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是一種很兇猛且神秘的動物,相對於虎豹來說,如今的國人對它們的了解可謂是十分少。我們常聽說「豺狼虎豹」這個詞,為何小小的豺能夠放在虎豹之前呢?
主要是豺相對於其他的食肉動物來說,習性較為狡詐,捕食方式跟非洲二哥斑鬣狗差不多,這讓人感到十分殘忍和恐怖,所以一些以豺為主角的,經過文學潤色的故事就不脛而走了。隨著豺大量地消失,這層神秘的面紗就變得更加迷人。
那麼豺究竟是怎麼消失的呢?這就要提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當時我國人民生產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快速發展,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自然資源,於是大量開墾荒地,捕殺野生動物,導致老虎、豹子等猛獸頻頻襲擊牲畜,甚至是傷害人類,最終遭到人們報復性捕殺。豺的消失是緊隨虎豹之後的,其銳減的時間段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
至今一些老人回憶起來都說:豺的消失仿佛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昨天傍晚還看見這些紅毛狗在田埂間活動,一覺醒來就再也沒有見過它們了。雖然描述地有些誇張,但是實際情況卻類似。
由於棲息地被破壞,野生動物數量銳減,導致豺等食肉動物可食用的東西不夠,這是豺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於食物減少,豺增加了捕食牲畜的比例,導致它成了「害獸」而遭到大量捕殺。
雖然以前人們也會捕殺野生動物,但受限於技術落後、裝備原始等因素,一直對野生動物的種群發展都造成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捕殺豺的方式越來越先進,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其中威力最大的,便是用一些豬肉、動物內臟等包裹起來的小型炸藥,然後放在豺群經常出沒的地方,一旦有豺群去啃食,就會引爆,從而炸死炸傷一大片。
當然,除了食物減少以及被人類大量捕殺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是令豺的數量銳減,比如棲息地喪失、碎片化嚴重,及其帶來的近親繁殖後果等等。
棲息地喪失、碎片化嚴重,不僅直接導致豺的數量減少,而且還能加重近親繁殖現象,導致遺傳多樣性降低,引起種群衰退,增加罹患遺傳疾病的風險。
目前我國的豺並沒有全部滅絕,在西南、西北等一些人跡罕見,生態保存比較良好的地區裡面,依然生活著少量的豺群。2013年,四川黑水河保護區人們架設的紅外相機,清晰拍到了豺的身影,無獨有偶,2015年人們在藏東南進行生物調查的時候,就有研究者拍到過豺群;這些年,各地關於豺的報導屢見不鮮,表明我國的生態環境正在往變得更加良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