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的神秘豺狗,到底是什麼動物,你被大人用豺狗嚇唬過嗎

2021-01-13 趣聊科學

小時候調皮搗蛋時,大人總是用:還不乖乖睡覺,一會豺狗把你叼走吃掉······年少不懂事的我們,總是輕易就被嚇唬住了,每次只要大人一說豺狗,我們就老老實實去睡覺,如果是哭鬧的話,立即閉嘴。然而我至今沒搞清楚,豺狗到底是什麼?豺狗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本事呢?

為了一探究竟,我仔細翻閱相關資料,也問了老一輩人,終於搞清楚了。

原來父母口中的豺狗只是民間的一種叫法,它們其實就是豺。

可能是因為它們長得像狗,因此人們會將它們俗稱為「豺狗」。

豺也叫亞洲野犬,是犬亞科的一種動物

豺是統稱,是犬科犬亞科豺屬豺種,它們家族總共有11個亞種,主要分布在北亞、南亞、、東南亞地區,在國內有5個亞種,長江以南地區的中國豺,新疆一帶的西亞豺,西南部和西藏南部的克什米爾豺,新疆、內蒙、東北地區的東亞豺以及川西、新疆、內蒙部分地區的四川豺。

在外形上,它們與狼、狗的體型相似,但總體上比狼要小,比赤狐大一點。一般的體長在100釐米左右,而尾巴佔據了身體的一半,有近50釐米,體高50釐米左右,重量在20千克的樣子,最大的體重也可以達到30千克左右。

豺雖然分布廣泛,但是數量非常稀少,因此對人們來說,它們顯得格外神秘,加上它們的習性比較怪異,行蹤不定,加上人們口口相傳中,它們被描述得更加誇張,也就變得更加神秘。

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但數量遠遠不如狐、狼等,它們棲息的地方也是相當複雜,從最南邊的熱帶雨林到山地、丘陵、到北邊的草甸、裸巖,都有它們的蹤跡遍布。

它們不會自己搭建洞穴,一般會選擇巖石縫隙、天然的洞穴安家,或者是乾脆藏在灌木叢中為家。

豺的外形上,與普通的狗很相似,但是頭會更寬一些,額扁平,嘴巴相對較短,耳朵圓和短,額骨中間處會隆起,從側面看上去,就像是整個面部鼓起來似的。毛色上,它們大部分毛髮為棕褐色,但四肢內側、腹部等地方會呈現黃色、淡白色,而且毛色會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化。

豺是現存最強的犬科動物,兇殘且靈活,戰鬥力高於狼

豺是群居動物,在它們的族群中,會有一個強壯而且狡猾的領頭豺充當首領,帶領一個或者幾個家庭聚集在一起,族群少的只有兩三隻豺,而多的可以達到20-30隻。當然,偶爾也能看到單獨活動的豺,但是屬於少數。

豺的性情很兇猛,膽子也是相當大,與它們相遇的動物都要害怕。它們喜歡以群體圍獵的方式捕食。在早晨和傍晚,領頭豺發出嚎叫,召集群體的小夥伴一起捕獵,遇到獵物後,它們會大範圍將獵物圍住,步步逼近,最終拿下。

豺的行動非常敏捷,而且非常擅長跳躍運動,原地起跳,可以跳出3米多遠,如果助跑的話,5-6米的溝渠對它們來說也是小意思,它們還能跳過3米高的壁巖等障礙物,這些本領在它們捕食時都是加分項。

它們的靈活性也很強,比獅子、老虎、熊、狼等動物的靈活性還要勝一籌,跟、雲豹等貓科動物屬於同一級別。

出色的捕食能力,加上它們強大的咬合力,一群豺分食獵物的場景實在是有點太過血腥和暴力,一群豺把獵物圍住,一起進攻,抓瞎眼睛,咬掉鼻子、嘴巴,撕開皮毛,一起分食內臟和肉,一會就乾乾淨淨。

