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政新媒體丨寶應民政人李錦華:30多年超越血緣的孝心陪伴

2021-01-14 寶應最新聞

走進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小官莊鎮敬老院乾淨寬敞的大院,只見一排排新式平房整齊劃一。花叢中,院長李錦華正在修剪花草樹木。一番修剪之後,那些花花草草千嬌百媚,令人心曠神怡。朝陽映照下的敬老院,顯得更加溫馨而又詩意。


「平時都是我們自己修剪院裡的花草樹木,還養魚、養豬、種菜、燒浴室。真可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夥就喜歡在這院裡曬太陽、話家常。」李錦華介紹道。55歲的李錦華中等個子,臉上總掛著一絲親和的笑容,他常說:「退伍後選擇來敬老院,這一幹就是30多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

一個在部隊鍛鍊過的漢子,如何能把保姆都不願意幹的活一幹就是30多年呢?

1983年底,18歲的李錦華入伍。1985年3月,他們所在部隊奉命開赴老山前線。在一次進攻戰鬥中,戰友唐偉被選進突擊隊先去前線掃除障礙。出發前,唐偉把自己最心愛的飯盒和勺子交給李錦華保管。第二天,李錦華也和三連其他戰友打進攻戰,在戰鬥中聽說唐偉犧牲的消息後,心情非常難過,他將戰友的遺物作為自已最重要的東西保管了起來。


退伍後,李錦華一直想方設法打探唐偉家人的消息。2013年,在一次與南京戰友聚會上,恰巧有位戰友認識唐偉的表妹,從而得到了唐偉家人的信息,並終於找到了他的墓地。在南京雨花功德園,李錦華緩緩走到唐偉的墓前,雙手顫抖著捧上包在紅布裡的飯盒和勺子說:「兄弟啊,我來遲了!28年啦,讓你久等了!我把飯盒和勺子給你帶來了,我現在知道你在這裡,以後會經常來看你,我會兌現當年的承諾,替你為母親盡孝!」隨後,李錦華帶著家鄉的特產來到唐偉老家,看望唐偉母親。一進唐家門,李錦華就緊握住唐偉母親的雙手,激動地說:「媽,兒子替唐偉看望您了!以後您就把我當成兒子吧,我以後會經常來看您!」

從此每年的清明節期間,李錦華總是雷打不動前往南京。每次祭掃完唐偉烈士墓後,他還來到唐偉父親的墓前,替戰友唐偉為老人掃墓,代為盡孝。經過多次好心邀請,唐偉的母親被李錦華的真心誠意所感動,2018年5月2日,李錦華如願將老人接到了寶應小官莊的家中。為了讓李錦華安心工作,在寶應生活了10天後,老人執意要回南京,李錦華和「媽」約定好,以後常來寶應兒子家裡住住。

李錦華退伍時剛滿23歲,本可分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但他主動請纓到鎮敬老院工作,先後擔任過會計、副院長、支部書記、院長,一幹就是30多個春秋。到敬老院工作後,把這裡當成人生的「第二戰場」。30多年來,他以真心換真情,耐心細緻地開展工作,把老人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了解他們的需求,耐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


82歲的五保老人陳立風身患胃癌,經常出現便秘。李錦華給老人打掃衛生時發現坐便器時常不通,就親自為她清理大便。老人難為情地說,你是院長,不該幹這個的。可李錦華說,您就把我當成您兒子吧,兒子為母親做事情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敬老院老人臨終前,李錦華基本上都會默默地守護在床邊,陪伴著老人安詳離去。多年來,李錦華始終「以院為家」,經常利用早晚或休息日,義務為敬老院4畝地綠化修剪30多年,僅此一項就能節省十幾萬元。老人們常感慨道:「我們沒有兒女,李院長比兒子還要親,這輩子我們滿足了!」

今年1月22日,在接到上級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後,李錦華立即制定應急預案,對敬老院實行封閉管理。採購酒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他不分晝夜地堅守在崗位上。對外,他多方聯繫,想盡辦法購買防疫用品等緊缺物質;對內,他將院內的防疫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為解決老人不能外出理髮同時又不能讓理髮師進入敬老院的難題,他自己購置了理髮工具,從沒有學過理髮的他親自為老人一一理髮,從一個外行到逐漸熟練,看到老人凌亂的頭髮變得清爽顯得精神時,他感到非常的開心。每天對老人們進行兩次體溫檢測、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值班安排,每天對院內進行殺菌消毒,並按疫情防控指南進行自查。

大年三十,妻子做好飯菜,打電話催李錦華回家吃年夜飯。他回答道;「院裡的爺爺奶奶們沒有家人的陪伴,在這關鍵時期,他們更需要我,我不能拋下他們不管!」就這樣,整個疫情期間,李錦華每天夜以繼日,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妻子和家人難免有些抱怨,可他說:「老人們本來就是易感人群,回家途中存在感染風險,我返回敬老院後傳染給老人們怎麼辦?我必須做好表率,帶著大家幹!」

