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總體設計

2020-09-09 浙江師範大學

2020年7月31日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科學衛星總體技術研究員

浙師大物理系88級校友

蔣虎

作為北鬥衛星系統總體設計師之一

參與了北鬥三號試驗衛星方案設計工作

他在北鬥三號試驗衛星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方案設計

及4項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關鍵技術攻關課題研究中

做出相關努力

同時,他也為「墨子號」的研製工作

付出大量心血

參與了這兩大航天科技工程

蔣虎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

浙江日報、學習強國平臺、光明網、中國科學院官網

也專題報導了蔣虎校友的事跡:

8月17日《浙江日報》第09版

此外,今年8月25日

蔣虎做客浙師「北山論壇雲講堂」

主要講解《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及其成果》

為浙師學子和校友帶來無限的思考與啟迪

蔣虎用行動彰顯著科學家

不斷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勇氣


01

勤奮苦讀,浙師學子走進科學殿堂

1988年,蔣虎成為浙江師範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在校期間,這個勤奮的男孩秉持著他的信念,在實驗室、圖書館、寢室乃至浙師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刻苦學習的身影。回顧大學四年生活,蔣虎說道:「有效獨處是成就人生階段目標的良藥。」

獨處的過程中,蔣虎與自己對話,更是與物理對話。他提到,物理雖說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挺有意思,比較吸引他。物理系有許多科目是很難學的,比如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等,這些都很抽象。於是,他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補充練習,再參照答案,把解題思路過一遍。他還通過一些普通物理實驗來加深自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今年六月,蔣虎為了激勵浙江師範大學優秀畢業生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特向母校捐獻北鬥導航衛星模型;同時也藉此機會,與母校師生一起分享浙師人參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的自豪與欣喜之情,並祝福母校取得全方位的更大發展。


02

焚膏繼晷,有志者終成「造星專家」

北鬥為地球指路,誰來為北鬥指路?漫漫星途,既要有人抬頭「探路」,也要有人埋頭「造星」。

蔣虎的包裡,常備著筆記本電腦和數據備份工具。他認為,航天人最重要的素質不是才華,而是特別能奉獻。衛星發射成功那一刻,只是表明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圓滿完成了。作為衛星研製方,還需要接著開展衛星功能、性能指標的測試。這類在軌測試通常需要近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在衛星出廠前,有時候會經歷一兩個月沒有周末的持續性工程測試、驗證。更大的挑戰是,一個小的失誤,可能會不得不終止一個已經持續進行了七八天的實驗過程,等修正錯誤後才能重新開始實驗,而且這樣的反覆過程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月,直到完成全部實驗目標。這是對毅力的考驗。」

測試不僅僅在實驗室進行,還在衛星基地進行,封閉式管理長達數月。測試過程具有一定危險性,比如放射性元素輻射、燃料洩露等不安全因素。測試過程直接關乎測試人員的生命安全,測試規程必須慎之又慎。

蔣虎說,只要有需要,航天人24小時隨時待命,執行出差指令,「加班是常態,永遠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時間最長一次,他在大西北出差兩個月,無法兼顧孩子的學習。

蔣虎的妻子也是航天人,他們在讀研時相識。夫妻倆跟兒子經常見不上面,有時候他們加夜班,次日回到家時,兒子已經去上學了。「兒子基本都是交給我父母幫忙照顧的。幸好他也挺爭氣的,目前正在讀大三,攻讀的專業是智能科學技術專業,是未來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蔣虎笑著說,「雖然專業不盡相同,但也算子承父業了。」


03

厚積薄發,衛星設計專利紛至沓來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圓滿建成,是我國航天科技史上裡程碑式的事件之一。整個北鬥導航衛星系統98%的器件國產化,關鍵器件均為『中國造』,真正實現了『中國星,中國心』。」蔣虎告訴記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作為第四個全球組網的衛星導航系統,跟GPS、格洛納斯和伽利略比起來,功能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經歷了北鬥一號、北鬥二號,直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北鬥科研人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4年前,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如今,「墨子號」科研團隊已經取得令全球矚目的輝煌科學成果。蔣虎也全程參與了「墨子號」量子衛星工程研製,另外還參加了衛星發射、在軌測試、在軌實驗、長期管理等工作。

蔣虎在「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後的4年時間內,已經牽頭申報了8項「墨子號」衛星平臺技術相關的國家專利,其中已經有5項專利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今年上半年,蔣虎的個人科研工作也獲得了大豐收,先後有兩項專利獲得授權,發表了多篇國內外科技論文。蔣虎表示:「雖然量子衛星的科研水平已經是國際領先,但是中國還有許多航天領域與國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仍然任重道遠。」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研製團隊部分人員(左一)

除了量子衛星、北鬥衛星工程,蔣虎目前還參加了多項科研任務,包括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衛星工程、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SVOM)衛星工程,以及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蔣虎坦言,自己的偶像是錢學森等兩彈一星科學家前輩,他們這一代人激勵著後續幾代科研人努力拼搏、自強不息。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一想起自己通過幾十年的努力,能為祖國貢獻綿薄之力,蔣虎感到十分欣慰。


