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機會的著其實是可以給商家拿來忽悠人的

2020-11-06 西西里太陽

作者 | 西西里太陽

前情回顧:



1、生活中的博弈

老王買了一張特價機票,從杭州飛到廣州,可是由於客戶改時間,自己只能退票或改籤了,由於特價票退票或改籤只能退回機建費,於是老王決定等到飛機飛行起飛前的那一刻再去退票。如果飛機延誤半小時以上,那麼老王就可以無條件拿回特價票的錢,而如果飛機剛好準時到達,他就在飛機開動前一刻去退票,這時候起碼可以拿回基建費。


很巧的是那天台風來了,飛機真的晚點了,老王成功地拿回了特價機票的錢。


這雖然只是一個退票的小故事,但卻體現了老王和航空公司的博弈,博弈的結果,要麼就是航空公司贏了,要麼就是老王輸掉了所有的機票費。


2、機會的著與人的著

著(讀作:zhao)是博弈的構成元素,可以分為機會的著和人的著。


什麼是機會的著呢?例如在下飛行棋的時候,我們擲出的123456點就是機會的著,因為擲骰子是隨機的,不是由人為控制的。



而人的著,例如在擲到6點以後,我們可以決定6點給哪一個飛行棋走,這就是人的著。

3.機會的著其實是可以給商家拿來忽悠人的


人的著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裡,但是當遇到機會的著時,很多人都不願意放手。


企業的最低價條款可以使消費者在未來一周內不因商品降價而後悔購買商品,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一種承諾,也是對競爭者的一種警告。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企業的降價才需要那麼多的明目。各種節日,各種不同的遊戲規則,讓消費者認為自己是在投機,是在佔便宜。


4、大話骰遊戲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講大話骰這個遊戲,首先我們搖出的骰子結果是隨機的,這就是機會得著,可是我們卻可以根據自己的結果,決定我們是要報大數還是誠實的報自己的數,這就是人的著。


機會的著和人的著其實都是不確定的,例如我們搖出來的數字,我們是不能夠提前知道的,即使我們知道了自己搖出的結果以後,我們也只能確定自己的選擇,而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樣去報數的。


所以對於機會的著和人的著,我們都需要根據對方的決策來靈活變通。



《博弈論》的講解一共有5期,關注我,看更多解讀!

