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如何出現「女王會轉身」的效果?

2020-12-05 泡泡網

全息照相如何出現「女王會轉身」的效果?

2018年02月08日 10:22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全息照相如何出現「女王會轉身」的效果?

作者:趙敏

1979年2月8日,英國物理學家伽柏逝世。伽柏因發明了全息照相技術而獲得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那麼全息照相和普通的照相有什麼不同的?

2004年,為慶祝澤西島正式歸屬英國800周年,白金漢宮曾經請攝影師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可絕對不是一張普通的肖像照,而是科技含量頗高的全息立體照片。無論參觀者在畫廊的任何位置,立體照片中栩栩如生的女王都會轉身朝向參觀者,好像一直在悄然注視著參觀者一樣。

與普通照相技術不同,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波動原理,拍攝並重現物體的真實立體圖像的技術。在拍攝全息照片時,要利用光的相互幹涉來記錄物體信息。具體方式為:將被拍攝物體所反射的雷射光束,與另一束雷射一起直接照射到全息底片上。與水波幹涉類似,兩束相同的光也會相互幹涉,在全息幹版上留下幹涉條紋。利用全息幹版上的幹涉條紋,物體所發射光波的全部信息(包括光強度、位相等)都被記錄下來,就仿佛是用編碼方法把物光波「凍結」起來。記錄著物光波信息的全息幹版幹涉條紋經過顯影、定影等處理程序後,便成為一張全息照片。用肉眼直接觀看全息照片表面,只能看到複雜的條紋和光柵,絲毫看不到物體的影像。但是一旦用一束與拍照雷射光束相同波長的雷射照射全息照片時,就會衍射出成像光波,好像原來的物光波被重新釋放出來一樣。所以全息照相的原理可以用八個字來描述:幹涉記錄,衍射再現。

全息成像裝置

全息照相與普通照相雖然都能記錄並再現景物的信息,但兩者在照相原理、記錄與再現過程、照片信息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普通照相是根據透鏡成像原理,將立體景物「投影」到感光底片上,形成光強和光波長(即顏色)平面分布,因此沒有立體感。全息照相則不同,它再現的是一個精確複製的物光波,包含了原物體所反射光波的光強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真實地保存了原來物體的視差和景深,這樣就具有了三維立體感。當我們「看」這個物光波時,可以從各個視角觀察到並再現立體像的不同側面,猶如看到真實物體一樣,具有景深和視差。一張全息照片相當於從多角度拍攝、聚焦成的許多張普通照片,在這個意義上,一張全息照片的信息量要遠超過幾千張普通照片。此外,兩者的區別還在於,由於物體上每一部分反射的光波都覆蓋了整個全息照片表面,或者說全息照片的每一個局部都記錄了整個物體的信息,所以即使全息照片部分損壞了,還可以從剩餘的碎片上獲得整個物體的圖像;而如果一張普通照片損壞了,我們看見的物體的圖像就不完整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全息幹版上記錄多個不同的立體圖像,這些圖像能夠互不幹擾地分別顯示出來。上面提到的伊莉莎白女王立體影像,正是通過多次曝光,將女王不同角度的圖像分別記錄在同一全息幹版上,從而出現了「女王會轉身」的驚奇效果。

全息影像已成為科幻作品的常見元素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第一代雷射全息技術已經衍生出各種更為實用的技術。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白光全息以及全彩「彩虹」全息圖像技術,已經應用於禮品包裝、商標、信用卡,甚至紙幣的印刷上,用於實現防偽。此外,全息技術還用於全息彩色立體電視和電影大容量數據記錄的全息存儲技術以及軍事領域。

