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打入臺積電7納米製程蝕刻設備的大陸本土設備商,就在長三角,領頭人是尹志堯,中國芯的教父級人物,系桐城人

2021-01-15 桐商聯盟

今天上午,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在蕪湖開幕。記者走進展廳先睹為快,了解這些重量級成果背後的故事。

項目名稱:28到7納米等離子體介質刻蝕設備,金屬有機化合物氣相沉積設備

展示主題:高端製造在長三角示範應用

「我國正在成為集成電路晶片和微觀器件生產的大國,到2020年,在我國新的晶片生產線上的投資將會超過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地區的投資,中國會變成一個最大的晶片生產基地。我們相信到2030年,我國的晶片和微觀器件的加工能力和規模一定能完全趕上並在不少方面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尹志堯博士曾在公開場合這麼說。

去年3月,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第六集中,來自中微的7納米晶片刻蝕機榮幸被收錄其中。

現階段半導體產業能量產的最先進的工藝節點是7nm,臺積電全面領先。在7納米製程設備方面,囊括了5大設備商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東京威力科創(TEL)、日立先端(Hitach)、中微半導體。中微是唯一打入臺積電7納米製程蝕刻設備的大陸本土設備商。

而央視收錄的,正是中微,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批7納米晶片刻蝕機,它採用的是等離子體刻蝕技術。利用有化學活性的等離子體,在矽片上雕刻出微觀電路。

據介紹,中微自主研發生產的等離子體介質刻蝕設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應用於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由於中微等離子體介質刻蝕設備成功進入海內外市場,美國商務部在2015年2月宣布,將刻蝕機從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控制清單上移除。在創新性保護方面,截至2019年4月底,中微的刻蝕設備已申請國內外專利共1053項,其中759項已獲授權。

中微公司及其所研發的高端晶片製造設備先後60餘次在國內外獲得知名獎項,包括行業權威《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半導體國際》)雜誌頒發的「2009年全球最佳產品獎」,上海市政府頒發的「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金獎」等。

金屬有機化合物氣相沉積設備(MOCVD)是半導體發光器件和功率器件等外延晶片生產中最為關鍵的設備。中微MOCVD設備的研製成功、實現國產化,填補了我國一項重要的空白。中微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MOCVD設備Prismo A7已在國內藍綠光半導體照明晶片製造領域佔據主流市場地位。中微的MOCVD設備已廣泛應用於包括蘇、浙、皖地區在內的多家LED晶片製造企業,有利地推動了長三角區域半導體照明產業鏈的發展。

來源:文匯


尹志堯,男,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 。

1968年,尹志堯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畢業  。1980年,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並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2004年,尹志堯在上海創辦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


人物經歷

1956年,尹志堯考入北京市第四中學,在校期間一直做共青團少先隊的工作,1962年畢業 。

1962年,尹志堯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因文革爆發直到1968年春畢業 。

1968-1978年,供職於蘭州煉油廠、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

1978-1980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

1980年,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並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

