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創交會廣州開幕 仿生機器魚等吸睛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在水中遊動的仿生機器魚 沈釗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1日電 (沈釗)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6月21日-23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行,記者21日在中國科學院地展位看到,一條仿生機器魚在水池裡靈活地遊動,引得往來客商嘖嘖稱奇。

該仿生機器魚由華南理工大學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的杜如虛/鍾勇鍾團隊研發而成。據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鍾勇介紹,該仿生機器魚模仿魚的骨骼,使用一個拉線機構進行驅動,能夠很好地擬合魚遊動時的身體曲線,而且只需要一個電機,製作容易,控制簡單,效率高,能耗低。

展會現場展出的AI自助結算臺 沈釗 攝

鍾勇表示,該仿生機器魚是作為一個水上應用平臺來研發的,可以通過在機器魚上搭載各種傳感系統,進行水體資源探測,水下地形地方勘探以及水質檢測等,當前,該仿生魚已經被展出在廣州正佳海洋館,通過仿生魚與活魚之間的「互動」,吸引了許多民眾的注意。

據悉,今年是創交會舉辦的第五年,展會設立了軍民兩用技術展區、高端人才成果展區、雙創服務展區等,展會吸引了美國、英國、德國等20多個創新型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參展;中國科學院今年首次組團參創交會,中科院院屬20家單位51個項目參展。

記者在中科院展位看到,上海艾普強粒子設備有限公司現場展出了首臺國產質子治療示範裝置,該裝置由質子注入器、同步加速器、眼部治療室、實驗室、固定治療室、旋轉治療室等組成,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開發處處長於俊峰介紹,該裝置實際長約120米,寬30多米,高約10米。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質子放療設備已於2016年底開始安裝,預計2021年開展臨床治療。」於俊峰表示,與以往的放療相比,質子治療能夠深入病人體內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打擊,且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非常低,是目前放療產品中最好的。

在人工智慧展區,創新奇智(廣州)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零售行業的幾款AI產品,其中的AI自助結算臺,有別於其他依賴於掃碼識別自助結算設備,AI自助結算臺能通過圖像識別,一次性識別多款商品,然後將商品總價直接呈現給消費者,消費者根據價格進行支付完成購買過程。據創新奇智華南區商務總監廖淳豐介紹,該AI自助結算臺目前適用於麵包店這樣的運用場景,因為新鮮出爐的麵包不能打上二維碼,AI自助結算臺則避開了這一難點,未來,該公司還將為AI自助結算臺開發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據悉,創交會是以國家雙創戰略為指導構築的創新型、平臺型、開放型、樞紐型國際化創新創業成果品牌盛會,創交會舉辦5年來,成果豐碩。據統計,2018年全年,創交會共促成127項成果轉化落地,交易金額達66.28億元。(完)

