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過「豺狼虎豹」,可你知道豺長啥樣嗎?

2020-12-04 果殼網

2016年5月10日,國家林業局官微轉發了一條新聞:《世界瀕危物種雪豹頻現甘肅肅北鹽池灣自然保護區》,稱該保護區內世界瀕危物種雪豹活動頻繁,保護區正力圖進行個體識別建立個體資料庫。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而我的目光一下被題圖吸引——圖中是四隻黃棕色、長得既像狐狸又像狼的犬科動物。光看照片,大部分人可能認不出它們,但它們的名字可謂無人不知。

它們就是豺,豺狼虎豹裡的那個豺。

豺狼當道

豺 (Cuon alpinus),也叫亞洲野犬、豺犬、紅狗或紅狼,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豺屬中的唯一物種。從外觀上來看,豺就像是灰狼和赤狐的混合體。豺屬與犬屬(Canis)(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狼和狗所在的屬)在基因上關係很近,但在身體結構和行為上仍存在顯著不同。豺的軀幹和四肢結構更類似於貓科動物,這使它們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行動能力。在中國動物園協會組織編寫的《動物園設計》中,「大、中型犬科動物展示設計」一節就特別提及:「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室外露天的展示環境的圍牆之間的夾角不得低於90°,尤其對於紅狼(豺)來說,它們善於藉助夾角『飛簷走壁』。對於大多數城市動物園相對狹小的空間來說,建議紅狼的室外展舍用金屬網封頂。」


鹽池灣保護區的豺。據鹽池灣保護區官網報導,這群豺共有9隻,圖片來自:ycw.gsly.gov.cn

說到吃,雖然豺也樂於吃些蔬菜水果,但它們還是吃肉為主,主要獵物是中型和大型有蹄類,比如各種野羊、鹿、野豬和野牛。它們擅長以群體合作的方式追捕獵物。與等級森嚴的狼群不同,豺群中並沒有地位超然的「豺王」。在捕捉到獵物之後,豺群會讓幼崽先進食,這和狼群中由地位最高的頭狼首先進食的做法截然不同。由於豺的獵物種類與亞洲的其它大型食肉動物重合度較高,它們不得不面對種間競爭的壓力——虎和豹與豺的種間競爭尤為激烈。因此,只有面積廣闊、食草動物種群數量豐富的棲息地,才能維持豺種群的存續。

中國的先人們是很熟悉豺這種動物的,經常將豺與虎狼並列,作為猛獸的代表。與豺有關的成語隨手就能找出好幾個,比如「投畀豺虎」、「蜂目豺聲」,還有什麼「豺狼當道」、「黨豺為虐」、「豺狐之心」,但都不是什麼好詞。這可能與豺捕獵的方式有關:豺群盯住目標後會接力追逐獵物,追上後,一隻豺咬住獵物的口鼻部位使其不能逃跑,其餘的豺則重點攻擊獵物的體側和後軀,往往將獵物的腹部和肛門咬破,場面鮮血淋漓,令人不忍直視。在這樣的攻擊下,大型獵物需要近一刻鐘才會死亡,而迫不及待的豺群在此之前可能已經開始進食了。如此場景,很容易使古人覺得豺是一種極其兇殘的動物,成就了其在「豺狼虎豹」中「老大」的地位。

不過,豺的形象也並非全是負面的。傳說深秋季節,春夏繁殖出的鳥獸已經長成,豺群會大量捕殺野獸以備過冬,古人將這種行為附會為豺在捕獵前進行「祭祀」,並且以此作為狩獵季節開始的標誌。雖然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行為的科學記錄,但許多古籍仍然對此進行了記敘,比如《禮記·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漢書·貨殖傳序》:「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獺未祭,置網不布於壄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從以上詞句可以看出,古人將「豺獺之祭」作為自然物侯的代表性事件,藉由這些捕食者的行為來判斷獵物是否充足可以捕捉。這體現出一種原始樸素的生態保護意識,可以說是早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古人通過觀察豺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生產行為,但到了現代,除了「豺狼虎豹」尚為人所熟知,豺已經完全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退出,淪為「傳說中的生物」。