同一張全息照片可呈現各種角度

伽柏

關鍵詞:全息照相

版權所有少年兒童出版社,鼓勵任何不用於商業性質的傳播 

相關焦點

  • 全息投影如何工作?
    實現三維立體效果的全息技術是發展迅速的一項創新。當它們重新組合在照相印版中時,物光束通過一條略有不同的路徑傳播,並且其光線因反射離開物體的外表面而受到幹擾。由於光束最初是完美結合在一起的,並且步調完美,因此重新組合光束可以顯示與參考光束相比,目標光束中的光線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換句話說,通過將兩個光束重新組合在一起並進行比較,可以看到物體如何改變掉落在其上的光線,這只是說&34;的另一種方式。
  • 什麼是takee全息手機?全息顯示與裸眼3D顯示有何區別?
    首先來普及一下,如今多數手機都是採用觸控式的互動設計,這樣的操作體驗相比傳統T9鍵盤視覺效果更直觀,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強用戶的移動操作體驗。全息顯示技術在此基礎上通過追蹤人眼的實際位置,基於全息圖像數據模型,能根據人眼的視角位置計算出實際的全息圖像,最後再通過特殊的指向性顯示屏幕將左右眼的立體圖像精準投射到人眼的視網膜中,從而讓人眼產生和物體在實際環境中相類似的視覺效果。
  • 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全息」來看看真的全息顯示是啥樣
    在9月中旬舉辦的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5G專場上,騰訊多媒體實驗室標準總監、5G專家史蒂芬·溫格指出,基於光場技術的全息顯示將會是顯示技術的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也表示:「人們對美好視覺效果的追求,是推進顯示技術發展的關鍵,而自然真實、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是人們最終的目標。下一代顯示技術將有可能是全息。」
  • 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全息」 來看看真的全息顯示是啥樣
    在9月中旬舉辦的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5G專場上,騰訊多媒體實驗室標準總監、5G專家史蒂芬·溫格指出,基於光場技術的全息顯示將會是顯示技術的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也表示:「人們對美好視覺效果的追求,是推進顯示技術發展的關鍵,而自然真實、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是人們最終的目標。下一代顯示技術將有可能是全息。」
  • 全息投影的逼真效果是如何瞞天過海的
    在科幻電影中更是頻繁所見,許多場景中,影片中的人手輕輕一揮,便能立即出現一塊虛擬的顯示屏,屏幕上的內容不僅可以任意切換,還能通過它實現跨時空的面對面交流。除了在影片中大展身手外,還被廣泛的應用到舞臺和演唱會上,比如,2013年周杰倫演唱會,運用全息技術成功「復活」了甜歌天后鄧麗君,傾情對唱,這一「重生」讓人皆震驚譁然。
  • 基於雷射的3D全息技術
    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 。這種3D技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3維技術,其成像依舊是建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技術。  (二)全息3D技術  1.全息照相原理  全息照相分為兩步:波前的幹涉記錄和波前的衍射重建[7]。
  • 物理科普——神奇的全息攝影
    ,裡面空無一物,可是,在光的照射下,罩裡馬上出現了愛神維納斯像……這就是神奇的全息攝影帶給人們的視覺衝擊。這兩束光在感光片上疊加發生幹涉,感光底片上各點的感光程度不僅隨兩束光的強度也隨兩束光的相位關係而不同,所以全息攝影不僅記錄了物體上的反光強度,也記錄了相位信息。因為雷射具有很好的空間相干性和時間相干性,所以雷射的出現,為全息攝影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光源。
  • 全腦開發照相記憶訓練,你不得不知的3個誤區,解決後效果倍增
    近年來,隨著全腦開發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全腦開發,並且對其神奇的訓練效果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全腦開發課程體系中的『照相記憶』訓練體系,更是覺得非常神奇。那麼,究竟什麼是『照相記憶』?如何訓練出來呢?
  • 栩栩如生的黑科技 解析3D全息投影技術
    現實的演唱會、燈光節中也有類似表演,在光影的加持下,栩栩如生的人或物會真實出現在我們眼前。大家把這項技術稱之為「全息投影」,關於這個黑科技你了解多少?、相位)的照相技術,通過不同方位觀察都可以看到被拍攝物體的不同角度,因此可以實現立體效果,讓被拍攝人或物像真的一樣。
  • 全息投影——令人驚豔的炫酷全息時空隧道
