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在貯藏加工過程中的變化

2020-12-06 食品檢驗員培訓網

1 水解

在油脂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的過程。甘油三酯不溶於水,在高溫、高壓和有大量水存在的條件下可加速反應,常用的催化劑有無機酸(濃硫酸)、鹼(氫氧化鈉)、酶、Twitchell類磺酸,金屬氧化物(氧化鋅、氧化鎂)。工業上一般用Twitchell 類磺酸和少量濃硫酸作為催化劑。

2 異構化

天然油脂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一般為順式,且雙鍵的位置一般在9。12。15 位上。

油脂在受光、熱、酸鹼或催化劑及氧化劑的作用下,雙鍵的位置和構型會發生變化,構型的變化稱為幾何異構,位置的變化稱為位置異構。

3 熱反應

①熱聚合:油脂在真空、二氧化碳或氮氣的無氧條件下加熱至200-300℃時發生的聚合反應稱為熱聚合。熱聚合的機理為Diels-Alder 加成反應;

②熱氧化聚合:油脂在空氣中加熱至200-300℃時引發的聚合反應。熱氧化聚合的反應速度:幹性油>半乾性油>不幹性油;

③油脂的縮合:指在高溫下油脂先發生部分水解後又縮合脫水而形成的分子質量較大的化合物的過程;

④熱分解:油脂在高溫作用下分解而產生烴類、酸類、酮類的反應溫度低於260℃不嚴重,290-300℃時開始劇烈發生;

⑤熱氧化分解:在有氧條件下發生的熱分解。飽和和不飽和的釉質的熱氧化分解速度都很快。

4 油脂的輻照裂解

高劑量10kGy-50kGy:肉、肉製品滅菌;中等劑量1kGy-10kGy:冷藏鮮魚、雞、水果、蔬菜的保藏;低劑量低於1kGy:防止馬鈴薯、洋蔥發芽,延遲水果蔬菜的成熟,糧食殺蟲。

含油食品在輻照時其中的油脂會在臨近羰基的位置發生分解,形成輻照味。

5 油脂的氧化

油脂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首先產生氫過氧化物,根據油脂氧化過程中氫過氧化物產生的途徑不同可將油脂的氧化分為:自動氧化、光氧化和酶促氧化。

①自動氧化:自動氧化是一種自由基鏈式反應。

(1)引發期:油脂分子在光、熱、金屬催化劑的作用下產生自由基,如RH + Mx+→R·+H++M(x-1)+;

(2)傳播期:

(3)終止期:

②光氧化:光氧化是不飽和脂肪酸與單線態氧直接發生氧化反應。

單線態氧:指不含未成對電子的氧,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稱為雙線態,有兩個未成對電子的成為三線態。所以基態氧為三線態。

食品體系中的三線態氧是在食品體系中的光敏劑在吸收光能後形成激發態光敏素,激發態光敏素與基態氧發生作用,能量轉移使基態氧轉變為單線態氧。

單線態氧具有極強的親電性,能以極快的速度與脂類分子中具有高電子密度的部位(雙鍵)發生結合,從而引發常規的自由基鏈式反應,進一步形成氫過氧化物。

光敏素(基態)+hυ→光敏素*(激發態)

光敏素*(激發態)+3O2→光敏素(基態)+1O2

不飽和脂肪酸+1O2→氫過氧化物

③酶促氧化:自然界中存在的脂肪氧合酶可以使氧氣與油脂發生反應而生成氫過氧化物,植物體中的脂氧合酶具有高度的基團專一性,他只能作用於1,4-順,順-戊二烯基位置,且此基團應處於脂肪酸的ω-8 位。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脂肪酸的ω-8 先失去質子形成自由基,而後進一步被氧化。大豆製品的腥味就是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形成六硫醛醇。

④氫過氧化物的分解和油脂的酸敗:氫過氧化物極不穩定,當食品體系中此類化合物的濃度達到一定水平後就開始分解,主要發生在氫過氧基兩端的單鍵上,形成烷氧基自由基再通過不同的途徑形成烴、醇、醛、酸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異味,產生所謂的油哈味。

根據油脂發生酸敗的原因不同可將油脂酸敗分為:

(1)水解型酸敗:油脂在一些酶/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形成一些具有異味的酸,如丁酸、己酸、庚酸等,造成油脂產生汗臭味和苦澀味;

(2)酮型酸敗:指脂肪水解產生的游離飽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最後形成酮酸和甲基酮所致。如汙染灰綠青黴、麴黴等;

(3)氧化型酸敗:油脂氧化形成的一些低級脂肪酸、醛、酮所致。

⑤影響油脂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飽和脂肪酸快,花生四烯酸:亞麻酸:亞油酸:油酸=40:20:10:1。

順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反式脂肪酸快,共軛脂肪酸比非共軛脂肪酸快,游離的脂肪酸比結合的脂肪酸快,Sn-1 和Sn-2 位的脂肪酸氧化速度比Sn-3 的快;

