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極速飆升的國產期刊,你真的應該了解下~

2021-01-18 材料人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進陶瓷) 自創刊以來得到了國內陶瓷領域眾多朋友的大力支持。目前,期刊發展勢頭喜人,即將於20216月發布的2020年影響因子預計可能達到6.0左右。敬請業內專家、學者一如既然地關注、支持中國矽酸鹽學會特種陶瓷分會會刊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本刊於2012年創刊,2016年成為SCI源期刊,同年6月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0.957。歷年來本刊的影響因子如下: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本刊2020年度的部分精彩論文,希望大家能持續關注本刊,期刊也會一直努力加油,未來可期!1. 揚州大學:綜述-液料等離子噴塗微納結構功能塗層微納結構是荷葉等天然材料中存在的一種疏水功能結構,受植物表面微納結構的啟發,近年來這種結構被廣泛應用於氣敏、熱障、疏水、耐磨、光催化等表面功能領域。液料熱噴塗工藝相對簡單,對塗層基體影響小,不易引入雜質,可選材料多,有著良好的納米塗層製備及微觀結構調控能力,被用於製備多樣化的微納結構功能塗層。液料等離子噴塗是液料熱噴塗技術中的重要類型之一,被廣泛地應用於微納結構塗層製備的研究中,但由於塗層種類紛繁和該類噴塗機理複雜的特性,目前仍缺乏系統的歸類和總結。揚州大學張超教授聯合西安交通大學、法國貝爾福蒙貝大學、比利時蒙斯大學的科研合作者就這一研究主題進行了綜述回顧和總結展望,提出複合液料等離子噴塗可以更簡單地結合兩種不同尺度的材料,以直接改變整個塗層的微觀結構和成分,從而最終改善其性能,其重要價值之一就是為微納結構塗層的微觀設計和製備提供一種新技術。【全文看這裡】Huan Y , Wu K , Li C , et al. Micro-nano structured functional coatings deposited by liquid plasma spray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0, 9:517-534.2. 東華大學:高性能硒和鑥共摻雜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澤貝克效應和佩爾捷效應實現電能和熱能直接相互轉換的清潔能源技術。在熱電材料領域,碲化鉍(Bi2Te3)及其固溶合金是目前室溫下使用最廣泛的體系。根據導電機理的不同,熱電材料可分為n型和p型。目前,p型Bi2Te3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熱電優值ZT的最高記錄已超過1.5,在300-500 K溫度範圍內平均ZT值也已經超過了1.0。相較而言,n型Bi2Te3的性能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熱電器件通常由n型和p型材料共同組成,為了實現高性能熱電器件需要進一步提高n型Bi2Te3合金的ZT值。近日,東華大學江莞教授、王連軍教授團隊採用水熱法並結合放電等離子體燒結技術製備出了硒(Se)和鑥(Lu)共摻雜的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研究發現,隨著Se摻雜量的增加,Lu0.1Bi1.9Te3的載流子濃度逐漸減低,從而導致電導率的降低和澤貝克係數的增加。同時,Se和Lu共摻雜產生的點缺陷散射使得材料的晶格熱導率顯著降低。最終,由於共摻雜協同優化了電輸運和熱輸運性能,使得材料的熱電性能得以提高,其中Lu0.1Bi1.9Te2.7Se0.3在420 K時的ZT達到0.85。該研究提供了一種簡單、低成本、可大規模生產高性能Se&Lu共摻雜Bi2Te3熱電材料的方法,對推動Bi2Te3基熱電材料及器件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以「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n-type Se&Lu-codoped Bi2Te3」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期刊上。本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全文看這裡】Shi X , Ai X , Zhang Q , et al.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n-type Se&Lu-codoped Bi2Te3.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0, 9: 424–431.3. 安徽工業大學:CoSb3基方鈷礦熱電材料的研究進展二元CoSb3方鈷礦熱電材料是一種窄帶隙半導體熱電材料,具有較為平坦的能帶結構,電輸運性能優異。然而Co-Sb之間的共價鍵結合導致其具有較高的熱導率,熱電優值(ZT)很低。因此,降低CoSb3材料的熱輸運性能一直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另外,由於熱電材料的電和熱輸運性能參數彼此之間通過能帶結構和散射機制密切相關、相互制約,故協同調控相互關聯的電和熱輸運性能參數也是提高CoSb3材料ZT值的關鍵。該綜述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熱電學者近年來在原子-分子尺度和納米-介觀尺度上降低熱導率(尤其是晶格熱導率)的一些主要研究進展。