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幹細胞療法是騙局?

2020-12-03 鳳凰網江蘇站

幹細胞又被稱為「種子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在醫療領域依靠其「乾性」可以有望實現細胞替代和組織再生。然而,臨床研究應用最熱門的間充質幹細胞(MSCs)正在遭遇身份危機:是否應該被稱作「幹細胞」有待商榷。

北京時間9月27日凌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評論文章,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研究員和慶應義塾大學項目教授Douglas Sipp、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高級研究員Pamela G.Robey、明尼蘇達大學生物倫理學中心副教授Leigh Turner三人警告,MSCs的概念混淆使得那些未經證明的療法更易於推銷給患者。

實際上,進入21世紀之後,所謂的「間充質幹細胞」研究即充斥著諸多矛盾,包括它們的來源、分化潛能、生物功能和可能具有的治療用途。這一現象已經促使生物學家、臨床醫生和科學學會建議修改或放棄使用這一命名。

2017年,美國生物學家Arnold Caplan,即「間充質幹細胞」的命名者,也呼籲改變命名。Arnold開始後悔早先的命名方式,「當初命名的時候,我猜測讀者不會將它們稱作幹細胞。」Arnold指出,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刺激局部組織在損傷或者疾病發生的條件下去進行自我修復,而不是重建組織——後者是幹細胞的主要功能。

儘管圍繞MSCs的爭議持續了近20年,但這一命名卻仍被沿用至今。文獻搜索顯示,過去的5年時間裡,每年有超過3000篇和MSCs相關的研究論文被發表。一些國家監管機構也已經批准了基於MSC的藥物。

Douglas等人認為,大量論文的發表讓MSCs變得像魔法一樣無所不能,MSCs已經成為了很多未經證實的幹細胞幹預手段的首選細胞類型,這種混淆必須被釐清。

「全球科學家需共同努力來提高對目前被稱作MSCs這種細胞的生物學理解,研究人員、期刊編輯及其他相關人員需承諾使用更加精確的命名。我們要採用基因表達的標準化分析,同時需要通過嚴格的試驗來確定不同組織中細胞分化的精確產物。」Douglas等人在論文中指出,唯有通過「科學的解決方案」,才能徹底終結圍繞MSCs身份和功能方面的問題,打破MSCs神話。

有爭議的細胞

MSC的概念可追溯至1991年,美國生物學家Arnold Caplan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描述了一種在骨髓中分離到的幹細胞類型,並以MSC命名。1999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一篇文章顯示,這種存在於骨髓基質中的細胞可以分化成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

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裡,大量研究指出其他各種多種組織類型中也同樣存在MSCs ,MSCs也因來源廣泛在幹細胞領域內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對象。類似的,這些MSCs均被指出可以分化成多種其他的細胞類型。

直到2006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ISCT)的一個工作組承認,所謂的MSCs有「不一致性和歧義」,同時建議了一個新的命名:多能間充質細胞。

儘管國際細胞治療學會提出了上述建議,但事實證明幹細胞命名卻一直沿用至今。Douglas等人此番在評論中提到,很多研究人員沒有考慮到幹細胞的嚴格定義。與此同時,MSC這一名字的普遍使用更加鞏固了全世界對它的接受度。

不過,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圍繞MSC的問題越來越多。201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向FDA遞交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中,MSCs的分子特性幾乎沒有一致性。同樣的,2016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同樣被歸類為MSCs的不同組織中多種不同的細胞群,實際上在基因表達和分化能力方面截然不同。

就在2017年,MSCs的命名者Arnold發表文章稱,他不再相信MSCs是幹細胞。Arnold懇求科學團體採用另一個名字:藥用信號細胞。

根據Arnold的說法,藥用信號細胞這一命名主要根據細胞表面蛋白質和它們在體外轉化成其他細胞類型的能力,以及在受損部分的歸巢。在受損部分,它們能夠分泌各種蛋白質來調節免疫反應、減少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和抑制細胞死亡。

間充質幹細胞命名歷史及1991年以來每年發表論文數量。

Douglas等人統計,自1991年以來,美國醫學文獻資料庫中有超過32000和「間充質幹細胞」相關的論文發表。過去10年裡他們閱讀到的幾百篇論文顯示,領域內對MSCs的認識仍是一團糟。

