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工藝開發的關鍵點

2021-01-20 騰訊網

在過去的十年中,細胞療法,生物製造和合成生物學的進步推動了全球幹細胞療法行業的發展。幹細胞治療為一些疑難雜症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幹細胞治療的目的就是替代或者再生體內功能失調或受傷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幹細胞可以在向患者給藥之前,在體外改變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從而達到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治療。現今,幹細胞的治療從傳統的輸血到自體幹細胞移植,到最新的同種異體工程細胞治療。

幹細胞分化(圖源:Wikipedia)

然而製造這些「活的藥物」的複雜性不容小視。每種產品在其開發、製造、分裝和上市的每個階段,都面臨著特定的挑戰和其不同的複雜性。在幹細胞治療領域,細胞原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細胞的來源、穩定的供應、細胞運輸、製造、產品開發、治療方案和治療過程這些都決定了治療方法的成敗。

1

間充質幹細胞的應用

1991年,美國生物學家Caplan首次從骨髓基質的支持性組織中分離出一些成體幹細胞,這些細胞具有分化成軟骨、骨和脂肪組織的能力,並可為造血幹細胞發育成各型血細胞提供所需信號因子,被命名為間充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 。

富含MSC的人體組織

在此之後,有大量研究報導了MSCs 具有分化多能性,在體外誘導條件天,可分化為外胚層( 如神經細胞) 和內胚層( 如肝細胞) 的多種細胞。目前,雖然各國均開展了大量的臨床研究,但成功轉化為商業化產品的數量很少。雖然我國尚未批准任何MSCs商業化產品上市,但隨著臨床個體化幹細胞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國產MSCs的申報數量預期會逐漸增加!

2

幹細胞療法的質量法規要求

中國的幹細胞臨床試驗,是從以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技術探索開始的。目前在我國,幹細胞按藥品、技術管理的「類雙軌制」監管。按照醫療技術監管的,稱為幹細胞臨床研究,由衛健委監管,目前缺少轉化應用的路徑;按照藥品監管的稱為幹細胞臨床試驗,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管,作為藥品上市銷售。

2017年發布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修訂稿)》明確指出細胞治療類產品可以按藥品進行註冊上市,緊接著《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頒布,更加明晰了細胞治療作為藥品申報的標準。

對按藥品開發的細胞產品,國際上要求其整個生產過程均需符合現行人體組織細胞優良操作規範(good tissue practice,GTP) 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 的要求,保證質量和批次間一致性。

對活細胞製品來說,建議採用質量源於設計(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研究者應對全工藝流程進行研究與驗證,證明工藝的可行性和穩健性;

生產工藝設計應避免細胞發生非預期或異常的變化,並能滿足去除相關雜質的要求;

建立規範的工藝操作步驟、工藝控制參數、內控指標和廢棄標準,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

在此過程中,細胞質量控制、生產過程控制以及細胞放行檢測應是結合互補的關係;

應根據臨床需求和產品自身的穩定性狀況設計產品的劑型和處方工藝。

2018年6月至今,中國已經有12款幹細胞新藥IND獲得臨床默示許可,其中間充質幹細胞產品有種11種,分別是骨髓、牙髓、胎盤、臍帶、異體 / 自體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目前,中國尚未批獲任何形式的幹細胞藥物上市。

3

用於臨床級幹細胞製造的基本工藝

MSCs產品的生產工藝是從供者體內獲得組織細胞,直至成品細胞輸入到患者體內的一系列操作過程,通常還包括細胞的凍存和復甦,研發者對其中的每一步工藝和操作均需開展研究和驗證。

有學者將細胞庫建立前的過程歸為上遊工藝,包括供者細胞採集和早期小規模體外培養; 而從細胞庫復甦、大規模生物培養開始,包括細胞培養擴增、微載體分離( 如採用生物反應器工藝) 、純化、濃縮、配製、細胞清洗、冷凍保存、批籤發的生產過程被歸為下遊工藝。