相關焦點

  • 仿生智能機器魚成功遊過維港
    「創交會」上演示的仿生機器魚。智能移動住宿品牌「微宿」受到關注。信息時報記者徐敏攝信息時報訊(記者成小珍通訊員馬學濤秦夢婷)昨日,2019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在琶洲廣交會展館隆重啟幕,會上首次舉辦了中國科學院專利技術成果拍賣會。據悉,創交會特設了「粵港澳大灣區專區」,集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展覽項目超500項。
  • 南科大研發出遊泳最快的仿生機器魚,破了金氏世界紀錄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教授王崢課題組與香港大學合作開發的仿生機器魚VAYU Fish(下簡稱「VAYU」),以26.79秒的成績創造了「機器魚50米最快遊泳」世界紀錄,並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 北大教授謝廣明:以自然為師,打造智能仿生機器魚
    中國的機器魚誕生也很快,大約在2000年前後,是北航和中科院自動化所聯合研發的微小型仿生機器魚。這個魚要比美國那條魚要小一些,身長大概有半米左右,遊速也能夠達到每秒半米左右。 螺旋槳潛航器的不足 研究這種仿生機器魚有什麼好處呢?
  • 【前沿技術】高遊速仿生機器魚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受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資助,維吉尼亞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研製出仿黃鰭金槍魚和大西洋鯖魚的機器魚,並研究了其高頻擺尾下的速度和力量。
  •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謝廣明-智能仿生機器魚 | CCF-GAIR 2018
    北京大學工學院謝廣明教授於仿生機器人專場做了第二場報告,題為「智能仿生機器魚」。謝廣明教授對自己目前的研究進行了簡單介紹。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對演講內容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演講全文如下。水下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它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所謂仿生機器人就是具有生物特徵和功能的機器人,我們的主要研究項目是智能仿生機器魚。
  • 首條海洋仿生機器魚2843個零件組成
    目前,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研製外形和功能均與水生動物類似的仿生機器人,原因在於:這些靈感來自於大自然的機器人工作效率通常要高於機器人家族其它更為呆板和笨重的成員。  2.寶石般的機器魚寶石般的機器魚(圖片提供:Adrian Dennis, AFP/Getty Images )  照片於2005年10月7日在倫敦水族館拍攝,一名兒童正在饒有興趣地觀看一條好似寶石般的機器魚。不久之後,5條類似的機器魚將被部署到西班牙海岸,執行搜尋水中汙染物的巡邏任務。
  • 好強大的仿生機器魚!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智能環保又實用!
    仿生機器魚是屬於仿生機器人學的範疇,因此它涉及到機電、材料、流體力學、控制、能源、生物、通訊等學科。對它的研究可以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同時由魚類運動的特點還決定了仿生機器魚在一些特殊的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仿生機器魚啊就是仿照魚鰭的運動原理讓自身動起來,它在水中的表現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 Robosea推出仿生機器魚BIKI
    現在,這個團隊就為我們介紹了一款 BIKI 水下無人機,它是第一個可以捕獲「神奇時刻」的仿生機器魚。BIKI還配置了ABS防爆技術和耐候性技術,所以,無論水下溫度如何變化、或者處於腐蝕性海洋環境或者長期的陽光暴曬,這個仿生機器魚都能始終保持一個完美的狀態。
  • 深港高校聯合研發出世界上50米遊得最快的仿生機器魚
    鄧蘇 攝中新網深圳3月2日電(鄭小紅 鄧蘇)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2日向此間媒體透露,該校工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教授王崢課題組與香港大學合作開發的仿生機器魚VAYU Fish(簡稱「VAYU」),近日以26.79秒的成績創造了「機器魚50米最快遊泳」世界紀錄,並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 戴頭架幹預睡眠、「鼠小弟」為人試藥,看創交會上的新科技
    在9月23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上,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帶來的「睡眠調控」參展項目,引起許多參會者的強烈興趣。 中科院百餘項目集中參展 今年創交會的主題是「數字變革、創新引領」,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中國科學院組織了44家院所單位的123個項目參展,成果領域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航天航空、汽車製造等領域。其中參加線下展示的有37個院所單位、106個項目。
  • 牛人牛科技 廣州來交易
    創交會上的工業機器人。廣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大洋網訊 昨日,2018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下稱「創交會」)在廣州琶洲開幕。據了解,創交會採用展會+網站+成果轉化基地的模式,今年以來已經開展了17場項目對接會,目前有23個項目籤約落地,成交金額達20億元。昨天,10個項目舉行了現場交換籤約協議文本的儀式。
  • 太湖檢測有了機器魚(環保科技)(圖)
    機器魚和魚類和諧共處  機器魚,其實是一個微形的魚形機器人。它有著尖尖的黃色頭部,光溜溜的黑亮身體,背部有魚鰭,甚至還有擺動自如的尾巴。如果不是工作時身後拖著一個船形的浮標,工作中的機器魚儼然就是一條生活在水中的大魚。  據參與研製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梁建宏博士介紹,機器魚在水中的前行方式採用的就是魚類的推進方式,也就是完全利用尾鰭的擺動。
  • SpiceWorld2017德州奧斯汀開幕,萬興科技旗下PDFelement瘋狂吸睛
    SpiceWorld2017德州奧斯汀開幕,萬興科技旗下PDFelement瘋狂吸睛  美國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9點,SpiceWorld2017在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開幕,也正式開啟了一場北美IT行業的年度盛宴!
  • 哈佛大學採用LED燈開發活體機器魚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受到魚群的啟發,創造了一套魚形水下機器魚,它們可以自主導航並找到對方,併合作執行任務。這些仿生機器魚配備了兩個攝像頭和三個藍色LED燈,可以感知環境內其他魚類的方向和距離。這些機器人3D列印成魚的形狀,用鰭代替螺旋槳,用攝像頭代替眼睛,用點亮的LED燈模仿自然界的生物發光,就像一些魚類和昆蟲發出信號的方式。
  • 李鐵風:舍電機棄馬達,浙大裡「遊」出全球最快機器魚 |榜單人物
    2019年1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8年「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國區榜單。新一屆榜單正在徵集提名與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5月31日。詳情請見文末。目前,我們常見的機器人大部分都是由剛性結構組成,這些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有著大量應用,隨著機器人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剛性「硬」機器人在各種複雜環境執行功能任務時適應性和柔順性受到限制,於是就有了軟體機器人的研究。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李鐵風正是致力於研究軟體機器人的先驅者。
  • 哈佛大學開發出活體機器魚 以假亂真模擬遊泳之美-中新網
    哈佛大學開發出活體機器魚 以假亂真模擬遊泳之美 (1/2) 當地時間2021
  • 浙大造軟體機器魚 遊出「菲爾普斯速度」
    軟體機器魚外形酷似蝠鱝(鰩魚的一種,人稱「魔鬼魚」),比一枚雞蛋略重。博士生李國瑞將它投到魚缸中,它就如真魚附體,撲扇著「兩翼」划水前進。可是翻遍全身,記者也沒在它身上找到螺旋槳或電機之類的部件,就一塊扁平的矽膠。這讓它怎麼動?「它有肌肉——電子肌肉。」通訊作者李鐵風指著它柔軟的「肚皮」說,這是機器魚的核心部件。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那機器魚呢?
    通過對真實魚類C形起動過程的細緻觀察,自動化所機器魚研究小組提出基於虛擬C形管道的動態軌跡法來實現仿魚高機動運動。該方法使機器魚在打開身體的過程中,如同滑過一個C形的彎曲管道一般,從頭部到尾部,各個關節逐次打開身體。這不但使機器魚獲得了快速打開身體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向前推進魚體加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快速機動中的精確定向能力。
  • 哈佛大學開發活體機器魚 採用LED燈模仿自然界發光
    原標題:哈佛大學開發活體機器魚,採用LED燈模仿自然界發光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受到魚群的啟發,創造了一套魚形水下機器魚,它們可以自主導航並找到對方,併合作執行任務
  • 從一條「機器魚」看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的「十四五」
    今天,我們從一條「機器魚」的故事說起。 2015年,北京大學工學院博士熊明磊給自己的求學生涯按下「暫停鍵」,開啟了創業之路。他的目標是專注於水下藍海,做出一條理想的「機器魚」。 「機器魚」是一種水下仿生智能設備,可用於潛水運動、水下攝影等消費場景,亦可用於水下救援、汙染防治等行業領域。