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商稅」這個詞又重新流行起來,詞的意思很簡單:費力不討好。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大家多多少少為治療痛風降尿酸交了些「智商稅」。
人們總覺得有病去醫院看醫生一來麻煩、二來感官不好,何況痛風這種病本來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常認為痛久了自己都能「久病成醫」治療,此處交上「智商稅」;
再說,人們總會相信「是藥三分毒」的道理,認為痛風治療總有副作用,於是退而求次,相信「祖傳秘方」、「妙藥奇方」、「民間偏方」、「包治斷根」等廣告法都一直不允許出現的詞,這裡再交「智商稅」。
關鍵是這些所謂治痛風有「奇效」的藥物、保健品、療法,是不是真能降尿酸且穩定尿酸在360μmol/L標準水平上?或者能自行溶解痛風石?大多數都不可信。也許這些所謂「秘方」,裡面的藥就是你曾經拒絕醫生給你開具的「藥」。
曾經「智商稅」交得最多的是「打雞血」
有民間診所在診療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時,會對患者說:「痛風石可以擠,就像擠痘痘一樣。醫院手術項目也是這樣擠的。」曾經見過這樣的視頻,一把剪刀和幾根棉籤,在痛風石關節部位剪個小洞,源源不斷流出白色晶體。
自行擠或在小診所擠痛風石患者並不少
門診接診的痛風患者,也有不少自己擠痛風石的經歷。痛風石可以擠嗎?一般來說,痛風石越大,存在時間越長,內部壓力也越大,對皮膚的刺激、侵蝕與破壞作用也越明顯。痛風石增大後,尿酸結晶在痛風石內,讓皮膚完整結構受到破壞,彈性及牽拉耐受性下降。痛風石內的尿酸鹽結晶逐漸增多,外表皮膚可能變薄和破潰,形成竇道,排出乳白色的尿酸鹽晶體。
但是痛風石不能自己擠,因為可能會有以下風險:
痛風石一旦增大,並長期存在,內部就會發生纖維化和鈣化,自行擠壓或通過其它方式都很難溶解,同時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風險。所以一旦出現痛風石,建議還是前往醫院風溼免疫科規範診療。
對於痛風石一般都採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並讓血尿酸濃度長期處於300μmol/L~180μmol/L的範圍內,以達到清除體內尿酸鹽結晶的目的,這樣才能讓痛風石患者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建議痛風石規範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中醫將痛風稱為「歷節病」或「白虎歷節」,屬於「痺證」範疇。所謂痺症是有風寒溼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處發生疼痛、酸楚和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和變形等症狀的疾病。
《丹溪心法》載:「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他方謂之白虎歷節。」
風痺、痛痺和白虎歷節是痺症的三種,白虎歷節指風寒溼三氣之邪遍歷全身,疼痛得難以忍受,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樣,是中醫痛風最嚴重的的表現。
但是有些「民間醫生」統一將痛風或「白虎歷節」歸於溼氣重,還標榜自己「祛風除溼」有奇效,這頗為不合理。因為中醫對於痛風的溼氣包括「痰溼」和「溼熱」兩種體質,不同的溼氣有不同的治療手段和用藥規則,這也是中醫對痛風辨證施治的精髓所在,而不僅僅是「溼熱」和「風溼」。
有人諷刺說:「現在很多中醫都是負責噱頭。」其實說得很不對,只是不少人利用中醫行欺騙之道,而不是我們傳統正統的中醫。中醫對痛風治療有不少驗方,也有獨到經驗。中醫治療痛風,主要是補益肝腎、活血化瘀、化痰通絡,不同的證候有不同的治療原則:
中醫將痛風分為三個病期十三個類型治療,也不僅是藥物治療
中醫源遠流長,古人雖然未能從血液中化驗出升高的尿酸,但也有獨到的治療方藥和策略,絕不是「民間醫生」所說的幾枚藥丸就能解決問題。中醫藥的治療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發病時間、季節以及發病時患者的臨床表現,方藥和方法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一定要慎重選擇,尤其要防備那些一味「祛風除溼」的療法。
而且痛風治療,無論採用中醫還是西醫,都是需要完善各類檢查,明確診斷,了解病情程度和並發疾病,有無肝腎損傷情況等,才能進行治療。
弄明白痛風前先懂溼氣是什麼
一直以來,不規範用藥和錯誤治療是痛風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不少秘方和偏方都遍地開花。雖然無論中外都沒有否認草藥對關節炎的作用,但是並非天然的就無害;而且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草藥中的部分成分可能與部分西藥發生作用。
身為醫生,通常我也會問清楚病人是否正在自行使用草藥藥方;病人回答得最多是有「江湖遊醫」說:「西藥治療痛風傷肝,所以用『祖傳』草藥提取物可以避免內臟器官受損傷。」
