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激發的數學

2020-11-26 光明數字報

    演講人:劉克峰

    時 間:2010年10月12日

    地 點:上海世博會法國館

    開場白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IHES),位於法國巴黎郊外的一個從事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基礎研究的私立研究機構。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期間,該院聯繫到法國館,於2010年10月12日在法國館的報告廳,舉辦了一個極富特色的「會見解碼者」公眾報告會,由八位法國頂級的數學家與中國數學家一起,為中國公眾做了一系列的學術報告,目的是吸引公眾來了解一些現代數學,會見一些在一線工作的第一流數學家。數學家們以公眾可以接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現代數學的一些美妙結果,這樣的大數學家和公眾見面交流的機會,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不多見的。我們從中擷取法國和中國幾位專家的報告,以饗讀者。

    曾經有一些偉大的數學公式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如牛頓的第二力學定律,F=ma,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以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公式極其簡單,卻蘊含了萬物的相互作用和變化規律。今天我們能夠製造飛船登上月球,能夠利用核能量為人類服務,這些公式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些美妙的公式也印證了老子的名言:「大道至簡。」

    「政治是暫時的,而數學方程式是不朽的。」

    古今科學家們都堅信,數學是表達大自然規律最好的語言。任何科學理論最終和最完美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數學方程式。愛因斯坦曾說過:「政治是暫時的,而數學方程式是不朽的。」作為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我們苦苦追尋的就是這樣的方程式,它們簡單、漂亮,能夠深刻地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比如阿基米德,他發現了槓桿原理和窮竭法;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發明了微積分;歐拉,發現了流體力學的歐拉方程和數學的變分法;高斯,發現了電磁場的高斯定律,也奠定了微分幾何基礎;愛因斯坦,其廣義相對論不僅是宇宙學的基礎,也推進了現代微分幾何與微分方程的發展。

    在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個物理理論是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

    許多主要的數學領域,也是由於物理的刺激而發展起來的,如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算子代數等等。我這裡要闡述的是近三十年來由弦理論激發出的一系列數學成果。

    在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個物理理論是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他們分別精確地描述了微觀世界裡的粒子和宏觀世界裡的星球的運動規律。量子場論中的基本方程是薛丁格方程,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是愛因斯坦場方程,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卻互不相容。從愛因斯坦開始,幾代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就是將這兩組方程統一到同一個理論框架下,這樣大至星球,小到粒子這些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和相互作用都由這一組方程式來描述。這就是大統一理論,被人們稱為「萬有理論」,或者「終極理論」。經過幾代物理學家的努力和無數次的失敗,弦理論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最有希望完成大統一的夢想。弦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宇宙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高速震蕩的弦。就像振顫的小提琴琴弦給我們美妙的旋律一樣,弦理論中這些震動的弦作為最基本的元素構成了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

    大統一理論應該是唯一的,但是在過去三十年間,弦論學家們發展了五種自恰的弦理論,這五種理論看起來很不相同,但每一種都很合理地揭示了一些物理中的奧秘。在1994年的第二次弦理論革命中,威滕提出了M-理論將這五種理論聯繫在一起,發現它們彼此是通過弦對偶互相等價的。

    我們說兩種理論相互對偶,如果他們可以描述同一種物理現象。過去十幾年間,弦對偶已經產生出了很多驚人的數學與物理成果。把在不同的弦理論中的計算公式通過對偶等同起來,人們得到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數學公式和方程。

    數學中的流形翻譯於英文的manifold,取自於文天祥的著名詩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弦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研究對象是卡拉比—丘流形。數學中的流形翻譯於英文的manifold,取自於文天祥的著名詩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它可以描述任何可以用局部平坦空間所覆蓋的物體。在1976年,丘成桐先生證明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此猜想斷言,任何第一陳類為零的特殊流形,叫作緊凱勒流形,都具有黎奇平坦的度量,這一類流形現在被稱為卡拉比—丘流形。而這裡的陳類是以陳省身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深刻的幾何不變量,由陳先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所發現。

    復三維的卡拉比—丘流形在弦理論中非常重要,它們代表著弦理論所需要的,我們目前無法看到的四維時空之外的六維空間。弦理論斷言,有了這神秘的六維空間,就有了萬有理論。

    通過比較不同弦理論的數學描述,人們常常發現意外而深刻的數學猜想,得到許多令人興奮的數學結果。比如鏡對稱,大N陳—賽蒙斯與拓撲弦理論的對偶。而所有這些又往往與卡拉比—丘流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通過弦對偶,人們找到了實三維流形的拓撲幾何與復三維流形的復幾何之間的驚人聯繫。很多困難的數學計算,在轉化到實的三維空間後變得異常簡單。而實三維和四維空間中的一些意想不到的聯繫也通過復三維的卡拉比—丘流形被發現。基於對偶理論的猜想和新的想法,許多困難的數學問題得到解決,而這些新的方法和結果又往往是數學家們此前連做夢都想不到的。這些來自弦對偶的猜想的解決又反過來幫助物理學家最精確地驗證了這些物理理論的正確性,這也是當今世界還無法用傳統的試驗方法能夠做到的。