相關焦點

  • 漫談博弈論
    早在1913年,集合公理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數學家策梅洛就證明了:二人遊戲中如果不出現循環局面(多數棋類遊戲的規則都限制出現這種現象),那麼均衡一定存在——要麼先行者必勝,要麼後行者必勝,要麼一定是平局。納什則證明了,他發明的「六貫棋」(Hex)的均衡結果肯定不是平局。這就是博弈論不能提升遊戲競技水平的原因,而且用博弈論的視角來看待棋牌遊戲,其實也非常無趣。
  • 諾貝爾獎又雙叒叕頒給了博弈論:博弈論為何如此被偏愛?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他還在激勵與組織、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簡介、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一般理論、經濟學數學方法、博弈論以及交易理論。威爾遜試圖利用博弈論作為基礎來重構經濟學理論,並利用博弈論將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引入經濟學理論。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那些把遊戲看作模擬戰爭的人,也可以把戰爭看作一種遊戲。這方面的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普魯士人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期內都迷戀一種名叫Kriegspiel的遊戲,也就是戰爭遊戲在18世紀,Kriegspiel被軍事學校當作教育科目之一。這個遊戲的遊戲板上有一張地圖,包括法國—比利時邊界,地圖被縱橫分成3 600個小方格。棋子可以跨過邊界前進或後退,就像軍隊一樣。
  • 博弈論雜談:基本假設
    今天我們來點學術的話題,博弈論的基本假設。經典博弈論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什麼是完全理性?實話實說,學術界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這就讓我們很糾結了,因為對於博弈論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能不能搞清楚,這是學術大佬的事兒,我估計是搞不清楚了,但其實,這並不影響我們來了解博弈論。
  • 你可以不懂博弈論但不能不知道納什
    納什是博弈論創始人,也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他瘋狂離奇的經歷被改編成電影《美麗心靈》後廣為人知,但納什曾表示電影情節和他的人生並不一致。你可以不懂博弈論,但不能不知道納什。天才少年 坎坷成名路納什生來便是個古怪傲慢的人,高中階段,他常常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步驟取代老師一黑板的推導和證明,然而在學校裡,納什的社交障礙、特立獨行等時常受到老師的詬病。
  • 博弈論:如何智勝比你聰明百倍的人?看完你就明白了
    零和博弈,即一方勝利、一方失敗,兩者相加總和為零。有時候,這種情況非常複雜、難以分析。早期的博弈論重點分析零和博弈,試圖找出最優策略。零和博弈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認為的對方思維的複雜程度。
  • 懂得博弈論,過得會更好
    你在思考這個關係時,一定要同時想到兩種關係的並存,也就是說,企業家頭腦裡要有兩套系統,什麼時候我們是朋友,什麼時候是對手,懂得博弈論,你看所有人的眼光就變了。 尤其是,在創造市場時我們要多做互補關係,等到瓜分市場時再去競爭。 2.
  •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見識的人,就一定要讀讀博弈論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問都能夠如此這般地給人帶來快樂,但是博弈論肯定是位列其中的。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保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見識的人,就一定要讀讀博弈論。其實,讀讀博弈論,還不僅是讓人開眼界、長見識,喜歡深刻思考的人,會發現博弈論正是你愛不釋手、丟棄不了的東西。02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在收取漫遊費——中國、印度和日本。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博弈論,誰主沉浮?
    這是一部由博弈領域的兩位領軍人物——朱·弗登博格和讓·梯若爾編著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迄今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不僅涵蓋了博弈論的方方面面,而且幾乎對每一個論題都給出了嚴密的數學推導和證明。《博弈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覆蓋面廣,幾乎涵蓋了博弈論的各個領域。
  • 從空城計到阿爾法狗,博弈論如何滲透我們的生活?
    納什因為「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對均衡的開創性分析」,與John Harsanyi 和 Reinhard Selten 一起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另一位博弈論的宗師沙普利( Lloyd Shapley )更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合作博弈論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價值理論Shapley Value,給出了可轉讓資源分配的一個必備準則。
  • 博弈論思想
    舉個熵增的例子,如,杯子碎了不能復原,城堡坍塌不能復原;但某種程度,理論上,人為的幹預 是 可以復原杯子,城堡的。再如,一杯水加入紅墨水、白墨水,最終一定會變渾濁,這朝著 無序 混亂的趨勢發展的,對吧?!
  • 博弈論大師人生最後一場意外的博弈——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可以走較慢的普通公路;從機場回家的交通工具也有不同的選擇:可以乘的哥甲的車,也可以乘的哥乙的車;甚至坐上車也有不同選擇:可以繫上安全帶,同樣也可以不系……如果用博弈論的理論框架來看待人生,也許幾個重要時刻所選擇的策略就決定了一個人終生的命運。
  • 黃昱寧︱當簡·奧斯丁遇見博弈論
    對於核心術語「博弈論」,它給出的定義通俗易懂:博弈論基於理性選擇理論,考量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運用理論化和專業化的方式去解釋「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它是過去五十年間,尤其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中廣為接受和最為流行的人類行為動機理論。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在這個場景中,約翰·納什引用道:「當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在做對自己和團隊最有利的事情時,最好的結果就會出現。」許多人認為這是著名的「納什均衡」的發現。雖然這場景很經典,但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個場景實際上描述了「帕累託最優」。但這對我們理解博弈論還是有幫助的。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領獎返家途中遇車禍身亡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 名。假設有n人局中人參與博弈,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可能依賴於也可能不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一個策略組合。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其實,博弈本身就蘊涵合作,將「博弈」和「博弈論」簡單地等同於「衝突」和「衝突論」,這恰恰是對「博弈」和「博弈論」的極大誤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曾經來華演講,其題目即為「通過代理來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實上,正視和研究國家間的利益博弈,不僅可以更好地透視國家間的衝突,也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鑰」。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在納什意外逝世之際,我們找出這篇10年前的訪談,希望以澤爾滕之口,還原更為真實的納什和博弈論。1994 年, 澤爾滕因其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開創性的均衡分析」中的傑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德國人, 也是現在德國實驗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 用多證據看進化論的忽悠
    這些所謂的力如果突破三維空間,在其他維度空間會發現這些宇宙運動機制其實都是有生命的。好就按科學教愚蠢認識無生命,隨機湊巧離不開概率學。美國一博士後生物學家講,一個蛋白質形成機率需一百億年不一定形成,如果加上形成細胞的機率是百億年的多少次方,再形成更高細胞組織又是多少次方,以此類推,大家算算宇宙形成多少年?與科學教瞎扯出的進化論年譜相同嗎!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所謂博弈就是行為者在一定環境條件和規則下,選擇一定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並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論用途很廣。但正如上文所講,博弈論原是數學運籌中的一個支系,其研究運用了種種的數學工具,一般讀者如何能掌握呢?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
  • 通俗版納什平衡:追女孩的博弈論 幻想為中情局工作
    很多人知道約翰·納什是因為一部經典影片——電影《美麗心靈》以約翰·納什的真實事跡為題材,藝術再現了這位天才的傳奇故事。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影片中塑造出來的約翰·納什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1994年,納什憑藉博弈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均衡」這個名詞也被更多人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