文獻顯示,MSCs最常從骨髓和脂肪組織中分離獲得。除此之外,這些細胞在圍產期組織中也被鑑定出來,例如臍帶、Wharton's jelly組織(一種存在於臍帶中的膠狀物)、羊膜(包裹胚胎的膜)和胎盤,其他來源中也發現有MSCs的存在,包括嬰兒牙齒、經血。

一些團隊認為,MSCs在脂肪中最為普遍;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它們與人體結締組織中的血管有關。一些人認為MSCs極為罕見,另一部分則稱這些細胞非常豐富。

一般來說,MSCs(包括非骨骼來源的)被認為會產生軟骨、骨骼和脂肪。但是也有報告說它們可以分化成肌肉、內皮細胞和各種心臟、肝臟和腎臟細胞,以及神經和生殖系統。部分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甚至認為MSCs是近乎多能的,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分化成成體的幾乎所有細胞類型。此外,在許多不相關的疾病中,有無數的關於這些細胞的治療用途的主張,從關節炎、糖尿病到帕金森氏症和自閉症。

非客觀的營銷宣傳

MSCs在幹細胞領域渾水摸魚的同時,相關企業正在馬不停蹄地兜售那些據稱是基於MSCs的治療方法。

過去的5年裡,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直接面向消費者但未經批准用於醫療的幹細胞治療已經發生了爆發式的增長。2016年的一份報告記錄了351家美國公司向消費者銷售所謂的幹細胞療法,幾乎一半的公司在他們的營銷材料中提到了MSCs。

為了說服消費者MSCs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和損傷,相關公司有選擇性地強調那些有利於自身的論文,指出MSCs很容易獲取,並且可以產生其他的細胞類型,或者可以分泌各種各樣的治療因子。

實際上,大量的研究表明,相比於胚胎幹細胞這樣的全能幹細胞,目前被歸類為成體幹細胞的MSCs「乾性」有限,只能分化成限定類型的細胞,而在所謂的「幹細胞療法」中也並非依靠其「乾性」,這些卻被忽視了。

不過,有趣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已經越來越不願意將自己的產品定義為間充質幹細胞。美國加利福尼亞聖地牙哥的Cytori Therapeutics公司已經開始將其目標細胞群描述為「脂肪源再生細胞」,而不是稱其為MSCs。這家公司開發一種設備,可以從患者身上提取和處理細胞。

科學解決方案

如何將目前這種混淆的局面釐清?Douglas等人認為,單純將MSCs換個命名、重新將其歸類為「基質」或「信號」細胞是沒有用的。

Douglas等人在論文中指出,一些研究人員正在遵循國際細胞治療學會的建議,但從每年仍在發布的數千份關於MSCs的論文來看,許多人並沒有這樣做。與此同時,Arnold提議改為「藥用信號細胞」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強有力的證據表明,至少在骨髓基質中存在著組織特異性的幹細胞,儘管這種幹細胞分化成其他細胞類型的能力有限。此外,使用「藥用」而不是「間充質」也會引導人們在獲得充分證據之前就認為,MSCs具有廣泛的治療作用。

Douglas等人認為,將通過更科學的途徑解決目前的誤導。

對幹細胞或其他細胞來說,可靠的細胞鑑定應該涉及到組學方法,例如細胞基因表達模式或者其蛋白質含量的分析方法,以及通過嚴格的試驗來確定一個特定的細胞在體內或體外可以分化成什麼細胞。以往的研究歷史顯示,表面標記物和染色的不一致,或者使用不可靠的形態學特徵,在鑑定細胞類型時導致了頻繁的錯誤。

此外,正在開展的人類細胞圖譜等研究,旨在描述身體內的所有細胞,可以為特定組織的細胞成分提供線索。

但是,Douglas等人提出,解決MSCs的身份危機最終仍需要幹細胞生物學家集中攻克,類似於2000年代國際幹細胞論壇描述多能幹細胞所做的一系列項目。該論壇是一項旨在支持幹細胞研究的合作項目。

Douglas等人還認為,作為推動科學的一部分,有影響力的幹細胞和一般科學期刊的監管機構和編輯需要制定和實施嚴格的方法標準。

打破MSC神話

Douglas等人呼籲,科學團體需要停止將多種細胞類型置於一個籠統的術語之下,打破MSC神話需要全球各領域參與者共同努力。

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ISSCR)和國家幹細胞組織這樣的科學團體,應該考慮幹細胞學術會議中是否應該展示MSC研究。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如clinicaltrials.gov)也應該加強審查MSCs藥物的臨床試驗。目前,數百項此類研究已經在國際臨床研究資料庫中列出。

