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髮變多……

2021-01-13 央廣網

2020年青年關心的健康問題關鍵詞

編者按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步入歲末,回首這一年的經歷,梳理困擾年輕人的「2020年健康問題關鍵詞」時,我們發現,有與疫情相關的焦慮、強迫行為、疫情肥,也有年輕人常年關注的焦點:脫髮、熬夜、抑鬱……

讓我們一起看看專家給出的建議,注意這些關鍵詞:接納負面情緒、適度宣洩、積極應對、定時吃飯、按時休息、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走出家門和真人交往、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戒菸限酒、保持樂觀、心理平衡、早睡早起……

在新的一年裡,希望你身心健康、積極向上。

【關鍵詞:失眠】

新的一年早點睡,能減脂增肌、皮膚變好、頭髮變多……

2020年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一年,李言也不例外。25歲的她今年參加了工作,是一家傳媒公司的職員。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不容易,她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準備,並且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然而,在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之前,她的睡眠質量卻變得越來越差。

起初是睡得淺,夜裡斷斷續續會醒來幾次,醒來之後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再次睡著。到後來,她已經很難在零點前入睡。現在甚至會因為害怕睡不著而很晚才上床。李言偶爾會在不知不覺間睡去,醒來後窗外依然是漆黑一片,她的夜晚總是格外漫長。

她不想吃藥。她尋求過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的幫助,也收到了一些建議。比如睡前一小時不看手機、睡前看書、睡前避免情緒激動、白天少喝咖啡,愛好健身的朋友還建議她每天抽出時間做有氧運動,以此讓身體感到疲憊,這些辦法她都曾一一嘗試,但效果並不顯著,「經常躺下之後思緒和畫面就開始在腦海裡翻湧,無法抑制也停不下來。仿佛腦袋裡有一家電影院。」

李言身邊很多朋友也受著失眠的困擾,他們甚至還建了一個「失眠群」,最初說是為了互相幫助共同對抗失眠,後來就變成睡不著時的「夜聊群」。

「我今天一杯咖啡也沒喝,下班到家之後也不打算再看任何帶屏幕的東西了,但願今晚我可以安然入眠。」

【專家建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科主任孫偉: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熬夜的隊伍,熬夜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熬夜會影響睡眠質量。「最理想的入睡時間是晚上11點。從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1點深睡眠的比例最高。而如果經常熬夜,錯過了最佳睡覺時段,淺睡眠、做夢睡眠的比例就會更高,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

其次,經常熬夜會對體重產生影響。因為熬夜會影響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在晚上11點達到分泌高峰,這時如果人在睡眠狀態,生長激素就會分泌得比較多;如果還在清醒狀態,生長激素就會分泌不足。生長激素可以促進脂肪分解,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通過早睡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達到減脂增肌的效果。

第三,經常熬夜會導致皮膚再生受到影響,皮膚會缺少光澤,失去彈性,人就會顯得衰老。睡好覺對皮膚的保養,比護膚品的作用大得多。

第四,熬夜還會影響頭髮的再生。很多年輕人髮際線後移,這與熬夜有很大關係。熬夜的時候,人體內皮質醇的濃度會升高,而皮質醇升高又會促使毛囊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加速細胞程序性凋亡,導致毛囊萎縮,頭髮脫落,並且影響頭髮再生。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雪芹:

醫學研究發現,睡前看藍光屏幕2-5個小時,可以降低褪黑素的合成與分泌,阻礙褪黑素水平升高,使睡眠時間推後,睡眠變淺。消除藍光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最好的方式是睡前不用電子設備,關掉較強的照明燈光,提高公眾的睡眠衛生觀念。

在王雪芹看來,經常熬夜,將睡眠時間無限制地往後推移,將生物鐘人為地打亂,這些外在行為很可能對基因產生修飾作用。長此以往,會使褪黑素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褪黑素對情緒有著調節作用,王雪芹醫生發現,很多來睡眠醫學科就診的患者,原本以為自己只是睡眠問題,經過檢查卻發現是抑鬱障礙。

還有一種睡眠障礙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常見——「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王雪芹醫生解釋說,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是指在24個小時晝夜周期中,患者的主睡眠時間段出現了後移,通常超過兩個小時,是一種延遲睡眠起始和覺醒時間的模式。患者不能在期望的或者是常規可接受的較早時間入睡(覺醒)。他們有明顯的入睡困難,但是一旦入睡,睡眠的質和量以及睡眠結果都沒有明顯的異常。

