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藝術和愛,簡一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上海盛大發車

2020-12-0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11月30日,「簡一大理石瓷磚」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愛家專列首發儀式在上海虹橋站圓滿舉行,「享受自然之美」和「讓家人住得更好」兩組專列就此駛向全國,藉助高鐵速度,向更多人傳遞簡一的品牌理念。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黃大明,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簡一集團上海服務商朱海兵等嘉賓出席了本次剪彩儀式。同時我們也榮幸地邀請到了搜狐家居、網易家居、騰訊家居、新浪家居、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交通之聲等權威媒體共同見證。 

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 

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表示簡一作為大理石瓷磚品類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一直堅持創新,追求極致,運用最新科技還原天然石材的自然美感,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這是簡一首次冠名兩組愛家專列,更首創「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模式,將大理石瓷磚文化移植到高鐵之中,讓受眾盡享自然之美的極致空間美學感受,倡導讓家人住得更好的價值理念。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 

與簡一精誠合作多年的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在致辭中表示,華鐵致力於為品牌搭建優質、理想的高鐵媒體宣傳平臺,此次將簡一「讓家人住得更好」的品牌理念貫穿整個高鐵列車,依託全媒體形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為品牌帶來多層次的聲量提升和更廣闊的影響力,實現「簡一大理石瓷磚」內容傳播的最大化。 

/「簡一大理石瓷磚」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 

簡一通過在高鐵上打造「自然之美博物館長廊」體驗專區,將自然元素與產品結合,展現了簡一連紋密縫鋪貼所帶來的驚豔空間效果,用心呈現大理石瓷磚源於自然,更勝自然的整體美、流暢美、石材美。簡一18年專注創新,聚焦用戶價值,通過匠心復刻大理石裝飾效果,把自然之美移植到家中,為消費者打造值得託付的家,犒賞美好生活,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 

新時代,新渠道,新發展。伴隨著愛家專列的啟程,我們見證了高鐵作為展現簡一品牌形象的流動載體,駛向全國各地!此次打造兩趟愛家專列,不僅是簡一在品牌推廣方面的再一次發力,更以首創「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模式,打造品牌名片,傳遞簡一「從心出發、真誠利他,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的用戶理念。 

未來,簡一還將在南航等更多高端媒體上打造「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與您相伴同行,向美好生活出發!讓大理石瓷磚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共同將 「自然之美」傳遞至全國每一個幸福家中,創造與家人親密無間的生活空間。 

11月30日,「簡一大理石瓷磚」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愛家專列首發儀式在上海虹橋站圓滿舉行,「享受自然之美」和「讓家人住得更好」兩組專列就此駛向全國,藉助高鐵速度,向更多人傳遞簡一的品牌理念。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黃大明,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簡一集團上海服務商朱海兵等嘉賓出席了本次剪彩儀式。同時我們也榮幸地邀請到了搜狐家居、網易家居、騰訊家居、新浪家居、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交通之聲等權威媒體共同見證。 

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 

簡一集團品牌與市場中心總監羅宇鋒表示簡一作為大理石瓷磚品類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一直堅持創新,追求極致,運用最新科技還原天然石材的自然美感,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這是簡一首次冠名兩組愛家專列,更首創「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模式,將大理石瓷磚文化移植到高鐵之中,讓受眾盡享自然之美的極致空間美學感受,倡導讓家人住得更好的價值理念。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 

與簡一精誠合作多年的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在致辭中表示,華鐵致力於為品牌搭建優質、理想的高鐵媒體宣傳平臺,此次將簡一「讓家人住得更好」的品牌理念貫穿整個高鐵列車,依託全媒體形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宣傳,為品牌帶來多層次的聲量提升和更廣闊的影響力,實現「簡一大理石瓷磚」內容傳播的最大化。 

/「簡一大理石瓷磚」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 

簡一通過在高鐵上打造「自然之美博物館長廊」體驗專區,將自然元素與產品結合,展現了簡一連紋密縫鋪貼所帶來的驚豔空間效果,用心呈現大理石瓷磚源於自然,更勝自然的整體美、流暢美、石材美。簡一18年專注創新,聚焦用戶價值,通過匠心復刻大理石裝飾效果,把自然之美移植到家中,為消費者打造值得託付的家,犒賞美好生活,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 