影響 MSCs 產品的質量因素很多。在體外培養過程中主要包括起始原料組織、細胞分離擴增方法、細胞接種密度、培養基和培養設備、培養添加物或生長因子,細胞數量和存活率、細胞群體倍增數等,應明確關鍵質量屬性並進行控制。專家組建議將細胞體外傳代次數控制在20代以內。

穩定性數據是支持MSCs產品應用範圍的重要依據。按藥品開發的MSCs產品,穩定性研究的參照一般生物製品相關要求,還應根據產品自身特點、臨床用藥需求以及保存、包裝和運輸情況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案,同時需關注產品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穩定性研究應能證明,在擬定的存儲條件下,產品的質量不會受到運輸、使用或其他外界條件的影響。

穩定性考察的項目和檢測指標,應根據產品自身的特點和存儲條件合理設計。如冷凍儲存的樣品或產品一般應模擬使用情形( 如細胞復甦過程) 開展必要的凍融研究。考察項目建議涵蓋生物學效力、細胞純度、細胞特性、活細胞數及比率、功能細胞數以及安全性相關指標。

MSC 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工藝步驟和過程控制要素

4

幹細胞生產工藝流程的建立和優化

誘導多能幹細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在性能上接近胚胎幹細胞,下面,我們從iPSC作為幹細胞生產的建立為例來談談有關幹細胞的製造生產。

然而,為了使iPSC發揮其治療潛力,有必要開發符合cGMP的iPSC製造工藝並應對與iPSC庫的來源、特徵和測試有關的挑戰。我們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法來建立合規、可複製的、符合CGMP的iPSC製造流程。在此iPSC製造過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考慮了許多設計:

iPSC的重新編輯(例如,重編程方法的安全性和效率,供體之間的變異性以及起始材料的選擇)

iPSC挑戰(例如,開發用於iPSC生成和擴展,細胞敏感性和質量以及冷凍保存和復甦細胞培養系統)

安全性和質量控制挑戰(例如,正常核型,殘留質粒清除率,評估iPSC質量的過程控制,最終產品的關鍵屬性以及標準安全性問題,例如無菌性)。

表3:使用從小到大的方法建立了可靠的、可複製的、符合CGMP的iPSC製造工藝。這是一個三階段方法:(1)使用基礎技術建立iPSC生成過程;(2)根據流程的關鍵屬性進行流程優化和開發;(3)將製造過程轉移到CGMP製造工廠。每個階段都考慮了許多過程設計:起始材料的選擇、基因編輯方法的安全性以及第一階段的可行性、基因編輯的效率、用於iPSC生成和擴展的細胞培養系統的敏感性和穩定性、建立過程控制、細胞儲存和復甦以及表徵鑑定(階段2)和細胞收穫、生產文件、驗證等等。

第1階段:驗證性實驗

首先,我們重點研究iPSC的起始材料和iPSC生成方法的安全性。我們使用源自臍血來源的CD34+細胞作為起始材料。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獲得知情同意下的臍血的質量,臍血在臨床應用中的使用,建立臍血存儲庫,以及從臍血中相高效快速生成iPSC血液來源的CD34+細胞(與其他起始細胞類型相比)。

圖1:人類iPSC生產是在基於小鼠胚胎細胞培養系統中使用基於附加型的編輯方法;圖中顯示了與其相關系統上的iPSC製造過程,其中包括處理時間(天)和質量控制活動,包括過程中間控制和最終表徵。製造過程包括CD34+細胞的啟動步驟、CD34+細胞的重新編輯和轉染,將這些細胞在培養系統上、選擇、傳代、擴增和iPSCs細胞的儲存。

使用pEB-C5和pEB-Tg質粒的組合(使用基於Lonza Nucleofector 2比色皿的轉染系統)生成iPSC之後,選擇了多個iPSC(最少6個到10個),並在組織培養板上連續傳代培養。

在這一階段的工藝設計中,使用游離質粒使用多個供體分離的CD34+細胞,可再現生成高質量的iPSC。通過PCR方法評估,在第8-10級通過iPSC時清除了這些蛋白。

第2階段:工藝的開發

在工藝過程開發階段,我們主要致力於基於培養系統來生成和擴展iPSC,以解決有關培養系統使用的擔憂。我們通過結合增強劑來提高其穩定性並解決細胞培養系統中生長的iPSC的問題,從而努力提高工藝過程的效率。

