瘓,保姆將毛巾捂在老人臉上並且坐在老人胸口將人活活悶死。期間老人多次掙扎,保姆則面不改色扇扇子。事後曾抵賴說對老人非常好,老人是自然去世的。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兒時期的學習、老人的照料、疾病的治療、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是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幼子化、老齡化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近日昆明一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床不歸,廚房水龍頭未關,一直滲漏到樓下鄰居才發現老人出事。
  • 上海老人將300萬房產贈予水果攤主,親戚看完新聞急了:他有老年痴呆...
    據媒體11月24日報導,近日,"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贈予水果攤主"事件中,老人的家屬發聲了:親戚們看新聞才得知老人贈予房產的事,"這是一種背叛"。小遊今年35歲,此前帶著一家人從老家河南來到上海,搬進馬老的房子前,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某小區水果攤旁邊的一個簡易棚內;馬老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只剩下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與他相依為命,樓下水果攤主有個可愛的女兒,馬老在買水果時經常和小女孩一起聊天,也會給小姑娘買一些零食和玩具。
  • 獨居老人家中離世,直到水漏到樓下鄰居家才被發現_新聞頻道_中國...
    獨居老人家中離世,直到水漏到樓下鄰居家才被發現……  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消息,11月28日,家住西山區電機廠一小區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有水滲下來,但多次敲門卻無法聯繫上樓上的鄰居,市民只好求助昆明特警。
  • 子女強行辭退 99 歲獨立老人的保姆:這意圖就差寫臉上了
    99歲的曹爺爺是教師出身,經濟獨立,有四兒兩女,原本他和老伴都由保姆胡女士照顧,對其非常滿意,其間還給她漲了工資。今年3月老伴逝世後,其子女卻因鄰裡傳言把保姆辭了,老人想請回卻遭到反對,哭訴道:「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99歲的老人能思路清楚、正常說話。
  • 昆明一獨居老人倒地離世無人知曉!被鄰居發現時…
    昆明一獨居老人倒地離世無人知曉!>多方努力,民警終於獲得老人家屬的聯繫方式,並通知其家屬這個噩耗。直到這時,家屬才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而在老齡人口中有著一個更獨特的群體就是「獨居老人」。有媒體調查,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億多,佔老人總數的九成。當「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的溫情告白在朋友圈屢屢刷屏時,「獨居老人摔倒後滴水未進」的新聞卻在現實中屢現網端。
  • 肥水不流外人田,75歲單身老人:請女兒當保姆,談錢傷感情嗎?
    人上了年紀,如果身邊有老伴兒相伴相隨,心裡就不會孤獨寂寞,生活上也能互相照顧,這是非常幸福開心的一件事。對於許多單身老人來說,何嘗不希望有這樣的生活呢?衣食無憂只是基本需求,有個說話嘮嗑的人那才是想要的生活。哪怕不再婚也不搭伴兒,而是請個保姆,心裡也會很踏實。院區裡75歲的覃大媽,已經獨居很多年了,如今身體狀況不太好,就想著請個人幫忙。
  • 為什麼年紀大了的人,身上總有股「老人味」?背後真相扎心…
    最近兩則淹沒在眾多新聞裡的事件,讓我在這個秋天,第一次感受到了涼意。湖南株洲,一位外出散步的老太太,走著走著突然直挺挺地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見此,正在執勤的城管小哥飛步將老人扶起,好心的路人趕忙遞來座椅。待老太太恢復知覺後,眾人才得知方才的驚險一幕,原來是因為她患有癲癇。而平日裡,老人一直是一人獨自生活。
