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我們今天跟大家聊聊牛頓。
我們先來說說牛頓出生在什麼時候?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牛頓有兩個生日,一是12月25號,一是1月4號。
難道牛頓出生過兩回?不不不,這是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西方大多使用儒略曆,跟咱們現在的曆法不一樣,所以,牛頓先生有兩個誕辰。
要說牛頓,任何人都不會陌生,他可是我們從小就學習的名人榜樣,學校走廊的名人畫像裡,也一定有他一席之地。
劍橋大學的牛頓畫像
他可是被稱為「百科全書式全才」的人:
他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物理科學觀點和現代工程學。
他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推動了科學革命。
他用萬有引力證明了潮汐現象。
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他發現三稜鏡能將白的日光發散成可見光譜,提出了顏色理論。
他創立了光的「微粒」說,反應了光的運動性質。
他確定了冷卻定律。
他與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獨立發展出了微積分學。
他還提出了經濟學的金本位制度。
......
牛頓使用過的望遠鏡
上面這些只是部分成就,它們涉及天文、力學、數學、經濟,甚至有人說,如果當時有諾貝爾獎的話,牛頓可以壟斷4屆物理學獎。
伏爾泰曾說過,牛頓是最偉大的人,因為「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
他的萬有引力傳入當時的中國,甚至成為了戊戌變法的輿論來源。
牛頓這麼牛,他的經歷到底是什麼樣的?他是怎麼取得這些成績的呢?
小時候的牛頓,成績一般,跟未來這個舉世聞名的「天才」似乎沒什麼關係,但他有一個愛好:讀書。
他讀的書,還不一般,他喜歡讀介紹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然後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玩意,比如,他把風車原理研究明白後,竟然自己動手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還做了一個日晷,看太陽影子的變化移動;他甚至還做了一個小水鍾,早晨,水鍾會把水滴到他臉上,叫他起床。
童年牛頓
這就是優秀孩子的一個共同點:擁有好奇心。
就像我們現在一樣,很多孩子非常喜愛研究手工製作,甚至喜歡拆家電,拆了之後再裝起來,不亦樂乎。不要覺得孩子這是在胡鬧和搗亂,這是他們的好奇心。
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的一切自然和人類發明都是神奇且充滿魔力的,幫助孩子研究、搞懂它們,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在這個過程裡,孩子會了解科學和自然的知識,每一個愛好,都可能成為打開孩子認識世界大門的鑰匙。
到了牛頓上了中學的時候,他的才能開始展現:他開始觀察顏色、日影、四季,並開始研究幾何學、哥白尼日心說等學說。
這跟其他孩子玩的都不一樣。
但是,由於家庭困難,他中途不得不輟學在家務農,做農活。不過,即使在做農活的過程中,他還是「偷懶」,抽空讀書、研究數學。
每次他母親讓他跟傭人一起做生意,他都懇請傭人自己去,他則跑到僻靜的地方讀書。
這引起了他舅父的懷疑,有一次,他的舅父跟蹤他,發現牛頓並沒有去做生意,而是在草地上研究數學題。這讓他舅父大為感動,舅父勸說了牛頓的母親,把牛頓重新送回了學校,並鼓勵牛頓讀大學。
牛頓家鄉:伍爾索普莊園
看,這又是優秀的孩子擁有的另一個共同點:對學習的熱愛。
在孩子小的時候,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時,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很重要,大量的知識像潮水一樣湧進來,慢慢消化、吸收這些知識,培養對知識的求知慾,可以打開孩子對一切事物的探索精神。
新的發明,新的創造,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熱愛和鑽研中獲得的。
1661年6月3號,牛頓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他開始研究笛卡爾、伽利略、哥白尼、克卜勒等科學家的思想。
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發展出了微積分。
同年,英國爆發了毀滅性的瘟疫:淋巴腺鼠疫。至少有8萬人失去了生命,相當於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學校也被迫停課。
牛頓也因此返回老家呆了兩年,這兩年反而給了他充足的時間,他把自己的理論知識變得紮實,並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萬有引力定律。
他曾經說過:「微積分的研究成果全部是瘟疫那兩年奠定的基礎。那段時間也是我生命中最專心於數學與哲學的時期。」
不過,牛頓在後期也陷入了歧途,他曾沉迷神學,用科學證明上帝的存在,還用《聖經》推算地球的年齡。
他還陷入了當時非常風靡的「鍊金術」中,希望能從黃銅和煤渣中提煉出黃金,雖然聽起來很無釐頭,但在那個現代化學還沒成型的年代,鍊金術是眾多科學家不得不選擇的方法。
牛頓鍊金的畫像
這些不算光彩的經歷,無法改變牛頓的成就,他的童年經歷,也值得每一個孩子以之為榜樣:孩童時代,正是一個人好奇心最大的時候,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未知和想像。每個孩子在這個階段,都應該打開自己的好奇心,不斷探索一切新的事物。
不僅如此,還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勇於嘗試,敢於挑戰,沒有一次成功不是建立在失敗之上,也沒有一次新發現,不是建立在好奇心之上。這是牛頓給我們的經驗,也是我們每個孩子應該學習到的優秀品質。
我們慶幸,有無數名人故事和經驗在孩子成長路上點亮一盞盞明燈,孩子可以從他們的身上汲取經驗、閱歷、方法、感悟,就像牛頓說的: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當孩子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時,他們看到的,會比這些巨人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