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或者數學家自殺,是因發現宇宙真諦?事實是這樣!

2020-12-05 歷史大一籮筐

這種說法比較陰謀論,當然不是真實的原因。科學家的智商絕對沒得說,思考方式也和常人不一樣,所以並非發現了宇宙的蹤跡奧秘。智商和情商是兩碼事,智商高的人一部分情商比較低,做事傾向於以自己為中心,直言直語,如果智商高、情商也高,那麼必然能成就大事,這樣的科學家也不少。

比如愛因斯坦就是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像萊布尼茨那樣就是一個情商比較低的科學家。高智商人群往往有些怪異的行為,但不一定表現為自殺,自殺是極少數的極端案例,也沒有與科學上的發現有關聯。

舉個例子,尼古拉特斯拉算是一個成就極高,卻沒有得到相對應地位的科學巨匠,大家都知道愛迪生,但知道特斯拉的人肯定比愛迪生少。特斯拉晚年較為窮困,其成就都被傳成神話了,也不見得要去自殺。愛因斯坦和牛頓算是造詣更高的,沒有人比他們關於宇宙的發現更多,他們也不都活得好好的。

玻爾茲曼

玻爾茲曼的自殺也被我們很多人熟知。玻爾茲曼作為近代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奠基人,他的自殺很令人惋惜。他的親人和孩子先後離他而去,是他一次次陷入痛苦。關於科學方面的論戰,即他和奧斯特瓦爾德之間的論戰。自負的玻爾茲曼在這場論戰中也經受了無比的折磨。事實上,它曾兩度自殺,第一次並沒有成功。第二次,也就是1906年,他終於得到了解脫。

喬治·伊斯曼

相比於前兩位來說,喬治·伊斯曼可能並沒有那麼出名。但是他創立的柯達公司卻被好多人熟知。沒錯,伊斯曼正是膠捲的發明人。他在自殺之前寫下了一張紙條,「我的任務完成了,還等什麼呢?」可以看出,伊斯曼本身帶著一種使命感,他的使命完成了,便可以走了。這也可以算是看穿人生吧!儘管不像題主說的那樣是領略了宇宙的真諦,可能對於伊斯曼本人來說,是領略到了自己生命的真諦了吧!