    百事的驚悚時空隧道當你在夜晚走進倫敦橋寒冷而陰沉的隧道中,眼前突然出現一隻恐龍從時光隧道中鑽出來朝你嘶吼一聲,當你被嚇得還沒有停止顫抖時,發現這可怕的一切其實是百事可樂在搞事情!百事可樂MAX希望通過策劃全息投影活動擴大該品牌的「Live for Now」故事和精神。這一全息投影裝置由AMV BBDO和Grand Visual的團隊創建,他們在倫敦橋隧道中安裝立體投影,通過疊加2D和3D視覺特效內容,全息投影應用程式被調整為與投影儀屏幕一起工作,共同為路人們打造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體驗。
  • 雷射全息電視 3D電視的未來
    除了比利時外,多國研究人員正在展開包括全息電視機在內的全息顯示技術的研究。我國臺灣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款形如金字塔的全息顯示器,觀眾從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十分逼真的立體圖像。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全息計算機,它能讓人用手直接操縱顯示器裡的物體,真正地「把手放在虛擬物體上」。
  • 如何製作全息影像_全息影像的製作方法
    打開APP 如何製作全息影像_全息影像的製作方法 發表於 2018-01-10 14:10:38 全息投影技術的最大優點就是真實感強,顯示出來的圖像跟現實中的完全相同,給予觀看者強烈且深刻的視覺心理反應。從這一角度認為,全息投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維圖像,並且也是不久的將來快速發展的趨勢。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全息的宇宙
    通常的照相底版上只記錄了光的強度,而全息照相不僅能記錄光的強度,還記錄了光的相位,所以可以用相干光從中提取三維物體的全部幾何信息。但你可曾想過,我們身處的宇宙也是張全息圖。   說宇宙是張全息圖,是指宇宙具有類似全息圖的性質。這一發現源於黑洞物理的研究。黑洞是一類特殊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以至於連光也被吸引住了。
  • 科學知識┃通俗講「全息」是怎麼回事
    記得八十年代就接觸到這個詞,一直理解很模糊,認為全息照片是一張很特殊的照片,即便剪碎了,任何一個小碎片裡都能還原整個照片的信息。現在來看,如此地理解當然很淺,而全息的技術已經普及到舞臺演出和孩子玩具,那就看看這個未來會越來越熟悉的「陌生技術」吧。
  • 信息爆炸時代 全息技術數字存儲拓展想像空間
    1961年,雷射被發明後,全息照相得到實際應用。全息照相利用光的幹涉原理和特殊的感光材料,精確記錄被攝物體發射或透射光波強度和相位信息,從而獲得真實的立體圖像。  全息照相再現的是一個精確複製的物光波,當我們「看」這個物光波時,可以從各個視角觀察到再現立體像的不同側面,猶如看到逼真物體一樣,具有景深和視差。
  • 別吹了 不是所有舞臺上的虛擬影像都是全息投影
    那麼,佩珀爾幻象是如何運作的呢?如上圖所示,觀眾們看著舞臺上的出現的虛擬影像,他們沒有看到的是舞臺上藏著的一塊透明玻璃和舞臺下面的真實表演。燈光打在真實表演者身上,透過玻璃映射在舞臺上的特定區域。因為早期的燈光不是很強,所以觀眾看到的影像亮度低,就像鬼影一樣。
  • 雷射全息投影的「前世今生」及新進展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是一種顯示技術,它需要媒介,而且得實時進行,並且可以與人交互。我們把它的媒介稱之為 「全息介質」,它不能憑空產生,這就是為什麼目前這項技術很難普及的原因。全息投影將影像投射到全息介質上,從而在人們眼前呈現出了 3D 的效果。這項技術也被人們稱為虛擬成像技術,現在非常火熱的增強現實(AR)就運用到了這個技術。
  • 拜託,請不要將舞臺上那些虛擬影像說成全息
    如上圖所示,觀眾們看著舞臺上的出現的虛擬影像,他們沒有看到的是舞臺上藏著的一塊透明玻璃和舞臺下面的真實表演。如果這些不是全息,那麼真全息是什麼?許多文章在寫春晚或G20上的虛擬影像表演時,為了對讀者進行科普,會直接從維基百科或百度百科中引用對於全息技術的解釋。
  • 裸眼3D全息投影
    3D全息投影技術是通過在照相膠片或幹版上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分布再現物體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技術通過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波中全部信息(振幅、相位)來實現3D視覺效果。第一步形成的全息圖猶如一個複雜的光柵,在相干雷射照射下,一張線性記錄的正弦型全息圖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給出兩個像,即原始像和共軛像,兩像疊加後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這就是3D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
  • 開歐客3D全息風扇廣告機讓3D效果融入生活
    3D全息風扇廣告機經過兩年多的推廣與發展,在廣告行業中初現崢嶸。這款擁有炫酷3D效果的3D全息風扇廣告機被廣大商家運用到展會展覽、自家門店的展示、以及酒吧、餐廳等場所。3D全息廣告機的拼接效果更為震撼,被廣泛用於大型場所,如展會、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