也許你不知道,有些來路不明的「天然植物提取物」中,其實在「披著中藥皮,賣著西藥肉」,不少類似於被曝光的」黑骨藤長壽茶「等保健品或茶中,就含有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非甾體藥物藥物成分。
媒體曝光治療痛風的黑骨藤長壽茶中含雙氯芬酸鈉
根據 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國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要配製和使用中藥製劑。醫療機構配製的中藥製劑,應按規定取得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並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也就是說,對於來路不明的藥物,我們還是要甄別判斷;尤其中醫藥對於降尿酸時保肝的藥物都會根據病情、用藥情況分別給藥,而不會千人一方、千篇一律。
通常來說,痛風相關藥物對肝的影響不大。目前所知以下藥物在發現肝遭受損害後,需要進行保肝藥物治療或調整用藥、停藥:
降尿酸藥物的不良反應
其實對於痛風患者而言,尤其不少酗酒患者不擔心酒精造成肝臟損害,遵醫囑正規使用藥物時卻害怕損害肝臟,確實有些匪夷所思。治療痛風千萬別該用的藥物不用,不該用的藥物亂用。只要按照醫生交代的服藥劑量與方式用藥,所帶來的肝損傷其實微乎其微。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藥物,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我們關注降尿酸藥物對肝的副作用,但同時更應該關注其對痛風的治療。
對痛風患者而言,降尿酸是一件長期的事情
痛風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當血尿酸濃度過高,尿酸即以單水尿酸鈉微小結晶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
體內產生的尿酸無法正常經由腎臟排出,自然會引起尿酸在體內濃度過高。痛風和腎的關係也是因此密不可分。但是痛風的發病機制,還是在於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生成與排洩的問題,屬於代謝性疾病,而不單單與腎臟有關。
但是有「江湖醫生」就提出痛風是腎功能問題,所以補腎益氣才能對將痛風治療「斷根」;而西藥治療痛風,可能會出現腎功能損傷,造成更大的問題。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將問題一分為二的看,藥物治療確實可能出現腎損害,但痛風本身也可以引起腎損害。痛風引起的腎損害主要包括:
容易產生結石的部位
腎臟的運行和痛風性腎病
痛風患者的腎臟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所以臨床降尿酸時,也將保護腎臟作為治療痛風的目的之一。尤其是降尿酸藥物的使用上,一方面要通過降尿酸保護腎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降尿酸藥物選用不當造成對腎臟「加害」作用,也就是避免因用藥不當導致「藥源性腎損害」。
降尿酸藥物在出現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下,藥物的選擇和使用尤為重要:
別嘌醇起始劑量根據腎功能損傷情況各有不同
根據研究顯示,在合理用降尿酸藥物的情況下,腎功能各項指標比正常人差的痛風病人,持續規範用藥後,痛風患者腎功能各項指標明顯改善。也就是說,降尿酸藥物的合理使用,不僅不會損傷腎臟,還會對腎臟有修復作用。
慢性腎臟病各期患者降尿酸藥物選擇
不可否認,體重與血尿酸水平呈明顯正相關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相對複雜和多方面:
雖然眾多研究表示了肥胖與痛風之間的關係,且痛風患者減輕體重後,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尿酸清除率及尿酸鹽轉換率,縮小尿酸池。但不能據此認為減肥就能完全降尿酸。
不同的肥胖類型導致高尿酸血症類型不同
有些健身或減肥機構利用這些科學研究,提倡痛風患者不吃藥、不治療,通過減肥或出汗運動來治療痛風,這是不科學的。因為:
「擼鐵」是不適合痛風患者的運動
肥胖是開啟「痛風之門」的鑰匙,保持良好的體型自然是事關重要的。但是相信藥物燃脂或者不恰當的健身燃脂,就可能會適得其反。痛風減肥沒有捷徑,只有管住嘴、邁開腿。
對痛風患者而言,減肥的奧秘很簡單,就是保持人體熱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的平衡。痛風患者減肥就是低脂、低鹽、低嘌呤、低熱量飲食加上合理運動,而不是盲目相信其它無氧運動所能帶來的「好處」。
降尿酸從生活習慣開始
說了這麼多,只想說,在防治痛風上,我們交了太多「智商稅」。真正痛風的治療,不僅僅要解及時之痛,更要將痛風視為慢性病——畢竟尿酸池不是一夜灌滿的。痛風患者要堅持長期規範治療、綜合管理,將尿酸穩定在無痛風石360μmol/L以下、有痛風石300μmol/L以下的達標水平,讓體內已產生的尿酸鹽結晶溶解並排出體外,減少反覆發作和避免併發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