研究組織特異性幹細胞的團隊應該重新思考他們對名稱術語的選擇。期刊編輯、編輯委員會和審查人員在接收或批准發表MSC論文時,也應該更加嚴格。資助機構也必須考慮,使用MSCs的研究是否有資格獲得用於幹細胞研究的資金。

Douglas等人甚至指出,媒體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記者們在寫臨床機構銷售「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和其他所謂的幹細胞療法的報導時,應該告訴讀者,科學家們對這些細胞是否真的是幹細胞仍存在爭議。記者還應該清楚地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細胞嚴格的臨床前研究是有限的,或者根本就沒有。

同時,諸如ISSCR、ISCT和國家幹細胞協會等組織應該確保為接受「成人幹細胞療法」的人設計的指南、教育視頻和其他交流工具能及時更新,以反映MSC作為一個可行概念的終結。

Douglas等人最後強調,無論此前被命名為MSCs的細胞最終的身份和生物活性如何,應放棄誤導性的命名和混淆的概念,指導其臨床開發使用的科學原則,也必須和其他新療法保持一致。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治療是一場騙局
    當前,大量的醫療機構打著「幹細胞治療」的招牌,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包括腫瘤、腎病、小兒腦癱、糖尿病、股骨頭壞死等非常嚴重的疾病。最近有一份財經刊物做了一家從事幹細胞治療的公司的封面報導,在網上引起了一場風波。幾個科技記者批評該刊為騙人的公司做宣傳,因為迄今所有推銷幹細胞治療的全是虛假廣告。
  • 大量幹細胞療法實為騙局?《自然》:打破間充質幹細胞神話
    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裡,大量研究指出其他各種多種組織類型中也同樣存在MSCs ,MSCs也因來源廣泛在幹細胞領域內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對象。類似的,這些MSCs均被指出可以分化成多種其他的細胞類型。直到2006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ISCT)的一個工作組承認,所謂的MSCs有「不一致性和歧義」,同時建議了一個新的命名:多能間充質細胞。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審批 警惕幹細胞騙局
    幹細胞因其再生能力往往被人們寄予「青春泉」式的魔幻期待,然而,打著幹細胞療法的幌子牟取暴利的事件也頻見輿論。近日,美國對非正規幹細胞療法的治理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新興的醫療技術及相關產品的關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佛羅裡達州一家地方法院判定美國一家幹細胞公司旗下診所違法。
  • 方舟子:幹細胞治療的騙局
    成年人身上也有幹細胞,分布於骨髓、血液、大腦、胰腺、骨骼肌、牙髓等處,其中最豐富的是骨髓和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這些成年幹細胞已得到廣泛的研究並在醫療上有所應用。但是,與胚胎幹細胞相比,成年幹細胞非常稀少,難以分離和純化。而且成年幹細胞的命運基本上是確定的了,例如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在體內環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種血液細胞。而胚胎幹細胞則具有「全能性」。
  • 科普:針灸、按摩、排毒、幹細胞、基因等自閉症療法是騙局還是神藥?
    除了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的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TEACCH(屬於結構化教學)、人機關係發展幹預(RDI)、地板時光等療法外,自閉症還有形形色色的補充和替代療法,其中不少療法不僅費用高昂、費時費力,還存在著醫學上的爭議。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如果獲得批准,這款幹細胞療法將於2020年在美國推出。這也意味著Ryoncil有望成為2020年獲批上市的幹細胞療法。如果這款幹細胞療法獲批上市,這一空白也有望得到填補。 值得期待的III期臨床候選藥物 當前,已經有一些幹細胞療法處在臨床試驗後期,隨著臨床試驗順利開展,這些療法距離上市也會越來越近。
  • 幹細胞療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幹細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始於1968年,當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術,其有效成分是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此後被大量用於治療某些惡性血液病和腫瘤,而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逐漸從骨髓替換為外周血,進而是臍帶血。
  • 幹細胞療法抗衰老的3個臨床案例
    幹細胞在抗衰老再生醫學中的作用有針對性的抗衰老方式,如幹細胞療法,可以延遲許多代謝和生化特性的發生,降低老年人的發病率,實現更長的預期壽命目標,享受更健康舒適的生活。Godic Aleksandar博士認為,細胞凋亡和細胞衰老(失去分裂能力的受損細胞)被認為是衰老和年齡相關疾病的重要因素。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得上市審批,警惕幹細胞治療「黑市」
    幹細胞因其再生能力往往被人們寄予「青春泉」式的魔幻期待,然而,打著幹細胞療法的幌子牟取暴利的事件也頻見輿論。近日,美國對非正規幹細胞療法的治理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這種新興的醫療技術及相關產品的關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佛羅裡達州一家地方法院判定美國一家幹細胞公司旗下診所違法。
  • 2020年值得關注和期待的前沿技術:幹細胞療法