1月29日(正月初五)凌晨兩點,院裡的一位88歲高齡的老人不幸去世,喪事將在敬老院進行,估計親友弔唁人數較多。李錦華立即與老人的家屬進行溝通協調。在表示慰問、設置簡易靈堂的同時,向老人家屬宣傳疫情防控工作中喪事簡辦的有關規定。李錦華耐心細緻的工作最終贏得了理解和支持,一大早老人就火化,確保了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30多個寒來暑往,李錦華以院為家,把孤寡老人當做親爹親娘,悉心照料。他所在的敬老院先後獲得江蘇省民政廳「三星級敬老院」、揚州市敬老文明號,他個人先後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院長」稱號,2017年12月入選「江蘇好人榜」,2017年12日中國家庭報授予「百家健康掌門人」,2019年9月被江蘇省委宣部等七部門聯合評為江蘇省「道德模範提名獎」。2017年1月當選為揚州市第八屆人大代表。

相關焦點

  • 【官莊好人】李錦華:兩句承諾 一生奉獻
    ,只因一句「我等你活著回來」的承諾,為犧牲戰友保管飯盒和勺子28年,並最終找到戰友家人送還遺物;只因一句「老兵你放心」的承諾,在寶應小官莊鎮敬老院一幹就是24年,為120多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我等你活著回來……」1985年6月9日傍晚5點多,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山前線,李錦華沒想到,這是他和好戰友唐偉的最後一次對話。1983年底,18歲的寶應青年李錦華入伍,結識了同在山東青州服役的南京人唐偉。在新兵連的日子裡,因為都是江蘇老鄉,又興趣相投,他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1985年3月,我們隨部隊拉到了老山前線。」
  • ——記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敬老院院長李錦華
    杜 強 吳壽軍 胥善富當初,李錦華從部隊退伍到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小官莊鎮敬老院工作時,剛滿23歲,他先後擔任過會計、副院長、支部書記、院長,一幹就是30多個春秋。他把這裡當成人生的「第二戰場」,30多年來,他以真心換真情,耐心細緻地開展工作,把老人們當作親人,了解他們的需求,耐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
  • 口述史:李錦華 錦繡人生
    李錦華  1930年出生於蘇州,1948年從景海女中畢業,考取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主修鋼琴,先後輔修聲樂、音樂教育等課程。大學三年級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88年退休後又擔任五年的英語教師、合唱團的負責人兼指揮,其間一直在家開鋼琴課。擔任北京校友會會長多年。
  • 通信老兵李錦華因病逝世!享年90歲
    李錦華同志珍藏七十多年的毛主席照片李錦華同志(坐輪椅者)和毛主席警衛們在參加由中紅網組織的重走轉戰陝北路活動中來到南泥灣深情難忘南泥灣好地方……(李錦華之子李遠攝)李錦華同志對毛主席始終一往深情。他有一張珍藏了七十多年的毛主席照片,是李錦華1943年在陝甘寧邊區定邊完小讀書時祁春老師送給他的,他如獲至寶。戰爭年代行動頻繁,他的許多東西都丟掉了,唯獨這張毛主席照片一直帶在身邊。每當看到它,李錦華就想起跟隨毛主席轉戰陝北的難忘歲月。
  • 李錦華,你是好樣的!
    這是長期留校生——李錦華在與我打招呼。說起他還要從2014年春季學期說起。當年我剛來中美學校當生活老師,且第一次值大周(就是從周五到周日負責管理留校孩子們的生活)遇上了他,當時他是所有留校生中個子最小、最矮的一個二年級男生。
  • 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錦華
    李錦華祖籍江西撫州,1978年10月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漢族人,自幼受父輩們的影響,學習陶瓷藝術,對景德鎮陶瓷情有獨鍾,在自己刻苦學習和老前輩陶瓷藝人的指導下,並熱練地掌握了一套精湛的制瓷技術,其作品更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青睞
  • 《原神》懷寶應自珍尋找藏寶處位置全介紹 懷寶應自珍寶藏在哪
    導 讀 原神懷寶應自珍寶藏在哪?
  • 【工匠故事】水火交響曲的演奏家——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錦華
    李錦華的父親也曾是江南造船的一名裝配工,1982年在父親退休之際,年僅19歲的李錦華子承父志,從江蘇農村進廠工作當學徒。當時父親嚴肅地對他說:「你若想學好技術,就去頂崗上班;若沒本事勝任,就不要去,不能給江南造船工人抹黑!」面對父親的認真態度,他十分堅定:「我能學好技術,做個有本事的工人!」
  • 大躍進中的「寶應事件」:魚米之鄉餓死數萬人