新時代,新渠道,新發展。伴隨著愛家專列的啟程,我們見證了高鐵作為展現簡一品牌形象的流動載體,駛向全國各地!此次打造兩趟愛家專列,不僅是簡一在品牌推廣方面的再一次發力,更以首創「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模式,打造品牌名片,傳遞簡一「從心出發、真誠利他,讓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的用戶理念。 

未來,簡一還將在南航等更多高端媒體上打造「自然之美移動博物館」,與您相伴同行,向美好生活出發!讓大理石瓷磚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共同將 「自然之美」傳遞至全國每一個幸福家中,創造與家人親密無間的生活空間。 

相關焦點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而當遊客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也會產生類似的感受--雙腳踏入館內,便踏入了自然的海洋。  上海自然博物館副館長梁兆正說,新館通過演化的樂章、生命的畫卷、文明的史詩三條主線,呈現大自然的演化歷程和多樣性。  「缺山少水的上海太需要有一座自然博物館了。」上海科技館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雲飛有感而發,他認為自然素養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品質,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很容易患上「自然缺失症」,這對他們求知慾、動手能力、同情心等的發展都不利。對於一個城市而言,一個展示自然神奇瑰麗的優秀場館,無疑能夠讓市民和遊客從鋼筋水泥的環繞中抬起頭來,感受到別樣的芳香。
  • 七夕節,簡一攜手娛樂圈硬漢胡軍表白全國「家人」
    2017年8月,胡軍受邀參與簡一大理石瓷磚與網易共同打造愛家公益視頻大片「奮鬥路上,讓家人住得更好」,並選在了七夕節——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日這一天,代表全國8億男人向家人表白。  向來以「硬漢」形象出鏡的胡軍,會是什麼表白風格?
  • 【悅讀德國】疫情中暢遊戶外博物館,兼收藝術與自然之美
    這座建成於2008年的藝術公園,歸功於常年定居在伍珀塔爾的英國後現代主義雕塑家託尼·克拉格爵士(Tony Cragg)。 這位1949年生於英國利物浦的當代藝術家,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愛而移居德國,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伍珀塔爾人。讓他永遠安居在這片土地上的深層原因卻是:德國人對於文化和藝術的無比珍視,和給藝術家提供的寬鬆環境。
  • 展示生之快慰和死之平靜,老上海自然博物館小史
    希望讀者諸君能推時光之門而入,擷取其不滅之味、未失之光,勿忘他們的汗水和努力。原刊載於《城市中國》雜誌059期,授權澎湃新聞全文轉載。                  那是一些非常遙遠的生命,從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一路演化下來,你移動一小步,在他們那裡要走上幾百萬年、幾千萬年。
  • 自然博物館觀「飛羽之美」,浙江自然博物館精美院藏北京展出
    今天,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共同製作的「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開展。此次展覽,浙江自然博物院的精美院藏鳥類標本配以鳥類主題的繪畫和攝影,共同解讀鳥類的自然生態,展示鳥類的藝術之美。其中,「鳥類標本」區通過形態各異的標本幫助觀眾認知鳴禽、涉禽、飛禽、猛禽等鳥類生態類群的分類依據;「鳥類標本製作」區介紹了鳥類標本分類和製作的相關知識。在「鳥類羽毛顏色的奧秘」部分,大量製作精美、形態逼真的鳥類標本,展示了不同生態環境下,鳥類羽毛色彩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繫。
  • 春暖花開,感受藝術的魅力 上海又一批美術館和博物館開放
    圖說:上海各美術館及博物館逐步恢復開放近期,上海民營博物館美術館根據自身情況相繼復工,各類藝術機構開始以預約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昨日,徐匯西岸濱江聚集了許多出遊的觀眾。龍美術館門口的草地上櫻花開放,展覽吸引著不少宅家許久的觀眾。
  • 科技與文化融合,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生態萬象……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數十個展區陳列了來自七大洲的11000餘件標本模型。新館開館5年來,累計開展教育活動9萬場,受眾152萬人次,平均每年的客流量達200多萬,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自然博物館之一。
  • 《時空書寫:中國抽象藝術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時空書寫:抽象藝術在中國」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李旭策展,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天津、重慶、深圳等地的28位中國藝術家,參展作品66組,共計174件,涵蓋了水墨、油畫、雕塑、裝置、攝影和錄像等各類表現方式。
  • 上海科技館和自然博物館恢復開放