豺與虎爭鬥,豺不是老虎的對手,但在一群豺與虎的較量中,老虎也沒有多大的勝算,在印度曾經發生一件這樣的事情:孟加拉虎與一群豺為了爭奪食物,發生血戰,但結果是,孟加拉虎咬死、咬傷幾隻豺以後,還是沒能衝出重圍,到最後,孟加拉虎體力透支,倒在地上起不來,最終被窮追不捨的豺活活咬死。但在現實中,豺與虎基本上能夠和平相處,豺也挺識趣,它們會安靜等待老虎吃完,它們再上前去吃老虎剩下的,而且老虎也不會主動去攻擊豺,畢竟它還要藉助豺那更為靈敏的感官來防禦周邊可能出現的敵人。

豺的各種神秘傳聞

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各地的豺群數量還是可觀的,人們能夠看見豺群的機會也比較多,因此民間流傳著不少豺的故事:

有人稱豺為「驅除害獸保護莊稼」的神狗,豺狗的食物來源很廣,經常捕食野豬、狗熊等侵害莊稼的「害獸」,因為保護了莊稼,同時豺還會暗中護送在野外的行人,當行人晚上在野外露宿時,豺狗會偷偷在人們周圍撒上一些尿液,當山林中的野獸們聞到豺尿液的味道之後,就會逃之夭夭,從而不敢對行人下手。當豺遇到趕路的人時,會一直尾隨並護送,直到人們出了山,或者回到家,豺群才會離開,回到自己的山上。(故事出自《動物之美》-李湘濤)

在宜豐縣院前村的一個山上,唐師傅曾親眼見過一對豺狗捕殺野豬的情景,當天早晨唐師傅因為要出工,所以急急忙忙的就往山上走,在路過一個斜坡的時候,聽見一陣躁動的聲音,唐師傅看見兩隻豺正在追趕一頭野豬,野豬被逼得走投無路,最終用嘴迅速在地上拱出一個洞來,然後屁股坐進去,露出獠牙直面雙豺與之對峙,此時唐師傅發現兩隻豺並不著忙進攻,而是圍著野豬打轉,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後,一隻豺突然跳到野豬背上,將野豬兩隻眼睛挖了出來,這時疼得野豬跳了起來,另一隻豺找準了時機,襲擊了野豬後面,不一會就將野豬拿下了。(故事出自《大自然》-陳琳)

在大巴山腹地,生活著一種豺,它們常常成群結隊生活著,只有繁殖期的時候,公豺跟母豺才會離開豺群,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在一個草海裡面,母豺正餵養著孩子,突然公豺警惕了起來,隨後它變得急躁不安,原來是有偷獵者進入了草海。這個時候公豺用鼻子碰了碰母豺,尾巴在其面前掃來掃去,最後把目光望向了不遠處的沼澤地,此時母豺明白了,公豺是想獨自冒險將偷獵者引入沼澤。(故事出自《環球人文地理》-魏繼新 )

結語

以前,豺在國內的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其大規模的減少是20世紀80年代,主要歸結於兩點:一是野生動物的減少,豺的食物減少;二是豺的棲息地被破壞,而且被分割成「孤島」,不利於種群的繁殖。