    本文摘自《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作者:周彪,原題:「寶應事件」研究  一、揚州地委、江蘇省委把寶應的災難定性為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解放後多年沒有出現的棄嬰現象也出現了,而且為數不少。寶應城內拾到的棄嬰就有927名,其中死嬰153名。」他嚴肅地指出:寶應的慘劇,「是由於『大躍進』中那套『左』的錯誤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慘痛而又深刻的教訓」。  最早對「寶應事件」作出正確結論的是中共揚州地委。1960年7月15日,中共揚州地委向省委提交了《關於寶應縣發生嚴重人口死亡事件的報告》。
  • 原總參離休幹部李錦華逝世,系毛主席轉戰陝北時無線電報務員
    澎湃新聞記者從李錦華親友處獲悉,原總參信息化部離休幹部李錦華8月9日逝世,享年89歲。據《解放軍報》2014年報導介紹,李錦華,1931年3月生,1944年7月參加革命,曾任報務員、電臺隊長、分站主任、總參通信工程指揮部參謀長、副主任、總參第二通信總站副主任等職。
  • 原神懷寶應自珍寶藏具體位置 原神懷寶應自珍尋找藏寶在哪找
    原神懷寶應自珍寶藏在哪,相信很多玩家都不是很了解,那麼具體的位置在哪呢,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技巧和細節呢,現在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的攻略內容吧。原神懷寶應自珍尋找藏寶位置詳解  然後會出現一個30級的遺蹟守衛者機器人,相信推掉不是什麼難事,打完就能夠進入地下室。
  • 《原神》懷寶應自珍任務攻略 懷寶應自珍隱藏任務流程詳解
    導 讀 原神懷寶應自珍尋找寶藏處位置是遊戲隱藏任務攻略,玩家們需要找到寶箱位置哦,那麼原神懷寶應自珍尋找寶藏處在哪裡
  • 寶應北河公園的石雕情趣
    漫步寶應北河公園,樹木蒼翠,鬱鬱蔥蔥,景色分外妖嬈。特色濃鬱的石質群雕錯落有致地坐落在花草叢中。它們大小不一,千姿百態,形狀各異,陰刻陽雕,情趣盎然。融經濟、文化、藝術、地域為一體。酷似一座以石雕為表現形式的地產品博物館,是北河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寶應明代劉堡減水閘:世界文化遺產點
    2011年,寶應沿河鎮段的運河東岸,為了建設一處碼頭,工人們正在進行緊張施工。可是,不斷出土的條石卻打亂了施工節奏,隨著施工深入,條石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還出現了幾段來歷不明的木樁和較多的青磚。施工負責人敏銳地感覺到,他們可能挖到了古代的遺蹟,於是將情況反映到了寶應文物部門。經過揚州市考古研究所專家的現場勘探,初步推斷該處很有可能是一處古代水工遺址!
  •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姑之美文/範敬貴 寶應是著名的「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慈姑,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寶應常常遭遇水災,莊稼經常失收,許多百姓被活活餓死。觀世音菩薩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
  • 中國高級陶瓷藝術師-李錦華
    李錦華,祖籍江西撫州,1978年10月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自幼受父輩們的影響,學習陶瓷藝術,對景德鎮陶瓷情有獨鍾,在自己刻苦學習和老前輩陶瓷藝人的指導下,並熱練地掌握了一套精湛的制瓷技術,其作品更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青睞。
  • 要用崩壞對抗崩壞——老娜丨論如何用遊俠對付迪拉克之海
    文丨布丁 審核丨聖少女排版丨戮婭默莎 封面丨夏梔各位艦長晚上好,這裡是布丁。隨著迪拉克之海的擾動越來越高,原先的陣容已經漸漸力不從心了。隨著怪物血量和攻擊力的上漲,老一代的女武神即使是在天氣的加成下,也很難在狄拉克之海的第四層作為主c。
  • 雜憶寶應「隆盛閣」
    畢業後,原分配到上海就教,因故要求回鄉,在寶應中學任體育教師。課餘,組織城區少兒練武學拳,強身健體,普及中華武術。初期,他們的練武場地設在城中小學。其時,我家也住在學校大院內,閒來無事,亦常作壁上觀。每日清晨和傍晚,都見戴老師指導一撥兒童踢腿拿腰,一絲不苟,極其認真。他自己的兒子亦在其中,經常看到戴老師對其嚴厲呵斥。未幾,聽說寶應武術隊在多次比賽中喜獲殊榮,且為家鄉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武術人才。
  • 寶應「鴨司令」已經養成了一大批大麻鴨,等你來!
    寶應氾水人夷後才今年60歲,他就散養了一大批的高郵麻鴨。因為常年靠養鴨為生,他被當地人稱做是「鴨司令」。年關歲尾,到了該靠鴨子掙大錢的時候了,可這位「鴨司令」卻遇到了難題,不得不向新聞女生求助。「鴨司令」的煩惱究竟是什麼呢?
  • 「新媒體兒童」來了 家長怎樣「見招拆招」
    帶著這些問題,陳青文與團隊在上海隨機訪談30個3~10歲兒童的家庭,了解兒童的新媒體使用情況、家長對兒童使用新媒體的態度與介入情況,以及兒童對家長介入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建議,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8月的核心期刊《新聞記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