1984年,在矽谷Intel公司、LAM研究所、應用材料公司等電漿蝕刻供職16年。尹志堯曾發起矽谷中國工程師協會並擔任主席

2004年,尹志堯在上海創辦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相關焦點

  • 中國中微造出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供應鏈
    時間一轉到去年年底,尹志堯先生在上海舉辦的一次投資論壇上指出,中微半導體研製進度是和臺積電的路線保持一致。目前臺積電在3納米技術上已有一年多的技術積累,從側面上可以反映中微在掌握5納米技術後已經開始著手準備3納米工藝。
  • iPhone XS裡的A12晶片,是用這家中國企業的刻蝕設備造出來的
    拿光刻機來說,現在全世界只有荷蘭的 ASML 能製造頂級光刻機,而它最先進的 7 納米 EUV光刻機,優先供應其大股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中芯國際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用過時的 14 納米光刻機,落後人家兩代半。不過,國產設備廠商還是有爭氣的。
  • 國產集成電路設備重大突破 中微半導體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
    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根據解放日報12月18日消息,近期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5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二萬分之一,是集成電路製程工藝最小線寬。臺積電宣布2019年將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
  • 中微5納米等離子體蝕刻機已用於臺積電產線
    XtuEETC-電子工程專輯半導體設備的創新和進步,是實現這個萬億倍縮小的關鍵,在加工微觀結構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光刻機,還需要蝕刻機等各種設備。近日據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國內設備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高端刻蝕設備,其5納米刻蝕機已經批量生產,並用於臺積電的5納米生產線中。
  • 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蝕刻機將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工藝生產線
    中微半導體與臺積電在28nm工藝世代就已經有合作,10nm、7nm工藝也一直延續下來,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半導體也是唯一進入臺積電7nm製程蝕刻設備的大陸本土設備商 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形容說:「在米粒上刻字的微雕技藝上,一般能刻200個字已經是極限,而我們的等離子刻蝕機在晶片上的加工工藝,相當於可以在米粒上刻10億個字的水平。」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刻蝕技術並不如光刻機那般「高貴」,但刻蝕在晶片的加工和生產過程中同樣不可或缺。
  • 詳析晶圓代工,納米製程是什麼?
    打開APP 詳析晶圓代工,納米製程是什麼?   我們知道中芯國際和臺積電是中國大陸知名的IT企業,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晶圓代工。那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晶圓代工。 我們是熟悉加工坊的,它使用各種設備把客戶送過去需要加工的小麥、水稻加工成為需要的麵粉、大米等。這樣就沒有必要每個需要加工糧食的人都來建造加工坊。我們現在的晶圓代工廠就像是一個加工坊。晶圓代工就是向專業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或電子廠商提供專門的製造服務。
  • 中國內地企業高薪挖走上百名臺積電員工!打造14和12納米晶圓製程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根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周三(8月12日)的消息顯示,兩家中國內地晶片企業從去年起,高薪挖走了100多名臺積電(TSMC)的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目的是為了幫助扶持中國晶片產業,以降低對外國零部件供應商的依賴
  • 國產7納米晶片大邁進!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納米良品率突破大關
    可以看出,我國晶片行業均需要進口組裝,若能打破壟斷完全實現自產自造控制開發,國產晶片才會有本土產業鏈,不受制於人。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中微公司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極少數能與全球頂尖設備公司直接競爭並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公司,是國際半導體設備產業界公認的後起之秀。公司的刻蝕機目前已經成功打入國際一線客戶市場,而且在全球最先進的可量產的7納米晶片工藝上,中微半導體是全球五大刻蝕機供應商之一。
  • 中國芯利好!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聯手任正非,為麒麟晶片做後盾
    因此,中芯國際堪稱中國內地版臺積電。臺積電作為行業大牛,近十年在製程工藝遠遠引領行業,其7納米與5納米等製程更領先三星半年以上量產。2019年,臺積電營收346.3億美元。全球超過60%晶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值得一提是,中芯國際創辦人、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還與臺積電張忠謀有過一段公案。雙方多次對簿公堂,張汝京是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時的上級。
  •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時間一轉到去年年底,尹志堯先生在上海舉辦的一次投資論壇上指出,中微半導體研製進度是和臺積電的路線保持一致。目前臺積電在3納米技術上已有一年多的技術積累,從側面上可以反映中微在掌握5納米技術後已經開始著手準備3納米工藝。 目前由於中微半導體研製的5納米蝕刻機早已通過臺積電的認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5納米級晶片時,生產線上的部分蝕刻機將會是中國製造。
  • 5納米晶片國產化?為之喝彩但別被誤導!
    現在Made in China已經享譽全球,可中國雖然是一個製造大國,卻並不算是科技強國,尤其在半導體產業上,核心的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中,晶片製造設備的95%都是依賴於進口。但說到晶片製造就不能不提到光刻與蝕刻這兩個關鍵的工藝,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晶片工藝已經進入了7納米製程,甚至5納米製程,但是光刻、蝕刻作為晶片生產的最關鍵步驟,技術要求非常之高,頂尖的光刻機、蝕刻機的生產與製造都集中在荷蘭ASML等幾家大公司。
  • 目前中國這些晶圓廠不適宜進口設備!是否有備胎可尋?
    在半導體界,美國試圖打壓中國之心尤為明顯。由於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比歐美發達國家晚了很多年,導致現在很多設備都依賴進口,外國廠商手握「專利大錘」。FKREETC-電子工程專輯日前美方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還要切斷華為供應鏈,禁止美系供應商向華為供貨。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綜合考慮成本和技術因素,28nm製程或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作為主流工藝節點,再加上中國物聯網應用領域巨大,28nm工藝技術預計在中國大陸會持續較長的時間。   公司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能夠提供28nm製程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公司28nm製程相比40nm製程優勢明顯,其閘極密度是40nm的2倍,靜態存儲器元件尺寸比40nm縮減了50%,比40nm技術速度強化了20%~40%。
  • 國產5nm蝕刻機打入臺積電
    根據臺積電的工藝路線圖,2020年Q3季度就要試產5nm工藝了,這一代工藝會全面應用EUV光刻技術。除了光刻機之外,蝕刻機也是半導體工藝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在這個領域中國半導體裝備公司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的供應鏈。
  • 臺積電成功背後:臺灣半導體材料的迅速崛起
    過去,半導體材料被認為是歐美日商的天下,這一次,劉德音說要帶臺灣材料供應鏈出島,這揭開了臺積電布局多年的秘密:過去幾年,臺積電不斷培養本土供應鏈,把臺積電的know-how「藏」在材料裡;除了用這些材料提升良率,臺積電還攜手臺廠,用臺灣供應鏈共同開發綠色製程,逐步換掉具有毒性的半導體材料,或是回收材料再利用,降低有毒材料用量。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1992年,梁孟松回到中國臺灣,加入臺積電。在臺積電工作的17年間梁孟松算得上是一名研發悍將。2003年,臺積電與IBM在130納米的「銅製程」一戰中,負責先進位模組的梁孟松以130納米「銅工藝」擊敗IBM。2006年,梁孟松直屬上司蔣尚義因照顧父親首次從臺積電退休。
  • 5納米有多牛?宏旺半導體分析5納米、7納米等製程究竟是指什麼?
    高通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稱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無獨有偶,臺積電也開始量產5納米EUV工藝製程晶片。可能對於關注晶片的人來說,不理解為啥5納米製程如此受關注?今天,宏旺半導體帶大家一文讀懂在晶片生產製造技術環節中,什麼是納米製程,而5納米製程相對來說有什麼進步。 什麼是納米製程?
  • 中國晶片再次突破,5nm蝕刻工藝問世,高通、蘋果或將遭反制
    中國半導體行業起步晚,在早期即便是理論上很簡單的半導體晶片。但由於沒有光刻機等設備的輔助,國內科技廠商也不得不向國外進行進口。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如今中國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半導體產業鏈。從華為發布的麒麟晶片來看,中國晶片的研發成果已經初具規模。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隨著新建產線產能釋放,未來三 年大陸晶圓製造產能將迅速提升,大陸本土公司晶圓製造產值有望增至 2022 年的 145 億美金,複合增速 高達 20%,高於同期大陸 IC 製造總產值(涵蓋非本土廠商)的 13%複合增速。晶圓製程方面,本土代工在 45nm/40nm 以上成熟製程已具備實力,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正努力縮 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