    「上帝是個數學家」

    為了讓大家能夠對歷史上數學與物理之間激動人心的交融有所了解,我這裡介紹幾個我過去二十年間親身經歷的例子。我們將看到卡拉比—丘流形與弦對偶在這些進展中所起的奇妙作用。

    我的第一個例子是IIA與IIB兩種弦理論的對偶,這也被稱為鏡對稱理論。這種對偶的一個基本的假設是,一個卡拉比—丘流形都有它的一個鏡像,它們描述等價的物理理論。通過鏡對稱理論得到的最驚人的數學發現是著名的坎德拉斯鏡公式。這個1991年發現的公式曾經令數學界與物理學界都興奮異常。它使得數學家們開始密切關注弦論的進展,而物理學家們也開始學習最深刻的數學。這裡涉及的數學問題有近百年的歷史。數學家們一直想要計算出,對每一個給定的正整數,我們稱作階,在一個特殊的卡拉比—丘流形,即五次卡拉比—丘超曲面中有多少條有理曲線。用更通俗的語言就是說在這個特殊的卡拉比—丘空間中,對每一個階,我們能夠放進多少個球。當階為1的時候,我們知道為2875,而階為二的時候為60925。這兩個數字的計算曾花費了數學家上百年的時間。

    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問題在IIA弦理論的計算中也出現了,他們把這些數叫做瞬子數。通過鏡對稱理論,坎德拉斯研究小組把這個問題轉化為IIB弦理論中一個簡單的,計算鏡像卡拉比—丘流形的周期問題,而這只需要求解一個常規的四階常微分方程。這樣我們就可以一下子非常輕鬆地算出所有想要的數字。比如3階時,我們得到317206375;而10階時,我們會得到704288164978454686113488249750。坎德拉斯公式在1997年由我與連文豪、丘成桐以及吉文圖分別獨立證明。

    陳省身、楊振寧、丘成桐是三位偉大的華人科學家。陳省身的重要貢獻包括陳—韋伊理論和陳—賽蒙斯理論,這都與他的陳類相關;除了以宇稱破缺獲得諾貝爾獎;楊振寧在理論物理中以楊—米爾斯方程和楊—巴克斯特方程最為著名;丘成桐則以卡拉比—丘流形,正質量猜想的證明而廣為人知.他們的這些貢獻在數學與理論物理中都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將看到他們的工作通過弦對偶理論深刻地聯繫在一起。

    在過去二十年間,通過幾何工程化技巧,弦論學家們已經成功地把陳—賽蒙斯、楊—米爾斯理論等同為弦理論的一部分。通過弦對偶,人們發現了許多與扭結不變量,黎曼面模空間等有關的驚人而美妙的數學公式。這其中很關鍵的工具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特胡福特的大N展開技巧,就是在李群SU(N)中令N趨於無窮,並以此發現全新的現象。

    1986年,當代偉大的弦論學家威滕首先意識到陳—賽蒙斯理論是一種量子場論,並用它構造出了扭結不變量,即著名的瓊斯不變量。隨後數學家用量子群重新構造了扭結與三維流形的不變量,這樣陳—賽蒙斯不變量就可以通過量子群來構造。而量子群中最基本的方程就是楊—巴克斯特方程。

    黎曼面的模空間是經過幾代偉大數學家的發展而成為數學許多學科中最基本的研究對象,對許多研究領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許多數學工具也都可以應用到模空間的研究中去。

    計算模空間上的浩治積分是很重要也很困難的數學問題。從1980年開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數學家們也只能計算出一些很簡單的特例。直到1990年,威滕根據物理中的矩陣模型與二維引力場的對偶作了一個驚人的猜測,認為一大類浩治積分的無窮生成函數滿足一系列的偏微分方程。1992年,康切維奇證明了這個猜想,這揭開了這個研究領域激動人心的序幕。在2007年,通過找出威滕方程的循環精確解,我與徐浩證明了著名的法波猜想。數學家法波1992年提出的這個猜想給出了無窮多個浩治積分精巧的顯式表達式。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裡,通過對卡拉比—丘流形做手術,威滕、大慄博司、瓦法等一批弦論學家把陳—賽蒙斯理論系統地發展成為弦理論的一部分。基於這一理論,在2001年,對於一大類浩治積分的無窮生成函數,馬利諾和瓦法提出了一個由陳—賽蒙斯不變量表達的有限閉公式猜測。在2003年,我與劉秋菊、周堅一起證明了這個漂亮的公式。而前面提到的威滕猜想和其他幾個有關浩治積分的著名公式都可以通過對馬利諾—瓦法公式求極限來得到。