人在被剝奪睡眠時,為了保持長時間的覺醒狀態,機體會增加食慾素的分泌,增加攝食行為。很多熬夜的人會變得肥胖,可能也與食慾素的分泌增多有關。食慾素不僅參與調節睡眠——覺醒周期,還調節著攝食行為、能量代謝、胰島素分泌、胃酸分泌等生理功能。

「睡美容覺是有科學依據的。良好的睡眠對健康體重保持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食慾素還參與大腦認知功能活動,所以熬夜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功能下降的現象。睡眠節律一旦遭到改變或破壞,人們經常感到腦功能的下降。」王雪芹說。

【關鍵詞:脫髮】

這樣止住後退的髮際線

在宋逸印象中,脫髮是和遺傳基因有關係的。宋逸父母的頭髮都烏黑濃密,家裡的親戚也沒有脫髮的。聽父母說,她小時候理髮師傅都會特別幫她把頭髮修薄。然而,今年她開始脫髮了。每天起床枕頭上一大把,洗完頭,浴室下水口會被頭髮堵住。工作之後,壓力大了不少,不過她依然堅持著良好的作息,白天高效工作,很少晚睡熬夜,為了健康她還經常去健身房鍛鍊,飲食上也避免吃辣的。宋逸說:「我想過用一些生發的藥物,但很擔心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副作用。只用過一些防脫髮的洗髮水,但效果不明顯。現在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專家建議】

中日友好醫院毛髮醫學中心主任楊頂權:

常見的脫髮類型有雄激素性禿髮、斑禿和休止期脫髮。休止期脫髮主要由營養不良、季節變換等因素造成,病因解除後3到4個月脫髮數量能逐漸恢復正常。斑禿主要與遺傳、免疫和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一般需要去醫院皮膚科就診,找到誘發因素並接受專業治療,多數可以治癒。雄激素性禿髮佔到脫髮患者數量的95%,主要發生於成年男性,在中國,男性雄激素性禿髮患者約有1.3億,女性患者約有0.3億。

楊頂權介紹說,雄激素性禿髮主要表現為頭頂毛髮變細、變短、變軟,特點是前髮際線後移,頭頂毛髮減少,最終形成禿頂,而顳側和枕部毛髮減少不明顯,最終頭頂形成M型、C型、U型脫髮區。

引起雄激素性禿髮的原因主要包括遺傳、雄激素代謝、精神壓力、毛囊微環境等因素。遺傳方面,雄激素性禿髮目前被認為是多基因遺傳疾病,大約50%的男性雄激素性禿髮患者有明確的家族史。

過多的睪酮和二氫睪酮與頭頂敏感區域的毛囊結合後會導致該區域的毛髮生長期縮短、休止期延長以及生長速度變慢,目前被認為是導致雄激素性脫髮最主要的原因。「二氫睪酮在男性18歲之前都在『做好事』,幫助男孩向男性化發育,如喉結發育、變聲、長鬍鬚等,但在男性18歲之後就開始『做壞事』,讓人出油、長痘痘和謝頂。所以,雄激素性禿髮起病一般在18歲以後,早一點的有的甚至在變聲後就開始脫髮。」楊頂權說。

第三個導致雄激素性禿髮的主要因素就是精神壓力,經常熬夜工作,精神壓力大,長時間緊張、焦慮、抑鬱、憤怒都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的波動,令人體產生應激激素,進而使毛囊周期變短,加速毛髮的脫落。

脫髮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在綜合作用下導致的疾病,性激素水平、個體敏感性和毛囊微環境等都可能是脫髮的條件。「有的人雄激素升高或是經常熬夜也並不一定會出現脫髮問題,這些發病因素是否會造成發病,因人而異。最新的研究發現,毛囊微環境也與脫髮關係密切,包括局部微循環、感染、毛囊周圍炎症,它們對毛囊的生長周期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楊頂權說。

那麼該如何判斷是否正在脫髮呢?楊頂權說,男性可以用手按壓一下頭頂,然後再按壓一下後枕部,如果感覺頭頂毛髮厚度比後腦毛髮薄就可能有脫髮問題。女性若發現洗頭時頭髮脫落較多,或頭頂有很明顯的「中分」,露出頭皮較多,則說明脫髮明顯。「另外還有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判斷方法,就是每天掉發100根以內就屬於正常的自然脫髮。一般情況下洗頭時的掉發會佔到全天掉發的70%,所以洗完頭掉落的頭髮不超過70根就是正常的」。