相關焦點

  • 部分科學家因發現了宇宙真諦而自殺是真的嗎
    如果談及宇宙,地球不過是宇宙的一粒塵埃。目前能探知的宇宙範圍是920億光年,這個範圍之外是什麼樣子,現在無從知曉。如此遼闊的宇宙,人類目前根本無法了解它的全貌,又怎會探知了宇宙的真諦呢?在時間維度上,人類只經歷了宇宙的一瞬間;在空間維度上,地球也只相當於一粒塵埃,以目前人類掌握的技術能力,說誰探知了宇宙真相,怎會有人信呢?當牛頓發明了三大定律,並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果後,世界為之讚賞,為之祝賀。而他自己卻說: 「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樣看,不過,我自己只是覺得好像在海邊玩耍的一個孩子,有時為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貝殼而高興,但是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
  • 是否有科學家因發現宇宙終極奧秘而自殺?你看他們不活得好好的嗎
    其實人類至今還沒有發現宇宙的終極奧秘,如果非要說有,那麼發現宇宙奧秘的應該包括這幾個人:艾薩克·牛頓被蘋果砸了一下(純屬虛構)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統一了天上地下的物理,可算是發現宇宙奧義的第一人。
  • 自殺還是謀殺?中國天才數學家任偉慘死美國,美方堅稱是自殺
    正因如此,各大國之間對於人才的競爭異常激烈,甚至有個別國家不擇手段....... 2008年,一則消息的傳出讓無數國人悲痛不已,中國天才數學家任偉在回國前夕「自殺」於美國芝加哥,警方經過幾天的調查,最終給出的結果卻是:任偉「自殺」是因患有抑鬱症
  •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票選的五大最美數學公式,你看得懂幾個?
    為了研究數學內在的以及視覺上的美,達特茅斯學院的數學家丹尼爾·羅克莫爾(Daniel Rockmore)和Parasol出版社的鮑勃·費爾德曼(Bob Feldman)展開了合作:他們請10位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寫出他們心目中的「最美數學公式」,然後讓哈倫-韋弗(Harlan & Weaver)印刷公司用凹版腐蝕製版法把這些表達式做成了22×30英寸的蝕刻版畫
  • 宇宙是靈魂的搖籃?誰是宇宙一切背後那隻操縱的手?答案是這樣的
    作為地球上誕生的智慧生物,人類因其意識和思想的存在,因此和其他生物區別開。意識作為一種生物機能,不知何時起出現在了人類的身上。在宗教的說法中,生命意識是由神賦予的。馬克思理論中則認為意識是由人腦產生,是客觀存在的,它來源於物質,又不等同於物質。
  • 如何偽裝成一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柯爾莫哥洛夫(「概率論作為數學學科,可以而且應該從公理開始建設」) 格羅滕迪克(「讓我比其他更著迷的而且會繼續讓我著迷下去的,就是那隱藏在數學對象下的結構」) 或者是佩雷爾曼(「我知道如何支配宇宙。
  • 量子霍爾效應將繼續向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揭示它的秘密
    狄拉克的觀點激怒了純粹的數學家,因為它表明物理學家把數學看作是研究自然世界的工具,而不是一門學科。這種觀點可能會阻礙富有成效的合作。但是,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試圖以相等的條件解決問題時,結果可能是崇高的——正如我們在材料物理學和拓撲學中看到的那樣,這是一門研究形狀及其在空間中如何排列的純數學分支。
  • 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華為明明是企業,為何有上千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通信科技企業,在通信領域,華為5G技術領先全球,特別是在核心領域,基本是華為「一家獨大」;而在科技領域,華為的物聯網技術也是非常厲害的,甚至可以說在物聯網領域,華為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 物理學家與數學家的思維異同
    對此我的回答是: 物理家與數學家的研究對象不同,前者研究現實世界的規律,「格物致知」;後者研究數與形。 物理學提出的問題時不時地推動了數學的進展,數學也終於成了物理學家的思想工具,但是物理問題不能仰仗數學家來救世,因為物理學家的思維模式與數學家不同。但他們有共同處:頓悟與直覺;欣賞數學美; 關心數學公式的普適性。
  • 速讀《三體》,物理學家自殺之謎,物理學存在嗎?
    三體1的故事是隨著主人公汪淼的視角展開的,汪淼是一個應用物理學家,負責中國的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這天,軍方突然找到了汪淼邀請他參加一個會議,這次會議,汪淼將面對他的第一個謎題:自殺之謎!來到會議室,汪淼發現國家似乎已經進入戰爭狀態,還與其他幾個世界主要國家組成了聯合戰區,這令汪淼十分費解:我們在跟誰打仗?會上,常偉思將軍主持了會議,講述了會議召開的原因,原來,一批世界著名的前沿物理學家在不到兩個月內相繼自殺,其中包括汪淼非常仰慕的一個人——楊冬。
  • 《三體》:物理學家相繼自殺,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如此絕望
    今天就聊一聊《三體》中那些與「科學邊界」有過接觸的物理學家為什麼會先後自殺可是丁儀卻說,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每次球都向不同的方向飛去呢?「這就意味著宇宙普適的物理規律不存在,那物理學也不存在了」。按說物理定律失效對常人沒什麼太大影響,楊冬怎麼因為這點事就自殺了呢?
  •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笛卡爾(法語: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羅亞爾省的圖賴訥拉海,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是二元論唯心主義者的代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黑格爾稱笛卡爾為「現代哲學之父」。
  • 數學家聯手物理學家,解密費曼圖中的神秘「周期」
    這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科學實驗之一,但是當試圖理解量子碎片時,物理學家會使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名為「費曼圖」,它看起來就像小孩子的塗鴉。 費曼圖是由理察·費曼在20世紀40年代發明的。在費曼圖中,各種各樣的線代表基本粒子,它們在頂點(表示碰撞)處會聚,然後從那裡發散而出,表示碰撞中出現的碎片。這些線要麼散開或者再次會聚。
  • 劉慈欣《三體》1,楊冬等一些知名物理學家為何先後自殺?
    劉慈欣在《三體》1的第一章《科學邊界》裡,提到了在地球世界裡發生的一件重大而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即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世界各地有一批物理學家先後自殺,其中包括葉文潔唯一的女兒楊冬。這些物理學家在自殺前都留下了遺書。
  • 黎曼:數學家、物理學家
    當時的哥廷根大學是世界數學的中心之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如高斯、韋伯、斯特爾都在校執教。黎曼被這裡的數學教學和數學研究的氣氛所感染,決定放棄神學,專攻數學。    1847年,黎曼轉到柏林大學學習,成為雅可比、狄利克萊、施泰納、艾森斯坦的學生。1849年重回哥廷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高斯晚年的學生。
  • 「千禧年難題」證明的真諦:破譯宇宙的形狀
    而它的形狀就正好是宇宙的形狀。雖然在現實中,你無法看到這個繩子圈出來的輪廓是什麼樣的,但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從宇宙外面觀看這個繩子,是不是就能看清楚輪廓了呢?簡單來說,龐加萊猜想的設定這樣旅行的含義,完全是為了探究宇宙的一般形狀。
  • 12年前,頂級華人數學家回國前夕在美國慘死,美方:因抑鬱自殺
    這位頂級華人數學家,在數學方面擁有著極高的天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卻在回國的前夕,在美國去世,無不讓人為之痛心。任偉的突然去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此美方聲稱任偉是自殺身亡。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和學術氛圍濃鬱的學校中,任偉從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就充滿了期待。來到芝加哥大學之後,任偉也確實兌現了自己驚人的天賦。在這裡他獲得了本碩連讀的機會,而在此期間他不斷地發表數學領域的權威論文,就連學校裡的教授、數學大牛,也對他讚賞有加。
  • 中國天才數學家任偉,回國前夕慘死於美國,美方:他是自殺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個非常有名的天才數學家,他就是任偉。從小就天賦過人,展現出了超強的實力。從9歲開始就已經上中學,是大人眼中的「神童」。在15歲那一年,這個孩子很爭氣,很快就考上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專攻數學系。
  • 宇宙其他的地方存在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
    今天說的維度也是這樣的,在科學家的口中維度並不是某一個平行世界,而知道這個真相的你會認為這是在偷換概念,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因為在幾百年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就已經開始使用維度這個詞了,所以偷換概念其實應該是科幻小說家。
  • 數學家克萊因的數學成就
    數學家克萊因菲利克斯·克萊因(Felix Christian Klein,1849~1925)德國數學家01克萊因在杜塞道夫讀的中學,畢業後,他考入了波恩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他本來是想成為一位物理學家,但是數學教授普律克改變了他的主意。1868年克萊因在普律克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在這一年裡普律克教授去世了,留下了未完成的幾何基礎課題,克萊因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最佳人選。後來克萊因又去服了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