    弦論學家拉巴斯提達、馬利諾、大慄博司、瓦法等進一步發展了陳賽蒙斯理論並將其與M理論聯繫在一起。2000年他們作出了另一個驚人的猜測,我們稱作LMOV猜想。他們的猜想宣稱由無窮多個陳—賽蒙斯扭結不變量組成的生成函數具有不可思議的代數性質並可以轉化成另一個整係數的生成函數。在2007年我與彭磐一起證明了LMOV猜想。

    在上面的幾個例子裡,我們從弦理論中學到了生動的一課。很多時候計算單個的積分也許會非常困難,但把無窮多個積分放在一起的生成函數可能會很容易一起算出來,因為這些生成函數往往滿足一些猶如天賜的規律和方程。

    受弦論學家的啟發,數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新的猜測來理解一些不變量的整性,而這些新的不變量本質上都是從陳—賽蒙斯或者楊—米爾斯理論中來的。到這裡我們看到,陳省身、楊振寧、丘成桐這三位偉大的華人科學家的工作通過弦理論密切地聯繫在了一起。

    數學中還有其他許多由物理啟發出來的激動人心的發展。數學家唐納森在1980年用楊—米爾斯理論革命性地推動了四維拓撲學的進步;物理學家賽博格—威滕在1996年發現了著名的新方程,再次革新了低維拓撲學。受弦理論的啟發,在2002年,佩雷爾曼擴展了哈密爾頓的黎奇流,這是他開始解決龐加萊猜測的出發點。1986年數學家與弦論學家們互相啟迪,並一起發現了橢圓虧格,把幾何中的指標理論與數論中的模形式神奇地聯繫在一起,而指標理論中的關鍵是物理學家狄拉克發明的狄拉克算子。1990年,通過研究共形場論,弦論學家維林德發現了著名的維林德公式,給出了黎曼面上平坦向量叢模空間上一個奇妙的公式,這立刻刺激了這個領域的飛速發展。數學家辛欽受物理的啟發,構造了西格斯模空間,而這個模空間是2010年費爾茲獎得主吳寶珠解決基本引理的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弦理論幫助數學家們發現了數學中許多主流分支之間不可思議的聯繫,他們的想法和遠見幫助數學家解決了許多極為困難的數學問題。由此,物理的大統一理論引發出了數學大統一理論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許可以說:「上帝是個數學家。」

    成功=工作+玩耍+閉上嘴巴

    最後,我想把愛因斯坦的一個有趣的公式送給國內的孩子們。令A代表生活中的成功,X代表工作,Y代表玩耍,Z代表閉上嘴巴。那麼,我們有A=X+Y+Z。我想說的是現在的孩子們也許玩兒得太少了,過多的考試消磨了他們創造力,所以我們的教育至今還沒有培養出大師。