    2020年,幹細胞療法成為了醫學領域值得關注和期待的前沿技術之一。 2020幹細胞療法值得關注和期待的4方面: 1、政策法規 關注國家對幹細胞療法的指導走向,自2015年起,幹細胞科研受到國家的調控,國家的政策法規影響幹細胞療法臨床研究及轉化的進展。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現狀與展望
    我國對幹細胞療法的支持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已評估通過了74項幹細胞備案項目,政策文件明確指出,支持與鼓勵幹細胞療法的發展。2020年1月,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批准了1項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臨床研究,累積共5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投入到卵巢早衰研究,研究的幹細胞種類主要為間充質幹細胞。
  • 快訊: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神經元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原始細胞群,至今已鑑定幹細胞可分化為多種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骨細胞、神經元、肝細胞、心肌細胞等。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諸如運動神經元病)等多個系統疾病已有深入的臨床研究與實踐。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科學家發現修復的3大機制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發展空前繁榮,進入了臨床研究時期。幹細胞療法在各種疾病展示了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例如糖尿病、腎損傷、卵巢早衰、關節炎等。數據統計發現,科學家應用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研究增多,為肝病的防治打通了一條通道。
  • 幹細胞療法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打開新的大門
    幹細胞療法修復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新的臨床研究進展,研究學者通過臨床試驗獲得積極結果,認為幹細胞療法是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最受備受關注的一種,日益成為臨床研究重點。幹細胞療法逐漸應用於男科相關疾病領域,認為幹細胞療法是修復勃起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幹細胞療法:間充質幹細胞(MSCs)來源豐富,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調節的特性,是用於男性生育力維持、修復與重建的重要選擇。研究主要採用脂肪來源的MSCs(ADSCs),大量的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顯示ADSCs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均取得滿意的改善效果。
  • 10萬元一針的騙局:中國幹細胞治療亂象叢生
    古往今來,追求長 生不老都是熱門 話題,幹細胞技術似乎 帶來了新希望。近日, 中國 4 位富豪遠赴烏 克蘭接受幹細胞治療, 試圖打破自然規律,花 重金換取健康長壽。 新聞曝光後,更把頗受 爭議的幹細胞療法推 上了風口浪尖。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工藝開發的關鍵點
    在過去的十年中,細胞療法,生物製造和合成生物學的進步推動了全球幹細胞療法行業的發展。幹細胞治療為一些疑難雜症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幹細胞治療的目的就是替代或者再生體內功能失調或受傷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幹細胞可以在向患者給藥之前,在體外改變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從而達到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治療。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將研究重點放到幹細胞領域,幹細胞療法改善耳聾成為了焦點!幹細胞療法是指人體正常結構受損後,利用幹細胞多向分化潛能,誘導分化出與原來形態功能相同的結構,對機體進行修復的一種新型臨床手段,彌補內耳毛細胞的不可再生。
  • 幹細胞就是"什麼都能幹的細胞"? 揭開"包治百病"騙局黑幕
    去年,該公司一業務員突然告訴他,有種叫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新興科技可以包治百病,他們不久前剛從香港引進,可以試一試。  老人對醫學知識了解並不多,幹細胞聽上去就更陌生了。該業務員告訴他,所謂幹細胞,就是什麼都能幹的細胞!
  • 揭開"包治百病"騙局黑幕:幹細胞就是"什麼都能幹的細胞"?
    去年,該公司一業務員突然告訴他,有種叫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新興科技可以包治百病,他們不久前剛從香港引進,可以試一試。  老人對醫學知識了解並不多,幹細胞聽上去就更陌生了。該業務員告訴他,所謂幹細胞,就是什麼都能幹的細胞!
  • 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主要依靠幹細胞的這2個特點
    2019年9月,國家公布了11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其中有1個項目是《異體人牙髓幹細胞治療慢性牙周炎臨床研究(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人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治療慢性中度牙周炎的隨機、開放、對照臨床研究)》,可見口腔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重視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