如今豺在國內森林已經難得一見,基本上都生活在保護區裡了,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估計,全球豺的數量在949-2215隻間。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喜歡請點讚,歡迎關注,帶一起了解那些奇妙的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國人口中神秘的豺狗,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
    在小的時候,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被大人用豺狗這種動物嚇唬過,比如晚上不肯睡覺或者吵鬧時,大人們總會說一會兒豺狗就會過來把你叼走吃掉,這種嚇唬的招數屢試不爽,而且很管用,只要是哭鬧的孩子,當場就能止住。小時候我們不禁在想,豺狗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呢?為何在大人的口中,會有如此本事,而小孩也沒見過,為何要怕它呢?
  • 蘭溪發現瀕危動物豺狗蹤跡?
    「豺狼虎豹」是猛獸的代表,四者當中,狼、虎、豹為人們所熟知,但豺似乎已經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退出,淪為「江湖中的傳說」,令人倍感神秘。  十多天前,蘭谿市橫溪鎮胡宅村一名村民上山採藥,撿到一顆獸類頭骨,據其所稱正是豺狗的頭骨。  頭骨  這顆頭骨是什麼動物的?
  • 都說豺狼虎豹,排在最前的豺到底是種什麼動物?它是狗的祖先嗎
    我們在漢語詞語中常把「豺」和「狼」放到一起說,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野心、狠如豺狼等,豺狼虎豹這個詞語還把「豺」放到了最前面。對於狼這種動物我們都比較熟悉,那麼「豺」這種動物又是什麼呢?它是不是和「狼狽為奸」中的「狽」一樣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呢?
  • 「骨瘦如豺」中的豺是什麼動物,它真的十分稀少嗎?
    在我們的成語當中跟"豺"這種動物相關的不少於二十條,像「豺狼當道」、「豺狼虎豹」、「骨瘦如豺」、「豺狐之心」等等。似乎豺在古代是一種極為常見而又特徵鮮明的動物,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種大名鼎鼎的動物,不僅動物園裡見不到就,就連一些野生動物園裡也罕有"收藏"。
  • 都說豺狼虎豹,排在最前的豺到底是種什麼動物?
    我們在漢語詞語中常把「豺」和「狼」放到一起說,比如豺狼當道、豺狼成性、豺狼野心、狠如豺狼等,豺狼虎豹這個詞語還把「豺」放到了最前面。
  • 「豺狼虎豹」當頭的豺狗,在我國森林是如何慢慢消失掉的?
    豺是一種很兇猛且神秘的動物,相對於虎豹來說,如今的國人對它們的了解可謂是十分少。我們常聽說「豺狼虎豹」這個詞,為何小小的豺能夠放在虎豹之前呢?主要是豺相對於其他的食肉動物來說,習性較為狡詐,捕食方式跟非洲二哥斑鬣狗差不多,這讓人感到十分殘忍和恐怖,所以一些以豺為主角的,經過文學潤色的故事就不脛而走了。隨著豺大量地消失,這層神秘的面紗就變得更加迷人。
  • 豺狼虎豹為「四兇」,豺為何排前面?它是種啥動物?有一種你常見
    我們常說豺狼虎豹,這4種動物被稱為「四兇」,而且豺被排到了最前面,古人認為它是四兇之首,在我們的意識中,狼、老虎和豹子都比較熟悉,但是豺這種動物卻讓人不明究裡,它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
  • 祁連山豺狗擋道,襲擊300公斤黃牛,見獨狼都不放過,還敢圍攻人
    就在這裡,1隻豺狗好像是早有預謀,堵在公路的中央攔著一車人,任憑司機怎麼按喇叭,就是不走。不一會兒,路邊草叢中又竄出8隻「埋伏」的豺狗,它們試圖圍住車,等待時機準備進攻。其中有2隻膽大的豺狗,走到車窗旁,用爪子敲玻璃,虎視眈眈觀察車裡的一舉一動。1隻豺狗還偷偷鑽到車底下去,試圖能從那裡找到突破口。
  • 如果真有「狽」,我猜它們一定像豺狗,狡猾且兇猛
    比如今天我們所要說的「狽」這種動物,至今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定論。關於狽的猜想,如果真的有這種動物的話,我覺得它們一定像豺狗,即國人所說的「紅毛狗」,當然也有可能就是豺,因為「捕風捉影」、在某些情況下將某種動物錯認為是另外一種動物的事情在封建的古代是很常見的事情。為什麼我會覺得像豺呢?
  • 豺:嗚咽的紅狗子,何時能回家鄉
    今年,講的是豺。我是個顏控,這一點沒什麼可掩飾的。我儘管常常說「所有動物都有萌點」,也能下場親自給各種動物找出萌點(不信你可以一試),但有些動物就是比別的動物更好看,天生的,看一眼就特別喜歡。所以,我喜歡豺。但就和我喜歡的、一樣,或者和所有大型猛獸一樣,中國豺面臨很嚴重的問題。石家莊動物園的豺。
  • 今天說說中國的豺,消逝和歸來
    但是有一個關於豺的描述倒是勾畫了豺在生態學上的一些特點:《逸周書·時訓》上說:「霜降之日,豺乃祭獸。」清朝進士朱右曾對此校釋道:「豺似狗,高前廣後,黃色群行,其牙如錐,殺獸而陳之若祭。」 這意思是說到了秋天霜降節氣時,豺開始大量捕獵,吃不完的就放在那裡,就像是在用獸來祭天以報答老天的恩賜。