相關焦點

  • 【物理數學】為什麼俄羅斯的數學那麼牛?
    比如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發展當時的stem科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也就是steam 的前身)這些投入為發展俄羅斯的數學起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作用。事實上,俄羅斯在培養數學人才方面非常有一套。我們的鄧小平爺爺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俄羅斯的數學,就是從娃娃抓起。
  • 【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區別到底在哪?
    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數學系學生整天背定義證定理;物理學學生整天推公式算積分。數學家宣稱自己不懂物理,背地裡抱怨物理學家的公式都是錯的 —— 誰關心數值結果啊;物理學家聲明自己不懂數學,暗地裡嘀咕數學家的文章沒講怎麼算數 —— 誰關心定義證明啊。
  • 一堂物理課激發學子走上航空設計之路,特級教師:學物理新動力是...
    王鐵樺現場用「飲水鳥」「隔空喝咖啡」等飽含豐富物理知識的實驗,激發聽眾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奇心。  物理是什麼?為什麼學物理?王鐵樺說,物理世界是奇妙的,隨著日新月異高新科技發展,身邊的萬事萬物都與物理發生著聯繫,這種聯繫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緊密。但物理無處不在,物理又需要人們去發現,利用自己的智慧發現物理世界的奇妙並創造更加奇妙的世界。
  • 淺議現代數學物理對數學的影響
    而過去30年間數學與物理的大融合和大發展,造成了學生很難通過正規渠道來跟上這個發展,對於是不是應該提出一個針對培養數學物理方向上的學生的教學方案這樣的問題也沒有被提到討論的日程上來。更嚴重的危機是數學物理的身份危機。
  • 江蘇省運河中學召開數學、物理大學科教學工作會議
    12月20日、27日,江蘇省運河中學相繼召開數學大學科組、物理大學科組全體教師會議。會議主題分別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重塑數學輝煌」、「穩定、傳承、創新與提高」。兩次會議,校長鍾雷聲均到會發表重要講話,對提高數學、物理兩門大學科的教學工作提出希望,並做了重要工作部署。
  • 物理好而數學不好,物理與數學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數學與物理是兩個理科性強的科目,這兩個科目雖然不同,但在很多的時候他們是互通的,因此數學與物理之間可以彼此借鑑。人常說數理不分家,物理可以學好,數學補起來也會很快。因為在學習方法上面兩個很接近。但是根據我這些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來看,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這些區別可能是造成數學物理學習不一定是一個好,另一個就一定好。高一物理是對世界認識逐漸加深的過程,高一數學是邏輯嚴密的知識框架。在學習物理,尤其是高一的物理的時候你尤其可以看到這一點。整個高一的物理幾乎是渾然一體的。學完之後你學到的是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前前後後的知識可以串起來。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物理重心數學解
    我們知道,數學是進行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與手段,在很多物理研究中蘊藏著很豐富的數學思想。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推動、相互促進。請看下面的一道物理題。我們先從物理的原理角度來解此題。可見,如果能正確理解物理原理,非常簡單,不用任何計算便可求解。
  • 數學和物理的共同演化,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時需要數學協助
    在這個故事裡,數學仿佛就像是一個引路人,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物理學家的身邊,為一片灰暗的物理學世界帶來光明。但是,數學和物理的相互影響遠比這個故事裡講述的更複雜。在大部分有記錄的歷史中,物理和數學甚至不是分開的學科。古希臘、埃及和巴比倫的數學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距離、時間和重力都按某種特定方式運行的世界中。
  •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2017年碩士生招生專業目錄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相關專業考 試 科 目備註070101 基礎數學 01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02多複分析數學類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
  • 【數學】和【物理】的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學數學分析、複分析、實分析、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線性代數、抽象代數、概率論、集合論、數論、微分幾何、微分流形、拓撲學、常微方程、偏微方程、代數幾何、組合數學、運籌學、李群與李代數等;  物理系的學生學四小力學(力、熱、光、電)、四大力學(力、電、量、統)、近代物理、場論、等離子體、固體物理、天體物理、廣義相對論
  • 【物理闢謠】「愛因斯坦數學不好」?諾貝爾獎官方公布了愛因斯坦高中時的成績單.
    近日,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網絡上卻有傳言稱「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高中時數學不好」。
  •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在小編看來物理和數學都是比較難的科目,但是很多人喜歡把二者比較起來看,因為並不是物理學的好的人數學就好,也不是數學好的人物理就好,那麼到底物理和數學哪個更難一些呢?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你能找出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任何一個物質成果是來自於神學嗎?網友二: 物理依靠數學支撐,物理學沒有發現和證明的,很多時候可以靠數學推導計算出來,例如海王星的發現;當數學也無能為力的時候,就要靠理論物理學家(也可以稱為哲學家,如愛因斯坦、亞里斯多德等)來進行思想實驗,所以哲學比數學走得更遠;哲學家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在神學裡可以找到答案,所以神學位於頂端,而且現在最新的科學理論也逐漸傾向於世界是神(或者叫高維物種)創造的。
  • 【物理數學】數學家的故事丨從笛卡爾到解析幾何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解析幾何。笛卡爾成功地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爾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通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笛卡兒引入了坐標系以及線段的運算概念。笛卡爾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後人在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的重要基石。
  • 【物理數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學生有什麼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數學家宣稱自己不懂物理,背地裡抱怨物理學家的公式都是錯的 —— 誰關心數值結果啊;物理學家聲明自己不懂數學,暗地裡嘀咕數學家的文章沒講怎麼算數 —— 誰關心定義證明啊。
  • 物理上數學不好比物理不好來得更麻煩
    quantummolecularfieldtheory本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計算量太大,和統計物理的計算方法相似。量子場論,量子色動力學其實都不是直接解決問題的手段,可以作為一個研究對象,未來或許量子引力才是更現實的。量子力學很多東西比較複雜,沒有基礎的學習會顯得比較枯燥。比如量子力學的本質是數學物理的交叉,要有一些積分的基礎。另外量子力學需要一些積分的基礎,看一些經典微積分就可以了。
  • 脫離物理的數學有意義嗎?
    數學在物理中應用非常廣泛。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數學把思維形式化,然後就是物理。這些東西產生的後面的驅動力來自人類希望認識自己生活的世界的本能,是內在的精神需求,也是生存需要。這有點科學達爾文主義的味道,從宗教角度,當然有不同的解釋。本文不涉及宗教問題。
  • 【物理數學】一場物理界和數學界永遠不能停下的爭論
    數學系的學生敢不學大學物理(但相較之下更願意選大物);物理系的學生不敢不學大學數學(但相較之下更恨微機原理)。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