還對一些協同調控CoSb3基材料電和熱輸運性能參數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分析。此外,該綜述對近年來CoSb3基熱電器件的研究進展也做了簡要的總結和討論。圖3 CoSb3基熱電材料的(a-f)協同優化和(g-i)典型的器件模型【全文看這裡】Liu Z Y , Zhu J L , Tong X , et al. A review of CoSb3-based skutterudit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0. DOI: 10.1007/s40145-020-0407-4.據出版社統計,目前向本刊提交的稿件自投稿至第一次處理意見給出平均為14天,從投稿至錄用平均歷時104天。前一個數據基本與上一年度相當,後一個數據則有所增大。這是因為隨著期刊影響力的不斷提高,本刊收到的投稿也日趨增多。到目前為止,本刊2020年的自由投稿已經超過600篇,遠遠超出了期刊的容量,編委會只能在稿件中優中選優。為提高審稿速度,降低初審退稿率,儘可能縮短論文發表周期,建議國內作者在向本刊投稿時注意以下幾點:本刊自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收取版面費 (每篇論文10000元)。請在投稿後及時加期刊執行主編龔江宏微信 (jxds2012),以便在稿件處理過程中及時溝通。在投稿時請提供一個中文的Cover Letter,簡要說明論文的創新之處 (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並以足夠的理由說明論文發表後如何能引起同行的關注。撰寫論文時請對摘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請花大力氣在有限的篇幅內說明論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創新點。泛泛介紹論文內容的摘要是導致論文直接退稿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鼓勵作者將原創性稿件提交給我們。對於確屬具有重大原創性的稿件,我們將加速處理加速發表。最主要學術創新點已經在其他期刊發表過的論文建議慎重考慮。被其他期刊退稿的論文,請在Cover Letter中說明改投的理由、投稿歷史、對已有審稿意見的申訴等。玻璃及玻璃陶瓷、傳統耐火材料、水泥、建築材料、傳統陶瓷、金屬基或高分子基複合材料、生物材料、粉體製備、通用測試及分析技術等方面內容的論文,如果不是具有特別重要的原創性,本刊原則上不予考慮。稿件提交之後,作者可以通過投稿系統跟蹤審稿進程。但請作者注意:在某些情況下,系統顯示「審稿完成」之後幾日內又再次出現「正在審稿」的信息,是因為前一輪審稿過程中出現了不同審稿人之間較大的意見分歧,屬於正常現象,無需頻繁聯繫我們。歷經四年,材料人網已經匯聚了300餘人的專業計算科技顧問團隊,他們來自於中國、歐洲、日本、澳洲等全球知名大學的博士、博後、青椒、教授,專業性強、技能可靠,可以承接各種難度、各個方面的計算模擬工作。

如果您有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有限元方面的計算模擬需求,可以前往材料人網提交計算模擬需求,或直接聯繫客服微信。(微信號:cailiaoren002)

客服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國產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漲勢迅猛,影響因子破9
    今天我們就來按照我們最新升級的推文形式來給大家介紹一本國產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官方網站: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cience-bulletin/2 網友爭議Science Bulletin 因為國人佔比過高——70%,不少網友比較質疑,表示「下一步應該是爭取讓外國學者發幾篇
  • 中文期刊的影響因子,了解一下?
    從今年開始國內要破「唯SCI至上」了,改為重視「三高」期刊/論文了,而「三高」的第一高就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破「唯論文」要求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要求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所以我想從今年起,大家對中文期刊佔主流的國內期刊的影響因子,會非常的關注。那麼咱們就來聊一聊中文期刊的影響因子。
  • 2020 年SCI影響因子大漲,你中意的熱門期刊會暴漲嗎?
    >最近,有許多小夥伴問到了「SCI雜誌的影響因子出來了嗎」、「影響因子幾號出來呢」、「怎麼還沒出來呀」等諸如此類的話,對此相當關注。咱們先用傳統計算方法,預測下部分熱門SCI雜誌的影響因子:某雜誌2017-2018年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9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2017-2018年發表的綜述與論著文章量。
  •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國產期刊表現亮眼!
    影響因子算是學術界最牽動人心的「股票」了,就在剛才,這支股票開盤了,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終於正式出爐了
  • 2019最新材料化學影響因子對比,國產期刊再創新高!