  • 梅州驚現5頭豺狗!咬死1隻豹貓
    前幾日,我們報導了這篇文章《梅州咬死牛的不明野獸再次出現︱林業部門初步判斷是……》,經林業部門初步判斷攻擊牛的不明野獸疑似豺狗網友爆料,昨晚(3月1日)在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村道上,有村民真的看到豺狗了!一起跟逛先生來看看:
  • 豺狼虎豹四大猛獸,為何不見豺?
    而且豺更是古人口中比老虎還要兇悍的動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豺》:「豺,處處山中有之,狼屬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黃褐色而鬇鬡,其牙似錐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
  • 鬣狗、獵狗、豺狗、野狗傻傻分不清楚,看完這篇您就明白了
    首先,大家熟知的狗、狼、豺、狐狸(狐狸也屬於犬科,這點好多人不清楚)等都屬於犬科動物,全球共有13屬36種。犬科圖冊犬科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大多數體形矯健,四肢細長,群居善跑。比較明顯的家族特徵就是:臉面部長,嘴吻端突出;同時,尾巴較粗長,一般具有濃密蓬鬆的尾毛。
  • 闢謠:「豺狼虎豹」裡豺排第一,豺是老虎的剋星嗎
    另外也有「虎豹豺狼」之說,可見這四種動物誰先誰後並非固定的。不過一些網友借題發揮,說「豺狼虎豹」是古人對這四種猛獸的排名,認為豺是排在首位的「老大」,更有甚者將豺說成是老虎的天敵。這些說法究竟是對是錯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豺是種什麼樣的動物?
  • 央視《航拍中國》飛躍績溪「豺狗狼尖」
    皖南的山,秀不過「歸來不看嶽」的黃山;路,險不過如巨龍盤繞的「皖浙天路」;峻,峻不過站在「豺狗狼尖」上切身體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績溪家朋鄉周邊山巒起伏、雲海翻騰、群峰競秀、懸崖峭壁林立、奇松怪石密布、景色旖旎迷人。因其奇石怪松與黃山相似,故又被人稱作為「小黃山」。
  • 豺狼在前,虎豹在後,現實中的豺真能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
    為何先人們會將豺放在虎豹的前面,而且在如今的大多數文學故事裡面,豺都被描繪成一種非常神秘且極其兇悍的動物,甚至搏殺老虎都不是難事。那麼現實中的豺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它真的能夠坐上猛獸的頭把交椅嗎?以及它又是如何在我國絕大多數森林中消失的?帶著這些所有疑問把文章看下去,讓我們來了解一個真實存在的豺。
  • 這次,豺可不可以擁有一級動物的牌面?
    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扮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豺狼當道、豺狼成性、黨豺為虐、投畀豺虎、豺狼野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裡知名度甚高的物種,豺曾經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但目前,已經有很少人聽說和了解過豺的信息。寫給豺:作為犬科戰鬥力之王,豺曾經廣泛分布於東亞和南亞的土地上,但卻在我們主流的視野裡消失了很多年。
  • 元月1日-2日兩天一夜績溪絕壁豺狗狼尖+五指峰穿越
    豺狗狼尖:一個在百度地圖上都找不到位置的山尖,最高海拔1073米。位於績溪縣家朋鄉,西北山雲嶺側,與飯甄尖、門前巖齊名。    這座山尖本來沒有名字,因有許多縱向的溝壑,遠遠看去就像有許多豺狗向山峰急竄而去,又因此山經常有豺狼野狗出沒,本地山民都難行走的山道,而由此得名。它是皖南地區愛好戶外運動、旅遊、攝影的朋友之首選!
  • 都聽過「豺狼虎豹」,可你知道豺長啥樣嗎?
    豺屬與犬屬(Canis)(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狼和狗所在的屬)在基因上關係很近,但在身體結構和行為上仍存在顯著不同。豺的軀幹和四肢結構更類似於貓科動物,這使它們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行動能力。在中國動物園協會組織編寫的《動物園設計》中,「大、中型犬科動物展示設計」一節就特別提及:「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室外露天的展示環境的圍牆之間的夾角不得低於90°,尤其對於紅狼(豺)來說,它們善於藉助夾角『飛簷走壁』。對於大多數城市動物園相對狹小的空間來說,建議紅狼的室外展舍用金屬網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