素材來源 | 浙江日報

編輯 | 陳婉盈 方言

責任編輯 | 趙菡婧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
    「北鬥衛星」+「墨子號」,這位浙師人參與了兩大航天科技工程的總體設計!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方案設計及4項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關鍵技術攻關課題研究中做出相關努力同時,他也為「墨子號」的研製工作付出大量心血參與了這兩大航天科技工程蔣虎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浙江日報、學習強國平臺
  • 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北鬥衛星「兩總」這樣說
    且聽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北鬥導航衛星部分「兩總」怎麼說——>李祖洪(北鬥衛星工程原副總設計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級顧問)要把『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發展理念發揚光大、落到實處,關鍵是要解決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好用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仰望星空的姐姐,乘風破浪的人生,「北鬥女神」王莉的航天強國夢
    作為最早參與北鬥系統總體論證和設計的成員之一,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簡稱「國合中心」)主任王莉(中歐EMBA2009)深知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她為此傾注了30多年的心血。在這國慶中秋喜相逢的日子裡,讓我們走進這位北鬥人的世界,來一起聽聽她的故事吧。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說:「使用量子衛星,點對點傳輸,可以做到1秒鐘傳送100K密鑰數據;以後提高到1兆或10兆密鑰,這將極大推動量子通信實用化。」 他同時展望說,如果經過5年努力,可以得到量子衛星「星座」。「像北鬥一樣,很多顆量子衛星在空中,將改變我們在信息安全上非常被動的局面。」
  • 四位參與北鬥建設的「老總」:讓北鬥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
    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歷經30多年的奮鬥,中國北鬥走向世界!上午的開通儀式結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四位深度參與北鬥工程建設的「老總」難掩內心的激動。他們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北鬥精神,持續加強技術創新,確保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長期穩定運行,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優異性能展現到極致,讓北鬥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 宇航系統總體重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北鬥仍面臨兩大挑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林子)9月6日上午,在本屆服貿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表示,目前,北鬥和GPS Ⅲ是GNSS發展的新階段,但仍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
  • 盤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十大裡程碑事件有哪些?
    (新華社發)  圖③ 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可以看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 (合成照片)  編者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徵途上大步前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 航天電子讓「北鬥」星光閃耀
    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過程中,從工程建設到穩定運行,從推廣應用到國際合作,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全方位深度參與,研製生產的航天電子技術和產品讓「北鬥」這張國家名片星光閃耀。北鬥系統的全方位「建設者」作為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九院參與了北鬥系統中衛星、運載火箭、運控、測控、應用、發射場和星間鏈路全部七大子系統的建設工作,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數以萬計的高質量高可靠的電子信息系統設備和元器件產品。
  •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大事記
    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可以看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 1、「墨子號」圓滿實現目標 2017年6月16日,我國科學家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布論文宣布,「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集團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華創證券指出,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康拓紅外已將應用於衛星姿態控制的紅外線探測技術引入鐵路車輛安全領域。
  • 中國人的故事|陳燕光:兩條簡訊濃縮的北鬥牽掛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星空浩瀚,探索追夢不止。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會上,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黨組副書記、總經理袁潔,黨組副書記方向明,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航天老領導和院士專家代表王禮恆、孫家棟、龍樂豪、劉寶鏞、方心虎、戚發軔、葉培建、周志成、張貴田,以及長徵五號、北鬥三號、嫦娥五號、風雲四號等型號「兩總」共同聚首,一起追憶往昔,展望未來。
  • 天問一號升空、「鯤龍」AG600首飛成功……大國重器印證我國科技創新的銳意突破
    今年6月23日,搭載著北鬥三號系統第30顆全球組網衛星,也就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順利升空,中國的北鬥瞬間點亮了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
  •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2017-05-20韓蘇原 攝   中新網合肥5月20日電 (記者 韓蘇原)「墨子號」量子衛星、人工智慧展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一批「神秘」科技被揭開面紗……20日,在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合肥,中國科大東區、西區、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上海研究院舉行對外開放活動,為民眾奉上一場觸手可及的「科普大餐」。
  • 中國人的故事|陳燕光:兩條簡訊濃縮的北鬥牽掛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星空浩瀚,探索追夢不止。數十年來,是什麼力量讓中國航天事業由小變大、由大向強,長盛不衰、枝繁葉茂,取得了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全球星座組網等為標誌的輝煌成就?
  • 中國航天取重大成就,北鬥衛星成功入網大放光彩
    根據環球網的相關報導,近日中國傳來一好消息,航天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第54顆北鬥衛星已經成功在太空入網。目前西安衛星發射中心正在展開相應的維護和保養,保障後面北鬥衛星的正常運行。據了解,這是北鬥系統衛星的倒數第二顆衛星發射,離最終北鬥全球系統的成功只差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