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不知道各位玩家知不知道《星際爭霸1》當中人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人族玩家可以操控己方的建築物去搶奪敵方的科技掛件。也就是說,敵方的重工廠或者是星軌修建好了科技掛件以後,如果打爆了對面的建築,我方的重工廠和星軌能夠去使用敵方的科技掛件。可能有玩家認為,暴雪弄出這種設計感覺沒什麼卵用呀,但其實這背後卻展現出了當年暴雪強大的設計創意與遠見,成功影響了後來《星際爭霸2》人族整體的設計方式和戰術。今天大麥就來同大家說說這個看似沒用卻堪稱《星際爭霸》中擁有劃時代意義的設計吧!
在《星際爭霸1》中,人族的建築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為其附帶科技掛件的功能。不同的科技掛件會有截然不同的用處。但是這些科技掛件屬於固定建築,主建築飛走以後,這些科技掛件就只能遺留在原地。所以,人族玩家需要格外注意建築學的擺放。
但有意思的是,這些遺留在原地的科技掛件一旦脫離了主建築,它們就會變成中立建築。無論敵我只要是和其能夠匹配的主建築都能對其接管,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一旦接管以後,科技掛件的顏色就會變成玩家陣營的顏色。
因此也有玩家稱之為「牛頭人」玩法哈哈。不過相對來說,這個設定在玩家間的普通對戰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人族的建築飛行速度太慢,敵我雙方距離又較遠,為了50晶礦50氣礦的掛件而冒風險實數不划算。當初暴雪之所以會創造出這種設定,是為了在2V2的過程中,讓同隊伍的兩個人族玩家最大程度地提高運營效率。比如說通過飛行主基地去分礦建造掛件的方式,讓其中一方能夠更快地擁有鬼兵。當然了,這些都只是當時設計師的美好設想,實際上在對戰時,真正會用這種方式來運營的玩家並不多。
但是這個看似無用的設計到了《星際爭霸2》暴雪卻將其作用徹底發揮了出來。我們知道,在《星際爭霸2》中,人族的科技掛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取消了星軌的掛件,同時額外增加了一個雙倍掛件。而這些掛件與《星際爭霸1》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些掛件在所有的建築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說兵營製造的雙倍或者科技掛件,可能給重工廠或者機場所使用。
因此,在遊戲裡就經常會有互換掛件的運營方式,由兵營提前生產科技掛件供給給後續重工廠和飛機場使用。也因此,星際2的坦克生產方式和星際1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星際1中,玩家無需科技掛件就能夠生產坦克,但是到了星際2後重工廠必須擁有科技掛件才能生產坦克,不過坦克的架就無需在額外進行升級了。
當然了,星際1時代的搶掛件自然也傳承了下來,而且,相比於星際1將更有發揮的機會。因為星際2遊戲節奏加快的緣故,人族野兵營戰術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所以很有機會在敵人附近去修建兵營,飛行過去完全來得及。只不過這同樣是個逗比打法,即使搶來了科技掛件也沒有什麼用處。
不過,關於交換掛件的玩法在合作模式裡卻成為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戰術。因為原先在星際1時代,人族的這種特點暴雪本身就是希望玩家在2V2的時候去運營,合作模式當中雷諾配合思旺,用思旺的掛件狂造大和,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快速憋出大和海。這套打法唯一的缺點就是前期比較羸弱,需要玩家的配合很好才能頂住前期AI的攻勢。
而暴雪為了平衡,在合作模式當中卻也對這些科技掛件進行了一些限制。比如諾娃和毛子的中充能式的產兵建築,雙倍掛件就對他們是無效的。否則雷諾配毛子,雙倍產兵那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了哈哈。
所以總的來說,其實《星際爭霸1》裡暴雪為人族設計的這個貢獻掛件的設計到了《星際爭霸2》才真正地發揮了他所有的作用,可能當年是受限於技術的原因沒辦法做出給詳細的內容,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暴雪當初的設想也終於實現並且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