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台州人是「北鬥」衛星創始人!回顧他的光輝一生

2021-01-11 浙江在線

2020-06-30 09:44 |台州檔案

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志。

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

——陳芳允

酒泉發射基地第55顆北鬥衛星發射情況

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官宣,第55顆北鬥衛星也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北鬥三號大家族30顆衛星組網全部完成。橫跨二十載,中國北鬥,服務全球。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候,我們一起重溫「北鬥」衛星創始人陳芳允院士這首詩,回顧院士光輝一生。

院士簡介

陳芳允(1916.4-2000.4 )出生於浙江台州黃巖縣(今台州市黃巖區),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1938年初,進入西南聯合大學學習。

1945年初,到英國無線電廠研究室參加雷達研製工作。1948年5月,陳芳允回到上海,在中央研究院工作。

1967年,調到國防科委某基地,從事衛星地面測控網的研製和建設工作。1976年,調國防科委測量通信總體所任副所長。1980年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

1984年,調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任常任委員。1988年後為國防科工委顧問。

1936年清華物理系合影,圖有錢三強、吳有訓、周培源等(三排右二為陳芳允)

陳芳允在清華的學生履歷片

奠基北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想要短期內發射較多數量的導航衛星,比肩美俄發達國家航天及導航技術,幾乎沒有可能。如何彎道超車,在導航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一個大膽的方案橫空出世了。

雙星定位原理示意圖

陳芳允——「兩彈一星」功勳、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上世紀70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衛星定位關乎國家軍事和經濟命脈,1983年,陳芳允院士提出了雙星定位,並可同時進行通信的設想,他帶領課題組研製了「雙星定位通信系統」,並在1989年演示成功,實現了地面目標利用兩顆衛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時一體化。

1989年雙星定位演示成功後在國防科工委司令部合影(二排左三為陳芳允)

該項目1994年正式立項,2000年雙星成功入軌,這便是北鬥一號,他同時解決了「發簡訊」和「收音機」問題,實用價值超過了只能單向接收數據的GPS等系統,信號已經覆蓋中國全境,美國GPS之父帕金森對此讚譽有加。陳芳允院士為我國研製、發展雙星導航定位系統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我國的「北鬥」導航衛星事業。

從北鬥一號首星發射,到北鬥三號末星入軌,整整20載!20年來,科學家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為中國為亞太為世界拿出了中國人的衛星導航系統。

國之棟梁

863計劃。1983年,美國宣布實施「星球大戰計劃」,試圖以此帶動科技和經濟的全面振興,搶佔21世紀的戰略制高點。1986年初春,陳芳允率先倡議並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四位老科學家聯名向黨中央提出《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等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舉世矚目的「863計劃」由此誕生。

「863」計劃倡議者合影

陳芳允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儀式現場

陳芳允為「863」領域題詞

陳芳允星

你知道嗎,蒼茫星空,有一顆以陳芳允命名的星。2001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將1998年2月1日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陳芳允星」,在國家天文臺為陳芳允兒子陳曉東頒發命名證書和運行圖。

陳芳允星運行軌道圖

心繫家鄉

陳芳允院士15歲離開台州外出求學,但他對家鄉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家鄉的經濟發展、科技振興、教育事業十分支持,多次回鄉講學、探親,鼓勵企業發展。

1985年陳芳允回到母校留影

陳芳允在黃巖長潭水庫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緬懷台州籍院士陳芳允。

台州市檔案局2014年為陳院士編寫《功勳院士陳芳允》一書。

(原標題:《驕傲!北鬥全球組網,緬懷北鬥衛星創始人——台州籍院士陳芳允》,編輯:張丹萍。)