多能幹細胞依賴於錨定並以具有確定邊緣的完整細胞集落的形式生長。它們易自發分化,而沒有抑制這種現象的必要細胞培養要求。最關鍵的細胞培養要求是可以附著和生長的適當底物,支持其增殖並防止自發分化的豐富培養基,以及在保持高活力和多能性的同時連續繼代培養細胞的傳代方法。

下圖是最終cGMP兼容iPSC製造過程的示意圖。與iPSC生成過程而建立的初始過程相比,該過程花費了大約40天的時間,但其目的是保持設定的工藝過程設計的實現。在第4天(基於對CD34+細胞密度和生長的評估)完成CD34 +細胞的引發和隨後的核轉染,而不是在培養過程中進行核轉染的4-6天完成。

圖4:符合CGMP的人類iPSC製造過程進行了概述,該過程在第2階段結束時進行了優化,並具有處理時間(天)和相關的QC活動。該過程包括CD34+細胞的啟動步驟,CD34+細胞的重新編程和核轉染,將其鋪在細胞培養系統上,使用細胞培養系統進行iPSC的集落選擇、傳代、擴增和保存。質量控制活動包括表徵初始CD34+細胞,中間iPSC(基於質量和質粒清除率)以及基於既定的測試和標準進行最終表徵。

階段3:生產工藝的轉移

在建立可重複的工藝流程的iPSC製造流程後,我們致力於將工藝流程轉移到cGMP設施中。從培訓運行過渡到工程運行,再到CGMP製造運行,我們解決了許多製造挑戰,包括組織獲取、生產文檔、供應鏈、過程驗證、設施準備、員工培訓、樣品提交策略、倉儲和存儲。請注意,儘管在第3階段對這些活動進行了重新評估和完成,但某些活動(例如,與組織獲取和供應鏈有關)已在較早的階段或與第2階段的工藝流程優化活動同時啟動。

在cGMP生產的iPSC的QC分析中,這些細胞符合多能幹細胞的預定特徵,包括復甦後的恢復,通過流式細胞儀測試的多能性標誌物(Oct4,Nanog,Tra1-60,Tra1-81和SSEA4)的表達, EB的形成,遺傳特性與通過STR分析,正常核型分析以及其他標準安全性測試(例如無菌,支原體,病毒安全性和內毒素測試)測試的起始原料的匹配性。

結果證實,我們的iPSC製造工藝是可靠且可重複的,並且可以根據CGMP準則進行操作,從而生成高質量的iPSC,用於製造用於細胞修復性移植策略的臨床級專用細胞。

我們已經證明,在我們過程的每個階段(包括過程開發,培訓和工程運行以及GMP製造運行)中生成的iPSC都可以滿足多能幹細胞的特性,這是通過標準和合格的檢測方法進行評估的。Lonza的iPSC的cGMP生產工藝已通過藥品主文件(DMF號BBMF-16567)提交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提交研究性新藥申請時可作為參考使用。

5

面臨的挑戰

目前幹細胞治療雖然在臨床試驗中總體表現出較好的安全性,但是除了前文所述的生產工藝複雜、質量影響因素眾多外,還存在不少制約其商業化發展的不利因素。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開展了大量的幹細胞臨床試驗,適應證種類可稱得上包羅萬象,涉及關節炎、糖尿病、帕金森病甚至自閉症等,但是,還缺乏大規模、多中心、嚴格平行對照的臨床試驗數據證實其有效性。

眾多臨床試驗普遍缺乏嚴格的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用細胞的基因表達和分化特性往往不十分明確,對治療某適應證時應選擇何種組織來源的細胞產品以達到最佳藥效和安全性的相關研究也很不充分; 在臨床試驗中這些來源於眾多不同部位成體組織的幹細胞在患者體內是否能像治療目的需要的那樣向某種細胞分化通常難以證實。