這是為什麼?主要原因是現在已經沒幾個人見過野生的豺了

今不如昔

歷史上豺曾廣泛分布,從中亞到華南,從貝加爾湖畔到蘇門答臘島,都能發現豺的蹤跡。但現如今,若豺亦有靈,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寬慰自己:「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上還有哥的傳說。」維基百科的一張分布圖雖然略顯粗糙,但很能說明問題:


紅色為確定分布地區,綠色為可能有分布的地區,粉色為歷史分布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上給出的信息,豺已經從它們歷史分布區域75%的範圍內消失了。包括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阿富汗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有30多年沒有豺的確切記錄。人們相信這些國家的豺已經滅絕。根據IUCN的統計,全球估計只有4500—10500隻豺,其中只有949-2215隻成熟的能繁殖的個體,因此豺被列為瀕危(EN)動物。


IUCN官網給出的最新分布圖(中國中北部那個點可能是誤將鹽池灣與鹽池縣混淆所致)。圖片來源:IUCN

可以見到,生活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豺也早就銷聲匿跡,最後的記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而在華南地區,特別是曾經豺狗成群的江西省,進入21世紀以來只有兩筆未經證實的記錄,各保護區的紅外相機均未能拍攝到能夠辨識的豺的影像,研究者傾向於認為豺已在中國東部地區絕跡。

不過,2009年出版的《中國獸類野外手冊》中對豺的分布範圍是這樣描述的:「豺廣布全國;延伸至印度尼西亞(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印支、朝鮮、蒙古和俄羅斯。」


從《中國獸類野外手冊》能看出除山東、臺灣和海南外,幾乎每個省都曾有過豺的記錄。圖片來源:《中國獸類野外手冊》截圖

那麼實際上,現在中國哪裡還有豺呢?根據近10年內野外調查的結果,中國只有6個省份有豺的確切記錄,它們基本都環繞在青藏高原邊緣,曾經生活過豺的東北、華北、華南和華中,都已經不再有豺的蹤跡。


有豺的確切記錄的6個地區,分別為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保護區)和西藏(墨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為甘肅省鹽池灣國家自然保護區的豺。圖片來源ycw.gsly.gov.cn

無人關注的「豺老大」

豺作為「老大」的輝煌已經過去。正如你我所見,「當道」的早已是人了。

由於對豺長期以來極度缺乏關注,中國關於豺的野外觀察研究和監測數據太少,提供不出多少有效的資料。IUCN就用了「高度不確定」這個詞來描述中國豺的分布和種群數量。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豺數量不會很多。根據國外的觀察結果,豺一般三五成群或十隻八隻一起活動,甚至有四十隻的大群被報導,但迄今為止,中國記錄到的豺數量最多的是鹽池灣保護區的一群九隻,其餘的地點大都只拍到一兩隻而已。

西藏林芝地區的豺。圖片來源:linzhinews.com

對於一種被認為是成群活動的食肉動物來說,群體數量減少很可能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賴以為生的獵物密度太低,捕食者不得不縮減群體大小;二是其本身數量太少,無法組成足夠大的群體。中國的豺可能同時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加之它們如今所處的高海拔棲息地的環境限制,不太可能有很高的密度。

儘管中國一直根據1989年開始施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豺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進行保護,但限於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投入的匱乏,實際上豺從未得到過實質性的保護——華南某保護區甚至還曾經為了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而試圖對保護區中的豺進行捕殺「控制」。雖然中國不少動物園都有飼養和展出豺,但並沒有對全國的人工飼養個體進行統一的譜系登記,也沒有可持續的人工種群管理計劃,飼養個體是否屬於不同亞種沒有進行區分,在展示中針對豺的生物學特性和保護需求進行的科普活動更是少之又少。這些都是目前亟待動物園業界和公眾加以關注並作出改善的方面。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豺。圖片來源:chinawolong.gov.cn

