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走訪,推進培訓,施益患者……2019「急性感染規範診療培訓基地」項目在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于學忠會長的帶領下,由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急診專科醫聯體、解放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北京急診醫學學會共同發起,正在前行的路上。活動旨在建立急診對感染性疾病的規範化培訓和優化救治流程,推動急診醫生的均質化、規範化發展。
為了這項工作,專家們不辭奔波辛勞,輾轉全國各地,商談、籌建培訓基地規劃事宜,事無巨細。
《醫師報》有幸一路同行,跟訪專家走訪培訓基地,記錄下中國現代醫療階段中急性感染規範診療培訓的點滴好經驗、好做法、好人物、好事跡。在考察中感動,在感動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本期,我們走訪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2019「急性感染規範診療培訓基地」。
宗俊琳
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首劑抗生素前的病原學宏基因檢測技術顯著改善抗生素濫用問題
「那一刻,我的心裡有了底,患者不必再試錯,試用各種抗生素,治療不會再走彎路,患者家人不必再擔心焦慮……」近日,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以下簡稱「京煤醫院」)急診科張頁主任接收了一名罹患社區獲得性重症肺炎的86歲高齡患者,因為果斷進行了宏基因檢測,迅速明確病原學診斷,從而及時獲得精準用藥,治療效果明顯提高。
目前,宏基因檢測技術已將可檢測的病毒、細菌、不典型致病菌等基本涵蓋,經過精準分析,通過患者分泌物、體液、排洩物和血液的檢測,在首劑抗生素被注射進入患者體內之前,就獲取病原學基因檢測的標本。通常6小時、最長24小時後,即可獲取精準分析的指導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合理使用抗生素予以治療。而以前,需要3~5天才能拿到相對參考價值的分析報告,急診患者往往因為需及時治療而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走了很多彎路。
「我們就是要爭取在首劑抗生素使用之前,將應該採集的標本都採留下來,嚴把抗生素使用的關口,乃至組織專家會診,確保將合理使用抗生素工作做到位。」面對這位老人需要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張頁主任堅定地提出「必須經過專家會診同意並授權,才能予以使用。」
說起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首劑抗生素使用前進行體液、血液、分泌物和排洩物的病原學種類和基因檢測技術,張頁忘不了當初與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朱華棟教授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正是這次偶然的碰撞,張頁主任驚喜地發現了「這項自己多年來琢磨很久的技術」,並毫無猶豫地將其引進了自己的科室。雖然,目前,這項技術還未完全普及,北京亦只有幾家醫院施行。
它不僅能夠對醫療單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進行較好的控制,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同時能夠規範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尤其是,患者能夠儘早在各個臟器沒受到損傷的情況下基本做到精準合理使用抗生素,免受抗生素濫用的負面影響,為「急性感染規範診療培訓基地」的籌建做了充分的鋪墊。
基地走訪中,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候任會長、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304醫院)急診部主任趙曉東教授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近年來,從醫療技術到科室布局,京煤醫院急診科總體發展的進程很快,這些離不開醫院給予的很多支持。」
把人放在環境裡
「咱們調整觀念,重塑理念,停下所有抗生素,進行全身營養支持,可用靜脈營養+免疫支持治療……」89歲高齡老年男性患者,肺部感染毛黴菌,剛來急診時兩肺空洞,因感染較重,臟器功能都已逐步走向衰竭,醫生、患者和家屬打算放棄治療。
會診中,張頁主任果斷地「擺」出了自己的觀點——停下所有抗生素,進行全身營養支持。兩周後,老人竟然在床上翻身、坐起、逐漸下地行走。老人出院那天,家人給急診科送來了一面珍貴的錦旗,感謝仁心仁術將老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張頁主任感慨,其實,病毒和細菌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就已經主宰地球。因而,它應該是我們的先賢,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敬畏微生物,了解它,掌握它,揚長避短利用它。
多年來,張頁主任一直在呼籲「把人放在環境裡」。京煤醫院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地區,其感染性疾病一定具有不同於城區醫院的屬地特點,致病細菌的菌群也不完全相同,耐藥性、抗生素適應症等也隨之不同。張頁主任提倡因時、因地、因人和因感染系統不同而個性施治。
牌子沒有實際價值 我們得幹點事
「真是秋天送溫暖啊!這樣的基地走訪和技術指導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可以讓我們得到同質化、定製化的發展。」走訪交流中,張頁主任情不自禁地說道,「急性感染規範診療培訓基地」建設對京煤醫院急性感染疾患的控制應對有著重要指導意義,突破了固守的經驗理念,尤其是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如何規範臨床路徑、如何精準和優化診療方案、防止抗生素的濫用,以及打造急性感染性疾病全面臨床診斷思維等,都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遵照抗生素分級管理目標實施抗生素處方監控;長期監控抗生素使用比和使用強度,並實行總藥物負向調控措施,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總劑量,對萬古黴素等少數抗生素實行血藥物濃度監測制度;實施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制度……通過基地建設,張頁主任希望帶領科室制定出有特色的屬地抗生素使用臨床辦法。
趙曉東教授表示,門頭溝地區的培訓基地落戶到京煤醫院,就是需要以京煤醫院急診科為中心,做出表率,同時面向周邊醫院進行輻射。利用新技術,共同打造急診醫聯體,真正做到幫與帶。
京煤醫院院長秦鼎指出,急診培訓基地建設為醫院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平臺。
同時,通過急診醫聯體,將醫院和急診科拉進了更大的朋友圈,拉進了更大的大家庭。近年來,急診科一直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開放原則,科室有活力、有熱情。
「牌子沒有實際價值,我們得幹點事。」張頁主任感慨。
THE END
編輯:昕亞 審核:熊文爽宗俊琳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