總之,幹細胞生物製品的商業化成藥研發還處在起步階段,研發者對按藥品管理的細胞產品的研發思路和質量控制策略還缺乏深入的研究,監管機構對於幹細胞產品的理解和認識也在累積的過程中。相信隨著科研水平的進步和細胞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在幹細胞治療領域的臨床表現和應用前景將逐步得以明確。

▎文源:幹細胞說;

美賽爾內容團隊編輯。

(End)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廣東美賽爾,總部位於珠三角腹地——佛山,一直秉承以服務「健康中國」為己任,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技術為核心,結合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精準醫學、健康管理和大數據等技術,致力於成長為「全民生命健康管理」的高科技企業;建設有符合國家GMP標準、美國血液銀行協會(AABB)標準、國際細胞療法基金會(FACT)標準的臨床級綜合細胞庫和區域細胞製備中心;承擔著以珠三角地帶為核心,覆蓋大灣區的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製備、儲存、研發和應用工作,未來將打造成為細胞儲存容量達到千萬份級的生命銀行;配備了世界一流品牌的細胞製備、培養設備和檢測儀器,自主擁有數十項授權及受理的國家發明專利;目前,廣東美賽爾的產品及服務範圍主要涉及細胞存儲、健康管理、醫美抗衰等領域。

相關焦點

  • 乾貨:幹細胞療法工藝開發的關鍵點
    ,生物製造和合成生物學的進步推動了全球幹細胞療法行業的發展。幹細胞治療為一些疑難雜症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幹細胞治療的目的就是替代或者再生體內功能失調或受傷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幹細胞可以在向患者給藥之前,在體外改變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從而達到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治療。現今,幹細胞的治療從傳統的輸血到自體幹細胞移植,到最新的同種異體工程細胞治療。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得上市審批,警惕幹細胞治療「黑市」
    「通過歐美監管部門批准的幹細胞療法相對不多,約十幾種,其中大部分是造血幹細胞相關產品和技術,還有一些是對皮膚、軟骨、眼角膜等部位損傷的治療。」左為告訴記者,我國幹細胞療法還停留在臨床試驗階段,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幹細胞療法真正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並上市銷售。經過多年發展,造血幹細胞療法日趨成熟,其原理是將他人或患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注入到患者體內,重建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
  • 國內幹細胞療法均未獲審批 警惕幹細胞騙局
    儘管某些技術還不成熟,強烈的用戶需求和巨大的利益攫取足夠讓一些尚不具備條件的機構利用幹細胞療法冒險。過去幾年裡,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直接面向消費者但未經批准的幹細胞治療行為在持續增長。「近年來幹細胞療法亂象頻生,主要還是在間充質幹細胞的應用方面。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今年2月,全球市場調研機構ARC(Analytical Research Cognizance)發布的報告顯示,以治療應用劃分,全球幹細胞治療主要被應用於肌肉骨骼疾病、創傷和損傷、角膜、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創傷的幹細胞療法預計將佔據主導地位。
  • 幹細胞治療:醫療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幹細胞用途廣泛,建立動物和人類疾病模型、用於藥物開發和篩選;再生醫學領域應用於細胞組織和器官的修復和移植治療、基因治療以及美容抗衰老。本文從幹細胞市場情況、種類、成藥性、國內政策環境、專利情況、臨床應用及幹細胞成藥目前面臨的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
  • 幹細胞療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除骨髓移植、臍血移植之外,其它來源的幹細胞產品正逐漸步入臨床應用階段,面向的疾病類型大幅度增加,未來將超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已上市幹細胞治療產品大多數已上市和正在開發中的幹細胞治療產品利用的均是間充質幹細胞(下文簡稱MSC)。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事實上,這款幹細胞療法已經是上市幹細胞治療產品,此前名為Prochymal,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幹細胞治療產品,於2009年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移植抗宿主病和克羅恩病。2012年加拿大宣布批准Prochymal上市用於治療兒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隨後擴大適應症為成年人GVHD,並在紐西蘭、瑞士等國同時上市。