在棲息地減少、盜獵、獵物缺乏、人為幹擾、種間競爭、家犬傳播疾病以及自然災害等威脅的多重打擊下,豺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中國最稀少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只能在中國西部的高原、深山和荒漠中尋求一片寧靜的棲息地,在與狼、豹、雪豹和猞猁等捕食者的競爭中艱難生存。

但我們仍有機會讓傳說回歸現實——至少別讓豺淪落到只能出現在成語裡。從目前豺在中國的分布情況來看,雖然種群數量較少,但它們所在的棲息地基本上都已經受到了保護。全國動物園中飼養的豺還有一定數量,尚能夠比較順利地在籠養條件下繁殖後代。也所幸豺在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還算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利於科普宣傳教育的開展。如果能得到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動物園從業者、科普工作者以及每個人的共同努力,現在開始著手推動豺的保護還不算太晚。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豺老大」的真實處境更多地揭示了一個事實:即使是我們耳熟能詳、似乎到處都有的生物,也有可能已經成為亟待保護的瀕危物種。像豺這樣的中國本土物種還有很多,雲豹、金貓、熊狸、大靈貓、小靈貓、水獺、中華穿山甲……許多我們一直認為很常見、數量非常多的物種已經悄悄從山林溼地中消失,僅靠為數不多的幾個保護區支撐著最後的一點小種群。在不遠的過去,我們的祖輩還與它們朝夕相處,而如今,它們在我們的步步進逼下退無可退。是時候給它們多一點關注與幫助了。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豺。圖片來源:longquanzs.org

(編輯:Calo)

備註:因豺的亞種分化眾說紛紜,本文沒有對各地豺的亞種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

  1. 英文維基「Dhole」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Dhole ;
  2.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網站: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5953/0;
  3. Arikve:http://www.arkive.org/dhole/cuon-alpinus/ ;
  4. 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網站:http://ycw.gsly.gov.cn/ ;
  5. 中國自然保護區標本資源共享平臺:http://www.papc.cn/ ;
  6. 中國西藏網《西藏首次拍到豺和不丹羚牛珍貴影像》:http://www.tibet.cn/news/focus/1446514376693.shtml;
  7. 中國網《四川黑水河自然保護區30餘年後發現豺的蹤影(圖)》: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3-03/14/content_28239442.htm;
  8. 薛亞東,劉芳,郭鐵徵,袁磊,李迪強,2014,基於相機陷阱技術的阿爾金山北坡水源地鳥獸物種監測,獸類學報;
  9. [美] Andrew T.Smith著,解焱譯.2009.中國獸類野外手冊.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0. 張恩權主編.2011.動物園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文章題圖:ycw.gsly.gov.cn

