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世界很美妙,研究發現,森林裡的真菌群落能給樹林傳遞信息

2020-11-08 宇宙科學人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的科學研究報告指出,森林當中的樹木,與森林中的真菌群落之間的關係。而經過研究發現科學家發現真菌群落的出現,給森林中的樹木,提供了類似於網絡般的連接,而科學家則是將相關的研究發表在了《生態學雜誌》上。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這些真菌群落與樹木之間的關係的?

這一發現並非偶然,科學家們一開始是研究樹木中的真菌是如何提供養分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樹木中出現真菌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甚至數量也越來越多,於是他們開始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菌落的出現則是給樹木帶來巨大影響,比如說菌落會形成相應的網絡,而通過這樣的網絡則是可以給樹木提供一定的消息,使得他們能夠了解到環境的變化,做出對環境的適應。比如當昆蟲來襲時,相關的菌落所產生的網絡就會傳遞給樹木,使得它們能夠充分地預防這樣的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出現菌落越多的地方,那麼該地的樹木也就長得越茂盛,而這樣的現象,科學家則是將其歸類為森林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樹木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所產生的能力。因此與菌落一起產生類似於網絡之間的相互通信。

菌落與樹木之間的網絡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對此,艾伯塔大學的生態學家約瑟夫·伯奇(Joseph Birch)表示:菌落與樹木之間的緊密聯繫,會使得兩者之間都擁有益處,而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就是,在森林當中的樹木成長得極為迅速,這是因為菌落所產生的網絡,使得營養的傳輸更加地快速,並且這樣的成長,還有利用對光的利用。



從而在樹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夠充分有效地吸收相關的碳物質,並且對碳物質進行了一定的儲存。除此之外,對於森林的健康影響也是巨大的,樹木可以通過菌落來進行一定的預防,甚至使得樹木生長得越來越好,而隨著樹木成長得越來越好,相關的菌落也會呈現出多樣性,使得這樣的益處不斷地循環。

樹木與菌落對於我們人類有什麼影響?