  • 深度解析免疫細胞和幹細胞之間的作用機制 助力幹細胞再生療法的開發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幹細胞是我們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成員,幹細胞可以自我更新來維持其數量恆定並且不斷分化為特殊類型的細胞,進而組裝形成機體的組織和器官,這些新生的器官和組織對於機體壓力或損傷後的修復非常重要;研究者認為,再生醫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幹細胞的再生潛能來治療或治癒多種疾病。
  • ...揭秘科學家們如何利用組織幹細胞來開發新型靶向性再生醫學療法!
    ,同時還闡明了幹細胞如何介導天然的組織再生並執行損傷所引起的機體的再生行為,此外,研究人員還討論了在機體老化期間這些通訊網絡是如何中斷的,以及理解組織中幹細胞的特性如何幫助改善再生醫學療法的研究和開發。
  • 幹細胞療法在不同中樞系統疾病中的治療重點
    當前的療法僅產生中等水平的生理和功能神經元修復,這突顯了對新療法的關鍵需求。細胞移植替代受損的細胞和組織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經發現幾種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可在損傷後誘導再生和/或新生長,包括胚胎幹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骨髓源性基質細胞和神經祖細胞。
  • 大量幹細胞療法是騙局?
    儘管國際細胞治療學會提出了上述建議,但事實證明幹細胞命名卻一直沿用至今。Douglas等人此番在評論中提到,很多研究人員沒有考慮到幹細胞的嚴格定義。與此同時,MSC這一名字的普遍使用更加鞏固了全世界對它的接受度。不過,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圍繞MSC的問題越來越多。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因而,臨床急迫需要其他的治療手段。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科學家如何靶向幹細胞來治療多種人類癌症?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胃食管癌鑑別出了一種新型通路,其或有望作為潛在靶點來幫助開發新型療法;一類名為Lgr5+的幹細胞後代或會大量聚集在一起,從而在兩種胃部組織相遇處促進癌症的發生。研究者Alexander Nikitin教授說道,在全球水平下,胃鱗狀柱狀交界處癌(胃食管癌)是一種頻發疾病,患者預後狀況不佳,因此研究這類癌症形成的機制以及如何治療對於患者而言至關重要。
  • 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是否能否治療男性功能障礙?
    傳統醫療效果治療ED治標不治本 儘管在過去二十多年出現了諸如口服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海綿體內注射 (intracavemosal injections. ICD)血管活性藥物和低強度衝擊波等療法.但治療效果僅限於緩解症狀,往往是出現暫時性的好轉而非永久性治癒或根本的病理性改善。
  • 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主要依靠幹細胞的這2個特點
    2019年9月,國家公布了11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其中有1個項目是《異體人牙髓幹細胞治療慢性牙周炎臨床研究(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人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治療慢性中度牙周炎的隨機、開放、對照臨床研究)》,可見口腔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重視幹細胞療法在牙周炎中的應用。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在今天發表的新作中報告了這種具有觸發這種動態信號過程的可逆性合成物質的開發。該平臺不僅可以研究更有效的管理幹細胞再生療法的物質,而且還將允許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探索和發現新的方法來控制細胞的演化及其功能。本文還報導了脊髓神經幹細胞--最初被分類為被稱為「神經球」的結構,可以被信號驅動擴散和分化。但是,當這個信號被關閉時,細胞自發地重組成菌落。
  • 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現狀與展望
    我國對幹細胞療法的支持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已評估通過了74項幹細胞備案項目,政策文件明確指出,支持與鼓勵幹細胞療法的發展。2020年1月,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批准了1項幹細胞療法對卵巢早衰的臨床研究,累積共5個幹細胞臨床備案項目投入到卵巢早衰研究,研究的幹細胞種類主要為間充質幹細胞。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幹細胞治療重啟 哪些相關概念股或將受益?
    7月18日,天士力公告,與全球領先幹細胞研發公司MesoblastLimited籤署《投資協議》、《產品開發商業化協議》等相關協議,天士力認購其2000萬美元的普通股,並引進其兩款分別處於三期和二期臨床試驗的幹細胞產品。這兩款產品分別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其可自我複製、多向分化、高度增殖等優勢而成為替代肝臟移植治療肝硬化有效方法。傳統方法幹預肝硬化不盡人意肝硬化屬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全球關注健康問題之一。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