相關焦點

  • 「豺狼虎豹」中,為什麼「豺」是老大?老虎還比不上豺和狼嗎?
    我們常用豺狼虎豹來形容極其兇惡的野獸,而按照我們的習慣,排在前面的都是地位比較高的,因此,人們就認為豺狼虎豹中豺是力量最強的動物,但很多人不信服,因為大家都感覺老虎、豹子的捕殺能力要高於它,那它為什麼能排在老虎、豹子的前面呢?
  • 闢謠:「豺狼虎豹」裡豺排第一,豺是老虎的剋星嗎
    「豺狼虎豹」這個詞,一般用於泛指各種傷害人畜的猛獸,也常用於比喻惡人。至於為什麼按照「豺狼虎豹」這個順序,可能只是因為平平仄仄讀著順口。另外也有「虎豹豺狼」之說,可見這四種動物誰先誰後並非固定的。不過一些網友借題發揮,說「豺狼虎豹」是古人對這四種猛獸的排名,認為豺是排在首位的「老大」,更有甚者將豺說成是老虎的天敵。這些說法究竟是對是錯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豺是種什麼樣的動物?豺,屬於犬科—豺屬,外表介於狼、狐之間,體重15~20千克,少數大個體可接近30千克。
  • 豺狼虎豹中的豺,性情兇猛,老虎見了都怕
    豺狼虎豹是大家常說的幾種兇猛動物,對於狼,虎和豹,大家都非常的了解也比較常見,但是豺這種動物,仿佛是一個消失的物種一樣,只聽其名不見其物,今天咱麼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稀罕的小動物。圖為群豺獵虎圖。圖中的動物就是豺,豺在生物上屬於犬科,豺屬,豺種,有獨立的屬種。
  • 豺狼虎豹中的「豺」為何有資格排在狼虎豹之前?
    大家一定聽說過豺狼虎豹這幾個詞,是中國的一句古老詞語,常用來形容各種危害人畜的猛獸,有時也用來形容作惡多端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豺狼虎豹是指四種猛獸,是古人按照認為猛獸的兇惡程度來排的,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問了。
  • 豺狼虎豹,老大是豺,老虎其實是有天敵的?
    老虎是萬獸之王當之無愧,陸地上可能還真沒有老虎捕獵不了的動物,亞洲象,犀牛,棕熊,都有被老虎捕殺的記錄,可以說老虎沒有天敵(人類這個bug除外),但我們有個成語叫做「豺狼虎豹」,老祖宗將豺狼排在前,虎豹在後,傳聞大自然為它創造的剋星——豺群。
  • 豺:嗚咽的紅狗子,何時能回家鄉
    我儘管常常說「所有動物都有萌點」,也能下場親自給各種動物找出萌點(不信你可以一試),但有些動物就是比別的動物更好看,天生的,看一眼就特別喜歡。所以,我喜歡豺。但就和我喜歡的、一樣,或者和所有大型猛獸一樣,中國豺面臨很嚴重的問題。石家莊動物園的豺。
  • 都說豺狼虎豹,排在最前的豺到底是種什麼動物?
    我們在漢語詞語中常把「豺」和「狼」放到一起說,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野心、狠如豺狼等,豺狼虎豹這個詞語還把「豺」放到了最前面。
  • 都說豺狼虎豹,排在最前的豺到底是種什麼動物?它是狗的祖先嗎
    我們在漢語詞語中常把「豺」和「狼」放到一起說,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野心、狠如豺狼等,豺狼虎豹這個詞語還把「豺」放到了最前面。對於狼這種動物我們都比較熟悉,那麼「豺」這種動物又是什麼呢?它是不是和「狼狽為奸」中的「狽」一樣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呢?
  • 豺狼虎豹為「四兇」,豺為何排前面?它是種啥動物?有一種你常見
    我們常說豺狼虎豹,這4種動物被稱為「四兇」,而且豺被排到了最前面,古人認為它是四兇之首,在我們的意識中,狼、老虎和豹子都比較熟悉,但是豺這種動物卻讓人不明究裡,它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
  • 豺狼虎豹四大猛獸,為何不見豺?
    豺狼虎豹,是我們國家頂級獵食者的代表。而且豺更是古人口中比老虎還要兇悍的動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豺》:「豺,處處山中有之,狼屬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黃褐色而鬇鬡,其牙似錐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
  • 豺狼虎豹中豺大於虎?老虎用實力獵殺豺打臉這排名
    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但一些人就不明白了:為什麼稱為百獸之王的老虎竟然不敵豺,論戰鬥力貓科何曾害怕過犬科