楊頂權建議,如果脫髮較輕可以採取養護、按摩、飲食保健等居家治療方式。應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心情舒暢。同時注意飲食,可多吃粗糧、豆類、黑木耳、新鮮的蔬菜水果、海產等其他蛋白質含量高、具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以及粗纖維食物。要少吃糖類食物,不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此外,無氧運動也會刺激睪酮的分泌,應注意多做有氧運動。

雄激素性禿髮是無法根治的,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可以減輕發病的程度,延緩發病時間。如果脫髮情況較為嚴重,建議就醫,通過抽血化驗找到脫髮的原因,再通過毛髮鏡檢查查看脫髮程度,最後醫生通過檢查患者的脫髮類型,再選擇具體的治療方式。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包括有促進毛髮生長的、調整激素水平的、緩解焦慮的、抗感染的和改善微循環的等等。使用治療脫髮的藥物會影響生育其實是認識誤區。脫髮的治療只要遵循早期、長期、規範、聯合和個體化的防護原則,90%的患者可以止住病情,70%的患者可以生發。

若在經過藥物治療之後仍不滿意則可考慮做植髮手術。植髮不是一勞永逸的,植髮的本質是毛囊資源再分配,要把「養、植、護」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

「治療脫髮不要隨便相信所謂的神奇速效方法,也不要輕信民間偏方。治療較為嚴重的脫髮一定要前往醫院或是正規醫療機構的毛髮專病門診或毛髮醫學中心進行診療。」楊頂權提醒說。

【關鍵詞:肥胖】

疫情給了大家變胖的機會,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武漢小夥子林舟(化名)從小就愛美食不愛運動,身高1.78米的他,體重曾經在200斤左右。疫情期間,因為多吃少動,6月,他的體重飆升至556斤,身體負荷不了,躺下來難受,呼不出氣,曾打120求助。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上門為林舟做了核酸檢測和住院前檢查。醫生表示,肥胖導致了林舟急性心衰,如果不及時救治會有生命危險。入院後,林舟接受了彩超、睡眠監測等各項檢查和對症治療。一個多星期後,林舟終於脫離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病房。

疫情期間,飽受體重增加困擾的人實在不少。今年4月,本報對3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期間,73.7%的受訪者體重增加了。受訪者認為增重的三大原因是運動量少、作息混亂和多餐多食。

【專家建議】: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超聲心動圖室主任汪芳:

肥胖可能導致一系列併發症或者相關疾病,進而影響人的預期壽命或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可能引發生理、心理和社會問題。已證實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

醫學上有對於肥胖相關的判定方式。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肥胖程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肥胖程度在±10%之間為正常,10%-20%之間為超重,20%-30%之間為輕度肥胖,30%-50%之間為中度肥胖,大於50%為重度肥胖,大於100%為病態肥胖。

現代治療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飲食、運動、行為和生活方式調整、心理和社會支持、藥物和手術等。其中,生活方式幹預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內容,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貴在堅持;戒菸限酒,受益無窮;保持樂觀,心理平衡。

合理的飲食結構需要控制總熱量、飲食均衡、合理搭配。「我們吃下去的食物要分解和代謝,之後產生熱量供人體消耗。消耗熱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礎代謝(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體力活動和其他消耗。當供給的熱量多於消耗時,剩餘的熱量就會儲存起來,機體更傾向於把這部分熱量變成多餘脂肪。進食過多的食物,消耗偏少;飲食正常,但是體內消耗不足都可能導致出現多餘脂肪。肥胖人比正常體重的人『合成代謝』更亢進,意味著吃同樣的食物,前者更容易合成脂肪保留下來。」汪芳說。

汪芳強調,控制攝入熱量不意味著節食,也不可採用不吃主食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她表示吃飯要本著:早餐吃好、午餐按時吃、晚餐儘量清淡的原則。有些細節需要注意,比如儘量放緩吃飯速度,細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手機。