當菌落為樹木構建相關的網絡時,樹木便會茁壯地成長,使得森林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而我們都知道森林,從來都有著地球之肺的稱呼,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這無疑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並且如今地球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其中溫室效應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這樣的現象的主要原因則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多,地球上面的樹木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將這一物質降低到合適的位置,因此我們的科學家也在研究著是否能夠讓樹木能夠擁有著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沙漠也許就會減少許多。二氧化碳的含量也許會因此降低,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團隊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亞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
  • 研究人員發現野火會導致真菌和細菌數量激增,改變微生物群落
    研究人員發現野火會導致真菌和細菌數量激增,改變微生物群落  Emma Chou • 2019-01-17 16:54:23 來源:前瞻網 E344G0
  • 森林火災後 真菌網絡如何促進生態系統恢復
    【來源:快科技】據外媒報導,自去年9月至今,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造成了數百萬公頃的森林被破壞,超過10億頭動物死亡。火災已影響到廣闊而複雜的地下世界,包括對生態恢復有至關重要的生物:真菌。野火之後讓整個地帶看起來沒有一點生機。
  •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取得進展
    生物固氮每年向陸地生態系統提供40~100 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生固氮菌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貢獻者,能將大氣中的氮還原成氨,為植物生長提供有效氮,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土壤肥力並提高植物生產力。因此,闡明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可為理解森林氮循環過程以及調控氮素供給策略提供支撐。
  • 科研 | Ecology: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和時間更替與原始熱帶森林的功能無關
    導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和時間更替在陸地生態系統中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謎。然而,要將微生物群落納入生態預測和生態系統模型中,關鍵在於確定這些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在生態系統和微生物譜系中變化。為了研究未受擾動土壤細菌和真菌豐度、多樣性、組成和功能的時間變化,在熱帶雨林中從4個成熟的原生林小區收集土壤,時間跨度為兩年。抽樣設計允許檢測空間(200米以內)和時間(季節和年)的變化。
  • 瀋陽生態所揭示病原真菌和昆蟲對溫帶森林木本植物物種共存的重要...
    該問題是群落生態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早期研究發現周圍相同樹種個體越多,其後代更新和存活表現越差,這種同種之間的相互抑制為其他種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間,從而促進物種共存。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同種「自疏」現象?Janzen-Connell假說(簡稱JC假說)認為同種個體越多,更容易吸引專一性的病原菌、昆蟲或動物等聚集,從而對同種幼苗產生負作用。
  • 亞高山森林恢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獲進展
    同時,在一些地段也存在自然演替恢復的次生林,與人工林相比,自然恢復次生林具有不同的林地結構、物種豐富度、根系密度和生物量等,但人們並不清楚這些差異如何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因此,探究在不同空間(細根根際、粗根根際、土壤及團聚體組分中)和時間(20年,30年,40年和70年)的尺度上,人工林與自然恢復次生林如何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有助於深入理解亞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提升的機制。
  • 真菌的狀況和研究,看完漲知識了
    許多具有這種功能的真菌是子囊菌,不在本章討論範圍內。除此之外,蘑菇還能吸收放射性物質,是放射性汙染的生物指示劑。在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市的核反應災難事件之後,烏克蘭食用菌的汙染嚴重超過安全標準,但後來汙染水平隨風向跨越大陸轉向西部而有所下降。真菌能不斷擴大其分布區,而前文中提到的各種幹擾,為真菌在新生境裡的建立提供了諸多可能性。
  • 昆蟲真菌來點綴 上海動物園蟒蛇展區更顯森林味
    上海動物園蟒蛇展區一直是兩爬館內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展區,為了能讓在開展環境丰容過程中,為了營造亞熱帶森林生境的氛圍,兩爬館員工們可謂是抓緊時間並動足了腦筋,種植了喜蔭、水生、多肉等植物,布置倒木、卵石、藤條外,還選擇了一些與蟒蛇同生境的昆蟲和真菌標本來點綴展區。
  • 林草科普|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土壤動物對生態系統影響的研究熱點是蚯蚓、線蟲等土壤動物及其對農田生態系統的影響,而土壤動物對森林土壤生態系統的研究報導相對較少。並且,森林土壤動物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大型土壤動物作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對森林土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傳遞過程至關重要。
  • PLANT:叢枝菌根真菌群落隨環境梯度的變化
    Abstract環境逐漸變化是植物和相關生物(如叢枝菌根真菌(AMF))配置的決定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巴西東北部熱帶半乾旱地區,在形成乾燥森林、稀樹草原狀灌叢和潮溼山地森林的山頂地區在粘土含量下降情況下的AMF物種群落變化規律。通過田間和圈閉培養,共鑑定出AMF菌種80種,隸屬於25個屬,其中無梗黴屬(Acaulospora)和球囊黴屬(Glomus)最具代表性。
  • 版納園發現氮汙染加劇 威脅山地森林附生苔蘚植物群落
    對於森林生態系統而言,過量的氮輸入可能影響樹木的生長以及森林群落的結構、功能和動態等。作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分,附生苔蘚植物無根系,沒有表皮細胞分化,具有較高的葉面積指數,從大氣中直接吸收其生命活動所需的全部水分和養分,因此,它們對空氣汙染非常敏感。近年來,關於大氣氮沉降增加對低等植物如苔蘚和地衣的影響逐漸引起有關學者們的關注。
  • 森林片斷化的生態效應研究
    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森林片斷化過程在世界許多森林分布地區都十分普遍,由此產生的森林邊緣也已成為森林景觀中普遍存在的景觀要素,森林管理者迫切需要深刻了解其生態效應,並以此為基礎提出科學的森林管理和保護策略。
  • 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年度大體檢 黃金蟒體重超標要減肥
    青島新聞網11月26日訊(記者 張力偉)寒冬臨近,一場場降溫也在時刻考驗著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為了讓它們都能度過一個健康舒適的冬季,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每年秋冬交替時都會為園區動物開展年度體檢,共同為動物們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 熱帶森林地上生物量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Slik研究員等通過對東南亞婆羅洲島熱帶森林的深入研究,對亞洲熱帶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有了新的認識,相關研究結果已在生態學領域前沿期刊《全球生態與生物地理》(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上在線發表。 Ferry J. W.
  • 臨江森林裡的花仙子——豬牙花
    每年春天,在臨江的森林裡,一種被名字「耽誤」了的高顏值「小姐姐」——豬牙花,便開始了它短暫而壯麗的傳奇步伐
  • 科學網—啄木鳥攜帶真菌助其挖洞
    紅頂啄木鳥似乎會攜帶讓樹木腐爛的真菌孢子,而這種共生關係看上去令雙方都受益。 紅頂啄木鳥生活在美國東南部的松林中。它們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生態系統工程師」,即挖出能用很多年並且當它們搬走後會被其他物種利用的樹洞。這些鳥兒以家庭方式生活在一起,每個家庭擁有若干處於不同建設階段的洞。 一些人認為,啄木鳥從真菌那兒獲得幫助來挖洞,但這方面的證據一直缺乏。
  • 病原真菌與昆蟲:有害生物的「正能量」
    ,在東北溫帶森林的核心區-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建立了控制實驗樣地,研究病原真菌和昆蟲對喬木幼苗的影響,進而揭示其對該區溫帶森林物種共存的作用。 病原真菌和昆蟲能為樹木的其他「鄰居」提供生存空間 研究發現,病原真菌更喜歡生活在同種成年大樹較多的區域,從而影響了同種幼苗的增補和存活;昆蟲也有類似的習性,但它們主要影響幼苗增補,對幼苗存活影響較弱。
  • 森林植被一旦受損 附生植物群落百年內難以恢復
    中國園林網7月5日消息: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博士研究生宋亮在導師劉文耀研究員的指導下,對雲南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附生苔蘚植物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該區域受損森林即使有百年的恢復時間,附生植物群落仍難以完全恢復。
  • 森林裡的空氣為何覺得特別清新?
    樹林、海濱和瀑布周圍空氣特別清新,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稱為「空氣維生素」,有人甚至認為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能使人長壽,故也稱它為「長壽素」。負氧離子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具有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等功能。當人生活在含有大量負氧離子的空氣中時,會感到神清氣爽,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