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一旦受損 附生植物群落百年內難以恢復

2020-12-03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7月5日消息: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博士研究生宋亮在導師劉文耀研究員的指導下,對雲南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附生苔蘚植物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該區域受損森林即使有百年的恢復時間,附生植物群落仍難以完全恢復。

據宋亮介紹,附生植物是一類生活在其他植物體上但不從宿主載體吸收營養與水分的特殊植物,其特有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生態習性使得它們對氣候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和脆弱。長期以來,在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幹擾下,原生森林植被遭受破壞,次生植被面積不斷增加,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從而造成附生植物的組成與多樣性降低。

「我們對哀牢山徐家壩地區原生木果柯林和110年生櫟類萌生林中的優勢樹種木果柯不同徑級樹幹附生苔蘚群落的物種組成和豐富度進行了比較研究,並結合CCA排序等方法,分析了附生苔蘚的組成與各環境因子之間的關係。」宋亮說。

研究結果表明,宿主徑級大小、群落類型和樹皮pH值是顯著影響附生苔蘚植物組成和分布的重要環境因子,其中宿主徑級大小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子;110年櫟類萌生林的附生苔蘚物種豐富度顯著低於原生木果柯林,這很可能與櫟類萌生林內缺乏大徑級的老齡宿主樹、適宜的微生境等因素有關。這表明該區域受損森林即使有110年的恢復時間,附生植物群落仍未完全恢復。宋亮認為,附生植物群落相當脆弱,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它比陸生植物的恢復要困難得多。

推薦閱讀:

海南啟動流域植被恢復計劃 建立森林保障系統

屋頂種草牆上「植被」 煙臺城市綠化將見縫插綠

山東濟南:經七路綠化帶將種「強壯植被」

拉薩市:「十二五」期間加大高原林業生態植被建設

(來源:科學時報)