(2)溫度:溫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在21-63℃範圍內,溫度每上升16℃,氧化速度加快1倍;

(3)氧氣:有限供氧的條件下,氧化速度與氧氣濃度呈正比,在無限供氧的條件下氧化速度與氧氣濃度無關;

(4)水分:水分活度對油脂的氧化速度,見水分活度;

(5)光和射線:光、紫外線和射線都能加速氧化;

(6)助氧化劑:過渡金屬:Ca、Fe、Mn、Co 等,他們可以促進氫過氧化物的分解,促進脂肪酸中活性亞甲基的C-H 鍵斷裂, 使樣分子活化,一般的助氧化順序為Pb>Cu>Se>Zn>Fe>Al>Ag。

⑥油脂抗氧化劑

油脂氧化會導致油脂的棵食用性下降,所以必須對幼稚的氧化進行必要的防止。常用的方法是將油脂貯藏在低溫、避光、精煉、去氧包裝,加入抗氧化劑。

根據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機理可將其分為:

(1)自由基清除劑:酚類抗氧化劑,形成低活性的自由基;

(2)氫過氧化物分解劑:含硫或含硒化合物,分解氫過氧化物形成非自由基產物;

(3)抗氧化劑增效劑:能夠提高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效率,根據抗氧化劑增效劑的原理分:

A 抗氧化劑還原劑:本身不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可使氧化狀態的抗氧化劑還原為還原態的抗氧化劑,從而增長其壽命;

B 抗氧化劑混用劑:本身可以抗氧化BHA,BHT 等,具有協同效應;

C 金屬螯合劑:檸檬酸、磷酸、Vc、EDTA 等;

(4)單線態氧淬滅劑:VE、β-胡籮卜素等;