    為了方便與去年的數據對比,筆者將2018年和2019年材料和化學類影響因子大於4的SCI期刊統計如下圖所示(綠色字體表示影響因子漲幅較大,紅色表示影響因子減少,紫色表示新入選JCR或無數據)。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emistry等頂刊的影響因子略有下降。值得一提的是Applied Materials Today期刊創辦於2015年,今年也是首年被SCI檢索影響因子就突破8.0大關。
  • 300本中國SCI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變化
    幾家歡喜幾家愁啊,今年畢業的小夥伴應該滿懷喜悅迎接新的生活,很多明年要畢業的童鞋正在發愁,學校還不開學,要數據沒數據,實驗要怎麼開展啊,小論文怎麼寫,難道真的要申請延畢?  最近這些年,中國SCI期刊發展比較好,每年被SCIE資料庫新收錄的新期刊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和2019年被SCIE資料庫收錄的中國SCI期刊就有40多本。
  • 影響因子翻倍飆升的三大國產期刊,正在大步邁向一區top的路上,讓國外研究人員側目
    該期刊近三年的發展勢頭迅猛,筆者在16年讀研究生的時候,其為中科院分區的三區期刊,而經過三年的時間,影響因子水漲船高,國際影響力也逐步擴大。目前為止,國內很多研究人員都以將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上為榮。以前被很多科研人員不看好的期刊,已經逐漸成為高攀不起的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期刊。
  • 什麼是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在學術方方面面所產生的影響叫著學術影響,對某個領域你學術專業的理論影響和實踐影響等。學術影響通常體現在影響因子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就是某期刊最近所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所以好多人發表的期刊會刊到綜合影響因子0.0幾,0、1幾,0.2幾,複合影響因子又是幾點幾,你所發表的期刊有沒有影響因子在知網官網也了查旬。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5分以上期刊超千本,國產期刊影響因子大漲!(附完整版表格)
    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響因子達到292.278。Bone Research居然又回來了!STTT果然大漲近3倍。2019年度5分以上期刊共有1017本(2018年度為1006本)。
  •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重磅發布!你投過的期刊漲了嗎?
    因為這時候,Web of 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學術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甚至可能剔除某些不合格刊物。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於碩、博研究生們能否畢業,以及科研工作者們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息息相關。
  • 獨家解讀 | 2019 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國產期刊趕英超美(附完整名單...
    昨天,廣受科研股民關注的2018 年 SCI 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終於發布了!學霸菌整理了今年的影響因子,用一句話總結今年的趨勢: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OA 日子不好過。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影響因子在 10 以上的期刊目前有 200 多本,首先來看排名四強的牛刊:《臨床腫瘤雜誌(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以223.679的影響因子高居榜首
  • 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終於公布了,你投的期刊漲了嗎?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縮寫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 2018 醫學類SCI期刊影響因子實時預測(下)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SCI雜誌辦刊水平的高低,而醫生發表SCI論文的影響因子,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醫生科研水平的高低。繼預測了腫瘤、普外消化、心血管、神經病學、呼吸、婦產、骨科、麻醉等學科SCI雜誌的影響因子後(點擊此處可看),小夥伴們在後臺不斷留言要求多預測一些學科,為考慮到更多學科的同道,小編又專門預測了泌尿腎內、神經科學、兒科、影像、口腔、眼科、精神病學、血液等學科,並且還把之前數據錯誤的呼吸科修正了下。
  • 這本國產SCI期刊,院士主編,免版面費,影響因子已超10分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Protein & Cell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0.164,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7.575,而JCR2017是6.228。國產期刊 Protein
  •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這一業務包括了世界知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以及定期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其中的期刊影響因子是一本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參考。   新華社記者就此事諮詢了湯森路透,該公司一位發言人說,這一交易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完成,在此之前該公司還會繼續擁有並運營這項業務,「我們將在不影響這項業務開展和質量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 假的永遠真不了,因科研作弊被黃牌警告的國產SCI高分期刊!
    隨著中國人才政策和部分優勢學科的發展,部分國內的科研期刊已經崛起,在佔據人數優勢的條件下,以《CELL RESEARCH》為首的國產SCI期刊已經成為世界科技權威期刊,然而也有部分國內期刊因為數據造假而被黃牌警告!
  • 最新影響因子發布,國產 SCI 冉冉升起
    昨晚,JCR 官網公布了最新的 SCI 期刊影響因子,令人感到自豪的是,國產 SCI 冉冉升起! 1.國產綜合類期刊扛把子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再續輝煌 中國科學院院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今年影響因子繼續攀升至 16.693。
  • 王鼎盛院士:走出期刊與影響因子的崇拜誤區
    面對科學界論文評價的期刊崇拜與影響因子崇拜的認識誤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期間直言批評。他是在對國產物理論文和期刊進行詳細研究基礎上作上述表示的。 王鼎盛指出,這導致越是重點投資的大型國立設施、越是重點投資的國家課題、越是重點培養的人才和他們的優秀論文,越少在國內期刊上發表。分流到國外期刊的比例甚至高達80%~90%。 評價期刊的影響因子崇拜 IF,即Impact Factor(影響因子),在學術界盡人皆知。
  • 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摘 要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測度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定量指標之一,因此,期刊編輯和論文作者難免會對其給予較多的關注。實際上,影響因子的設計和計算中有其不足之處,在使用中是需要了解和留意的。例如,2019年SCI材料科學領域的集合影響因子(Aggregate Impact Factor)為5.274(即將材料科學領域的314種期刊視為同一份期刊來計算影響因子),而數學領域324種期刊的集合影響因子為0.993,兩者相差超過5倍。3.
  •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大約2月前,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再次把SCI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自然也難逃被眾人討伐。那麼,什麼是影響因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