1593481461000

相關焦點

  • 航空航天、北鬥衛星……台州「中科院級」研學基地開張了
    11月24日,在大家的期盼中,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始試運行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課程是根據不同年級設置課程內容,目前已經開設了北鬥導航、無人機、木工、中草藥、陶藝等17個科目,涉及學科技、學軍、學農、學工等領域。北鬥導航在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北鬥導航教室裡,前所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正在認真地學習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北鬥導航知識。
  • 航空航天、北鬥衛星、打靶射擊……台州「中科院級」研學基地...
    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課程是根據不同年級設置課程內容,目前已經開設了北鬥導航、無人機、木工、中草藥、陶藝等17個科目,涉及學科技、 北鬥導航 在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北鬥導航教室裡
  • 航空航天、北鬥衛星、打靶射擊……台州「中科院級」研學基地「開張」了
    11月24日在大家的期盼中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始試運行首批1000名學生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科學實踐帶來的樂趣台州中科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課程是根據不同年級設置課程內容,目前已經開設了北鬥導航、無人機、木工、中草藥、陶藝等17個科目,涉及學科技、學軍、學農、學工等領域。
  • 「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
    「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總體設計!在校期間,這個勤奮的男孩秉持著他的信念,在實驗室、圖書館、寢室乃至浙師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刻苦學習的身影。回顧大學四年生活,蔣虎說道:「有效獨處是成就人生階段目標的良藥。」獨處的過程中,蔣虎與自己對話,更是與物理對話。他提到,物理雖說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挺有意思,比較吸引他。物理系有許多科目是很難學的,比如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等,這些都很抽象。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關於鄧小平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王剛   (2014年8月12日)他的思想理論和不朽功勳指引和鼓舞著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宏偉目標勝利前進。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 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   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印度也有自主導航衛星,對比北鬥如何?巴鐵接入北鬥他慌了
    就在10月14日,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峰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簡稱「信通院」)發布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將民用應用的手機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的手機定位都是連接北鬥進行導航、定位。一改此前的GPS一家獨大的局面!
  • 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總體設計
    北鬥衛星系統總體設計師之一參與了北鬥三號試驗衛星方案設計工作他在北鬥三號試驗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方案設計在校期間,這個勤奮的男孩秉持著他的信念,在實驗室、圖書館、寢室乃至浙師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刻苦學習的身影。回顧大學四年生活,蔣虎說道:「有效獨處是成就人生階段目標的良藥。」獨處的過程中,蔣虎與自己對話,更是與物理對話。他提到,物理雖說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挺有意思,比較吸引他。
  • 兩彈一星返回式衛星北鬥 他的人生鮮為人知卻處處留痕
    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航天和國防事業,做人做事他皆是同行中的楷模。昨天,楊嘉墀誕辰101周年,緬懷致敬! 楊嘉墀是航天技術和儀器儀表自動化專家,中國自動化學科的創建人之一,中國返回式衛星研製的開拓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促進北鬥導航系統應用的牽頭建議人
  •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原標題: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
  • 北鬥衛星規模已超美國GPS!他玩命16年,讓北鬥閃耀全球!
    唯有自主研發才能不受制於人!他主持成立了3支科研團隊,加班加點日夜鑽研!而同時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卻因原子鐘故障,不得不補發衛星!外國航天人不禁佩服中國科研的神奇速度,謝軍則回答說:「我們是玩命在幹!」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五十五顆中國星,三十七年時光
    2020年7月31日中國宣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全面開通!可能大家對於中國的北鬥正式開通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感觸,但是大家要知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是由中國千千萬萬個該領域的科研人員,經歷了三十七年的時間才終於研發成功的,整整五十五顆導航衛星,這些導航衛星上的「每一顆螺絲每一顆釘」。
  • 陳芳允:中國北鬥系統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這是陳芳允院士筆下的詩句,透過這樸實的文字,在他離世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可以體會到這位愛國科學家的拳拳之心。1965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正式啟動,陳芳允擔任了衛星測量總體技術負責人,當時衛星測量在我國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沒有任何經驗,他不畏艱難,帶領技術人員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反覆論證。
  • 三次延遲退休,兩次兩地分居,一生乘風破浪的北鬥定位專家許其鳳
    這是許其鳳院士在採訪中說的話,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畢生心血只為國家需要。許其鳳院士一生都獻給了衛星導航科技,在北鬥衛星系統終於完成了,他也完成了人生的終極目標,心無遺憾地走了。北鬥衛星在80年代初期他從大地定位直接轉到空間定位,這對其是很大的一個挑戰。當年全國就只有兩三人對這一塊有所研究,所以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一生中有鮮花,但更多的是荊棘累累,都需要自己克服。許其鳳院士碩果纍纍,在科研成果上,都是海內外先進的理論及實際操作試驗。在人才培養上,為國家培養了一大群在國內響噹噹的人物:中國航天工程測控系統總師於志堅,北鬥二號地面運控系統總師周建華。
  •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誕辰160周年,十件事回顧他的一生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誕辰160周年,十件事回顧他的一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鍾娜 2016-07-29 14:18 來源:
  • 91歲北鬥總設計師是咱大連人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專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
    日前,本報記者對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進行了專訪。記者:北鬥「出道」的背後,有一支以80後、90後為主力的團隊,您如何評價新一代北鬥人?冉承其:我在工作中接觸很多年輕人,給我特別深的感觸就是,他們非常富有朝氣。北鬥是一個特別需要創新的工程,要做到世界一流,需要在技術上、在方案上、在產品製造上做很多創新。
  • 【百家講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試評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方代表等。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 有哪些國家在使用北鬥衛星,北鬥衛星精確度如何
    據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20日報導,在全球195個國家首都上空,中國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頻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北鬥衛星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至目前,在中東,非洲,跟其他地區的30多個國家已經在使用中國的北鬥衛星系統,但北鬥也正在努力進入日本,美國跟歐洲地區。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擁有46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群越大定位越準確,在這幾年裡,我國北鬥已經變得與發達經濟體的衛星系統一樣精確或已經趕超。那麼,哪些國家正在融入我們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呢?
  • 北鬥衛星的設計師,竟然有個咱麗江人
    今天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月23日,第55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後,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在軌測試,測試結果全部合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這標誌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肩,為全世界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這是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