(5)脂氧合酶抑制劑:重金屬等。

相關焦點

  • 2020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羅永康教授-貯藏過程魚肉體系中腐敗菌的研究進展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評價崗位專家,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北京)主任,中國水產品流通加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腐敗菌與魚肉品質變化的內在關係,對闡明魚肉腐敗機理、開發魚肉貯運保鮮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本報告將系統地介紹主要淡水魚貯運過程魚肉體系中微生物菌群結構的變化規律及腐敗菌對淡水魚肉品質的影響和作用機制,評價各類保鮮劑對魚肉品質保持的作用及機制。同時就貯藏過程中魚肉腐敗菌的研究進展、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進行介紹。
  • 烏龍茶加工過程中乙醇脫氫酶ADH及其相關基因在C6醛-C6醇轉化過程中的動態變化
    茶葉脂類中由亞油酸(LA)和亞麻酸(ALA)形成的揮發性C6化合物是茶香氣的基本成分。以LA、ALA為代表的不飽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氫過氧化物裂解酶(LOX-HPL)途徑的氧化裂解下,形成具有青草氣的揮發性C6醛類,該物質在乙醇脫氫酶(ADH)作用下發生轉化,形成具有清香的脂肪族C6醇類和彌散果香的脂肪酯類,同時C6的及時轉化也可避免茶葉貯藏過程中「返青」現象的產生。
  • 外源褪黑素處理對鮮切芒果貯藏品質的影響
    經過分級、清洗、去皮、去核、切塊或切片、包裝等處理以得到方便即食的水果或蔬菜稱為鮮切果蔬,鮮切加工的芒果由於其新鮮、方便快捷、可食率高等特點,日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然而,鮮切容易造成果肉組織代謝過程發生紊亂,進而造成果肉發生褐變以及腐敗變質;因此急需探尋適宜的保鮮方式以延長鮮切芒果的貨架期。
  • 冷藏過程中蝦夷扇貝橫紋肌微觀結構變化與肌原纖維蛋白穩定性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姜明慧、田元勇*、閆麗新等人為解決蝦夷扇貝橫紋肌貯藏過程中由於肌肉收縮引發的「硬化」問題,將蝦夷扇貝橫紋肌進行冷藏,對僵直前、中、後不同階段的品質變化進行了分析。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橫紋肌的組織結構變化,測定ATP含量、肌原纖維蛋白的Ca2+-ATPase及Mg2+-ATPase活力,分析蛋白鹽溶解性的變化規律,並針對ATP含量對蛋白鹽溶解性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
  • 果蔬貯藏還有哪些可以挖掘的商機?
    一、果蔬大國,商機不斷  新鮮水果、蔬菜是日常所必須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其果蔬組織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爛變質,不耐儲存,採後極易失鮮,從而導致品質降低,甚至失去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但通過貯藏保鮮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節性和區域性差別
  • 風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貯藏龍井綠茶的哪個效果好呢?
    各貯藏環境下茶葉含水率的變化與冰箱、冰吧自身的製冷方式不同導致微域環境的差別有關。 茶葉貯藏過程中咖啡鹼的降解原理研究較少,推測可能是咖啡鹼與其他物質絡合成的複合物在水分、氧氣的作用下進一步轉變或者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導致其含量減少。直冷冰吧靠冷卻管直接冷卻,雖然溫度均勻性不及風冷冰箱(風冷冰箱靠空氣進行製冷),但是其整體溫度、溼度穩定,使咖啡鹼保留率更高。
  • 從海洋微藻中提取DHA油脂新工藝打破國外壟斷
    從海洋微藻中提取出高品質的DHA油脂,加進奶粉中能促進嬰幼兒大腦發育,製成軟膠囊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南京工業大學黃和科研團隊發明的海洋微藻生產DHA油脂新工藝,打破了國外企業對微藻型DHA油脂的生產壟斷,目前已在多家企業應用並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為合作企業新增產值數億元。該工藝還獲得2017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技術發明一等獎。
  • 植物油脂製取工藝介紹系列之米糠油的製取
    從稻穀加工產物——米糠中製取油脂,可以得到米糠油。這是糧食加工綜合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米糠油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品質功能良好的穀類植物油脂。在日本和泰國等國家,米糠油是作為降低膽固醇的重要油脂而進行深入開發利用的。
  • 大米如何貯藏放得久?防米蟲有方法
    大米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若加工的大米或購買的大米較多時,放久了就開始生蟲,因為稻穀加工成大米後失去了外殼及皮層保護,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溼受潮,米中的蟲卵便會孵化幼蟲並取食大米生長,最終羽化成蟲,即肉眼可見的米象、赤擬谷盜(成蟲呈赤褐色或褐色,外殼較硬)、麥蛾。
  • 雲南省質監局關於2013年1季度全省食用油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
    四、主要質量問題  本次監督抽查發現食用油脂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有:  (一)單一品種的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組成不合格  食用油脂是由不同的脂肪酸組成, 各種脂肪酸的組成相對固定,脂肪酸的組成及其比例是食用油脂的特徵指標之一。單一品種的食用植物油中混入了其他油脂,就會造成脂肪酸組成不合格。
  • 「文末福利」不了解油脂怎麼做麵包?解析油脂在麵包中的作用
    ,儘管現代追求健康提倡少油少糖,但是在烘焙產品製作中油脂是必不可少的。 在麵包製作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油脂:黃油、 植物油 、起酥油。 在麵包製作的過程中,一般都是使用以上的三種油脂。
  • 深孔加工過程中的切削油作用
    金屬切削加工液(簡稱切削油)在深孔鑽切削過程中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前刀面與切屑,後刀面與已加工表面間的摩擦,形成部分潤滑膜,從而減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消耗,降低刀具與工件坯料摩擦部位的表面溫度和刀具磨損,改善深孔加工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 植物油脂製取工藝介紹系列之棉籽油的製取
    一種植物油脂,可以按成品質量的不同,加工出幾個等級的產品進行銷售。每一種植物油脂,都有其不同的加工特點。食用植物油脂產品,通常分為四個品質等級,即二級食用油、一級食用油、高級烹調油和色拉油。二級食用油和一級食用油稱為普通食用油,高級烹調抽和色拉油稱為高級食用油。
  • 如何貯藏保鮮?
    甜櫻桃是水果中的珍品,特別是保護地產出的果實正值水果供市淡季,價值更高,因其不耐貯運,這就要求進行合理、精美的包裝,這樣包裝後不僅可減少運輸中的損傷、有利於保持果品質量延長貨架期,而且還能以其精美的包裝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 果實採收與貯藏大全
    一般能保存多久口味不會變化?諸如此類的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講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對於新型的果農朋友來講卻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下面小果就帶大家來詳細的了解柿果的採收以及保存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還沒有經驗的新型小農民們。首先來說一下果實採收方面,採收的時間與方法是很重要的兩點。把握好準確的採收時間,選擇正確的採收方法,對於後期貯藏運輸都有很大的幫助。
  • 海鮮冷庫設計海鮮貯藏時間與溫度要求
    庫華製冷海鮮冷庫設計,海鮮冷庫用來貯藏海鮮水產品,由於海鮮所需貯藏的溫度較低,一般溫度要在-23℃以下,所以海鮮冷庫又可以叫做海鮮冷凍冷庫,海鮮速凍冷庫,低溫有助於保持海鮮原有的品質和鮮度。
  • 蔣新正:用米糠資源彌補食用油脂的不足
    面對日益飆升的國際糧價、食用油及石油價格,如何在現有的糧油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增加國民的食用油脂供應量,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科學時報》記者近期採訪了國家糧食局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蔣新正,他認為,利用米糠資源可彌補我國食用油脂的不足。
  • 酶在紅茶製造過程中的活性變化及作用
    紅茶的製造工藝並不複雜,然而在製造過程中,芽葉中各化學成分的變化卻是十分複雜的。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紅茶色、香、味的形成,皆終結於這些錯綜複雜的變化。綠茶的鮮葉加工,必須首先通過高溫殺青,破壞酶的活性,才能形成「清湯綠葉」等品質特點;相反,紅茶的鮮葉加工,則恰恰是充分地利用了酶生物化學作用,在酶促反應下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