  • 「豺狼虎豹」當頭的豺狗,在我國森林是如何慢慢消失掉的?
    豺是一種很兇猛且神秘的動物,相對於虎豹來說,如今的國人對它們的了解可謂是十分少。我們常聽說「豺狼虎豹」這個詞,為何小小的豺能夠放在虎豹之前呢?主要是豺相對於其他的食肉動物來說,習性較為狡詐,捕食方式跟非洲二哥斑鬣狗差不多,這讓人感到十分殘忍和恐怖,所以一些以豺為主角的,經過文學潤色的故事就不脛而走了。隨著豺大量地消失,這層神秘的面紗就變得更加迷人。
  • 老虎捕食豺狼,卻不見豺群來救助,網友:豺狼虎豹是瞎排的!
    在亞洲叢林食物鏈中,老虎是百獸之王,除了人類,幾乎沒有動物能威脅老虎,但有文字記錄老虎曾被一群豺犬所獵殺,豺犬能威脅老虎?在印度一公園中,多次拍攝到孟加拉虎大戰豺犬,最終結果也很明顯,老虎毫無懸念地捕食豺犬。
  • 「骨瘦如豺」中的豺是什麼動物,它真的十分稀少嗎?
    在我們的成語當中跟"豺"這種動物相關的不少於二十條,像「豺狼當道」、「豺狼虎豹」、「骨瘦如豺」、「豺狐之心」等等。似乎豺在古代是一種極為常見而又特徵鮮明的動物,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種大名鼎鼎的動物,不僅動物園裡見不到就,就連一些野生動物園裡也罕有"收藏"。
  • 今天說說中國的豺,消逝和歸來
    我們在察隅拍到的豺,活脫脫就是個小紅狼 但是豺在歷史文化裡名聲並不好。大家熟悉的一些詞兒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冠纓,都不是啥好詞兒(連帶著狼也沒得到啥好名聲),即便是一個中性點的詞:骨瘦如豺(同柴),細看也不是形容美好事物的詞兒。
  • 豺到底有多兇猛?能夠排在「狼虎豹」的前面?
    除了「豺狼虎豹」外,還有一句與它非常接近的,也是用來形容猛獸的,那就是「一豬二熊三老虎」,裡面的豬是野豬,它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根據三種動物與人相遇的機率以及傷人的多寡來排序的。那麼,「豺狼虎豹」又是根據什麼來排列的呢?豺為什麼在第一位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豺狼在前,虎豹在後,現實中的豺真能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
    為何先人們會將豺放在虎豹的前面,而且在如今的大多數文學故事裡面,豺都被描繪成一種非常神秘且極其兇悍的動物,甚至搏殺老虎都不是難事。那麼現實中的豺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它真的能夠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以及它又是如何在我國絕大多數森林中消失的?帶著這些所有疑問把文章看下去,讓我們來了解一個真實存在的豺。
  • 豺,狼,虎,豹,豺是老大,為什麼老虎還不如豺和狼?
    一般來說,我們形容兇猛的野獸,用「豺狼虎豹」來形容。按照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總是把最強的排在前面,就像百家姓一樣,那這個「豺」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可以凌駕於老虎和豹子之上呢?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大家簡單講一下。
  • 豺狼虎豹,它是出名的「奸臣」,最會攻擊別的動物後門!
    那就是狼了,如果喜歡野生動物的,那麼就應該知道北美灰狼,這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一種狼,在犬科裡面很少有跟大型貓科動物鬥爭的猛獸,它就是一個。還有喜歡狗狗的應該了解過狗狗裡面也有很多的猛獸。不過犬科動物裡面,不只是有狼跟狗,還有一個!今天說的就是這個豺狼,體型非常像狗狗那麼大,比狼要小一點,體型差不多是85-130釐米,尾巴足足有45釐米的長度。
  • 水果長在樹上的時候都是啥樣的?
    水果妞問答第20期|關於水果樹的拷問我們一直吃的水果,很多都不知道人家長在樹上是啥樣的,菠蘿是長在地裡還是掛在樹上的?好奇寶寶們去查了資料我們看一圈。- 1 -山竹樹水果妞:山竹樹都是老樹,之前網上有個密集山竹樹的圖,應該不是山竹的,是另外一種水果,因為仔細看了沒有山竹的屁股。山竹是一個個掛在樹上得,也並沒有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