    3月13日,遊客在上海科技館內參觀關於地殼活動的展區。當日,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兩家場館在全面消毒的基礎上,實行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平日30%的限流措施,保障疫情防控和遊客參觀安全。
  • 點亮星路:上海星河灣·寶庫藝術空間盛大揭幕
    點亮星路:上海星河灣·寶庫藝術空間盛大揭幕暨凝視時光——美國《生活》雜誌攝影精選展2019年7月18日,上海星河灣·寶庫藝術空間盛大揭幕,這也是繼2017年7月18日001號社區寶庫星河灣·寶庫藝術空間在浦東星河灣驚豔亮相後,寶庫文化與星河灣集團合作的第二個住宅社區配套項目
  • 「光影上海」六周年:新天地用愛與藝術編織城市故事
    商業與藝術, 勾勒出每個時代的城市之美 每個時代的城市都有其迷人之處。 到今天,你已經發現,越來越多在商業空間內展出的公共藝術作品、展覽,在逐步融入「與公眾的互動功能」。而在五年前,互動性的公共藝術在上海還處於萌芽階段時,新天地就已是這方面的探路者。 2014年,法國藝術家 JR 攜藝術作品來到上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參加個展。
  • 當科技遇上藝術 新媒體「藝次元」亮相上海藝博會
    展覽現場 外景圖  2017年11月2日-5日,第21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盛大呈現。作為亞洲著名的藝術品交易盛會,以及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扛鼎之作,今年上海藝博會全面升級,新增了新媒體藝術特別板塊。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的大平臺,澎湃新聞看到了一排排長長的陳列桌,手稿、書籍、照片、私人物件並排放著,陳列桌的一側有一面以60倍速度高速運轉的鐘,和桌上的這些物品一起,帶著人們穿過上海雙年展24年的歷史。
  • 上海電影博物館 影視藝術的「時光機」
    央廣網上海6月18日消息(記者 張凱航)上海電影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漕溪北路595號,總體面積達1.5萬平方米,博物館融展示與活動、參觀與體驗為一體,館內涵蓋文物收藏、學術研究、社會教育、陳列展示等功能。該館於2013年6月正式開放。
  •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展新問題沙龍和與科學家面對面等活動—新聞...
  • 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
    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於9月9日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據悉,此次展覽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該展策劃人是弗朗索瓦·米肖與董強,旨在呈現其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
  • 驚嘆「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標本亮相展廳
    日前,「生命之美」展覽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慣有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了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上海博物館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圓滿落幕
    殷立勤 攝中新網上海3月10日電 (記者 殷立勤)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3月10日,上海博物館舉行「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展覽觀者雲集,被稱為這一年度「不容錯過的藝術盛事」。隨著展覽進入倒計時階段,連日來,位於上海博物館南門的觀眾排成長龍,每天絡繹不絕。截至10日下午17點,展覽共接待參觀人數60萬人次。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策展人:策展團隊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A學術性:B策劃執行:C現場效果: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E國際化能力:策展理念:呈現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2019年9月20日,PSA首次推出館藏大展「客人的到來」,對7年來的收藏進行梳理,此次展覽在策劃上有別於結果型的展覽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的這些館免費開放,40家可以過「奇妙夜」
    「5·18國際博物館日」上海市免費開放及半價開放博物館名單全市還有40家博物館將延長開放至9點,為白天緊張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觀光的遊客提供獨特的夜間參觀體驗,感受別樣博物館之美。,走進博物館去尋訪歷史、感受文化、領略藝術,體驗人類文明的優秀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