具體到數值上,汪芳建議女性每天攝入1200千卡熱量,男性1800千卡,這樣不會有熱量剩餘。1200千卡熱量的參考食譜為:早餐,饅頭半個、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飯75克、瘦肉5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米飯75克、魚75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1800千卡的參考食譜為:早餐,饅頭半個、雞蛋1個、牛奶250毫升;午餐,饅頭1個、瘦肉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饅頭1個、豆腐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睡前,牛奶250毫升、鹹餅乾3-5塊。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除了跟飲食有直接關係,與遺傳也有密切關係。研究發現,對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來說,父母體重均正常,他們後代肥胖發生率不超過10%;而父母都肥胖,後代肥胖發生率超過70%。因此,為了我們後代的健康,還沒有當父母的朋友們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汪芳說。

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有科學的運動。汪芳表示,運動光「動了」是不夠的,運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可重複的多個大肌群參與的,旨在促進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柔韌性的身體活動,並非沒有臥床或靜坐就等於進行了運動,日常活動不能代替運動。

「運動的能量消耗是安靜的幾倍及幾十倍。1小時靜坐消耗80千卡,1小時走路消耗180千卡-200千卡,1小時跑步消耗500千卡-700千卡。」汪芳表示,運動方式的選擇因人而異,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和遊泳等。運動要適當,以運動後不感到疲勞為適度。如果有條件,每天都要運動30分鐘,至少要保證每周運動3次。

汪芳建議運動要有恆、有序、有度地進行。汪芳介紹,可以通過「心率估算法」判斷運動的強度。一般來說,人在安靜時的心率會維持在(60-100)次/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心率範圍公式為:最大心率*(60%-70%),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齡。比如一個45歲的男性,最大心率是220-45=175,中等強度範圍就是175*(60%-70%)=(105-122)次/分鐘。如果該男性運動後心率在上述區間,那麼他做的就是中等強度運動,超過即為高強度,反之就是低強度。

汪芳特別強調,運動要講科學,切忌隨意鍛鍊,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體質等,循序漸進地進行。

【關鍵詞:視力下降】

年輕人怎麼做才能遠離近視

劉娜今年26歲,已經戴眼鏡十幾年。小學四年級的一天,媽媽發現她眯著眼睛看電視,問她是不是眼睛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近視了。這些年儘管近視度數增加並不多,但是到現在,她已經換了十幾副眼鏡,最貴的一副花了3000多元。

劉娜今年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天天盯著電腦,不工作的時候就躺著刷刷手機,現在雖然復工了,但還是經常玩手機到半夜,「近視度數加深了,所以過來把鏡片也換了」。

在我國,有6億多人飽受近視的困擾。國家衛健委於6月5日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大學生為90%。

【專家建議】

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魏文斌:

近視與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關係密切。尤其在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不僅要避免外出活動,還要通過網課學習,這無疑會導致近視的發生或者近視加深。

兒童青少年如何合理用眼?魏文斌建議,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和看電視。選擇電子產品要堅持「寧大勿小」原則,選擇順序依次為投影、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非學習使用電子產品不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通過網絡學習30到40分鐘後,閉眼休息或者遠眺10分鐘。持續用眼後認真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充分休息。讀書寫字的時候保持「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胸距書桌一拳。

另外,要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不在吃飯、臥床時看書或者使用電子產品,不在光線過暗或者陽光直射的情況下看書寫字,讀寫的過程中同時打開房間大燈和檯燈,檯燈要有足夠和均勻的亮度及色溫,書籍紙張應避免精裝的銅版紙,減少眩光的發生。可以設置綠色背景的屏保壁紙,以緩解眼疲勞。

魏文斌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發現兒童歪頭視物,頻繁地眯眼、擠眼等異常情況應該仔細觀察,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今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其中特別提到戶外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近視的方式,充分接觸陽光可以有效地預防近視發生和發展。每天保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提倡兒童青少年通過步行上下學、課間走出教室、下午放學後先進行戶外活動後完成家庭作業等方式,增加戶外陽光接觸時間。

對於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魏文斌表示,一旦確診近視就應該幹預,度數大於100度就應該佩戴眼鏡。「首先應該去醫院進行鑑別,區分診斷真性近視還是視疲勞和假性近視」。

魏文斌提醒,成年人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近視度數也可能不斷加深,同時引起眼底病變。這也是致盲的最重要原因。「中老年人近視度數的加深,可能與白內障的發生與發展有關,所以上班族也應該注意眼部保健,必要時要進行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郭欣:

讀書寫字時,選擇合適的書桌有利於保護青少年視力和預防近視。不能用餐桌、餐椅或者床代替。不合適的桌椅會對坐姿、視距造成很大影響,導致孩子近視和脊柱彎曲等疾病發生。應保證兒童青少年坐在椅子上,大腿和小腿垂直,背挺直,上臂下垂,手肘在桌面以下3-4釐米。