  • 一獨居老人悄然離世
    據周圍住戶介紹,該住戶是一位63歲的獨居老人,當天早上沒看見老人出門。由於擔心老人在家發生意外,民警當即聯繫開鎖人員前來開鎖。 門打開後,民警發現,該老人躺倒在廚房,一旁的水龍頭開著。民警迅速上前呼喊老人,但遺憾的是,老人已沒有了生命體徵。 經刑偵部門法醫確認:該老人屬突發疾病死亡。
  • 探視泉州獨居老人:家中孤獨離世 悲劇再三上演
    老人家中孤獨離世 悲劇再三上演 探視獨居老人獨居老人過世多日才被發現,西郊新村一年已發生三起  「老人脾氣不太好,孩子不和她住,搬了出去。」西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介紹,蔡阿婆獨居了十多年,此前她摔倒過幾次,走路時一瘸一拐,她家的門也常年是壞的,都是用桌子抵住。  阿婆的養子一年裡都難得回來一次,加上阿婆聽力不好,又有智力障礙,平日裡阿婆的堂妹隔三岔五會來看望她,阿婆的低保金和養老補助也都堂妹在幫她領取。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不定期會去家裡了解她的近況。
  • 友人透過窗戶看到死鳥 才發現獨居老人已去世
    他們發現,老人靜靜地躺在床上,頭和手露在外面,手機放在枕頭邊,床邊有一堆嘔吐物。「屬正常死亡!」老人身上沒有傷痕,也沒有打鬥過的痕跡,警方根據現場情況初步判斷。曾兩度離婚,有兒有女為什麼陳經建去世5天了都沒人發現?他有親人嗎?大家都在紛紛猜測。我們在現場看到了死者的兩位妹妹。其中一位說,哥哥曾結過兩次婚,但都離了。
  • 老人在敬老院死後9年才被親人發現:我在世上太孤獨,死都無人知
    終於,他妻子的侄女在多年後打算去看一看這位姑父,到了敬老院才發現,老人已經去世九年了。人生之路,越走到末尾越窺見孤獨的無聲之殤。夫妻十年未見,老公於9年前去世,而家屬竟無人知曉。直到九年後,才發現人已經走了。可是,她們最終並不是因為人走了未告知而感到憤怒,她們憤怒的是,人走了敬老院冒領了撫恤金。
  •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火遍網絡,感動無數人!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這是2017年12月,南京一小區內81歲獨居老人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時,留在家中遺書上的一句話。這位生前育有兒女的老太太,7年前獨自一人搬到離世的小區裡。垂老暮年,疾病纏身,預感到將離開的她,在中秋節當晚寫下這封遺書。她預想,死亡的第二天就會有人到來。她不知,死亡兩個多月後才被發現。而發現者,不是她生養的子女,而是離她最近的鄰居。
  • 貴州山上一房子建在巖洞裡,老人獨居山崖9年,過田園隱居生活
    總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從貴州省的高地下山時,發現了簡陋的房子,建在山牆的巖洞周圍, 從小路的山上知道這裡住著老人,問道,老人在這裡獨居9年了,養雞養菜,用水上山選,過著原始的生活,貴州山上一房子建在巖洞裡,老人獨居山崖9年,過田園隱居生活。
  • 獨居老人突發腦溢血倒地 幸遇人口普查員脫險!
    天津北方網訊:前日上午11時左右,河北區天泰路東華裡小區一名六十多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發腦溢血摔倒在地,恰好人口普查員入戶調查,救了老人一命。  現場  人口普查員救老人一命  目擊者張女士說,當時人口普查員去這位老人家入戶調查,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應,但隔著門可以聽到裡面有動靜,感覺屋裡有人,詢問鄰居得知屋裡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獨自居住。
  • 96歲大爺賣房娶55歲保姆背後:對於黃昏戀,你需要知道的3個真相
    55歲保姆用兩個月的時間,讓96歲老伯為其不惜與子女決裂,只為賣價值500萬的房子與其結婚,靠的是什麼?這場轟轟烈烈的糾結愛情裡,老人的愛義無反顧,保姆為情奮不顧身,在有房才結婚的現實面前,這個黃昏戀現象的背後隱藏有哪些問題?
  • 獨居老人家中失火 幸虧煙感探測器報警救命
    2020-11-28 10:18圖文來源: 金陵晚報 獨居老人家中失火,所幸屋內的煙感探測器發揮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