相關焦點

  • 版納園發現氮汙染加劇 威脅山地森林附生苔蘚植物群落
    對於森林生態系統而言,過量的氮輸入可能影響樹木的生長以及森林群落的結構、功能和動態等。作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分,附生苔蘚植物無根系,沒有表皮細胞分化,具有較高的葉面積指數,從大氣中直接吸收其生命活動所需的全部水分和養分,因此,它們對空氣汙染非常敏感。近年來,關於大氣氮沉降增加對低等植物如苔蘚和地衣的影響逐漸引起有關學者們的關注。
  • 青島冠中生態公司開創噴播木本植物群落恢復植被 高科技讓植被恢復...
    「邊坡的植被恢復難,因為坡度陡,水土容易流失,經常會出現一年綠、二年荒、三年死的情況,導致後期還要再投入大量資金重新修復。」許劍平說,公司能一次修復,且不需要人工維護,形成植被自我循環生長,其中的關鍵,是利用「高次團粒」土壤和團粒噴播技術,為植物發芽生長創造理想的土壤條件。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歷史上,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經歷過頻繁、大規模的人為幹擾,絕大部分原生性植被,特別是低海拔地區的原生地帶性植被多已消失殆盡,少量保存的原始林也大多破碎化嚴重,亟需開展保護和修復。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
  • 生態篇——關於生物群落內涵、植物群落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綜上,生物群落可定義為在特定空間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種類組成,它們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結構,包括形態結構與營養結構,並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體。也可以說,一個生態系統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 恢復三亞灣原生植被群落 將投千萬元進行5次種植
    中國園林網12月2日消息:為加大對三亞灣保護力度,防止沙灘泥化加劇,三亞市政府常務會今天通過了《三亞灣原生植被保護及生態恢復研究報告》,將投入4209萬元,對三亞灣12.8公裡的海灘進行人工生態恢復重建。
  • 有害植物入侵對熱帶珊瑚島森林植被影響研究獲新進展
    與大陸相比,島嶼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低,群落結構簡單,有害植物入侵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危害。西沙群島是一群面積較小且年輕的珊瑚島,遠離大陸,終年高溫強光,存在鹽鹼和季節性乾旱,生態系統脆弱。近年來,我們發現西沙群島的森林植被出現退化現象,有害植物入侵是導致其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結構指數是評價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最直接指標,通常包括香農-威納指數、均勻度、豐富度、密度和生物量等。
  • 群落的演替
    基礎必備1.演替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沙丘,火山巖,冰川泥,水面)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火災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4.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5.自然演替的一般結果: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生態系統越來越穩定。
  • 城市發展進程中植物群落的演化
    重點論述了水源涵養林、自然邊界林、環境保護林、物種保持林四種植物群落的演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植物群落;演化;物種保持   一、植物群落演化的涵義及基本類型  自然的植被系統是以群落的形態表現來的。
  • 城市濱水綠地植物生態群落的設計
    植物是恢復和完善濱水綠地生態功能的主要手段,以綠地的生態效益作為主要目標,在傳統植物造景的基礎上,除了要注重植物觀賞性方面的要求,還要結合地形的豎向設計,模擬水系形成自然過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徵(如河口、灘涂、溼地等)創造濱水植物適生的地形環境,以恢復城市濱水區域的生態品質為目標,綜合考慮綠地植物群落的結構。
  • 2013成考生態學基礎複習:第十章 群落的動態
    第十章群落的動態  本章重點  一、名詞解釋  1.群落的演替3.演替頂極4.頂極群落  2.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過程,從植物的定居開始,到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為止,這個過程叫做演替系列
  • 蠡湖良性草型生態系統重構為淺水湖泊治理與恢復提供參考
    在水深較深、水體透明度不夠且無法進行水位調控的不利條件下,對蠡湖西北角開敞水域1.34km2「退漁還湖」區開展水生植被恢復閾值判別、生境條件改善、水生植被恢復、良性草型生態系統重構、湖泊食物網調控與長效管理研究與示範實踐。經過三年多三期工程建設與穩定運行維護,目前已在蠡湖重構了40多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受制於富營養化淺水湖泊高營養鹽和低透明度影響,「水下森林」的構建並非易事。
  • 固氮植物植被恢復研究獲新進展
    在華南地區退化土地的生態恢復中,不同人工林樹種的應用對生態恢復的過程和效果有重要的影響。
  • 亞高山森林恢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獲進展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為了滿足對木材、燃料和其他林產品的需求,西南亞高山區原生森林大面積被砍伐,隨後在採伐的跡地上進行人工造林恢復,如今這些人工林大都已經成林,然而,這些單一種植的人工林由於種植密度高,喬木層結構單一導致林下植被缺乏等問題,正引起土壤生態功能退化。
  • 150種中生性植物侵入高灘地 拯救鄱陽湖溼地植被刻不容緩
    呵護「一湖清水」時不我待 拯救溼地植被刻不容緩 專家認為主湖區目前不會出現大面積藍藻水華爆發 鄱陽湖溼地生態狀況如何? 水生植物群落情況怎樣了? …… 關注母親湖的目光無時不在。 A 大量中生性植物進入鄱陽湖區 據此次鄱陽湖科考結果顯示,有150餘種中生性植物已進入鄱陽湖區。這些中生性植物裡有一部分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如雞眼草、野古草、白茅等,還包括28種外來入侵種,其中,毒麥、柳葉馬鞭草是近兩年才出現的入侵植物,它們侵佔湖盆內15米以上的高灘地,形成以狗牙根、牛鞭草等為優勢種的草甸。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仲夏之前開花的物種物候期提前,而仲夏之後開花的物種物候期延遲,導致群落植物物候期出現空白,可能引起其它物種的入侵及群落組成和結構的變化。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全球有高等植物3萬餘種,其中50%為我國特有種,脊椎動物6347種,分別佔世界總數的10%和14%。
  • 【教材精讀】群落的演替
    樹林的形成進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環境,物種進一步多樣化,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於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對穩定的森林階段。(必修三79頁)4.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 研究人員發現野火會導致真菌和細菌數量激增,改變微生物群落
    隨著野火變得越來越大,燃得越來越旺,也更難以預測,對植物和動物物種帶來毀滅性打擊。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些野火如何影響最微小的森林生物 - 包括細菌和真菌 - 並發現一些微生物在兇猛的野火之後茁壯成長。
  • 群落的性質
    有機體論學派的關鍵假設:1、群落的演替過程類似於一個有機體的生活史,且每一個頂級群落被破壞後都能夠重複通過基本的發展階段(發生、生長、成熟)再次達到頂級群落(Clements,1916,1928);2、類似於種是有機體分類的基本單位,植物群落是植被分類的基本單位(Braun-Blanquet,1932; Warming,1909);3、一個種群在不同的群落中生活能力有較大差異
  • 亟需加強黃土高原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種群演變的研究—新聞...
  • PLANT:叢枝菌根真菌群落隨環境梯度的變化
    生態系統,通過減少侵蝕、恢復退化區域和在土壤中儲存碳,為土壤保護髮揮重要作用。AMF群落的組成可以受到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以作為物種選擇的過濾器。AMF多樣性使我們能夠了解這些生物在每個地點的生態偏好。且共生植物群落的組成可能與AMF群落的結構有關。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和pH的化[響AMF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