【關鍵詞:焦慮】

遇見焦慮?接納、適度宣洩、積極應對

「焦慮感一般都來得很突然,大多是在深夜,看著書、刷著朋友圈或是與朋友聊天的某個瞬間,就會突然陷入不安,心率加快,無法繼續專注於手中正在做的事,甚至有時候會很想大哭一場。」今年27歲的許潞(化名),是一名外企職員。他說自己曾經會因為處於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狀態而感到焦慮,而現在卻又因為有了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而焦慮。「工作了之後,總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害怕看到別人搶先一步完成我想做的事,害怕在我從事的領域被拿來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度過這一生,當不甘於人後的情緒逐漸被放大的時候,要強就變成了焦慮。我也經常想:當你放縱自己焦慮情緒的時候,或許別人正在努力,你要立刻行動。而越是如此想,便又愈發焦慮了。」

與許潞相反,曹殊(化名)的焦慮則是「做著不喜歡的事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麼。」曹殊今年23歲,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替他選的,但他對這份工作完全沒有一點興趣。「有一陣子工作量和壓力都很大,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我夢裡不是在做報表就是跟領導和同事吵架,醒來後躺床上覺得腦子一片空白。後來,在沒有跟我父母商量的情況下,我辭職了」。

辭職後的曹殊跟父母有過幾次暴風驟雨般的爭吵,吵到疲憊後,他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聽爸爸隔著房門喊「那你到底要幹嘛?」冷靜了幾天後,他決定去留學,可後來遇上疫情,留學計劃便擱置了。「我現在時常會因為不知未來該如何而焦慮,沒有明確的目標,又不願違背意願做不想做的事。總覺得在找到方向並證明自己之前,焦慮會一直纏著我。焦慮時會忽然覺得手足無措,做什麼事都不能持續,心裡總覺得踏實,煩躁不安。甚至此時去回憶那種感覺都會覺得痛苦」。

【專家建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評估中心主任石川:

焦慮的核心就是不確定,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焦慮可以表現為擔心害怕,也可以表現為各種身體症狀。

焦慮的形式是多樣的,從表現上可以分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從發作上可以分為慢性的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的驚恐發作。

精神性焦慮表現為精神上的過度擔心和泛化。由於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個體會表現為易激惹、易發脾氣、易生氣,而且會影響個體的大腦對世界的認識和判斷,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情況。長時間的焦慮會使大腦處於一種異常活躍的狀態,從而導致個體容易失眠。而失眠又會引起新的問題,例如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等。

焦慮也會產生一系列的軀體症狀,比如心慌、胸口發悶、口乾、尿頻、出汗,甚至是感到憋氣或者是過度的喘氣,肌肉也會表現出特別緊繃的現象,容易酸痛,甚至發抖。急性發作的焦慮,也叫驚恐發作,個體會表現為:突然感到心慌、胸悶、出汗,覺得失控,甚至有一種瀕死感。急性焦慮發作時間比較短,一般持續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最長不會超過一個小時,特點是突然發作、突然中止。

焦慮其實也有它的功能和意義。焦慮是人類在面臨病痛、災難等重大事件時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一種正常現象。它實際上是生物本身應該有的一種防疫功能,在遭遇比較重大的事件時——比如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焦慮情緒是人的正常反應,它是一種身體的保護機制。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

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的,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例如在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來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訓練等。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還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同時大家注意要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菸、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張曼玉 見習記者 陳鼎)

相關焦點

  • 增肌or 減脂?掌握基礎飲食方程式,「吃」出好身材!
    增肌和減脂,不同的方向,目的不同,飲食原則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在減脂的同時增肌,一舉兩得,這是很多人期待的理想健身狀態。那麼增肌和減脂能否同時實現呢? 當然不行!絕對的增肌與減脂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
  • 頭髮變白的原因 變白吃什麼好
    那麼,頭髮變白是什麼原因呢?頭髮變白吃什麼比較好?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頭髮變白的原因營養攝取不均很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常常不注意吃飯,吃的很潦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在缺乏營養的情況下,黑色素細胞沒有辦法給頭髮提供黑色素。多吃蛋白質成份高的魚類,以及富含促進新陳代謝的維他命E的食品。
  • 碳水循環飲食怎麼做到同時增肌又減脂!
    碳水循環飲食怎麼做到同時增肌又減脂! 對於有在健身的人來說增肌與減脂這兩個階段都十分重要,而碳水循環飲食(carbohydrate cycle)對於想要同時增肌又減脂的人來說,是一種十分神奇的飲食方式。
  • 適合男人增肌減脂的飲食原則:多吃不胖,越吃越壯!
    我多久能練成彭于晏那樣? 等等。讓大家多吃不胖,越吃越壯。 只要能做到以下的4種原則,那麼就能實現自己增肌或者減脂的需求,一起來看看吧!
  • 增肌又減脂?HMB似乎真能有點用
    可以說HMB作為一款運動補劑或是「健康食品」並沒有在市場上存在很久的時間,相對的也就不像是其他的那些補劑產品已經被運作的很成熟,很受到大眾的認識,像我自己是從來都沒有用過這一類型的產品,但是它所聲稱的增肌減脂作用則是每個健身愛好者都想要獲得的,而且似乎它還真的可能能產生效果。
  • 卡路裡,一直在增肌減脂的你到底了解多少?
    在增肌減脂道路上奮鬥的小夥伴們或許對卡路裡這個名詞很熟悉,我們總是在說,減肥需要消耗多少卡路裡,想要增肌每日應該多攝入多少卡路裡。 在健身興起的初期,幾乎所有的相關研究,商業產品,健身培訓,針對的市場都是美國,為了美國人民能看得懂,健身界在很多的地方就採取了美制單位。例如能力上的卡路裡,重量上的磅。而如果要用焦耳來計算,1卡路裡約等於4.184焦耳!
  • 「益智,減脂,增肌」一次搞定!
    益智、減脂、增肌,一次性搞定!準備好以上食材,胡蘿蔔切丁—— 2 ——減肥人士這款丸子也同樣適合減肥人士,大家都知道雞脯肉是減肥人士的最愛,因為它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減脂的同時增肌,但是因為它的口感很多人有點拒絕,這種做法大大改善了口感,減脂增肌的同時享受美味。玉米粒屬於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增加飽腹感。總之,這款丸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丸美」,快快動手做起來吧!!
  • 增肌和減脂可以同時進行嗎,教你這些小知識,正確區分它們
    運動和健身這兩件事成為年輕人當中的潮流,而越來越多人也開始追求專業性的健身,因為專業的健身行業為所有想要減肥的人制定了更合理、運動效率更高的減肥計劃。很多人會好奇增肌和減脂可不可以同時進行,他們害怕不科學的健身會對自己的形體造成不良影響,今天告訴大家如何區分增肌和減脂。一、關於減脂和增肌1、什麼是減脂減脂是通過運動讓我們體內多餘脂肪燃燒的過程。
  • Get這些健身技巧,讓你增肌、減脂都跟開掛一樣!
    08  減脂Or增肌  分別抓住這三大重點  首先,如果你想減脂,那麼你的重中之重  而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標是增肌,那麼毫無疑問,就應該把精力最先放在力量訓練上。接下來第2位,便是配合科學、合理的飲食,確保熱量、蛋白質的攝入充足。最後第3位則是保障1-2天的休息日。休息,雖然沒有位列於首,但是它對於增肌來說,真的十分重要,肌肉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才能得以恢復、生長。如果你一周7天、天天苦練,不給肌肉一絲喘息機會,怎麼能指望它變大、變壯呢!
  • 12種最常見食物,又便宜又好吃足夠增肌減脂用了
    今天就列一個常見健身食物清單供各位小夥伴參考,這些食物無論是對於增肌還是減脂,只要將其合理規劃到你的健身飲食方案中,皆能更好地達到促進運動健身的效果。1-豆類豆類,主要是指豆科中可作為食用和飼料的豆類作物。可以說豆類的營養價值與肉類食物難分伯仲,它們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B、鐵等,而它們所含的膳食纖維卻是肉類沒有的。這些營養元素配合運動,就能在健身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瘦子怎麼鍛鍊能變強壯分享瘦子怎麼變壯8個秘籍
    瘦子到底怎麼變壯?即使你現在還很瘦弱,不要緊,看到這篇文章說明你還不是無可救藥,說明你絕不與娘炮為伍,接下來就是考驗一個男人堅韌的時候了,我總結了8條讓我蛻變的瘦人變壯秘籍,都是超級簡單的道理,最關鍵的在於要狠狠的執行,男人嘛,只有經歷這一關才稱得上男人。瘦子怎麼變壯1.加餐。
  • 早餐對於增肌和減脂真的非常重要嗎?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我會回顧現有的一些研究,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減脂,增肌和整體的健康。早餐對於減脂重要嗎?雖然脂肪燃燒的過程在生物學水平上是非常複雜的,但是最終還是由一個因素決定:你消耗的能量必須持續大於攝入的能量。這也被稱為熱量缺口,是減脂的必要條件。為了讓早餐去改善減脂的結果,那麼它需要以某種方式去帶來更有利的淨能量平衡才行。
  • 減脂增肌的有氧、無氧應該怎麼練?
    最近網上都在瘋的減脂增肌「運動計劃表」,關鍵點就在於有氧運動、無氧運動交替做,不僅可以打破身體吸收率、也可以加速身體代謝,幫助突破減肥停滯期!一起看看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怎麼練?有氧無氧一起搭配的減脂增肌運動計劃表吧!有氧、無氧運動怎麼區分?
  • 48歲老人18周減掉30斤,秘籍在於「身體重組」:減脂增肌同時進行
    大家好,我是貓老師健身!分享健身知識!,先減脂再增肌?,還是邊減脂邊增肌?下面貓老師健身分享一位48歲老人18周內成功減掉30斤,並從此保持低體脂率的秘籍。就是上面這位美國普通的男性,他的名字叫做羅伯·楊(Rob Yong),他的身材成功轉型的秘籍在於:身體重組,他認為完全可以減脂增肌同時進行。
  • 為啥有的人皮膚會越變越黑?幫你找出幕後真兇,變白不會太難
    有人甚至出現皮膚越變越黑的情況,這究竟是咋回事?想要皮膚變白,抓出背後的兇手,還真是很有必要。在這樣看重顏值的時代,沒有一個好的皮膚,會讓女性有點自卑,形象上也會大打折扣,一白遮三醜還是有道理的。為什麼皮膚會越變越黑?
  • 甜美女神堅持健身增肌,長期的鍛鍊讓腿部變粗,卻更加性感了!
    如果把這個道理細化用在身材某個部位也是一樣的,大部分女生都害怕腿會變粗,害怕腿粗的女生都是因為對自己的身材沒有信心,像那些經常健身的女孩子就從不擔心大粗腿會把自己的外表形象毀掉,反而更加凸顯了她們的身材曲線。
  • 增肌中的「七分吃」是怎麼樣的,來看看
    在我們健身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增肌,各種方法,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健康的飲食中增加我們的肌肉。這種健康的增肌方式你不能不知道!增肌減脂健身食譜,健身餐的正確吃法健身所謂「三分練七分吃」,每天飲食的比重佔大部分。什麼食材、多少分量、怎麼搭配這些都是健身餐很重要的部分。今天來教大家如何搭配健身時期菜譜,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減脂&增肌的你。
  • 就要變大隻:教你增加15磅肌肉!如何增肥增重增肌的
    雖然這個進食頻率無法滿足你的新陳代謝,但是它能讓蛋白質合成肌肉的效果最大化。 蛋白棒也是一個好選擇,你可以及時補充蛋白質。 >>>>3.夜間補充蛋白質 感覺自己白天裡蛋白質攝入不足?一種常見的極端方法就是設定鬧鐘,睡後每四小時起來補充20-30克蛋白粉。 你肯定不想長期如此,因為它會打斷睡眠,不利於肌肉增長。
  • 白髮變黑髮方法 白髮變黑的小妙招
    白髮變黑髮方法其實日常的一些壞習慣就是長出白髮的元兇的,所以想要讓您的白髮變成黑髮的話,就改掉這些壞習慣,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要睡不好,每天多多梳頭髮等等,這些都是白髮變黑髮的方法哦。1、要遠離焦慮如果天天的憂愁、煩惱、焦慮,則可能引起脫髮,焦慮壓抑的時間越長,脫髮就會迅速的加快。
  • 無氧運動,增肌的好幫手,找對方法,突破增肌難關
    無氧運動的概念被提出後,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他的運動效果。無氧運動作為眾多運動方式的一種,供能系統、鍛鍊效果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一些專業的運動員訓練中,無氧運動往往被用來增肌和鍛鍊身體的耐受力,是一種新型的高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